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現:蛾幼蟲可降解聚乙烯塑料

2021-02-15 高分子科學前沿

聚乙烯是重要的通用塑料之一,佔塑料產品的40%左右,主要用於包裝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50多年來,以聚乙烯為代表的塑料產品產量以指數級形式增長,它們的不可降解性也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發展高效的生物降解方法對於高分子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聚乙烯全碳鏈的化學成分是其難以降解的真正原因,用普通的化學降解方法難以奏效。因此,使用生物降解的方法是一種可行的途徑的。最近,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化學系的科學家發現某種蠟蛾幼蟲(Galleria mellonella)可以以較快的速度降解聚乙烯塑料薄膜,並產生乙二醇降解產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影響因子8.9)。

當使用該種蛾幼蟲與聚乙烯塑膠袋相接處後,約40分鐘後即可產生肉眼可見的漏洞。經定量測試,使用100條幼蟲與商業化聚乙烯塑膠袋接觸12小時後會會消耗約92mg聚乙烯

▲ PE塑膠袋與100條Galleria mellonella幼蟲接觸後的外觀

為了排除在上述現象中昆蟲噬咬本身會破壞塑膠袋,研究者將幼蟲蟲體勻漿液塗在塑膠袋表面,發現接觸14小時可消耗13%的聚乙烯,平均降解速度可達到0.23mg cm-2h-1。該速度明顯高於先前已經報導的對於多種塑料產品的生物降解速率。

研究者使用FTIR對其降解產物進行了表徵。在與對照組聚乙烯樣品相比,經過Galleria mellonella幼蟲勻漿液處理的聚乙烯樣品增加了3350 cm-1處的信號峰,該峰可與乙二醇的特徵峰對應。

▲ 經幼蟲勻漿液處理的PE膜以及對照組PE膜紅外譜圖

此外,對經過處理的PE膜表面同樣進行了AFM表徵。經過幼蟲降解後的PE膜表面明顯更加粗糙,從側面可輔證樣品膜表面的降解。

▲ 經幼蟲勻漿液處理的PE膜以及對照組PE膜AFM圖

該類昆蟲可以降解PE膜與其種屬有關。事實上,這種昆蟲幼蟲在自然界中以蜂蠟為食,成年蛾蟲將卵即產在蜂巢中,在蛹蟲階段之前,它們的食物就是蜂蠟,而蜂蠟中則包含大量的烷烴、烯烴以及酯類物質,蜂蠟化學成分與PE有一定的相似性。

比較遺憾的是,該項研究沒有證明到底是與Galleria mellonella幼蟲相關的微生物還是酶造成了聚乙烯的降解,這也成為了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Bombelli, P.; Howe, C. J.;Bertocchini, F., Polyethylene bio-degradation by caterpillars of the wax mothGalleria mellonella. Current Biology 27 (8), R292-R293.

相關進展:

斯坦福發現以塑料為食的蠕蟲

Science:日本發現能吃塑料的細菌

熱門文章:

高分子材料為什麼這麼牛,究竟牛在哪裡?

高分子領域有哪些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本科教育競爭力排行榜(2017-2018)

未來十年18項高分子材料重點發展領域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擬立項項目公示(高分子材料及相關)

本文由「高分子科學前沿」原創,喜歡就分享給身邊的高分子人!

轉載時需註明:高分子科學前沿+微信二維碼

如文中內容有紕漏,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可加入學術圈,企業界及一系列技術交流群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相關焦點

