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超級酶」讓消化PET塑料垃圾速度提高6倍

2020-09-29 cnBeta

早在 2018 年,來自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對 PET 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 6 倍。

在對大坂堺菌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主要是通過名為「PETase」的酶起作用的。於是,樸茨茅斯大學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就在實驗室裡設計出了新酶,塑料分解速度比原來快 20% 左右。現在,同一個團隊已經成功地將它與它的夥伴酶--MHETase 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消化速度。

科學家首先用同步加速器研究酶的原子結構,同步加速器使用比太陽亮 100 億倍的X射線束。團隊能夠利用這種方式將兩種酶連接起來。簡單地將兩種酶結合起來,塑料消化的速度就提高了一倍,但將它們之間的特殊連接工程化後,產生了一種 "超級酶",再次將塑料降解的速度提高了三倍。

樸茨茅斯大學的約翰·麥基漢教授表示:「我們的首次實驗表明,它們整合在一起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們決定嘗試將它們物理連接起來,就像兩個吃豆人被一根繩子連接起來一樣。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的新嵌合酶比自然進化的獨立酶快了3倍,為進一步改進開闢了新途徑。」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

資料來源:樸茨茅斯大學

相關焦點

  • 這種「超級酶」,能讓PET塑料垃圾消化速度提高6倍
    在 2018 年,來自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對 PET 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 6 倍。
  • 「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快6倍
    來源:新華網英國和美國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將兩種能降解塑料的酶結合在一起,可以將原先僅靠一種酶降解塑料的速度提高6倍。 英國樸次茅斯大學和多家美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名為PETase和MHETase的兩種酶混合在一起,它們降解塑料的速度比只用PETase快2倍,而如果把兩種酶結合成一種「超級酶」,降解速度比單獨用PETase快6倍。
  • 科學家合成出新型「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提升6倍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用於製造飲料瓶、零售包裝、衣物或地毯等產品,在環境中自然分解需要數百年時間,現在,科學家們合成了一種新的「超級酶」,有望解決塑料垃圾難題。這種超級酶降解塑料的速度比此前發現的酶快了 6 倍,並有望在未來一兩年內用於塑料回收產業。這項研究由樸茨茅斯大學酶創新中心(CEI)主任約翰 · 麥基漢(John McGeehan)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高級研究員格雷格 · 貝克漢姆(Gregg Beckham)共同領導,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日本科學家發現超級酶,能把塑料快速分解成渣渣
    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6倍。在對大坂堺菌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主要是通過名為「PETase」的酶起作用的。於是,樸茨茅斯大學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就在實驗室裡設計出了新酶,塑料分解速度比原來快20%左右。
  • 這個超級生物酶能分解塑料,科學家無意中將它「升級」
    年發現的某種PET塑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降解酶的過程中,無意間改變了該酶的結構,導致其降解PET的能力有效提高,該項幸運指數爆表的發現很有可能在未來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整個石油工業的格局。但是這項研究卻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修改生物酶結構以增強其活性的方法同樣可以應用於PET降解酶。要知道洗衣粉中的油汙分解酶和生物質燃料製造過程中的催化酶活性在十幾年時間裡提高了將近一千倍。
  • 英媒:科學家發明可吞噬塑料「超級酶」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9日報導,在一堆廢棄塑料瓶中,有一種細菌做了一件讓環保主義者大吃一驚的事:它吃掉了塑料。而這正是環保主義者一直以來最緊迫的目標之一。現在,一組科學家正在利用這種細菌的功能,對其進行改良,以製造出一種「超級酶」。他們希望,這種「超級酶」能夠幫助解決全世界的塑料問題。
  • 科學家製造出可吞噬塑料的「超級酶」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9日報導,在一堆廢棄塑料瓶中,有一種細菌做了一件讓環保主義者大吃一驚的事:它吃掉了塑料。而這正是環保主義者一直以來最緊迫的目標之一。現在,一組科學家正在利用這種細菌的功能,對其進行改良,以製造出一種「超級酶」。他們希望,這種「超級酶」能夠幫助解決全世界的塑料問題。
  • 超級酶提高六倍分解塑膠瓶的速度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超級酶」,它降解塑膠瓶的速度是以前的六倍,可以將塑膠瓶完全回收利用,目前預計在一兩年之內就用在回收利用方面。科學家同時認為,如果將其與分解棉花的酶結合在一起使用,就可以回收混合面料的衣服,以進一步解決全球垃圾填埋場或焚化廠數以百萬計的衣物垃圾問題。超級酶是藉由結合兩種獨立的酶而設計的,這兩種酶都是2016年在日本垃圾場食用塑膠的小蟲中發現的。
  • 分解塑料的酶預示著塑料廢物處理的新希望
