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源發展規劃(修編版)》: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含垃圾發電...

2021-01-07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日前,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修編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公示。根據《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修編版)》,山西省將培育生物質能發電。在晉中、運城、長治、臨汾、忻州等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地區,大力推進生物質能熱電聯產。合理布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優先鼓勵在11個地級市、11個縣級市及部分人口規模較大的縣、區布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含垃圾發電)達到50萬千瓦。詳情如下:

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修編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現對《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修編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徵求意見稿)有關內容進行第二次公示,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示內容如下:

一、規劃概述

《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由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修編,規劃期為2018-2020年,規劃範圍為山西省行政區劃範圍。

1、規劃目標

(1)能源生產。

到202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8億噸標煤左右,煤炭產能控制在12億噸左右,產量控制在10億噸以內;電力裝機容量力爭達到1.3億千瓦,其中外送電裝機規模達到6000萬千瓦;煤層氣產能力爭達到400億立方米;焦炭產能1.2億噸;煤基合成油品600萬噸、煤制烯烴240萬噸。

(2)能源消費。

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27億噸標煤。其中,煤炭4.0億噸、全社會用電量2580億千瓦時、天然氣(煤層氣)160億立方米、油品840萬噸。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5%以上。

(3)節能減排。

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國家同期下達指標;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水平控制在325克/千瓦時以內,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平均供電煤耗控制在310克/千瓦時以內。60萬千瓦級機組在燃煤火電裝機中佔比超過40%,輸電線路平均線損下降10%。原煤入洗率達到80%。

(4)環境保護。

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完成國家下達指標;能源領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工業粉塵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約束指標以內。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到90%,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70%。劣Ⅴ類水體比例在15%以內。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重大進展。

(5)安全生產。

到2020年,全省煤礦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重特大事故得到遏止,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穩定保持在0.1人以下,水害得到有效控制,煤炭產業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6)深化改革。

煤炭、電力、煤層氣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基本實現煤炭管理體制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公益性以外的發售電價由市場形成;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取得新進展,能源財稅機制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適應能源科學發展需要的行業管理體系。

2、主要任務

(1)推進三大煤炭基地提質,打造煤炭產業升級版。

①進一步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②全面推進現代化礦井建設。③科學合理控制煤炭生產總量。

(2)加快建設三大煤電基地,做大做強煤電支柱產業。

①優化發展煤電。大力發展大容量、高參數超臨界、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②加快建設低熱值煤電廠。③推動外送電通道建設。④加大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3)規範有序建設煤化工基地,科學發展現代煤化工。

①建設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化工基地。②積極推進現代煤化工示範項目建設。③改造提升傳統煤化工產業。

(4)以「氣化山西」為引領,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

①建設沁水、河東兩大煤層氣基地。②實施煤礦瓦斯抽採全覆蓋工程。③完善「三縱十一橫」管網布局。

(5)加快建設新能源基地,大力培育新能源產業。

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煤層氣發電為重點,加快新能源開發利用產業化進程。

(6)加快建設能源裝備基地,培育壯大能源裝備產業。

整合提升全省能源裝備產業,推動煤機裝備製造、電力裝備製造、煤層氣裝備製造、煤化工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基地建設。

(7)建設三大能源服務體系,為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服務。

重點提升市場、物流、金融服務體系,適應煤炭經濟向綜合能源經濟轉型的要求。

二、規劃環境影響分析

1、大氣環境影響:煤炭開採、燃煤發電、煤層氣發電、生物質發電等規劃能源相關行業產生的廢氣排放對大氣環境產生影響,主要汙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和惡臭氣體等。

2、水環境影響:煤炭開採、燃煤發電、煤層氣發電、生物質發電等規劃能源相關行業產生的廢水排放對地表水可能產生影響;水電開發會造成庫區水流減緩、水位升高,易形成富營養化影響水質;高庫大壩洩流易產生低溫水和氣體過飽和影響水生生物。

3、固體廢物:煤炭開採、燃煤發電、生物質發電等規劃能源相關行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灰渣、飛灰、石膏、汙泥等。

4、生態環境影響:煤礦開採造成採空塌陷區,導致土壤龜裂,山體滑坡,水資源流失,耕地毀壞;光電開發佔用土地面積較大,影響動物生存空間,對物種多樣性有一定影響;水電開發造成水文情勢變化,影響水生生物「三場」及洄遊通道,影響水生生物多樣性;風電開發風機可能對鳥類的覓食、休憩和遷飛等活動行為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環境影響減緩對策和措施

1、提高準入,倒逼能源產業環保升級改造。

(1)提高環保準入。全省煤電行業執行《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DB14/T 1703-2018),焦化行業逐步實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執行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推進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加快供熱管網建設,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範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

