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的蟲子!100隻半天吃掉1個塑膠袋!

2021-01-16 觀星居

筆者/冰辰書生

前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不僅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同時也在精神上得到了享受。但是我們的環境也因此而遭到破壞。如今當我們在大街上走的時候會發現隨處都是白色垃圾。特別是塑膠袋,塑膠袋特別難處理。雖然國家倡導使用可降解塑膠袋,可是依舊有不少商家不聽勸,仍然買一些低質的塑膠袋。因此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汙染」。不過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很有可能被解決了。

蠟蟲

再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國的一位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種蟲子,它能夠將塑膠袋裡吃掉。值得一提的是,是真的把塑膠袋吃掉,而不是把它咬爛。於是他便對這些蟲子進行了研究。

這些蟲子名為「蠟蟲」,在中國十分常見。那麼「蠟蟲」為什麼能夠吃掉塑膠袋呢?原來「蠟蟲」結構非常有特點,在它的腸道當中有高效酶,經過多次的實驗分析得出:這種高效酶能夠將塑料製品降解成乙二醇,讓人驚訝的是,上百隻「蠟蟲」能夠在半天之內就吃掉一個塑膠袋。

不得不說,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大的發現,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白色汙染」的問題。但科學家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找到治理「白色汙染」的絕佳辦法,而那蟲很有可能就是最大功臣。

很多人認為既然找到了能吃塑膠袋的「蠟蟲」,那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隨便丟棄垃圾袋了呢?當然不是,從目前的實驗結果來看,上百隻「蠟蟲」要消耗這麼長的時間才能吃掉一個塑膠袋,如此低的效率是很難解決全球的塑膠袋問題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一定要自覺保護環境,少使用塑膠袋,出門購物帶環保袋。很多人會問我怎麼沒有看到地上有很多塑膠袋呢?說好的白色汙染,我怎麼沒有看到呢?其實,「白色汙染」就在我們身邊,只是你沒有留心觀察罷了,當你走進樹林的時候,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垃圾袋,湖面上也飄著各種垃圾,其中塑膠袋是最多的。

總結

小編認為:「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畢竟想要降解塑膠袋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是否會造成二次汙染也還不明確?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和加工,讓有限的資源得到二次循環利用」。

