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好消息!科學家製造出可吞噬塑料的「超級酶」

2020-10-11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9日報導,在一堆廢棄塑料瓶中,有一種細菌做了一件讓環保主義者大吃一驚的事:它吃掉了塑料。而這正是環保主義者一直以來最緊迫的目標之一。

現在,一組科學家正在利用這種細菌的功能,對其進行改良,以製造出一種「超級酶」。他們希望,這種「超級酶」能夠幫助解決全世界的塑料問題。

報導稱,該方法將這種細菌所產生的兩種可吞噬塑料的酶合成一種,從而使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能以研究人員希望的速度降解,從而使100%回收利用成為可能。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的約翰·麥吉漢說:「它開始變得具有商業可行性,比幾年前我預計的要快多了。」

2016年,日本一家回收工廠發現一種細菌可以消化塑料。這一發現引起轟動並引發了全球範圍的研究,希望搞清楚細菌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但人們不應該如此意外。

報導指出,塑料之所以給人們造成困擾,而且需要如此長的時間才能降解,並不是因為材料本身。實際上,這是因為它們是新產品。在塑料出現之前,地球上還沒有任何生物見過塑料的化學過程,所以怎麼可能會有生物知道如何消化塑料呢?

但進化是一種利用生物小生境的機制,而第一個可以破解塑料並提取其能量的細菌,具有巨大優勢。

通過研究這些日本細菌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研究人員確定了兩種共同作用的酶,分別稱作PETase和MHETase。首先,PETase將塑料分解成可溶解的碎片,接著MHETase將其降解為更簡單的化學物質。

如果它們能更高效地合作呢?麥吉漢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發表的這篇論文中說:「我們認為,把這兩種酶結合起來,創造一種超級酶是一個好主意。」

為了實現這一點,科學家們把兩種酶的DNA拼接成一個DNA長段。拼接完成後,他們發現,消化速度是單純使用PETase的6倍。這項研究可能具有商業和環境潛力。

塑料是一種聚合物,通過將氫、碳和其他元素結合在一起製成。雖然有些塑料聲稱是可回收的,但每次回收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品質,只能再用於生產價值較低的產品。這些酶提供了不同的方案:將聚合物分解為基本要素,然後再將這些要素重新合成真正的原生塑料,而不需要使用石油。

麥吉漢說:「與挖掘化石燃料並運送到世界各地相比,用這種酶單體製造一個塑料瓶,可以節約70%的能源。」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赫爾大學的馬克·洛奇說,這讓他對「大自然最終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麻煩」產生了希望。

