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蟲子,能夠吃塑料,可能有助於找到戰勝環境威脅的關鍵方案

2020-10-18 瀟灑二爺

有一種蟲子,能夠吃塑料,可能有助於找到戰勝環境威脅的關鍵方案

Honeycomb moth eating plastic might be s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關於塑料汙染問題,可能已經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一種昆蟲的攝食習慣和消化機能。它叫蠟螟 (Galleria mellonella),或者叫大蜡蛾(great wax moth)。

這個現象是偶然發現的。這些小小的東西,居然有能力消化多聚乙烯(polyethylene),這是最常見的塑料,而且是出了名的極難降解。

小小的東西,居然有能力消化多聚乙烯

科研人員希望,通過研究蠟螟,找到一些思路,由此開發出一些方法和途徑,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原來,對於大量塑料廢物這個問題,大自然是留有解決辦法的。

答案在哪裡呢?就在蠟螟,也叫大蜡蛾,蜂巢蛾(honeycomb moth)。小小蟲子,為什麼有此特殊功能?聚乙烯,是最常見的塑料,也恰恰是最難裂解的物質,但蠟螟的幼蟲,就是喜歡大吃大嚼聚乙烯。

聚乙烯是最常見的塑料,也最難裂解

在2017年,科研人員偶然發現,他們存放的一些塑膠袋子上面,被蠟螟吃出來很多洞。保羅·博貝利(Paolo Bombelli),和克里斯多福·豪(Christopher Howe),感到很疑惑,就把這些小蟲子帶到實驗室,放到聚乙烯薄膜上面,看它們在塑料上面有什麼動靜。結果發現,在12小時的時間裡,100隻蟲子,能夠吃掉92克塑料。雖然量不是非常大,但還是比微生物的裂解能力強。更重要的是,這種蟲子,有時候被稱作「塑料狂」(plastivores),實際上是在消化塑料,並把這種物質,轉化為能量。

該研究的幾個作者說:「問題的答案,可能就藏在蠟螟自己的生態學之中。它們靠吃蜂蠟生存,其自然生存空間是蜂巢。蠟螟把卵產在蜂窩(beehive)裡,其幼蟲靠吃蜂蠟一直到長成蛹(pupa)。」該研究的結果,已經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發表。

蠟螟把卵產在蜂窩(beehive)裡

蜂蠟,含有「酯類化合物高度多樣化的混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在化學結構上,與聚乙烯相似,蠟螟幼蟲通過慢慢適應,獲得了裂解塑料的能力。

科研人員希望,將這個裂解過程進行分析和複製,作為一種「處理聚乙烯廢料的生物技術方法」。

在研究期間,即使想把蠟螟幼蟲利用起來,它們的本事也不過如此。據《發現》(Discover)雜誌報導,蠟螟幼蟲有助於找到一種方法,但蟲子本身並不是答案。用60條蠟螟幼蟲,只能吃掉火材盒那麼大的一塊塑料。作用不大,但卻是一個小小的開端。

