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年來,人類作為地球當之無愧的主宰者,瘋狂掠奪著自然給予的一切資源。擴張領土、引發戰爭、過度開採、大肆破壞生態環境,導致滅的動物越來越多,人類才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今日,一則「青海女牧民被棕熊咬死」的新聞登上熱搜,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再次成為議題。
事件還原
5月12日早7時許,青海治多縣公安局扎河鄉派出所接到報警,有人稱「扎河鄉口前村有村民被棕熊叼走」。經調查,被野生棕熊叼走的系當地某女牧民,當時一家幾口正在睡覺,棕熊潛入帳篷叼走女牧民,對其進行猛烈的啃咬和攻擊,場面暴力血腥,不忍細想。當地警察展開一系列調查後,發現該棕熊經常徘徊在牧民生活區,為了避免悲劇再度發聲,警察鳴槍警告,卻被棕熊攻擊,無奈之下開槍將熊擊倒。棕熊死後,工作人員在其胃部發現部分未消化的人體組織。
據了解,當地經常發生野生動物襲擊人類事件。
擊斃棕熊是對是錯
網民的爭論,來源於是否有必要擊斃棕熊。當任何野生動物,一旦試圖對人類發起致命的攻擊,正當防衛是必要手段。如果棕熊主動攻擊人類,不得已的情況下,支持擊斃。
有一種觀點認為,野生動物一旦攻擊了人類,就會向同伴轉達,動物們會將攻擊人類這件事認定為正常行為,之後,自然再難收手。
也有網友認為,野生動物是稀缺物種,人類肆意妄為侵佔野生動物的生活領地,即使被野生動物攻擊,也是咎由自取。
野生動物固然珍貴,可人類本身也是動物,自我保護機制是每個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被獵豹逼到角落的鹿尚且會反抗,更何況是人。
野生動物為何頻繁攻擊人類
野生動物攻擊人類的新聞,屢見不鮮。但,野生動物主動來到人類住所,襲擊人類的新聞卻極少。一般而言,野生動物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他們懼怕人類。只有當棲息地遭到破壞、飢腸轆轆、聞到血腥,或被人類惡意挑釁,大型野生動物才會攻擊人類。
美國每年都會發生多起野生動物攻擊人類的新聞,絕大部分是野外探險愛好者,無視野生動物,非要合影或進行挑釁,才被動物攻擊,這類人不值得同情。
保護環境從每個人做起
野生動物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保護動物,和諧相處,也應該是人類—作為高級動物應該承擔和思考的問題。
促使野生動物攻擊人類,極有可能是因為生存遇到了問題。如上文提到的襲擊人類的棕熊,是否有可能是棲息地其他動物被人類過度捕殺,生態鏈不完整,棕熊失去了重要的食物來源,因而將爪子伸向人類?有關部門,應該調查一下當地野生動物的生存情況。
生活在野生動物頻繁出沒的地區,應該保持必要的警惕心。自我防護的武器必須齊備,在生活區域樹立圍牆,不單獨進山,儘可能避免和大型野生動物對視,不挑釁。
如此,才有可能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