上海正加快生產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紅外溫度傳感器|上海新聞發布會

2020-12-04 瀟湘晨報

2月13日下午,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主任朱宗堯,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聯影集團聯席總裁張強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陸敏透露,市科委聚焦疫情防控需求,協調匯聚各方資源,全力為疫情防治提供科技支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建立健全應急協同工作機制

一是強化了與國家部門之間的溝通機制。持續跟蹤和落實國家應對疫情聯控機制科研攻關任務,結合上海科研優勢和防控工作需要,做好科研布局。

二是建立了跨部門的科技攻關工作組。由市衛生健康委、市科委、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藥品監管局等部門組成,主要負責布局實施市級應急科技研發任務,組織科研團隊開展協同攻關,加快臨床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同時,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對流行病學、病毒病原學、藥物和疫苗研發、臨床診療等領域的科研任務布局進行科學指導和支持。

三是拓展了市區聯動工作機制。

在原有市區聯動的科技工作機制基礎上,協調各區通過加強科技資源整合、應急信息共享、創新平臺共建等工作,全面參與科技支撐疫情防控工作。

二、強化科研攻關力度和保障作用

緊急啟動了應急科技攻關專項,聚焦流行病學研究、檢測試劑研發,藥物和疫苗研發、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方向,加大科研攻關力度。

目前,已實施6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首批科研資金已撥付到位。

其中,在流行病學研究方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團隊圍繞新冠肺炎的傳播模式,發展和擴散趨勢等開展研究,分析傳播規律,預測疾病流行趨勢,研究制定科學的預防控制策略,為疫情防控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檢測試劑研發方面,之江生物等三家企業開展的相關檢測試劑攻關項目快速研發出檢測產品,並獲得國家藥監局首批生產批件(佔全國首批獲批企業的50%)。截止到2月11日,3家企業累計提供核酸檢測試劑盒232.5萬人份。

在應急藥物和疫苗研發方面,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對一批已上市藥物抗新冠肺炎的新適應症開展拓展研究,取得一定進展;同時,藥物所通過體外評價模型的建立和高通量篩選體系的優化,已初步篩選4萬樣次化合物,加快活性化合物發現速度;斯微生物與東方醫院合作開展了mRNA候選疫苗的研發工作,第一批小樣已於近日送達國家有關部門開展藥效實驗。

在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方面,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正加快生產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紅外溫度傳感器,以支撐國內有關廠商生產;依圖醫療開發出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已在上海、武漢、北京等多地運用,全面提高了篩查效率;優刻得(UCloud)安全屋技術為疫情重點地區往來人員信息排查提供了支持;雲知聲推出「疫情防控機器人」,有效幫助了基層街道社區開展健康情況追蹤和流動情況排查。

三、支持科技企業抗疫情穩發展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28條」),2月10日市科委發布《關於全力支持科技企業抗疫情穩發展的通知》(簡稱「16條」),全力支持科技企業渡難關、穩發展,促轉型。

重點突出了「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減輕企業負擔,調整本市創新創業載體考評體系,落實市政府「減免企業房屋租金」要求,對本市國有創新創業載體未落實的,取消考評資格(受惠企業力爭達到近10000家左右,每月可免除房租超過5億元);本市科技創新券使用額度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並拓寬創新創業孵化類服務內容。

二是聚焦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加快啟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申請工作,取消現場路演,實行網上評審,力爭5月底下達資金(今年覆蓋企業預計達到2000多家,市區共同支持企業創新資金超過4億元,同往年相比均會有較大提高)。

三是聚焦服務企業效能,在創新資金、科技金融、科技創新券等政策方面最大程度壓縮辦理時間、加速資金到位;高企認定、高轉認定等行政審批事項根據疫情需要調整服務方式。積極推進市科技政務「一網通辦」,已實現技術合同、外國人才服務等9個「不見面」審批,其中2月3日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相關業務「不見面」審批以來,辦理量累計854份,日均107份。