將這個裂解過程進行分析和複製

相關焦點

  • 環境||吃塑料的蟲子和吃金屬的細菌
    △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在中國國內,黃粉蟲實際上類似蠶,人類可以直接食用,炒著吃,也可以用來做飼料,黃粉蟲作飼料餵養的蠍子、蜈蚣、蛤蚧、蛇、熱帶魚和金魚,不僅生長快、成活率高,而且抗病力強,繁殖力也大大提高。養殖黃粉蟲十分容易,養殖戶可用新鮮燕麥、小麥糠、蘋果養殖。
  • 拯救白色汙染,有人發現了一種「愛吃」塑料的蟲子
    把這些蟲子放入聚乙烯薄膜中,四十分鐘後,薄膜就會出現被吃掉後產生的洞。我們使用的塑膠袋每年都會超過一萬億個,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會被當做垃圾埋入地中,汙染環境。由於這些塑膠袋是由合成聚合物製成,而這些聚合物大多數卻不能進行生物降解,所以很有必要去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消化這些危害物,減輕環境的負擔。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困境  降解塑料成世界難題  石油化工生產的塑料廢物汙染是世界環境難題。大部分塑料一次性消費使用後即被丟棄。迄今為止學術界認為,塑料產品由於物理化學結構穩定、在自然環境中可能數十至數百年不會被分解。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  困境  降解塑料成世界難題  石油化工生產的塑料廢物汙染是世界環境難題。大部分塑料一次性消費使用後即被丟棄。迄今為止學術界認為,塑料產品由於物理化學結構穩定、在自然環境中可能數十至數百年不會被分解。
  • 這種蟲子能吃塑料解決汙染問題有了新希望!
    【PConline資訊】這種蟲子能吃塑料!近日,據報導,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CSIC)科學家FedericaBertocchini首次發現了巢蟲能吃塑膠袋的本領。她說:「我把那些蟲子放在塑膠袋裡綁好之後,便放到了一個房間裡。然後繼續清理蜂巢。
  • 吃塑料的蟲子,被稱為「地球的救星」,若環境得到改善它是功臣!
    吃塑料的蟲子,被稱為「地球的救星」,若環境得到改善它是功臣!現在隨著我們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好,我們不再為了饑飽問題而絞盡腦汁,而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娛樂項目,在精神層面上得到了非常大的享受和提高,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對地球環境所造成的破壞。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20世紀被稱為最偉大的一種發明,毫無疑問肯定是塑料了,因為塑料的出現,幾乎解決了人類生活中方方面面。所以塑料很快就投入到了全球性大規模的生產當中,以至於如今我們眼睛所到之處,幾乎都能夠看到塑料製品的身影,卻殊不知21世紀的時候,塑料又成為了最危害自然生態氣候和地球環境的一種發明。主要原因是因為科學家在發明塑料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塑料製品成為垃圾之後,將會對地球造成多大的傷害和影響。
  • 這種蟲子竟然能「吃」塑料!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
  • 毛毛蟲能吃塑膠袋 或成解決塑料汙染關鍵
    塑料通常很難分解,塑料垃圾聚積已成為日益嚴峻的汙染難題。不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毛蟲可以吃掉塑膠袋,這為治理塑料汙染提供了方向。科學家們表示,蠟螟能生物降解最難分解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他們正在加緊研究蠟螟自然降解塑料背後的化學原理,從而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 兩種吃塑料的蟲子——蠟螟幼蟲和黃粉蟲
    有數據表明,全球每年塑料總產量達3億噸之多,而由聚乙烯、聚苯乙烯製得的塑料製品就佔全球總塑料製品的37%。
  • 塑料末日?吃傳統塑料,產塑料替代物的細菌都有新突破!
    從上述研究來看,日常塑料會帶來可能有害健康的微塑料,然而關於塑料的爭議不止於此。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主要的環境汙染之一塑料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微生物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希望該文給相關產業和科技從業人員帶來一些啟發並提醒諸位讀者重視保護環境。
  • 有種蟲子竟能吃塑料!(組圖)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
  • 千足蟲,其實沒有一千條腿,這個蟲子也不像蜈蚣那樣對人類有威脅
    它們可能用來測量周圍環境的溼度。其實,說了這麼多,這個蟲子到底對人類有毒害嗎?千足蟲有毒嗎?不,千足蟲是無毒的。它們不會咬人或叮人。千足蟲的主要防禦策略是在受到幹擾時蜷縮成一團。事實上,千足蟲死後也會盤旋。千足蟲對你的健康有害嗎?
  • 菲律賓發現吃石頭的「蟲子」,專家;可能威脅人類安全
    之前在菲律賓就發現了一個「新物種」,人類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生物,書籍裡面也沒有記載,更奇怪的是,這種生物居然靠吃石頭為生,和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生物都不同,它們不吃肉也不吃植物,
  • 菲律賓發現吃石頭的「蟲子」,專家;可能威脅人類安全
    ,和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生物都不同,它們不吃肉也不吃植物,顛覆了人類對動物的認知。,那麼這種蟲子怎麼獲得石頭裡面的營養物質呢?其實這種蟲子吸收的是石頭裡面的有機物,通過堅硬的嘴巴把石頭咬碎,然後在體內消化吸收,因此它們排出來的糞便就是沙子。
  • 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會「吃」塑料的細菌
    不斷堆積的塑料已然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汙染問題,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尤為觸目驚心,比如海洋中的許多生物正因它們的存在而面臨死亡威脅。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能真正以塑料為食的菌株,通過運用蛋白質工程和蛋白質進化等方式,不斷的對這些菌株進行改進以提高它們的運作效率。
  • Respirology:薑黃素可能有助於戰勝耐藥性結核病
    2016年3月31日/生物谷BIOON/--一項最近發表於《Respirology》期刊的新研究表明,薑黃素--咖喱粉主要成分薑黃中的一種物質--可能有助於抗擊耐藥性結核病。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刺激被稱為巨噬細胞的人類免疫細胞,薑黃素能夠成功消除實驗性感染的培養細胞中導致結核病的結核分枝桿菌。該過程依賴於抑制一種被稱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的細胞分子的活化。薑黃素調節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免疫應答的能力,有潛力成為不易產生耐藥性的結核病新療法。
  • 竟然能大口大口吃塑料,厲害了蟲子!
    不過,西班牙一位生物學家 Federica Bertocchini 因為養蜜蜂,竟然意外發現了一種吃塑料的蟲子,或將拯救塑料汙染,從而拯救人類自己!有一天她在清理蜂巢時,暫時將清理出來的蠟蟲放進了一個塑膠袋中。凳清理完後,她竟然發現塑膠袋上充滿了小洞,蟲子還從塑膠袋中逃跑了。
  • 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要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要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現在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成了人人身上的重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已經不堪重負,各種的環境汙染,白色垃圾正在吞噬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其中塑膠袋白色汙染更是成了所有汙染源中的一大主要危害,因為這種塑膠袋無法降解,就永久的留在土壤中,對土壤產生永久傷害
  • 科學家發現逆天小蟲子,半天吃光一個塑膠袋,白色汙染或將解決
    人類目前面臨兩大環境危機,一是全球氣候變暖,二是環境汙染。以塑料汙染為代表的白色汙染已經對地球環境造成了深遠影響,人類每分鐘使用200萬個塑膠袋,每年製造數以萬噸計的塑料垃圾,在人跡罕至的南極和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都發現了塑料的痕跡。那麼,有沒有一種可以快速降解塑料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