相關焦點

  • 英媒:科學家發明可吞噬塑料「超級酶」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9日報導,在一堆廢棄塑料瓶中,有一種細菌做了一件讓環保主義者大吃一驚的事:它吃掉了塑料。而這正是環保主義者一直以來最緊迫的目標之一。現在,一組科學家正在利用這種細菌的功能,對其進行改良,以製造出一種「超級酶」。他們希望,這種「超級酶」能夠幫助解決全世界的塑料問題。
  • 雙語閱讀: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塑料汙染有救了
    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可以在幾天之內就把塑料瓶子給分解乾淨翻譯:塗博士全世界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的塑料,而大多數的塑料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分解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通過改變食塑菌蛋白質的基因結構,科學家成功製造了一種「超級酶」,它可以在幾天之內將那些常見類型的塑料分解回收。
  • 科學家合成出新型「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提升6倍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用於製造飲料瓶、零售包裝、衣物或地毯等產品,在環境中自然分解需要數百年時間,現在,科學家們合成了一種新的「超級酶」,有望解決塑料垃圾難題。這種超級酶降解塑料的速度比此前發現的酶快了 6 倍,並有望在未來一兩年內用於塑料回收產業。這項研究由樸茨茅斯大學酶創新中心(CEI)主任約翰 · 麥基漢(John McGeehan)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高級研究員格雷格 · 貝克漢姆(Gregg Beckham)共同領導,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這個超級生物酶能分解塑料,科學家無意中將它「升級」
    這個超級生物酶能分解塑料,科學家無意中將它「升級」 據《衛報》4月16日報導,近日英國科學家在研究2016年,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團隊在日本一處垃圾處理場分離出了某種特殊細菌,該細菌是人類已知的第一種將PET塑料作為食物來源的生物,可謂是天賦異稟。
  • 科學家合成超級酶可快速分解塑料,價值不可估量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塑料解聚雙酶體系的表徵與工程研究》顯示,科學家將兩種細菌產生的酶通過基因工程手段連結在一起,使得這種雙酶混合體具有超強的分解塑料的能量。2018年的時候科學家就在日本的一家塑料再加工廠中無意發現了一種細菌叫sakaiensis,這種細菌竟然可以以塑料為食,通過自身產生的一種酶(PETase)來分解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PET)獲得能量,供自己生存。
  • 日本科學家發現超級酶,能把塑料快速分解成渣渣
    PET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6倍。
  • 超級酶提高六倍分解塑膠瓶的速度
    目前的技術很難將塑膠瓶分解成化學成分,以便從舊的塑膠瓶中製造出新的塑膠瓶,這意味著每年必須用油才能製造出更多的新塑膠。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超級酶」,它降解塑膠瓶的速度是以前的六倍,可以將塑膠瓶完全回收利用,目前預計在一兩年之內就用在回收利用方面。科學家同時認為,如果將其與分解棉花的酶結合在一起使用,就可以回收混合面料的衣服,以進一步解決全球垃圾填埋場或焚化廠數以百萬計的衣物垃圾問題。
  • 科學家發現「超級酶」讓消化PET塑料垃圾速度提高6倍
    早在 2018 年,來自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對 PET 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 6 倍。
  • 酶工程技術用於降解與回收塑料垃圾
    塑料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也會對環境、海洋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這些垃圾中,有近7000萬噸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最豐富的聚酯塑料,可用於紡織品和包裝)。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有效的方法回收廢棄的塑料以解決塑料垃圾的汙染問題,PET的主要回收手段是熱機械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容易導致塑料機械性能的損失。因此,工業上優選從頭合成PET而不是再回收利用,最終導致PET廢物的持續積累。
  • 分解塑料的酶預示著塑料廢物處理的新希望
    重新設計可食用塑料酶PETase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創造了一種酶,該酶可以將塑料消化的速度提高六倍。PETase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解回其組成部分,從而創造了無限回收塑料,減少塑料汙染和推動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的機會。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在環境中分解需要數百年的時間,但是PETase可以將時間縮短為幾天。
  • 「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快6倍
    來源:新華網英國和美國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將兩種能降解塑料的酶結合在一起,可以將原先僅靠一種酶降解塑料的速度提高6倍。 英國樸次茅斯大學和多家美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名為PETase和MHETase的兩種酶混合在一起,它們降解塑料的速度比只用PETase快2倍,而如果把兩種酶結合成一種「超級酶」,降解速度比單獨用PETase快6倍。
  • 這種「超級酶」,能讓PET塑料垃圾消化速度提高6倍
    在 2018 年,來自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對 PET 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 6 倍。
  • 超級混合「塑食酶」為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帶來新希望
    兩種「塑食酶」建立生物學連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之一,主要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等。它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塑食酶」PETase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將PET分解成構築塊,使其進入循環製造過程。這對於減少塑料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創造出幾天內"吃掉"塑膠的超級酶
    根據《CNN》報導,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發布聲明指出,研究團隊將PET水解酶與另一種酶結合,創造出全新的人造酶,這種新產物可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快速作用,使得原本需要百年才能分解的PET,在短短數日內就被分解為基礎組成,可重複製造成全新的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聚乳酸生物塑料 可盛裝沸騰液體
    據外媒報導,阿克倫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新型聚乳酸(PLA)塑料,這種塑料可用來盛裝沸騰的液體。據了解,雖然和傳統那些用原油和天然氣製造的塑料相比,生物塑料有很多環境效益,但後者往往也會在一些關鍵領域表現欠佳。
  • 科學家找出新絲氨酸水解酶抑制劑
    以前的研究已證實,阻止絲氨酸水解酶的化學物可「化身為」藥物治療肥胖、糖尿病以及阿茨海默病,並正在測試這種藥物在治療疼痛、焦慮和抑鬱方面的效果。人體細胞中有200多種絲氨酸水解酶,其中一些絲氨酸水解酶還沒有找到抑制其活動的抑制劑,新研究擴展了可使用的抑制劑範圍。
  • 科學家研發高性能環保超級電容器 適用於移動和可穿戴電子設備等產品
    科學家研發高性能環保超級電容器 適用於移動和可穿戴電子設備等產品 來源:蓋世汽車 • 2020-06-19 09:53:05
  • 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會「吃」塑料的細菌
    不斷堆積的塑料已然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汙染問題,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尤為觸目驚心,比如海洋中的許多生物正因它們的存在而面臨死亡威脅。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能真正以塑料為食的菌株,通過運用蛋白質工程和蛋白質進化等方式,不斷的對這些菌株進行改進以提高它們的運作效率。
  • 環保科學家打造出膠合板微流體晶片
    據外媒報導,當提到微流體晶片通常想到的都會是塑料,但最近有科學家決定用一種更環保的方式--開始用木材來打造這種晶片。據了解,微流體晶片表面有著能夠對極少量液體諸如血液分析的微小蝕刻通道。雖然這種一次性晶片非常小,但由於它們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導致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產生。考慮到這一點,馬裡蘭大學的一個團隊已經開始使用雷射雕刻的樺木膠合板製作微流體晶片。當被塗上一層薄薄的特氟龍(Teflon)防水層之後,該種晶片在芯吸和混合藍色/紅色食用染料展示出了跟塑料材質晶片一樣的高效性。
  • 科學家獲重大突破,一種「突變細菌酶」誕生,能快分解速塑料廢物
    但是從科學的統計來看,無論是我們陸地區域還是海洋區域,塑料垃圾可以說是「堆積成山」,並且已經影響到了我們地球所有的生命體,包括我們人類。而根據《衛報》最新報告指出,科學家在分解塑料廢物方面又獲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