(2)加大淘汰落後力度。縣級及以上城市在完成建成區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乾設備等燃煤設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淘汰力度,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2020年底前,全省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15公裡範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後燃煤小熱電全部關停整合。對關停機組的裝機容量、煤炭消費量和汙染物排放量指標,允許進行交易或置換,可統籌安排建設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機組。重點區域嚴格控制燃煤機組新增裝機規模。

(3)強化能源行業環保管控。對火電、焦化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實施深度治理。嚴控煤炭開採洗選、煤化工等行業廢水排放,對於無法全部回收利用要排入環境的礦井水,要求其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三項主要汙染物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後排放。提高能源產業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70%,危險廢物全部安全處置。

2、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

(1)有效推進清潔取暖。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超低排放)、宜熱則熱,多能源供暖。實施居民生活用煤清潔能源替代。統籌協調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建設項目落地。

(2)加強"禁煤區"建設,加強煤質管控,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全省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潔利用的原則,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提高電力用煤比例。繼續推進電能替代燃煤和燃油。

(3)加快機動車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淘汰老舊車輛,強化油品質量監管。

3、合理規劃布局能源開發項目,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區域減排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1)在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和山西省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生態功能區劃,不得在禁止開發區、環境敏感區及生態紅線等區域布局能源建設項目。在布局建設能源項目時,應堅持「點上開發、面上保護」的原則,最大減輕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2)能源開發項目建設階段,要加強生態保護,嚴格落實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儘量減少項目施工和運營區對植被、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破壞。在項目施工過程中,要科學布置取土場、施工便道等臨時佔地,嚴格挖方填方核算,儘量做到挖填平衡,棄渣場要合理選址,並進行環保防護和生態恢復,防止水土流失。同時,增加能源項目建設區綠化面積,保護和改善地區生態環境,注意減小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揚塵汙染。

四、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規劃》基本符合國家和山西省有關政策和規劃要求,在落實規劃環保措施和本次環評所提建議和措施的前提下,《規劃》實施的環境風險可控,從環保角度可行。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

本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見附件,公示期間公眾可通過下載附件查閱;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本公告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信函以郵戳日期為準)。

六、徵求公眾意見的範圍和主要事項

1、範圍:可能受到規劃實施影響的居民、有關專家、部門、單位或團體。

2、主要事項:

(1)公眾是否支持規劃實施;

(2)公眾對規劃實施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意見;

(3)公眾對規劃環評提出的調整意見和減緩措施的意見;

(4)公眾對規劃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5)公眾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七、徵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公眾可以信函、傳真、電子郵件、電話或者其他聯繫方式,與規劃單位或環境影響評價單位聯繫,發表關於該《規劃》及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看法,並請留下姓名及基本情況(單位或住址,文化程度、職業、聯繫方式等),以便必要時進行回訪。