    重新設計可食用塑料酶PETase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創造了一種酶,該酶可以將塑料消化的速度提高六倍。PETase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解回其組成部分,從而創造了無限回收塑料,減少塑料汙染和推動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的機會。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在環境中分解需要數百年的時間,但是PETase可以將時間縮短為幾天。
  • 科學家合成超級酶可快速分解塑料,價值不可估量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塑料解聚雙酶體系的表徵與工程研究》顯示,科學家將兩種細菌產生的酶通過基因工程手段連結在一起,使得這種雙酶混合體具有超強的分解塑料的能量。而且有些形式的塑料分解起來更加困難,上千年、上萬年地球都難以將其消化。可是人類的生產生活又離不開塑料,並且使用的相當廣泛,基本上每一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塑料垃圾。
  • 雙語閱讀: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塑料汙染有救了
    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可以在幾天之內就把塑料瓶子給分解乾淨翻譯:塗博士全世界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的塑料,而大多數的塑料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分解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通過改變食塑菌蛋白質的基因結構,科學家成功製造了一種「超級酶」,它可以在幾天之內將那些常見類型的塑料分解回收。
  • 消化速度增加6倍,解決塑料汙染問題有了新希望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之一,主要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等。它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塑食酶」PETase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將PET分解成構築塊,使其進入循環製造過程。這對於減少塑料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重要意義。
  • 一種酶在10小時內降解200克的PET塑料,效率高達90%
    在這篇論文中,他們介紹了他們是如何開發出這種酶的,以及這種酶在試驗工廠中的效果如何。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149-4。PET是一種極其常見的塑料,用於從汽水瓶到塑膠袋等產品中,它也是大量垃圾的來源。儘管消費者努力回收此類材料,但是回收商將它們降解為PET單體以便重新利用的能力相當有限。
  • 酶工程技術用於降解與回收塑料垃圾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有效的方法回收廢棄的塑料以解決塑料垃圾的汙染問題,PET的主要回收手段是熱機械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容易導致塑料機械性能的損失。因此,工業上優選從頭合成PET而不是再回收利用,最終導致PET廢物的持續積累。此外,PET具有高比例的芳族對苯二甲酸酯單元(會降低鏈遷移率),這種聚酯很難水解。
  • 塑料降解新成果,解決白色垃圾,再也不用等200年了
    2016年,科學家在日本的一處垃圾堆裡發現了能降解塑料的兩種酶——PETase和MHETase。它們分別能夠將分解塑料表面和「切碎」塑料。2018年多家研究機構宣布將對PETase進行改造,時期具備高速降解白色垃圾的能力,讓塑料的降解再也不用等200年甚至更長時間。
  • 海洋垃圾或將達6億噸!科學家已經證實,人類糞便裡發現多種塑料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商業活動照常進行,20年後,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將會是現在的近三倍,這將引發海洋之中的塑料垃圾不會降解的模式,同時海水中塑料的總量將達到6億噸。所以這個速度真的是非常快,流入海洋的塑料數量將可能出現「爆炸式」增長,這明顯不是一個好事情,雖然世界多國都在禁止塑料產品的使用,但是並沒有完全的解除。
  • 細菌能「吃」塑料?科學家發現新的地球衛士,網友:給日本點讚
    然而,許多國家在注重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我們最熟悉的塑料垃圾,如一次性餐具、塑料瓶、食品袋、農用塑料薄膜等,這些垃圾很難降解,對環境造成很小巨大的汙染。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全球每年都有數百萬個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塑料瓶最終將被丟棄在大街之上和海裡。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大蜡螟的幼蟲。
  • 超級混合「塑食酶」為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帶來新希望
    兩種「塑食酶」建立生物學連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之一,主要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等。它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塑食酶」PETase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將PET分解成構築塊,使其進入循環製造過程。這對於減少塑料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重要意義。
  • 竟然能大口大口吃塑料,厲害了蟲子!
    但細心的 Bertocchini 博士發現蠟蟲體內很可能有分解塑料的酶。研究發現,蠟蟲分解塑料的速度非常快。分解速度比其他生物快 1400 倍!!將 100 只蠟蟲放到一個超市的塑膠袋中,塑膠袋 40 分鐘後便出現小孔。 12 小時後,蠟蟲已經將塑膠袋吃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