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創造出幾天內"吃掉"塑膠的超級酶

2020-10-01 異鄉異客2020

根據《CNN》報導,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發布聲明指出,研究團隊將PET水解酶與另一種酶結合,創造出全新的人造酶,這種新產物可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快速作用,使得原本需要百年才能分解的PET,在短短數日內就被分解為基礎組成,可重複製造成全新的塑膠製品。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使用相當廣泛的人造塑膠聚合物,是飲料瓶、地毯及衣物中最常被使用的熱塑性塑膠。

樸茨茅斯大學酶創新中心主任麥吉漢(John McGeehan)表示,對於全球性回收塑膠及減少塑膠汙染行動,新創造出來的超級酶是一大突破,目前雖仍無法商業量產,但在研究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前景十分樂觀。

麥吉漢表示,考量到超級酶分解PET的超強能力,若能成功開發量產,意味著可回收現有的塑膠製品重複使用,節省大量能源的同時,還可以解決苦惱全球的垃圾及碳排放問題。

相關焦點

  • 超級酶提高六倍分解塑膠瓶的速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塑膠汙染早已遍及整個地球,從最遙遠的北極到最深層的海洋都有塑膠微粒的蹤影。目前的技術很難將塑膠瓶分解成化學成分,以便從舊的塑膠瓶中製造出新的塑膠瓶,這意味著每年必須用油才能製造出更多的新塑膠。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超級酶」,它降解塑膠瓶的速度是以前的六倍,可以將塑膠瓶完全回收利用,目前預計在一兩年之內就用在回收利用方面。
  • 塑膠垃圾終結者!「PET水解酶」可在十小時內分解塑膠
    塑膠已經是人類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日常使用的物品都離不開這個材料。雖然塑膠給人類帶來不少便利,但它也是造成大自然汙染的罪魁禍首。塑膠對大自然的破壞一直是環保人士和科學家關注和極力想要解決的問題。近來,有科學家找到了解決塑膠汙染的一種方法!法國「綠色科學」公司Carbios以及土魯斯大學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改良版的「PET水解酶」,它能夠在10小時之內分解90%的PET,並且還有利於重造新塑膠樽。
  • 科學家製造出可吞噬塑料的「超級酶」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9日報導,在一堆廢棄塑料瓶中,有一種細菌做了一件讓環保主義者大吃一驚的事:它吃掉了塑料。而這正是環保主義者一直以來最緊迫的目標之一。現在,一組科學家正在利用這種細菌的功能,對其進行改良,以製造出一種「超級酶」。他們希望,這種「超級酶」能夠幫助解決全世界的塑料問題。
  • 英媒:科學家發明可吞噬塑料「超級酶」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9日報導,在一堆廢棄塑料瓶中,有一種細菌做了一件讓環保主義者大吃一驚的事:它吃掉了塑料。而這正是環保主義者一直以來最緊迫的目標之一。現在,一組科學家正在利用這種細菌的功能,對其進行改良,以製造出一種「超級酶」。他們希望,這種「超級酶」能夠幫助解決全世界的塑料問題。
  • 雙語閱讀: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塑料汙染有救了
    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可以在幾天之內就把塑料瓶子給分解乾淨翻譯:塗博士全世界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的塑料,而大多數的塑料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分解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通過改變食塑菌蛋白質的基因結構,科學家成功製造了一種「超級酶」,它可以在幾天之內將那些常見類型的塑料分解回收。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蟲,百隻齊聚12小時可嗑光一個塑膠袋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昆蟲,它們能夠進食並分解我們常見的聚乙烯塑膠袋,速度也比其他生物快了約1400倍!▼蠟蟲(waxworm)是蠟蛾(wax moth)的幼蟲,它們是種害蟲,經常出現在蜂巢當中,食用裡面的花粉、蜜蜂的蛻皮和蜂蠟。
  • 科學家合成出新型「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提升6倍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用於製造飲料瓶、零售包裝、衣物或地毯等產品,在環境中自然分解需要數百年時間,現在,科學家們合成了一種新的「超級酶」,有望解決塑料垃圾難題。這種超級酶降解塑料的速度比此前發現的酶快了 6 倍,並有望在未來一兩年內用於塑料回收產業。這項研究由樸茨茅斯大學酶創新中心(CEI)主任約翰 · 麥基漢(John McGeehan)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高級研究員格雷格 · 貝克漢姆(Gregg Beckham)共同領導,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蟲,可吃光塑膠袋
    人類製造出來的大量塑膠,受苦的不只是海洋生物而已!現在有一份由奧地利研究者做的先導性研究報告,正式宣布「第一次在人類的大便樣本中發現塑膠微粒」!全部8位研究對象來自不同的大洲,但是他們的大便樣本中卻都發現到塑膠微粒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的蟲子!100隻半天吃掉1個塑膠袋!
    不過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很有可能被解決了。蠟蟲再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國的一位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種蟲子,它能夠將塑膠袋裡吃掉。值得一提的是,是真的把塑膠袋吃掉,而不是把它咬爛。於是他便對這些蟲子進行了研究。這些蟲子名為「蠟蟲」,在中國十分常見。那麼「蠟蟲」為什麼能夠吃掉塑膠袋呢?