八、規劃及環評單位名稱與聯繫方式

規劃單位: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聯繫人:杜 青

聯繫電話:0351-3119225

環評單位:山西省環境規劃院

聯繫人:韓 麗

聯繫電話:0351-5605695

傳真:0351-5605696

郵箱:sxshjghy@126.com

通訊地址:太原市迎澤區桃園北路6號民信商務410室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2020年政策加碼,生物質發電新政出臺
    2020年9月16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20〕1421號。生物質發電新政的出臺,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2020年政策加碼 新政出臺 生物質是全球範圍內最廣泛存在的物質,涵蓋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而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發電,主要分為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生物質發電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且成為一些國家重要的發電和供熱方式。
  • 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現狀及相關問題思考
    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現狀我國生物質發電方式分為三種:農林生物質發電、生活垃圾發電、沼氣發電。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投產了747個生物質發電項目,併網裝機容量1476.2萬千瓦(不含自備電廠),年發電量794.5億千瓦時。
  •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二、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生物質發電起源於1970年前後,我國的生物質發電技術開始於1990年前後,期間相差二十年,1990年前後也是各國興起運用生物質發電的巔峰期,在當時多個國家同時運用這項技術的時候,客觀來講,將這項技術使用的最好的國家是丹麥,丹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物質發電廠,當時叫做秸稈生物燃燒發電廠,到了今天,在丹麥已經有了100餘家這樣的發電廠。
  • 明年起生物質發電將全面執行競爭配置
    圍繞「補貼資金申報」、「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兩項主要任務《方案》明確,2020年中央新增生物質發電補貼資金額度為15億元,仍沿用現有政策安排資金,明年起生物質發電項目將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並確定上網電價,旨在推動生物質發電項目有序建設、平穩發展。15億元補貼資金怎麼用——以收定補、新老劃段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重要組成部分。
  • 2020年生物質發電國補申報 明年起行業如何發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貓小九觀點:15億元的國補總額無法全覆蓋當年新增項目國補需求:假設2020年可以完成十三五規劃產能要求59.14萬噸/日,則今年需新投運約9萬噸/日的垃圾焚燒產能,對應的補貼約12億元。
  • 生物質發電變革,資源融合協同處置,多元發展是趨勢
    其實很多業內人士已經注意到,所謂的生物質發電並非僅僅是單純分秸稈利用,而應該是多種農林廢棄物和城鄉固廢垃圾資源的綜合利用 中國大量的生物質資源包括: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城市有機生活垃圾、人、畜禽糞汙等,甚至一些工業固廢和汙泥都可以綜合利用,而這些都可以作為生物質電廠的燃料來源。 由於技術路線的不同,我國的生物質發電產業基本上分為兩大塊,一個是農林廢棄物的秸稈電廠,一個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垃圾發電。
  • 三部委明確發電補貼事項 風光電項目影響有限 生物質發電、垃圾...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近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財建〔2020〕426號,以下簡稱補充通知)。本次的補充通知中正式明確了生物質發電項目(含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為82500小時。
  • 我國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技術及應用探討
    關鍵詞:生物質燃氣;耦合發電;技術與應用1 概述2016年11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率先公布了《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 } 2020年)》,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國將開展燃煤耦合發電試點示範,並明確指出重點任務是「在東北等糧食主產區布局一批燃煤與農林廢殘餘物耦合發電示範項目
  • 2020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政策匯總及走向分析 新政出臺引領十四五...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2020年9月16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20〕1421號。生物質發電新政的出臺,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2020年政策加碼 新政出臺生物質是全球範圍內最廣泛存在的物質,涵蓋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 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現狀
    北極星固廢網訊:面對能源及環境的雙重壓力,全球調整能源結構的步伐,以生物質為燃料的熱電聯產成為某些國家的主要發電和供熱手段,2019年全球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97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878萬千瓦,以下是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關注|生物質發電前景如何?
    北極星固廢網訊: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
  • 發改委: 77個項目納入2020年生物質發電中央補貼規模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喬雪峰)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了2020年生物質發電中央補貼項目申報結果的通知,通知指出,經委託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對各省(區、市)通過審核、公示無異議的項目進行覆核、匯總排序,擬將河北、山西等20個省(區、市)的77個項目納入2020年生物質發電中央補貼規模
  • 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年我國生物質能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較上年增長 20.5%,其中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達 725.1 萬千瓦,較上年增長 32.1%;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 700.77
  • 發改委:77個項目納入2020年生物質發電中央補貼規模
    原標題:發改委:77個項目納入2020年生物質發電中央補貼規模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了2020年生物質發電中央補貼項目申報結果的通知
  • 【獨家】發改委發文:生物質發電項目嚴禁摻燒化石能源!!
    【能源觀察】一個最懂能源的微信公號,每天為你發掘能源金礦。上傳個人名片照片,與能源君交朋友;或郵件提供通訊方式。
  • 什麼是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發電有哪些方法?
    生物質發電是一種利用可再生生物質資源實現循環再利用發電的方法,比如垃圾焚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或者利用沼氣和垃圾填埋氣發電等。與火力發電等傳統發電模式相比,生物質發電可以有效實現能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節約能源,而且發電燃料可再生,有利於我國電力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與此同時,生物質發電還具有更高的清潔度,符合我國的低碳環保發展戰略,近年來已經得到了廣泛普及應用,有效緩解了現有能源緊缺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同時減少環境汙染,是一種實現多贏局面的發電手段。
  • 陝西2020年申請中央財政補貼的新增生物質發電項目公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北極星電力網獲悉,陝西省發改委近日發布陝西省2020年申請中央財政補貼的新增生物質發電項目公示,詳情如下:按照《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要求,現將擬申請2020年中央財政補貼的新增生物質發電項目予以公示
  • 233天,華能泗水生物質電廠投產發電了
    233天華能山東泗水生物質30兆瓦機組項目自2020年5月15日第一方混凝土澆築到2021年1月3日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圓滿完成2021年1月3日23時00分,華能山東泗水生物質在中電建核電公司項目全體管理人員精心組織和周密部署下,各專業施工人員齊心配合,自2020年5月15日第一方混凝土澆築到2021年1月3日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圓滿完成,僅用時233天,再次用實際行動和優秀業績向業主展現了「核電速度」與「核電質量」的硬實力。
  • 2021年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題調研與深度分析報告
    同時,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全國城鎮生活垃圾填埋處理規模將從2015年的50.15萬噸/日下降到2020年的47.71萬噸/日,處理規模佔比將從2015年的66%下降到2020年的43%。未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處理佔比仍將持續下降。
  • 2020年江蘇省新能源發電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太陽能光伏發電錶現亮眼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發電就是利用現有的技術,通過上述的新型能源,實現發電的過程。目前江蘇省新能源發電主要包括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垃圾發電以及生物質能發電四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