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外刊,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的新細菌

2020-12-03 英語一時代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a new bacterium that feeds on polyurethane, a kind of plastic that is difficult to recycle or destroy.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聚氨酯為食的新細菌,聚氨酯是一種很難回收或 被破壞的塑料。

Scientists say the discovery could help reduce a flood of hard-to-recycle plastics that are ending up in the world's landfills and polluting oceans.

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減少大量難以回收的塑料,這些塑料最終被填埋在世界各地,汙染海洋。

A team from the Helmholtz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 Leipzig, Germany, found the new strain of soil bacteria.

德國萊比錫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的一個小組發現了這種新的土壤細菌。

It was identified in an area that contained a large amount of plastic waste.

這種細菌是在一個有大量塑料垃圾的地區發現的。

The team discovered the bacteria were feeding on polyurethane diol, a substance widely used in many different products.

該小組發現,這些細菌以聚氨酯二醇為食,聚氨酯二醇是一種被廣泛應用於許多不同產品中的物質。

The researchers estimated that in 2015, polyurethane made up 3.5 million tons of Europe's plastics.

研究人員估計,2015年, 歐洲350萬噸塑料由聚氨酯製成。

One problem is that recycling polyurethane requires a lot of energy.

但問題之一在於,回收聚氨酯需要大量的能量。

The plastic material does not melt when heated.

這種塑料材料加熱時不會熔化。

Most polyurethane-based products end up in landfills, where they can release dangerous chemicals.

大多數聚氨酯製成的產品最終會被填埋,在土壤中會釋,放出危險的化學物質。

The team found that the bacterium, identified as Pseudomonas putida, can produce enzymes that eat away at polyurethanes.

該小組發現,這種被鑑定為惡臭假單胞菌的細菌能夠產生吞噬聚氨酯的酶。

This would make it possible to break down the material in the environment.

這將使在環境中分解這種材料成為可能。

The results were recently reported in a study in the publicatio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雜誌上。

Hermann Heipieper helped write the report.

赫爾曼.海派珀協助撰寫了這份報告。

He said in a statement the finding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tep in being able to reuse hard-to-recycle (polyurethane) products."

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發現「代表著在再利用難回收(聚氨酯)產品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The research is part of a European Union program that seeks to find useful microorganisms.

這項研究是歐盟尋找有用微生物計劃的一部分。

The goal is to identify living things that can help turn oil-based plastics into substances that can be broken down biologically.

他們的目標是找出能夠將油基塑料轉化為生物降解物質的生物。

Similar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過去也進行過類似的實驗。

In 2011, Yale University students discovered a fungus that could feed on polyurethane plastic even in a place without air, like at the bottom of a landfill.

2011年,耶魯大學的學生發現了-種真菌,即使在沒有空氣的地方,比如垃圾填埋場底部,也能以聚氨酯塑料為食。

Since then, scientis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identified other kinds of fungi that can break down polyurethane.

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能夠分解聚氨酯的其他種類的真菌。

In 2017, a team of scientists identified a fungus that can feed on plastic by breaking down the main chemicals holding it together.

2017年,一個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以塑料為食的真菌,它能分解塑料中的主要化學物質。

The German study noted that plastic-eating bacteria could be easily controlled and produced for industrial use.

德國研究指出,食用塑料的細菌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和生產,從而被用於工業用途。

The researchers said the next step is to identify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acterial enzymes that can break down polyurethane.

研究人員說,下一步是確認更多關於能夠分解聚氨酯的細菌酶的信息。

Some scientists advise against introducing man-made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into the environment that could be harmful.

一些科學家建議不要將人造酶或微生物引入環境中,否則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Scientist Douglas Rader wrote about the issue in a 2018 article for the 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科學家道格拉斯.雷德在2018年為環境保護基金組織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談到了這個問題。

He said much more study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learn about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stics and marine ecosystems.

他說,應該開展更多的研究來了解「塑料和海洋生態系統之間的複雜關係」。

Such research is needed "before we can take drastic action such as" putting plastic-eating bacteria into the ocean, Rader wrote.

在我們採取諸如將食用塑料的細菌引入海洋「這樣的極端行動之前」,這些研究是必要的,雷德寫道。

The group Plastic Oceans International reports that scientists estimate more than 8 million tons of plastic are thrown into the world's oceans every year.

國際塑料海洋組織報告稱,科學家估計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被扔進世界各地的海洋。

An estimated 300 million tons of plastic is produced yearly worldwide.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生產3億噸塑料。

Plastic Oceans International says about half of that amount is created for one use only.

