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蟲子,能夠吃塑料,可能有助於找到戰勝環境威脅的關鍵方案
Honeycomb moth eating plastic might be s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關於塑料汙染問題,可能已經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一種昆蟲的攝食習慣和消化機能。它叫蠟螟 (Galleria mellonella),或者叫大蜡蛾(great wax moth)。
這個現象是偶然發現的。這些小小的東西,居然有能力消化多聚乙烯(polyethylene),這是最常見的塑料,而且是出了名的極難降解。
小小的東西,居然有能力消化多聚乙烯
科研人員希望,通過研究蠟螟,找到一些思路,由此開發出一些方法和途徑,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原來,對於大量塑料廢物這個問題,大自然是留有解決辦法的。
答案在哪裡呢?就在蠟螟,也叫大蜡蛾,蜂巢蛾(honeycomb moth)。小小蟲子,為什麼有此特殊功能?聚乙烯,是最常見的塑料,也恰恰是最難裂解的物質,但蠟螟的幼蟲,就是喜歡大吃大嚼聚乙烯。
聚乙烯是最常見的塑料,也最難裂解
在2017年,科研人員偶然發現,他們存放的一些塑膠袋子上面,被蠟螟吃出來很多洞。保羅·博貝利(Paolo Bombelli),和克里斯多福·豪(Christopher Howe),感到很疑惑,就把這些小蟲子帶到實驗室,放到聚乙烯薄膜上面,看它們在塑料上面有什麼動靜。結果發現,在12小時的時間裡,100隻蟲子,能夠吃掉92克塑料。雖然量不是非常大,但還是比微生物的裂解能力強。更重要的是,這種蟲子,有時候被稱作「塑料狂」(plastivores),實際上是在消化塑料,並把這種物質,轉化為能量。
該研究的幾個作者說:「問題的答案,可能就藏在蠟螟自己的生態學之中。它們靠吃蜂蠟生存,其自然生存空間是蜂巢。蠟螟把卵產在蜂窩(beehive)裡,其幼蟲靠吃蜂蠟一直到長成蛹(pupa)。」該研究的結果,已經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發表。
蠟螟把卵產在蜂窩(beehive)裡
蜂蠟,含有「酯類化合物高度多樣化的混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在化學結構上,與聚乙烯相似,蠟螟幼蟲通過慢慢適應,獲得了裂解塑料的能力。
科研人員希望,將這個裂解過程進行分析和複製,作為一種「處理聚乙烯廢料的生物技術方法」。
在研究期間,即使想把蠟螟幼蟲利用起來,它們的本事也不過如此。據《發現》(Discover)雜誌報導,蠟螟幼蟲有助於找到一種方法,但蟲子本身並不是答案。用60條蠟螟幼蟲,只能吃掉火材盒那麼大的一塊塑料。作用不大,但卻是一個小小的開端。
將這個裂解過程進行分析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