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以及其他航天機構發射的探測器正不斷獲取有關太陽系的新信息,同時也為地球傳回一幅幅精彩的太陽系照片,呈現太陽系居民壯觀與神奇的一面。
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拍攝了這幅照片,呈現了月球在太陽前方穿過的景象。
2月24日,太陽邊緣附近出現一個大型耀斑,噴射出壯觀的等離子流。等離子流扭曲形成漩渦,噴射過程持續了90多分鐘。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捕獲下這一壯觀景象。
瑞典太陽望遠鏡拍攝的太陽表面特寫照片,展現了在活躍區10030出現的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大太陽黑子。頂部附近的粒狀斑點寬度達到1000公裡左右。黑子中部(本影)呈黑色的原因在於:強磁場遏制了來自太陽內部的上湧熱氣。本影周圍的絲狀結構形成半影。半影從本影伸出,一些明亮的半影絲狀結構的暗核清晰可見。
宇航局的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觀察到一顆明亮的彗星飛向太陽,親密接觸之後,這顆彗星便消失蹤影。圖片中的白色條紋便是彗星,白環則代表太陽,被紅盤遮住,讓暗淡的日冕結構清晰可見。有趣的是,彗星接近太陽時,日冕發生物質噴發。科學家尚未發現這顆掠日彗星與日冕物質噴發之間存在令人信服的物理聯繫。對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所拍照片進行的分析發現,日冕物質噴發在彗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近到足以與強磁場發生相互作用時出現。
巨大的磁環穿過太陽表面。
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探測器第二次成功飛越水星。第二天,飛越過程中拍攝的水星照片開始傳回地球,其中就包括這幅照片。位於照片中南部的亮點是柯伊伯隕坑。
「信使」號探測器拍攝的水星斯皮特勒隕坑和霍爾伯格隕坑。
「信使」號在距水星表面10240公裡的高度拍到的南極和明暗界限景象。照片上方的水星表面溫度達到430攝氏度左右,下方未照亮區域的溫度則平均只有零下163攝氏度,一些地區永遠照射不到陽光,溫度更是只有零下183攝氏度。
「信使」號探測器拍攝的金星。金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厚厚的硫酸雲將表面完全遮蓋,部分陽光被反射回太空,下方的溫室氣體則捕獲陽光的熱量,溫度達到460攝氏度。
月球勘測軌道器拍攝的月球艾特肯隕坑,中部的山峰和北部的坑壁清晰可見。照片覆蓋的區域達到30公裡左右。
月球勘測軌道器拍到的一個月球隕坑,直徑1公裡,尚未進行命名,噴射覆蓋物由一系列物質構成。
月球勘測軌道器 拍攝的「阿波羅14號」登陸地。1971年2月5日和6日美國宇航局太空人留下的痕跡仍依稀可見,未受到破壞。照片覆蓋區域的寬度達到1500米,位於中部的是登月艙「心宿二」的下降段。
這幅細節豐富的地球圖片利用宇航局地球觀測衛星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獲取的觀測數據繪製。圖像關注的是地球上的海洋,它們是至關重要的水生態系統,覆蓋75%的地表。
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拍下了這幅照片,呈現了印度洋上空的月球景象。受地球大氣層影響,月球的外觀嚴重扭曲。
日落時分,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拍攝的中南美洲全景照。
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拍攝的地球照,呈現了布魯塞爾、巴黎和米蘭的美麗夜景。
GOES-13衛星拍攝的全景照。這一月,美國30個州普降大雪,大雪過後,從大平原到新英格蘭的地區溫度驟降,天空非常晴朗。
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拍攝的照片,呈現了地球上空出現的上弦月和絢麗的南極光。
照片由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1號衛星上的先進陸地成像儀拍攝。照片中的弧形島是南喬治亞島,位於南美洲南端以東2000公裡。在這座島嶼的東岸,紐瑪耶冰川像蛇一樣朝著海洋蜿蜒延伸。
美國宇航局空間物理學家詹姆斯·斯帕恩在阿拉斯加州拍到的極光,當時他正在這裡參加有關極光研究的科學會議。
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透過穹頂艙欣賞到的日出景象。
宇航局火星偵察軌道器上的超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照相機拍下這幅照片。照片中,兩個火星隕坑一南一北,共享一個邊緣。據分析,這兩個隕坑一定同時形成。
超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照相機拍攝的照片,展現了被沙子覆蓋的火星希努斯·薩巴烏斯地區,流動的沙子形成美麗的波紋。
超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照相機從空中拍到的「機遇」號火星車,此時,這輛火星車正在聖瑪麗亞隕坑邊緣。「機遇」號的移動軌跡依稀可見,一直延伸到右側。此時「機遇」號已對這一地區進行了為期幾天的研究。
「機遇」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跋涉,附近是一個小隕坑。
火星霍爾登隕坑地區,這曾是當時「好奇」號火星車4個候選登陸地之一。
「哈特利2號」彗星近照,由美國宇航局的EPOXI飛船在與之親密接觸時拍攝。
宇航局「黎明」號探測飛船拍攝的第一幅巨型小行星「維斯塔」照片,拍攝時距離這顆小行星大約120萬公裡。在這幅未經過處理的照片中,「維斯塔」位於中部白光內,由於反射大量陽光,體積被戲劇性誇大。這顆小行星直徑530公裡,質量在小行星帶中居第二位。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木星照片。拍攝前,一顆彗星,也可能是小行星闖入木星大氣層,最終燃燒殆盡。
宇航局「卡西尼」號飛船拍攝的土星衛星照片,幾顆衛星出現在星環上。照片左側三分之一的區域被土星暗面佔據。
土衛十二「海倫」的特寫照片,由「卡西尼」號飛船拍攝。土星的大氣層充當了照片的背景。這顆小衛星寬33公裡。
土衛二「恩克拉多斯」南極地區,由「卡西尼」號飛船飛越土衛二時拍攝。照片中,南極的裂縫向外噴出水冰顆粒。
在土星進入晝夜平分點前,「卡西尼」號飛船拍下了這幅星環照片。B環邊緣出現垂直結構,在星環上投下陰影。這種垂直結構的高度在土星主環中居於前列。
「卡西尼」號飛船拍攝的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泰坦」,類似暈輪的環由陽光散射穿過土衛六大氣層造成。
「卡西尼」號飛船拍攝的土星多冰衛星——土衛二的靚照。處在背景的便是土星及其星環。
「卡西尼」號飛船拍攝的照片,土星的兩顆衛星——土衛六和土衛二在星環上方穿過。
土星接近晝夜平分點,美麗的星環在赤道上投下影子,好似一條細帶。
相信隨著我國科技進步和空間技術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由我們自己的航天設備所拍攝的太陽系甚至宇宙空間神奇壯美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