「最重要的是全民行動起來,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袋,使用一些結實耐用並且可以長期使用的布袋或者環保袋,如果人人都這樣做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白色汙染「就會從我們身邊消失,我們的地球會變得更加美好,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的蟲子! 100隻半天吃掉1個塑膠袋!
    如今當我們在大街上走的時候會發現隨處都是白色垃圾。特別是塑膠袋,塑膠袋特別難處理。雖然國家倡導使用可降解塑膠袋,可是依舊有不少商家不聽勸,仍然買一些低質的塑膠袋。因此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汙染」。不過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很有可能被解決了。蠟蟲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蟲,百隻齊聚12小時可嗑光一個塑膠袋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昆蟲,它們能夠進食並分解我們常見的聚乙烯塑膠袋,速度也比其他生物快了約1400倍!▼蠟蟲(waxworm)是蠟蛾(wax moth)的幼蟲,它們是種害蟲,經常出現在蜂巢當中,食用裡面的花粉、蜜蜂的蛻皮和蜂蠟。
  • 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要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要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現在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成了人人身上的重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已經不堪重負,各種的環境汙染,白色垃圾正在吞噬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其中塑膠袋白色汙染更是成了所有汙染源中的一大主要危害,因為這種塑膠袋無法降解,就永久的留在土壤中,對土壤產生永久傷害
  • 吃塑膠的蟲可以拯救人類危機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黃粉蟲(mealworm)是有一種長約兩公分的蟲子,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胃可以有效分解某些特定種類的塑膠。為了更了解這種蟲,科學家想知道這種蟲身體內有什麼秘密,以及人類如何複製。負責這項計劃的史丹佛大學博士生布蘭登表示,要吃掉一個保麗龍制的咖啡杯大概需要三千到四千隻的塑膠蟲,並且花上大約一個禮拜的時間。
  • 吃塑料的蟲子,被稱為「地球的救星」,若環境得到改善它是功臣!
    吃塑料的蟲子,被稱為「地球的救星」,若環境得到改善它是功臣!然而在德國一位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在偶然當中發現了一種蟲子,它的名字叫做蠟蟲,他發現蠟蟲可以以塑膠袋為食,它並不是把塑膠袋咬爛,而是真正的將塑膠袋吃到肚子裡,並且將其消化。這種蟲子在國內還是非常少見的,為什麼困擾了科學家們多年的白色垃圾可以被一個小小的蟲子給解決掉呢?原來它的身體構造非常的特殊,腸道當中有一種高效酶,可以將塑料製品降解成為乙二醇。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蟲,可吃光塑膠袋
    人類製造出來的大量塑膠,受苦的不只是海洋生物而已!現在有一份由奧地利研究者做的先導性研究報告,正式宣布「第一次在人類的大便樣本中發現塑膠微粒」!全部8位研究對象來自不同的大洲,但是他們的大便樣本中卻都發現到塑膠微粒的存在!
  • 發現12小時就能消化塑料的蟲子,白色汙染能解決了?
    但是大海不會消解這些垃圾,它只會把這些垃圾沉入海底或者繼續漂在水中,這也算是好的結果,也是暫時的辦法。一直在為這個頭疼的人類,從未停止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直到最近出現新突破口,發現12小時就能消化塑料的蟲子,白色汙染能解決了?這種蟲子學名叫蠟蟲,它們是種害蟲,常出現在蜂巢中,食用裡面的花粉、蜜蜂的蛻皮和蜂蠟。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百隻齊聚「野營」,再不用擔心塑料了?
    文/行走天涯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百隻齊聚「野營」,再不用擔心塑料了? 如今人類和地球之間的和諧已經開始慢慢的被打破了。雖說現如今地球已經多次向人類示威。但是最先挑釁的,其實不是地球,而是人類。因為人類只顧著自己的文明前進。
  • 地球有救了!24歲印男發明「可以吃的塑膠」還能泡水喝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在地球上也製造了大量的垃圾,其中「塑膠」難分解,燃燒又會產生廢氣,是非常難處理的垃圾。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20世紀被稱為最偉大的一種發明,毫無疑問肯定是塑料了,因為塑料的出現,幾乎解決了人類生活中方方面面。所以塑料很快就投入到了全球性大規模的生產當中,以至於如今我們眼睛所到之處,幾乎都能夠看到塑料製品的身影,卻殊不知21世紀的時候,塑料又成為了最危害自然生態氣候和地球環境的一種發明。主要原因是因為科學家在發明塑料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塑料製品成為垃圾之後,將會對地球造成多大的傷害和影響。
  • 被稱之為「地球救星」的蟲子,百隻只需12小時,啃光一個塑膠袋
    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那些白色汙染,所謂的白色汙染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各種方便塑膠袋以及一些難以自然分解的塑料餐盒,這些都給地球帶來了永久的傷痛,如果這些塑膠袋一旦進入土壤是無法被自然降解這樣會對土壤形成永久的傷害,而且這些塑膠袋還會繼續汙染地下水資源,所以說這些白色汙染是地球最大的汙染物!
  • 科學家發現逆天小蟲子,半天吃光一個塑膠袋,白色汙染或將解決
    以塑料汙染為代表的白色汙染已經對地球環境造成了深遠影響,人類每分鐘使用200萬個塑膠袋,每年製造數以萬噸計的塑料垃圾,在人跡罕至的南極和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都發現了塑料的痕跡。那麼,有沒有一種可以快速降解塑料的方法呢?塑料,作為20世紀最偉大而又最失敗的發明,以其便利性和價格低廉而大量生產,廣泛的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同時也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奇思    腦洞大開請蟲子幫忙  2005年起,楊軍團隊開始研究塑料生物降解。主攻最難降解的聚苯乙烯等塑料降解。  科學家此前使用幾種土壤無脊椎動物實驗,如蚯蚓、千足蟲、蛞蝓、蝸牛等看看其能否吃掉塑料。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  奇思    腦洞大開請蟲子幫忙  2005年起,楊軍團隊開始研究塑料生物降解。主攻最難降解的聚苯乙烯等塑料降解。  科學家此前使用幾種土壤無脊椎動物實驗,如蚯蚓、千足蟲、蛞蝓、蝸牛等看看其能否吃掉塑料。
  • 塑膠微粒無處不在人體器官也有
    從高山到海洋到北極,塑膠微粒已汙染整個地球,現在人類透過食物和水、呼吸吸入體內,沒有理由懷疑人體內沒有塑膠微粒,但一直沒有科學發現,且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也還不清楚。現在有科學家團隊找到新技術,幫助發現人體器官真的有塑膠微粒和塑膠奈米微粒。
  • 兩隻北極熊寶寶見黑色塑膠袋竟搶食:亂丟前請三思
    只見2隻飢餓的北極熊寶寶在雪地上爭食一個塑膠袋,那一幕讓人不禁反思,人類扔的垃圾對野生動物造成了多麼嚴重的影響!它們在海邊玩耍時,從雪地裡掘出一個黑色塑膠袋。,它們玩了十幾分鐘,其中一隻北極熊寶寶竟然開始啃咬塑膠袋,似乎把這當成了食物。
  • 科學家發現以石頭為食的蟲子,或許已經有「演化歷史」被啃食
    它們有的早已經被人類發現並知曉,而更多地還處在人類的知識體系之外,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如今的我們,即便已經有了非常強大的科技,依舊不敢說能夠對地球上的生物有著足夠全面且細緻的認識,依舊有很多聞所未聞的物種。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麼一類蟲子。
  • 吃蟲子可拯救地球?以後人類都要吃蟲子了……
    「多吃昆蟲,拯救地球」——如今已經得到積極響應。以蟲子為原材料的「蠕蟲肉餅」近日在瑞士超市上架,食用昆蟲合法化在歐洲日趨流行。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地球上人類對肉類的需求會增長一倍。如果含有豐富蛋白質的昆蟲能取代肉類,將成為解決人類饑荒的新途徑。目前除了黃粉蟲、蟋蟀和蝗蟲的幼蟲,肉蠅的幼蟲也可食用。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一個中學女生無意中發現蟲盒泡沫有噬咬痕跡據新華社2003年報導,關於「蟲子吃塑料」,曾被一位西安的中學女生發現。西安市第8中學高三學生陳重光家裡為飼餵小鳥而養著黃粉蟲。她無意間發現鋪在蟲盒子裡的泡沫塑料上有細小的噬咬痕跡,是黃粉蟲在吃塑料嗎?
  • 竟然能大口大口吃塑料,厲害了蟲子!
    不過,西班牙一位生物學家 Federica Bertocchini 因為養蜜蜂,竟然意外發現了一種吃塑料的蟲子,或將拯救塑料汙染,從而拯救人類自己!凳清理完後,她竟然發現塑膠袋上充滿了小洞,蟲子還從塑膠袋中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