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2020-12-05 環球網

據統計,每年全球大約生產8000萬噸聚乙烯用作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然而,聚乙烯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

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

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

大蜡螟的幼蟲。

【偶然發現】

據法新社24日報導,西班牙坎塔夫裡亞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學院的生物學家費德麗卡·貝爾託基尼偶然在家中獲此發現。

愛好養蜂的她在清理蜂巢時,用塑膠袋把在其中偷吃蜂蠟的蟲子裝在一起,沒想到「過了一會兒,我看見袋子上全是洞,蟲子到處爬」。

驚訝於大蜡螟「吃貨」幼蟲對塑料的「戰鬥力」,貝爾託基尼聯合英國劍橋大學的生化學家保羅·邦貝利的科研小組,共同開展對這種幼蟲的研究,以確定它們究竟能以多快的速度,消耗多少對環境有害的塑料。

【結果驚人】

大蜡螟的幼蟲原來只被用作魚餌。科研人員進行的第一項實驗是,把數百隻蟲子放在一隻塑膠袋上,結果不到40分鐘,袋子上已開始出現小洞。12個小時後,蟲子已吃掉92毫克的塑料製品,比用真菌和細菌進行生物降解的速率要快得多。

第二項實驗則確認,這種幼蟲能將塑料大餐完全消化,並將其化學成分分解。

第三項實驗的結果更驚人:將搗碎的幼蟲放在塑膠袋上,也能得出類似結果,這說明幼蟲體內的某種酶或其他特定物質是塑料的剋星。

貝爾託基尼認為,幼蟲的唾腺或它們內臟中的共生細菌,能產生這種能消化塑料的物質。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物質是單一酶還是多分子化合物。

【解決汙染】

在解釋為何這種幼蟲能消化塑料時,貝爾託基尼說,大蜡螟傳統意義上以蜂蠟為食,而蠟是種聚合物,相當於「自然界的塑料」,與聚乙烯的化學結構「多有相似」。

為應對塑料汙染問題,貝爾託基尼認為,「將數百萬隻幼蟲放到塑膠袋上肯定不可行」。目前科研人員仍需確定這種能分解塑料的特定物質,並據此人工生產活性劑。

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寫道:「我們計劃將這一發現轉化成解決塑料垃圾的有效方法,從無可避免的塑料累積所產生的後果中,把我們的海洋、河流等整個環境拯救出來。」