國際塑料海洋組織表示,其中大約一半為一次性使用製造。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
    該細菌能夠分解廣泛使用但很少回收的聚氨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這種細菌不僅會分解塑料,還會把塑料當作食物來提供能量。這種細菌是在一個傾倒塑料的垃圾場發現的,它是已知的第一個攻擊聚氨酯的細菌。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聚氨酯為食的新型細菌,這種塑料很難回收或銷毀。Scientists say the discovery could help reduce a flood of hard-to-recycle plastics that are ending up in the world's landfills and polluting oceans.
  • 細菌能以金屬為食?科學家發現新物種,世紀預言被證實
    近日微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以金屬為食的細菌體,從而結束了長達一個世紀以來科學界對以金屬錳為食的微生物的探索。 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發現了以錳為食的細菌體,並將錳作為其主要能量(卡路裡)來源。這種微生物在一個多世紀前就被科學家預言存在,但是直至二十一世紀都沒有被科學家發現。 新物種是如何被發現的?
  • 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會「吃」塑料的細菌
    不斷堆積的塑料已然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汙染問題,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尤為觸目驚心,比如海洋中的許多生物正因它們的存在而面臨死亡威脅。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能真正以塑料為食的菌株,通過運用蛋白質工程和蛋白質進化等方式,不斷的對這些菌株進行改進以提高它們的運作效率。
  • 科學家發現以金屬為食的細菌,百年前的預言,終於得到證實
    細菌用肉眼不可見且種類眾多,大部分細菌都是以一些腐爛的物質為食,幫助地球分解環境廢物,起到一定的淨化作用,也有一些細菌可以分解一些有害物質,核廢料石油等等。在一個世紀之前,就有科學家曾經預言過細菌可以以金屬為食。但是這場預言經過了一個多世紀,一直都未被證實,在近幾日,微生物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可以以金屬為食的細菌體,結束了這項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預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小處著手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科學家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大功臣:「可消化最難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其他相對容易降解的塑料,理論上黃粉蟲同樣可以消化。」而以聚苯乙烯為食物來源的黃粉蟲與正常取食的黃粉蟲一樣健康,其排洩物還能用於農作物土壤育肥。「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說。
  • 新發現!科學家發現可對塑料進行生物降解的甲蟲
    來自Pohan科技大學(POSTECH)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東亞本土一種叫甲蟲鞘翅目(P. davidis)的幼蟲可以消化聚苯乙烯並分解腸道中的聚苯乙烯。   由於分子結構獨特,聚苯乙烯是一種難以分解的材料,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廢塑問題。
  • 蟲子以塑料為食震驚學者 網友:白色汙染難題就解決了?
    近日,科學家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直以為人們都認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難以降解,甚至有人預言如果不加節制,整個世界都會被這些塑料給覆蓋。如今,學界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為白色汙染治理打開更廣闊的思路。有網友感慨難道棘手的白色汙染難題就這樣輕鬆解決了?也有網友質疑,這樣未免也太輕鬆了吧,塑料也分種類的吧。
  • 知百科|「吃」塑料的細菌
    這些塑料還會被在海裡的動物以為是食物吃進肚子裡,吞食塑料對野生動物有生命危險,據海洋保護組織稱,超過60%的海鳥和100%的海龜體內都發現了塑料。 而且這種塑料最終可能進入人的體內。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人們能為解決塑料汙染做些什麼。目前聚氨酯材料的化學降解主要包括水解、熱降解、光降解等,但這類降解成本高且易產生二次汙染。
  • 科學家發現這種細菌,專以金屬為食
    這個原因,前段時間,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答案。科學家發現,下水道經常堵塞的原因,竟然和一種細菌有關。什麼是細菌呢?簡單來說,它是微生物的一種,是地球最古老的居民之一。細菌的種類有很多,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是無處不在的。比方說我們平時出去玩,手上就會沾滿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吃東西之前需要將雙手洗乾淨,才不會因為將細菌吃進肚子裡而生病。那麼,細菌主要吃什麼呢?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有機物,不過,也有一些細菌是非常特殊的,比方說這種會導致下水道堵塞的細菌,它們就是主要以金屬為食。
  • Science:科學家發現可有效降解塑料的特殊細菌群體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3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於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很多一次性水瓶中發現了可以
  • 環境||吃塑料的蟲子和吃金屬的細菌
    Role of gut microorganism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2.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倆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
  • 日本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可清除地球垃圾
    新發現的這種奇特細菌,能夠在30攝氏度溫度條件下經過6個星期完全降解PET薄膜,其核心能力源自一種特殊的酶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吃塑料的細菌
  • 加州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以金屬錳為食的細菌
    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研究人員有了一項發現,結束了長達100年的尋找能夠以錳為生的微生物過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錳為食的細菌,並將金屬作為它們的熱量來源。這種類型的微生物在100多年前就被預測存在,但加州理工學院首次發現了它們。科學家們指出,細菌還可以利用錳在一種叫做化學合成的過程中把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質。
  • 超級混合「塑食酶」為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帶來新希望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之一,主要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等。它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塑食酶」PETase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將PET分解成構築塊,使其進入循環製造過程。這對於減少塑料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重要意義。
  • 加州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以金屬錳為食的細菌
    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研究人員有了一項發現,結束了長達100年的尋找能夠以錳為生的微生物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錳為食的細菌,並將金屬作為它們的熱量來源。這種類型的微生物在100多年前就被預測存在,但加州理工學院首次發現了它們。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由於塑料在焚燒的時候會產生有害氣體,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埋於地下,但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汙染問題。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在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論文中,研究小組描述了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研究,以及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腸道微生物的了解。
  • 塑料末日?吃傳統塑料,產塑料替代物的細菌都有新突破!
    一些塑膠袋和塑料瓶可以經過數百年、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仍未被降解,這是因為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不把塑料當作食物,因此也就不會去分解它。 不過最近發現的一些新微生物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一問題。
  • 雙語閱讀: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塑料汙染有救了
    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可以在幾天之內就把塑料瓶子給分解乾淨翻譯:塗博士全世界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的塑料,而大多數的塑料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分解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通過改變食塑菌蛋白質的基因結構,科學家成功製造了一種「超級酶」,它可以在幾天之內將那些常見類型的塑料分解回收。
  • 科學家首次發現以錳為能量來源的細菌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細菌,它們以金屬為食並從中獲取熱量。科學家們猜測這種細菌存在了一百多年,但從未證明過這一點。這種細菌以金屬為食現在,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意外發現了這種細菌。加州理工學院環境微生物學教授賈裡德·利德貝特博士將一個裝滿錳的玻璃管放在辦公室的水槽裡,由於去校外工作,這個容器在水槽裡放了幾個月。當他回來時,利德貝特發現罐子上覆蓋了一層黑色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