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會襲擊人類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夠碰到大型的野生動物,它們仿佛離我們很遙遠。在大自然的複雜環境中,野生動物也有著它們的食物鏈和生存空間,並不會走進人類社會當中。但如果出現了襲擊人類的情況,背後又代表著什麼呢?
據新京報報導,5月12日青海冶多公安局扎河鄉派出所接到報警,稱在扎河鄉口前村一社,一家人在凌晨遭到了棕熊襲擊帳篷,家中女主人被叼走咬傷致死。當地派出所在接到報警後趕到現場偵察,發現情況屬實。
經過尋跡發現咬死人的棕熊在一家牧戶的冬窩子附近活動,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傷人悲劇,民警進行驅趕。但棕熊卻反撲而來,警察只好將其擊斃。後來在對棕熊進行解剖後發現,它的胃部還有部分沒有被消化的人體組織。
這場野生動物襲擊人類牧戶的事件,無疑是個悲劇。人類和棕熊「兩敗俱傷」,讓我們不禁思考野生動物保護和人類的生存之間,是否有著需要被剝開的細節。
有網友列出了自己的經歷,表示曾在一次考察森林狀況前,被山民提醒過,要注意黑熊的出沒。並且其中提到,被人襲擊過的黑熊會有報復心理,而沒有被襲擊過的看到人則一般會跑開。
那麼這次襲擊牧民的棕熊有過被人類襲擊的經歷嗎?還是僅是野生動物的本能尋食反應呢?目前來看無從得知。但這也讓人們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開啟一些新的思考。
野生動物有著它們的棲息地和食物鏈,如果被破壞,那麼可能產生的結果將不僅僅是一些事故,更是人類健康和自然生態的破壞。
但之前曾有許多報導顯示,人類存在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也有許多違法捕殺買賣野生動物的情況存在,加之隨著人類群體進駐造成的自然棲息地破壞,搶奪了野生動物鏈條上的食物,它們的生存空間在不斷減小。
保護野生動物,需要保護的不僅僅是動物本身,更多的是尊重它們鏈條上的生存狀態。期望合理的保護和維繫,讓野生動物能夠生存在它們自己的空間中,而不去騷擾人類。這其中可以考慮為野生動物棲息地設立專門區域,嚴格管制,將人類與之隔開,加強防範野生動物侵襲常識宣傳和防範措施,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
同時還應更嚴格地對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作出管制和處理,一方面來說這樣的行為導致了動物生存的困難,另一方面來說,也為人類健康造成了不小的隱患。許多科學研究曾表明,很多野生動物攜帶大量的病毒,是病毒的宿主,人類無抗體的情況下,會傳染上這些病毒,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保護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