文章還說:「不過,我們也不應因為知道如何生物降解聚乙烯,就故意將其丟棄到環境中。」

相關焦點

  • 這種蟲子能吃塑料解決汙染問題有了新希望!
    【PConline資訊】這種蟲子能吃塑料!近日,據報導,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CSIC)科學家FedericaBertocchini首次發現了巢蟲能吃塑膠袋的本領。她說:「我把那些蟲子放在塑膠袋裡綁好之後,便放到了一個房間裡。然後繼續清理蜂巢。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她無意間發現鋪在蟲盒子裡的泡沫塑料上有細小的噬咬痕跡,是黃粉蟲在吃塑料嗎?陳重光在當生物教師的父親支持下,開始留心觀察,她把黃粉蟲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餵麥麩和菜葉,試驗組逐漸加餵泡沫塑料餐盒片。她發現蟲子確實在吃塑料餐盒,通過稱量還證明蟲子體重在增加。蟲子吃塑料消化得了嗎?
  • 這種蟲子竟然能「吃」塑料!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這種甲蟲幼蟲可快速降解聚苯乙烯,有望解決塑料垃圾危機
    塑料是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其難以降解的特性也給環境產生巨大負擔。當下,世界上每秒就有20000單位塑料被消耗,每年有13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如何減少和消除塑料垃圾汙染已成全球性難題。聚苯乙烯(PS)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料,具有高於100℃的玻璃轉化溫度,常用於制杯子和飯盒等。由於分子結構特殊,普通微生物難以降解,聚苯乙烯在塑料垃圾中佔很大比重。不過,最近研究人員證明它可以被一種在韓國較為常見的甲蟲降解。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由於塑料在焚燒的時候會產生有害氣體,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埋於地下,但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汙染問題。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在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論文中,研究小組描述了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研究,以及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腸道微生物的了解。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20世紀被稱為最偉大的一種發明,毫無疑問肯定是塑料了,因為塑料的出現,幾乎解決了人類生活中方方面面。所以塑料很快就投入到了全球性大規模的生產當中,以至於如今我們眼睛所到之處,幾乎都能夠看到塑料製品的身影,卻殊不知21世紀的時候,塑料又成為了最危害自然生態氣候和地球環境的一種發明。主要原因是因為科學家在發明塑料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塑料製品成為垃圾之後,將會對地球造成多大的傷害和影響。
  • 有種蟲子竟能吃塑料!(組圖)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
  • 科學實驗意外合成一種生物酶,卻成了塑料瓶的「超級剋星」
    於是科學家基於這種酶改造出了一種能「吃」塑料的物質。這項技術將有助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幫助解決全球目前面臨的塑料汙染問題。酶是什麼?有什麼用?「塑料剋星」們早在2018年日本科學家就發現了這種細菌,因此它得名「大坂堺菌」。
  • 塑膠袋垃圾汙染有救了,這種害蟲能分解它,速度快效果好
    現在各國對環境汙染的問題,都開始重視了起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科學家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這極大地減少了人類對環境的汙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處理塑膠袋的事情上,各國一直都沒有太大的進展,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塑料垃圾。
  • 兩種吃塑料的蟲子——蠟螟幼蟲和黃粉蟲
    有數據表明,全球每年塑料總產量達3億噸之多,而由聚乙烯、聚苯乙烯製得的塑料製品就佔全球總塑料製品的37%。
  • 科學家發現一種昆蟲,12小時能吃掉一整隻購物袋,或解決塑料汙染
    其實人類現在面臨的生存環境還是比較惡劣的,首先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其次就是塑料汙染。我們知道,塑料這種東西可降解性非常差,一個普通的塑膠袋,可能需要幾百年才會被降解。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分鐘至少需要消耗200萬個塑膠袋,照這樣的速度,人類變廢為寶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環境被破壞的速度。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快速分解掉塑膠袋呢?很多人都說,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焚燒。
  • 會吃塑料的毛毛蟲,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塑料廢物
    2017年,當研究人員發現毛毛蟲可能潛在地幫助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塑料廢物時,這種微小的蠟蟲從零變成了英雄。這種生物可以刺破塑料,甚至可以刺破聚乙烯,而聚乙烯是一種常見且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目前堵塞了垃圾填埋場和海洋。
  • 日本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可清除地球垃圾
    新發現的這種奇特細菌,能夠在30攝氏度溫度條件下經過6個星期完全降解PET薄膜,其核心能力源自一種特殊的酶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吃塑料的細菌
  • 塑料垃圾越來越多?我們有能「吃」塑料的細菌了!
    塑料也許是最讓人驕傲又令人糾結的發明之一。
  • 重磅發現:蛾幼蟲可降解聚乙烯塑料
    最近,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化學系的科學家發現某種蠟蛾幼蟲(Galleria mellonella)可以以較快的速度降解聚乙烯塑料薄膜,並產生乙二醇降解產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影響因子8.9)。當使用該種蛾幼蟲與聚乙烯塑膠袋相接處後,約40分鐘後即可產生肉眼可見的漏洞。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科學家們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減少難以回收的塑料垃圾的泛濫,這些塑料最終會被扔進世界垃圾填埋場,並汙染海洋。A team from the Helmholtz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 Leipzig, Germany, found the new strain of soil bacteria.
  • 斯坦福研究發現:麵包蟲幼蟲能吃下含有有毒添加劑的塑料
    據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所言,麵包蟲可能是我們解決塑料問題的方法之一。它們能吃各種塑料,還能在吃了含有有毒化學添加劑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之後,安全地被拿來飼養其它動物,補充蛋白質。這是首個對塑料中的化學物質在自然系統中分解後去向的研究,而得出的答案是——麵包蟲的腸子裡。這也證明了我們能從廢棄塑料中獲取到再利用的價值。
  • 科學家發現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這種細菌不僅會分解塑料,還會把塑料當作食物來提供能量。這種細菌是在一個傾倒塑料的垃圾場發現的,它是已知的第一個攻擊聚氨酯的細菌。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塑料被生產出來,用於運動鞋、尿布、廚房海綿和泡沫絕緣材料等,但由於回收難度太大,這些塑料大多被送往垃圾填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