下一步,科委將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上海科技的力量。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超百萬國產紅外溫度傳感器火線「救場」
    在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八寸線車間裡,一場與病毒的賽跑,自春節至今每天都在上演——生產線開足馬力趕製自主研發的熱電堆紅外溫度傳感器,為紅外體溫計提供必要的核心器件。  隨著新型肺炎疫情的蔓延,紅外溫度傳感器作為紅外體溫計的核心器件也面臨巨大的需求。
  • 紅外傳感器成市場新熱還是曇花一現?
    鄭州煒盛科技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熱電堆溫度傳感器正好可以應用於耳溫、額溫等紅外體溫非接觸測量、自動化感應設備以及智能溫度感應與控制中。  02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積極響應此次國家抗擊疫情號召,傳感器團隊在春節期間開始工作,為紅外體溫計生產企業提供大量傳感器產品。8寸線在上海市和嘉定區兩極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2月2日正式開工,為紅外體溫計生產企業提供大量傳感器產品。
  • 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國內技術獲得突破
    眾所周知,體溫檢測在此次防控疫情中必不可少,體溫檢測是很重要的環節,因此,紅外測溫儀及高性能耳溫槍、額溫槍等非接觸測溫工具是當前對大規模人員進行發熱篩查的主要工具之一,需求急劇增長。而這些測溫工具裡最核心的部件就是溫度傳感器了。
  • 疫情下額溫槍告急,紅外溫度傳感器訂單排至5月!
    用某受訪者的話說,「漲到紅外傳感器廠商從未預期過的數量」。T9Resmc作為直接對接測溫儀終端廠家的紅外溫度傳感器原廠,杭州晶華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華微」)在疫情期間紅外測溫傳感器訂單量就翻了十幾倍。
  • 上海科學家離崗創業,已為抗疫提供200萬顆「中國芯」
    使上海燁映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每日產能達到5萬顆傳感器,它們是紅外體溫計的核心配件。據徐德輝介紹,包括人體在內的所有物體都向外發射紅外線,傳感器上的紅外濾光片能選擇紅外波長;吸收紅外線熱量後,傳感器上的紅外敏感材料升溫;數百組熱電偶串接並接觸敏感材料,產生電壓輸出。「簡而言之,這種傳感器能把紅外光轉換成熱,再把熱轉換成電,從而使設備測出物體溫度。要確保兩次轉換的精確度和靈敏度,技術難度很大。」
  • 西人馬紅外測溫傳感器各項指標優異,獲多位客戶稱讚
    西人馬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兩款紅外熱電堆晶片CS0701和CS0702具有高靈敏度、快速響應時間和寬測量溫度範圍的產品特性,響應率125 V/W(25℃,500K黑體,1Hz),探測率0.63E08 cm·Hz1/2/W(25℃,500K黑體,1Hz),超高的性能滿足了紅外測溫傳感器的需求。
  • 上線解除醫學措施查詢等系統、新藥研發……今天的發布會實錄來了
    今天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市疾控中心舉行第21場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鄭錦,中科院院士陳凱先,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大數據中心主任朱宗堯,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聯影集團聯席總裁張強,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尹欣主持新聞發布會。來看文字實錄↓尹欣:首先我發布一則信息。
  • 院士專家建議:搶佔短波紅外製高點發展「中國紅外芯」—新聞—科學網
  • 上海建工大力與上海應物所合作研發釷基熔鹽堆技術
    ,上海應物所所長戴志敏和上海建工黨委副書記、總裁卞家駿籤署研發合作協議。 徐徵在講話中指出,企業要立足、要發展、要打造百年老店,最根本的是創新能力、研發能力和技術執行能力,上海建工作為中國建設行業的「國家隊」,積極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服務國家戰略,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市場機遇,通過與上海應物所的戰略合作,積極參與世界最先進核能技術TMSR的研發這一「國之重器」,將會進一步激發上海建工廣大工程師的創新意識、提高上海建工科創能力
  • 打響上海科創品牌丨上海超導打破國外壟斷,開啟材料未來之門
    對於中國來說,上海就有一家民營企業——上海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超導」),自研自建了第二代高溫超導生產線和生產設備。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品牌日」之「上海科創」專題採訪中,上海超導材料事業部總經理朱佳敏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等媒體介紹道,這一成果,不僅標誌著中國正式掌握了高性能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核心生產技術,也極大地填補了中國在高端製造業生產裝備上的空白。
  • 《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新聞發布會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7月16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侯勁介紹了國務院最近批覆原則同意的《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主要內容。
  • 上海自儀三廠廠長談國產溫度儀錶轉型發展之路