  • 生物學家發現蠟蛾可降解塑膠袋:40分鐘之內可見孔洞
    【PConline資訊】不難發現現在由於餐盒、塑膠袋等廣泛使用讓「白色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普及可降解產品還有實行塑膠袋收費制,但是有沒有最直接降解方法呢?基於此,國外生物學家進行相關研究,據外媒報導,西班牙生物學家FedericaBertocchini近日發現大蜡螟或者說是蠟蛾可降解塑膠袋。。。據介紹,蠟蛾主要生活在蜂蠟中,其中蜂蠟是工蜂建造巢穴的必備物質,科學家表示,將一片PE(聚乙烯)與蠟蛾放一塊,40分鐘之內可見孔洞,如果數量擴大到100隻,那12小時之後,常見的雜貨大塑膠袋就千瘡百孔。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研究組、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環境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上合作發表了兩篇姊妹研究論文,證明了黃粉蟲(麵包蟲)的幼蟲可降解聚苯乙烯這類最難降解的塑料。
  • 兩種吃塑料的蟲子——蠟螟幼蟲和黃粉蟲
    有數據表明,全球每年塑料總產量達3億噸之多,而由聚乙烯、聚苯乙烯製得的塑料製品就佔全球總塑料製品的37%。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據統計,每年全球大約生產8000萬噸聚乙烯用作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然而,聚乙烯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
  • 這種甲蟲幼蟲可快速降解聚苯乙烯,有望解決塑料垃圾危機
    聚苯乙烯(PS)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料,具有高於100℃的玻璃轉化溫度,常用於制杯子和飯盒等。由於分子結構特殊,普通微生物難以降解,聚苯乙烯在塑料垃圾中佔很大比重。不過,最近研究人員證明它可以被一種在韓國較為常見的甲蟲降解。
  • 俄羅斯科學家將培育以塑料為食的螟蛾群落
    俄羅斯科學家將培育以塑料為食的螟蛾群落(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科學家將培育以塑料為食的螟蛾群落,與塑料垃圾蔓延作鬥爭。項目打算用酶創造一種可降解塑料的溶液。研究項目將從大蜡螟中提取酶。大蜡螟是蛾的近親,在進化過程中,大蜡螟幼蟲學會了消化聚乙烯,會吃塑膠袋:100隻幼蟲在10到12個小時內可以吃掉100克塑料。研究項目包括幾個階段。開始階段計劃創建一個螟蛾繁殖群落,然後研究人員可以著手塑料降解回收。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由於塑料在焚燒的時候會產生有害氣體,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埋於地下,但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汙染問題。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在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論文中,研究小組描述了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研究,以及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腸道微生物的了解。
  • 新發現!科學家發現可對塑料進行生物降解的甲蟲
    來自Pohan科技大學(POSTECH)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東亞本土一種叫甲蟲鞘翅目(P. davidis)的幼蟲可以消化聚苯乙烯並分解腸道中的聚苯乙烯。   由於分子結構獨特,聚苯乙烯是一種難以分解的材料,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廢塑問題。
  • 科普——可降解塑料
    塑料,難以降解,燃燒時易產生有害物質,是目前垃圾處置的難題。尤其是一次性塑料製品,難以回收,白色汙染嚴重。為解決這個問題,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既具備傳統塑料的性能,又可降解。01 PET 聚酯02 HDPE 高密度聚乙烯03 PVC 聚氯乙烯04 LDPE 低密度聚乙烯05 PP 聚丙烯06 PS 聚苯乙烯,
  • 有一種蟲子,能夠吃塑料,可能有助於找到戰勝環境威脅的關鍵方案
    它叫蠟螟 (Galleria mellonella),或者叫大蜡蛾(great wax moth)。這個現象是偶然發現的。這些小小的東西,居然有能力消化多聚乙烯(polyethylene),這是最常見的塑料,而且是出了名的極難降解。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研究組、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環境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合作發表了兩篇姊妹研究論文,證明了黃粉蟲(麵包蟲)的幼蟲可降解聚苯乙烯這類最難降解的塑料。
  • 科學家揭示黃粉蟲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證據
    科學網訊 (通訊員 李琳)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研究組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吳唯民高級研究員、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繼2014年12月發表蠟蟲腸道微生物降解聚乙烯的論文後
  • 拯救白色汙染,有人發現了一種「愛吃」塑料的蟲子
    鈦媒體 TMTPost.com西班牙生物學家發現蠟螟的幼蟲能對聚乙烯進行快速的生物降解
  • 【塑料百科】研究發現蠟蟲能分解塑料
    塑料通常很難分解,而人們每年能消費數萬億個聚乙烯塑膠袋。不過,研究人員4月24日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報告稱,他們可能找到了解決塑料汙染的方法,而主角就是一種被稱為蠟蟲的毛蟲。        「我們發現這些蠟螟的幼蟲能生物降解一種最難分解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
  • 北京重磅政策來了!可降解塑料風口吹遍全國
    可降解塑料風口吹遍全國   111100:0004:26  早報導讀  1、LED巨頭項目明年三月投產見效打開
  • 研究發現蠟蟲能分解塑料
    研究發現蠟蟲能分解塑料 「我們發現這些蠟螟的幼蟲能生物降解一種最難分解、最有回覆力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西班牙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研究所的Federica Bertocchini說。Bertocchini及同事是在十分偶然間得出了這個發現:他們注意到裝蠟蟲的塑膠袋會迅速出現很多小洞。 進一步研究顯示,蠟蟲能在1小時內破壞一個塑膠袋。12小時後,塑膠袋在蠟蟲的饕餮下明顯減少。
  • 降解塑料相容劑在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應用效果
    可降解塑料環保袋的是需要符合國家標準的GB/T21661-2008定義的標準為塑膠袋包括再生塑膠袋和新塑膠袋,生產塑膠袋子過程中添加分解母料的塑膠袋稱為分解塑膠袋,分解塑膠袋90天後滿足一定條件可自動分解。而普通塑膠袋是PE聚乙烯或PVC聚氯乙烯,難以分解。
  • 一袋生蟲小米 讓他發現塑料降解的秘密
    因為,過去50年,全球塑料產量增長了20倍,累計產生了70億噸塑料垃圾。但由於塑料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其自然降解至少需要500年。近年來,可降解塑料的問世大大提升了塑料的降解速度,但依然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實現塑料降解是科研人員多年來的課題。十年潛心只為證實蟲子「吃」塑料雖然看上去塑膠袋是被蟲子吃掉了,但科學研究還需要紮實的論證。
  • 請準備好進入可降解塑料製品時代
    昨天,李先生在一個會場工作,中午發盒飯時,他發現飯盒上印著「可降解餐盒」字樣,為此他還專門發了朋友圈。大型超市發現,在一次性用品專區,超市已放置了多種紙質餐具和杯碗,沒有發現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
  • 地球的一半|如何辨別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綠色和平消費者調研結果 - 可降解塑料產品使用後應如何分類帶著這200位消費者的答案,我仔細研究了網上銷量靠前的35個可降解塑料產品,我發現讓消費者從廠家宣傳、產品成分、認證標識來識別可降解塑料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