  • 「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快6倍
    來源:新華網英國和美國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將兩種能降解塑料的酶結合在一起,可以將原先僅靠一種酶降解塑料的速度提高6倍。 英國樸次茅斯大學和多家美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名為PETase和MHETase的兩種酶混合在一起,它們降解塑料的速度比只用PETase快2倍,而如果把兩種酶結合成一種「超級酶」,降解速度比單獨用PETase快6倍。
  • NASA前科學家望改變基因創造超級人類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9日報導,一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科學家希望通過利用DNA注射來「幫助人類在基因層面改造自己」,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超級人類,他甚至對此進行過親身試驗。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的蟲子! 100隻半天吃掉1個塑膠袋!
    再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國的一位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種蟲子,它能夠將塑膠袋裡吃掉。值得一提的是,是真的把塑膠袋吃掉,而不是把它咬爛。那麼「蠟蟲」為什麼能夠吃掉塑膠袋呢?原來「蠟蟲」結構非常有特點,在它的腸道當中有高效酶,經過多次的實驗分析得出:這種高效酶能夠將塑料製品降解成乙二醇,讓人驚訝的是,上百隻「蠟蟲」能夠在半天之內就吃掉一個塑膠袋。不得不說,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大的發現,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白色汙染」的問題。
  • 這個超級生物酶能分解塑料,科學家無意中將它「升級」
    這個超級生物酶能分解塑料,科學家無意中將它「升級」 據《衛報》4月16日報導,近日英國科學家在研究2016在隨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分離出了這種細菌分解PET過程中分泌的一種塑料降解酶,正是這種酶使該細菌擁有可以消化PET的神奇能力。 其實,可以分解塑料的微生物之前也曾經有過報導。
  • 吃塑膠的蟲可以拯救人類危機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黃粉蟲(mealworm)是有一種長約兩公分的蟲子,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胃可以有效分解某些特定種類的塑膠。為了更了解這種蟲,科學家想知道這種蟲身體內有什麼秘密,以及人類如何複製。負責這項計劃的史丹佛大學博士生布蘭登表示,要吃掉一個保麗龍制的咖啡杯大概需要三千到四千隻的塑膠蟲,並且花上大約一個禮拜的時間。
  • 日本科學家發現超級酶,能把塑料快速分解成渣渣
    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6倍。在對大坂堺菌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主要是通過名為「PETase」的酶起作用的。於是,樸茨茅斯大學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就在實驗室裡設計出了新酶,塑料分解速度比原來快20%左右。
  • 分解塑料的酶預示著塑料廢物處理的新希望
    重新設計可食用塑料酶PETase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創造了一種酶,該酶可以將塑料消化的速度提高六倍。PETase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解回其組成部分,從而創造了無限回收塑料,減少塑料汙染和推動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的機會。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在環境中分解需要數百年的時間,但是PETase可以將時間縮短為幾天。
  • 科學家發現「超級酶」讓消化PET塑料垃圾速度提高6倍
    早在 2018 年,來自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對 PET 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 6 倍。
  • 垃圾填埋場發現真菌已進化成會吃塑膠的生物
    我們「人類世」(Anthropocene)的一個特徵就是我們製造和丟棄的大量塑膠垃圾。
  • 「撕碎」細菌細胞壁 裂解酶噬菌體輕鬆「吃掉」超級細菌
    在人或動物的腸道、口腔及生殖道內,普遍存在著一種「共生菌」——糞腸球菌。近年來研究發現,由於新型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進化速度,部分糞腸球菌耐藥性嚴重,逐漸演變成「超級細菌」。俗話說「一物降一物」,「超級細菌」的天敵又會是誰呢?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方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歐陽松應教授認為,噬菌體或能做到。
  • 科學家合成超級酶可快速分解塑料,價值不可估量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塑料解聚雙酶體系的表徵與工程研究》顯示,科學家將兩種細菌產生的酶通過基因工程手段連結在一起,使得這種雙酶混合體具有超強的分解塑料的能量。2018年的時候科學家就在日本的一家塑料再加工廠中無意發現了一種細菌叫sakaiensis,這種細菌竟然可以以塑料為食,通過自身產生的一種酶(PETase)來分解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PET)獲得能量,供自己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