    在流程工業中,溫度、壓力、液位和流量四大物理參數的測量是保證生產安全可靠運行的最重要基礎參數,特別是對溫度參數的測量更是應用廣泛。溫度測量儀表的準確度如何保證是所有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為我國溫度儀表領域代表企業的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儀表三廠(以下簡稱「自儀三廠」)創建於1951年,是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溫度儀表專業生產企業之一,現隸屬於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自儀三廠廠長高磊先生日前分享了本土品牌在溫度儀錶轉型發展之路上所做的努力。
  • 紅外傳感器的發展趨勢及在溫度傳感器等行業中的應用
    因此,簡單地說,紅外線傳感器是利用紅外線為介質來進行數據處理的一種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大致有兩種,即透射型紅外傳感器和反射型紅外傳感器。當需要檢測物體之間的任何運動時,可以使用透射型紅外傳感器。它被放置在物體之間,當物體之間通過某些物體時,透射傳感器會檢測到該活動並告知該活動。在反射型傳感器中,當反射傳感器前面有東西時,它將檢測到該活動以及有關該活動的信息。
  • 漢王仿生撲翼鳥Go Go Bird1000亮相上海玩博會,與萌娃共享仿生AI...
    2020年10月21日,由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玩具及教育設備展覽會(上海玩博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展會現場,漢王科技與國內眾多優秀的玩具企業和品牌共同開啟中國玩具盛宴。
  • 嶗山企業研發國內首款風速傳感器!
    團隊成員大多來自全球領先的傳感器研究單位,在MEMS傳感器應用和儀器儀表開發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經過5年多的前期開發,已研製出晶片和相關模組原型,並自主研發可與國際對標的MEMS紅外集成氣體傳感器、MEMS半導體氣體傳感器、MEMS流量傳感器等系列產品。
  • 中科院神經所與上海藥物所合作研發原創藥—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丁佳)1月23日,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松江區G60腦智科創基地舉行。
  • 上海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六十九場)
    原標題:4月23日上海舉行第六十九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  4月23日,上海舉行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第六十九場),請市商務委主任華源、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英、市文化旅遊局副局長程梅紅出席發布會,介紹即將施行的《關於提振消費信心強力釋放消費需求的若干措施
  • 上海舉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發布會(第四十三場)
    原標題:3月6日上海舉行第四十三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  3月6日,上海舉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三場),請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上海科創辦執行副主任彭崧、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章永忠出席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
  • 杜小剛赴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調研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是集基礎研究、工程研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一體的綜合型研究機構,以紅外光電技術研究為定位,主攻航空航天有效載荷技術、紅外焦平面和紅外光電系統核心元部件、紅外物理基礎研究。當前,借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無錫正深入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積極接軌上海、融入上海,著力打造長三角技術創新先導區,全力推動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中科德芯光電感知技術研究院去年在無錫落地,是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放大優質科創資源的一次重大探索創新,雙方對其發展都寄予了厚望。下一步,無錫將為研究院在錫發展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提供最優營商環境。
  • 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落戶上海 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葉佳琪 攝   中新網上海1月14日電(陳靜 袁蕙芸 王昊寧)一個集「產學研醫」於一體的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14日落戶上海。  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領銜,將與仁濟醫院核醫學科、放射科聯合組成尖端研發團隊,圍繞腫瘤精準診療、藥代動力學研究、靶向藥物臨床評估等開展深入研究。該中心還將進一步致力於疾病早期預防和診斷的研究,讓治療實現真正的個性化與精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