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混合「塑食酶」為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帶來新希望

2020-10-01 科技工作者


MHETase和PETase結構分析。

兩種「塑食酶」建立生物學連接。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之一,主要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等。它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塑食酶」PETase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將PET分解成構築塊,使其進入循環製造過程。這對於減少塑料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重要意義。

雖然PETase的發現為解決全球塑料汙染問題帶來了希望,但單純依靠PETase分解能力的方案,還不具備商業可行性。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當地時間9月28日發文稱,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和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OP)等,通過融合PETase和另一種「塑食酶」MHETase,開發了一種混合酶。這種超級混合「塑食酶」最多可以將消化塑料的速度增快近六倍。

UOP酶創新中心(CEI)負責人John McGeehan教授和NREL高級研究員Gregg Beckham博士共同領導了混合酶的研究。

McGeehan教授說:「Gregg博士與我談到了PETase對塑料表面的分解作用以及MHETase對塑料的『深度分割』效果。因此,我們很自然地想到,是否可以將它們混合使用?實驗證實,簡單地將兩種酶混合確實能增強塑料分解效果。接著,我們決定嘗試讓它們建立生物工程學連接——就好像用一根繩子串起了兩個吃豆人。我們興奮地發現,新的嵌合酶分解塑料的速度是簡單混合分離酶的近3倍。」

