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塑料是一種很偉大的發明,其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不使用塑料品:我們的水杯可能是塑料的,用來洗東西的盆或或者桶是塑料的,我們吃飯的飯盒是塑料的……雖然塑料品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人類因為「方便」而瘋狂地使用塑料品,很多時候我們去餐廳打包,或者叫外賣的時候,店家給我們包裝的一般都是一次性塑膠袋或者一次性飯盒……實際上這些塑料品很大可能會造成白色汙染,因為這些塑料品大部分都是很難處理掉的。
燃燒的話,產生的氣體會汙染大氣層;埋進地底,無法降解,造成土壤汙染;衝進大海,對海水造成汙染。雖然國家實行限塑令之後,大家可能就會有這樣的意識:去買東西的時候,儘可能地使用環保袋,而不使用塑膠袋;去打包東西的時候,儘可能地帶自己的飯盒。但以前人們大肆使用塑料品造成的汙染現在都還沒有完全地解決。
其實塑料品帶來的危害一方面是對環境的汙染,另一方面是,我們人類也是生存在這個大環境中,所以塑料必然也會對人類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科研人員進行過這樣的研究,發現在四十多名志願者的身上,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體內都發現有塑料微粒。這也就進一步地表明,塑料是十分難降解的,而且是可以通過很多的方法和途徑進入並沉積在人體內,而且科學家對塑料微粒沉積在體內的危害是未知的。
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微生物是以紅色的塑料為食,這些微生物可以加快塑料的分解,那就是食碳微生物菌株。對此,科學家做了一次實驗。就是把相同地區的海水分別裝在三個容器中,唯一不同是一個不加入微生物作為空白試驗,另外兩個實驗品就一個加入普通的海洋微生物,另一個加入食碳微生物菌株,然後加入相同成分相同量的塑料品,進入五個月的觀察時期。最後科學家們發現,兩個含有微生物的樣品塑料含量都有明顯的下降,尤其是含食碳微生物菌株的實驗品,其中的聚乙烯含量下降了7%,聚苯乙烯含量下降了11%。
這無疑是一個驚喜的發現,這意味著人們在日常中產生的塑料品終於有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法處理。很多人認為可以將這類生物大力發展,尤其是用於海洋汙染方面。就算科學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發現了這種微生物,有可能可以解決部分海洋環境的汙染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放肆地使用塑料品,而是應該儘可能少地使用塑料,儘可能不為地球生產塑料汙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