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兮之
墨西哥有「仙人掌之國」之稱,是印第安人古老文明的中心之一。其經濟實力不俗,2018年世界排名第十五。《中國綠色時報》記者不久前特地採訪了中國駐墨西哥大使祝青橋。
記者:先請您簡單介紹墨西哥的基本情況,如國土面積、人口、國內生產總值,還有地理、氣候等特點。
祝青橋:墨西哥國土面積197.26萬平方公裡,2019年的人口是1.26億,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1.22萬億美元。墨西哥位於北美洲南部,北邊是美國,南邊與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接壤,東邊是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南面向太平洋。東、西、南三面為馬德雷山脈所環繞,中央為墨西哥高原,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沿海地區大都是狹長的平原。氣候覆雜多樣,高原地區終年溫和,氣溫一般在10-26℃之間;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大部分地區分旱雨兩季,旱季從10月到第二年的4月;雨季從5月到9月,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
記者:墨西哥森林覆蓋率有多高?草原面積、荒漠面積有多大?大約有多少種野生動植物?國樹、國花、國鳥、國石是什麼?
祝青橋:森林覆蓋了約1/3的墨西哥國土,最近幾年覆蓋率呈下降趨勢。草原面積約11.8萬平方公裡。物種資源約佔世界的10%,是世界上十大生物多樣性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植物區系第四大豐富的國家,大約有23314 種植物。爬行動物有800多種,排名全球第一;500多種哺乳動物位列全球第二。國鳥是雄鷹,國花是仙人掌、大麗菊,國石是黑曜石。從嚴格意義上講,墨西哥沒有正式法定的國樹,當地人通常把圖來樹當作國樹。
記者:墨西哥國鳥屬於哪一種鷹?為什麼選仙人掌作為國花?
祝青橋:雄鷹是我們中國人一般對鷹類的俗稱,從動物分類學上說,墨西哥國鳥應叫金雕。選仙人掌為國花是與其在墨西哥分布很廣有關。中央熱帶高原年降水量少,半荒漠和荒漠面積很大,適宜耐旱的仙人掌生長。橫貫全境的馬德雷山脈,幾乎是仙人掌的世界。據統計,全世界1000多種仙人掌,墨西哥就有500多種,其中200多種是特有種。千姿百態的仙人掌,有高的、矮的、圓的、扁的,開的花五彩繽紛,有黃色、紅色、紫色等。當地流傳著一句諺語:「哪裡有仙人掌,那裡就能生存」。墨西哥被譽為「仙人掌之國」是名副其實的,國旗、國徽及貨幣上都有仙人掌圖案。
記者:他們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祝青橋:墨西哥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很多,分聯邦法律、州法律、行業條例、聯邦官方公報、墨西哥官方標準、墨西哥環境部門標準和國家標準化方案等,其中國家法律就有75個。
墨西哥的相關政策始於20世紀40年代的《水土保護法》。1971年,《環境汙染預防和控制法》頒布。1988年頒布了《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法》,1992年又對該法進行了修訂,並發布了100多項標準。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投入巨額資金。從公布的數據看,2015年,生態環境保護經費就達1420億比索,約合75億美元,佔到當年GDP的0.8%。這一比重與愛爾蘭、挪威和瑞士相當,高於法國、德國和西班牙。
二是保護本土生物。墨西哥目前有182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為2540萬公頃,由國家保護自然區委員會管理,包括67個國家公園、44個生物圈保護區、40個植物和動物區系保護區、18個自然庇護所、8個自然保護區、5個自然歷史遺蹟。農業部宣布2020年啟動「墨西哥本土植物保護項目」,包括聖誕花、奇亞籽、籽粒莧、可可、辣椒和香草蘭等在內的60種植物將得到保護。
三是加強有害物質的監管。2018年10月,墨西哥城議會通過《固體廢物法》。從2020年起禁止使用和分銷一次性塑膠袋、吸管和餐具等塑料製品。數據顯示,墨西哥回收的紙製品佔到造紙工業原材料的88%,減少了森林砍伐和其他資源的消耗。
老百姓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很高,有不少自發性組織。2011年,米切肯州的徹蘭社區為恢復水源驅逐了伐木者,警察和社區居民輪流保護那裡的2.7萬公頃森林。還有一個叫道塞班提塔塔尼斯克的合作社,40多年前在普埃布拉州北部成立,由來自60個社區的3.5 萬個家庭組成。這些家庭使用收集儲存的雨水,在烏提山下生產咖啡,並利用雨水系統種植各種水果、藥材,還養了蜜蜂。
記者:您說的國家公園、生物圈保護區、植物和動物區系保護區、自然庇護所、自然保護區、自然歷史遺蹟,它們有什麼異同?
祝青橋:墨西哥對保護地劃分出不同類型,雖然從概念上有些微差別,但核心都是為了保護生態和資源。
國家公園由國家批准設立並主導管理,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如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
生物圈保護區是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劃」(MAB)要求設立的,用來「展示和推廣人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地區。其除了具有保護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發展功能和開展科學研究、監測、教育、培訓、信息交流等後勤支持功能。
植物和動物區系保護區是為發展和保護獨特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而設立的。在這些地方,可以開展有關保護、種植、傳播、庇護、研究和可持續利用上述物種的活動,開展相關的教育和宣傳。
自然庇護區是指在較大範圍內有益於野生生物各種活動的地區,可對單項資源進行有限保護。全面保護該地區的自然資源系統,分為有時間性的,或永久性的。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等為保護對象,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陸地、陸地水域或者海域。
自然歷史遺蹟是指本身擁有突出獨特的價值,又擁有固有的稀少而具代表性的自然特質或文化意義的地理事物,包括動物植物、地形地貌、遺址遺蹟等。
記者:墨西哥有專門報導生態環境保護的媒體嗎?對學生、對公眾是如何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
祝青橋:有這樣的媒體,墨西哥國家電視臺的11頻道做有關生態環境的節目和報導。另外,政府網站常會播放相關視頻。還有很多相關雜誌,如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出版的《科學》雜誌,時常刊登介紹植物、動物以及生態等方面的文章。
學校都開設了生態保護方面的課程。此外,政府和社會各界還通過舉辦展覽、出版書籍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墨西哥國際綠色能源與環境展(THE GREEN EXPO)是輻射墨西哥乃至全拉丁美洲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專業環保能源大會暨展覽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6屆。2019年11月,在墨西哥城舉辦了「墨西哥,為拯救星球的生態經驗」展覽。科普工作者也會經常去社區和學校開展相關教育。
記者:墨西哥與中國在生態環保領域有過哪些合作?
祝青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習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時指出:「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基於中墨雙方對生態環保的共識,未來中墨在生態環保領域合作空間巨大。據我所知,僅2019年就有上海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學院的中國學者來墨西哥參加學術會議,商談生態環保領域的合作事宜。相信不久的將來,雙方合作將會更加深入。
記者:您看看,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向讀者介紹?
祝青橋:墨西哥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很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每年有7種瀕危海龜來墨西哥產卵,帝王蝶飛上幾千公裡來到墨西哥越冬,這些都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歡迎廣大的中國遊客來墨西哥觀光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