McGeehan教授還藉助鑽石光源(DLS)破解了MHETase的三維結構,這為研究團隊展現了一幅美好的分子藍圖——他們能夠設計更高效、快速的酶系統

。研究人員表示,新研究結合了結構、計算、生化和生物信息學等多個領域的技術。他們希望通過跨學科的國際合作,以酶作為武器,解決嚴重的塑料汙染問題。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1091-6490(online)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plastic-eating-enzyme-cocktail-heralds-plastic.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消化速度增加6倍,解決塑料汙染問題有了新希望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之一,主要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等。它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塑食酶」PETase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將PET分解成構築塊,使其進入循環製造過程。這對於減少塑料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重要意義。
  • 分解塑料的酶預示著塑料廢物處理的新希望
    重新設計可食用塑料酶PETase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創造了一種酶,該酶可以將塑料消化的速度提高六倍。PETase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解回其組成部分,從而創造了無限回收塑料,減少塑料汙染和推動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的機會。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在環境中分解需要數百年的時間,但是PETase可以將時間縮短為幾天。
  • 雙語閱讀: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塑料汙染有救了
    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可以在幾天之內就把塑料瓶子給分解乾淨翻譯:塗博士全世界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的塑料,而大多數的塑料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分解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通過改變食塑菌蛋白質的基因結構,科學家成功製造了一種「超級酶」,它可以在幾天之內將那些常見類型的塑料分解回收。
  • 蟲子以塑料為食震驚學者 網友:白色汙染難題就解決了?
    近日,科學家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直以為人們都認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難以降解,甚至有人預言如果不加節制,整個世界都會被這些塑料給覆蓋。如今,學界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為白色汙染治理打開更廣闊的思路。有網友感慨難道棘手的白色汙染難題就這樣輕鬆解決了?也有網友質疑,這樣未免也太輕鬆了吧,塑料也分種類的吧。
  • 白色汙染有望解決?有些生物竟以塑料為食
    ,形成了一塊新的「大陸」,白色汙染嚴重威脅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系統。就連在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也發現了塑料汙染,世界上已經沒有純淨之地。而人體中也檢測出了不同種類的微塑料,白色汙染最終也會反噬我們人類。
  • 科學家合成出新型「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提升6倍
    每年,數以百萬噸計的塑料垃圾要麼被填埋,要麼被焚燒,汙染遍及整個地球,部分塑料汙染嚴重的地區,人類和動物體內都不知不覺已經攝入了微型塑料顆粒,不僅缺乏高效的回收手段,而且每天還有更多的新塑料從石化資源中產出,塑料垃圾不斷累積形成惡性循環。
  • 科學家合成超級酶可快速分解塑料,價值不可估量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塑料解聚雙酶體系的表徵與工程研究》顯示,科學家將兩種細菌產生的酶通過基因工程手段連結在一起,使得這種雙酶混合體具有超強的分解塑料的能量。其分解速度是單酶分解速度的六倍,未來將這種混合酶應用於商業,不僅能夠解決地球環境汙染的問題,而且塑料能夠真正做到無限的循環使用
  • 能自動「消失」的塑料:解決海洋塑料汙染新渠道
    近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一屆「率先杯」未來技術創新大賽決賽上,中科院理化所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團隊展示了一種海水中可降解材料,可以有效解決海洋塑料汙染問題。該項目也是最終獲得優勝獎的30個項目之一。  從生物降解塑料得到啟發  塑料垃圾來自於何方?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海南「禁塑令」引起一時轟動,禁止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鼓勵可降解塑料作為替代方案,「可降解塑料」這個話題又熱起來,近年這項技術也有新的進展,但是目前能解決「白色汙染」嗎?據聯合國統計,塑料佔海洋所有汙染物的90%。
  • 英媒:科學家發明可吞噬塑料「超級酶」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9日報導,在一堆廢棄塑料瓶中,有一種細菌做了一件讓環保主義者大吃一驚的事:它吃掉了塑料。而這正是環保主義者一直以來最緊迫的目標之一。現在,一組科學家正在利用這種細菌的功能,對其進行改良,以製造出一種「超級酶」。他們希望,這種「超級酶」能夠幫助解決全世界的塑料問題。
  • 新突破口!發現12小時就能消化塑料的蟲子,白色汙染能解決了?
    塑料,作為20世紀最偉大而又最失敗的發明,以其便利性和價格低廉而大量生產,廣泛的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同時也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其也有缺點,說是缺點,完全可以說是優點:塑料的穩定性太高了。高到要用幾百年甚至三千年才能完全分解掉,這些沒有分解掉的,同時是廢棄的塑料,給全球各個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為了不讓這些塑料在陸地上「傷害」人類,人類把垃圾丟向了包容性極大的大海。但是大海不會消解這些垃圾,它只會把這些垃圾沉入海底或者繼續漂在水中,這也算是好的結果,也是暫時的辦法。一直在為這個頭疼的人類,從未停止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 科學家製造出可吞噬塑料的「超級酶」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9日報導,在一堆廢棄塑料瓶中,有一種細菌做了一件讓環保主義者大吃一驚的事:它吃掉了塑料。而這正是環保主義者一直以來最緊迫的目標之一。現在,一組科學家正在利用這種細菌的功能,對其進行改良,以製造出一種「超級酶」。他們希望,這種「超級酶」能夠幫助解決全世界的塑料問題。
  • 這種生物以垃圾為食,未來可以依靠它來解決海洋汙染問題嗎?
    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不使用塑料品:我們的水杯可能是塑料的,用來洗東西的盆或或者桶是塑料的,我們吃飯的飯盒是塑料的……雖然塑料品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人類因為「方便」而瘋狂地使用塑料品,很多時候我們去餐廳打包,或者叫外賣的時候,店家給我們包裝的一般都是一次性塑膠袋或者一次性飯盒……實際上這些塑料品很大可能會造成白色汙染,因為這些塑料品大部分都是很難處理掉的。
  • 專家解讀 | 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海洋塑料垃圾與微塑料已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被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本文從國際、區域和國家層面上梳理了塑料管控政策,分析了已經實施的「禁/限塑令」管控政策的實施前景、實施效果和難點,認為存在實施成本高、宣傳不到位和替代品短期難以普及等問題,導致實施效果較差。
  • 日本科學家發現超級酶,能把塑料快速分解成渣渣
    「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6倍。
  • 超級酶提高六倍分解塑膠瓶的速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塑膠汙染早已遍及整個地球,從最遙遠的北極到最深層的海洋都有塑膠微粒的蹤影。目前的技術很難將塑膠瓶分解成化學成分,以便從舊的塑膠瓶中製造出新的塑膠瓶,這意味著每年必須用油才能製造出更多的新塑膠。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超級酶」,它降解塑膠瓶的速度是以前的六倍,可以將塑膠瓶完全回收利用,目前預計在一兩年之內就用在回收利用方面。
  • 專家解讀|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海洋塑料垃圾與微塑料已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被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本文從國際、區域和國家層面上梳理了塑料管控政策,分析了已經實施的「禁/限塑令」管控政策的實施前景、實施效果和難點,認為存在實施成本高、宣傳不到位和替代品短期難以普及等問題,導致實施效果較差。
  • 31省份已發布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禁塑令...
    隨著「禁塑令」正式落地,全國各地商超、外賣等塑料使用「大戶」紛紛開始推出減塑舉措和過渡辦法。專家表示,塑料汙染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可降解塑膠袋的回收和處置都要有相應的配套系統,需要一定適應時間,應先抓好重點品類、重點場所,形成一定經驗再進行逐步推廣,才能有序推進塑料汙染治理。
  • 海洋塑料汙染超乎你的想像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關注陸地上土壤環境中的塑料汙染,而對海洋中的塑料汙染卻很少關注。事實上,海洋塑料垃圾汙染以及它們對於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有多嚴重?  全球每年有200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  大量塑料微粒不斷積累, 遍布整個海洋。
  • 這種「超級酶」,能讓PET塑料垃圾消化速度提高6倍
    在 2018 年,來自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對 PET 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 6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