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又出新成果,玉兔號月球車馱著的測月雷達到底是啥神器?

2020-11-23 老粥科普

同樣是月球車,差別可大了去了

之前我們在討論世界各國月球車的時候,總有人抱怨咱們的「玉兔」號月球車跑得太慢,跟人家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月球車比起來差遠了。美國的月球車可以載著兩名太空人以每小時12千米的速度飛奔,幾天就跑幾十公裡,但是咱們的小玉兔萌萌地,一年多了才走400米不到,「落後太多,真是沒法比」。

殊不知,同樣叫月球車,它們的功能是不一樣的。美國的月球車它就是個運輸工具,它要球的是簡單皮實耐造,可以馱著太空人在月球上跑得遠一些,只是後來加裝了攝像機和天線,看起來有了科技感;咱們的小兔子上面可是裝載了好幾種科學探測裝備,稱之為移動科學站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玉兔號上可觀天,下可探地,無所不能

美國人幾次登月,由太空人攜帶了「十八般兵器」布置在月球表面,以期待獲得這顆荒涼星球的科學數據。他們還攜帶了地質錘和小鏟子,把月球土壤和巖石帶回地球進行分析。但小鏟子只能在月球表面取樣,月面幾十釐米之下到底有些什麼就沒人知道了,總體來說科學家們只能通過研究標本來分析和猜測來判斷地底的情況,有時候猜測常常是不準確的。

嫦娥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攜帶了更加先進的探測設備,它不僅可以利用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紅外成像光譜儀和其它許多設備來實時分析月球表面土壤、稀薄大氣中的化學成分,還能通過安裝的測月雷達來探測月表下方深達330米處的地質情況,然後把探測數據傳回到地面,給科學家們分析結果。

現在你知道了,咱們的「玉兔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上都搭載了探測月球地下結構的雷達,小兔子們在月球上溜達並不是閒逛,它們是在給月球「做CT」,看看地底下到底藏著些什麼寶貝。

測地雷達的原理

你可能會問了,雷達不是拿來看天的嗎?它怎麼能探測地底下的情況呢?

這是個好問題。

我們都知道雷達會發射電磁波,再通過接收目標反射回來的電磁波信號來判斷目標的位置與距離。光是一種電磁波,當你晚上用手電筒照射物體時,一部分光會反射回來,於是你就看到了物體。雷達就像是一個大號的手電筒,不同的是它發出的「光」的頻率超出了人眼的感知範圍,我們看不見它。

雷達波能穿透地面到達地底下嗎?有一些可以。

光可以穿透玻璃,如果光線很強,你可以發現它也能穿透沙子和小石頭。這說明土壤和巖石對某些光是透明的,只是由於巖石內部存在許多形狀不規則的晶體,所以光線在它的內部發生漫反射,有些光波在多次反射過程中被削弱和吸收,只有一部分折射出來,因此它表現出半透明的狀態。

科學家發現,頻率為10MHz~2.6GHz極化的電磁波可以穿透地表的土壤和巖石,它們在巖石中受到的阻礙相對比較小。換句話說,巖石對這個波段的電磁波是半透明的。如果我們向地下發射電磁波,會有一部分經過不同介質的漫射作用最終返回地面,通過分析這些反射回來波的路線和時間,我們就能大致分析出地下的情況。

其實測地雷達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廣泛使用,市政道路施工人員用它來探測地下埋藏的管線,以免不小心挖斷重要管道和電纜;建築工人用它來為混凝土探傷,發現水泥柱裡隱藏的裂縫;士兵可以利用它排雷排爆,它可以找到深埋地下的金屬物質;文物考古者用它來尋找化石;還有些人想發財,買來在野外或自家院子裡找金礦。

為什麼是玉兔而不是嫦娥?

嫦娥奔月並不是為了去月球上找金子,它的目的是為了探尋月球的科學奧秘。

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為什麼要選在月球背面著陸?一方面因為那裡是科學的空白,同時還因為那裡有一個太陽系最深的盆地——艾特肯盆地。

艾特肯盆地是四十多億年前巨大天體撞擊的遺蹟,它靠近月球南極,直徑約2500公裡,最深的地方達13000米,通過對這裡的研究,人們可以更多了解月球內部的情況。

嫦娥四號的著陸區就選在艾特肯盆地北部的馮·卡門撞擊坑,這裡深達-6000米,是一個研究月殼和月幔物質的理想之處,因為越深的地方意味著月殼越薄,也越接近月球的地幔。

地球上的測地雷達運用的範圍很廣泛,但它們的探測深度都很有限,大致是幾十釐米到幾米深。一方面是電磁波的安全使用頻率受到限制,另一個原因是地球的土壤巖石裡有更多的水。我們知道水是極性物質,它能導電,所以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大多都被吸收掉了。而月球土壤裡含水量極低,據說嫦娥三號的玉兔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探測深度達330米,它只用1個多月的時間就獲得了著陸區附近的月殼淺層剖面結構圖像。這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月球表面火山演化的歷史。

為什麼測月雷達要裝在月球車上而不是直接裝在著陸器的底部呢?因為這種雷達在靜止的時候是沒辦法得出準確圖像的。就像是你去醫院做B超,醫生需要反覆移動探頭才能判斷信息,測地雷達也需要對比不同方向回傳的電磁波信號才能計算出回波圖像。另一個原因是月球車可以按需要進行移動,它可以獲得掃測更廣闊的區域,從而得到更全面的地質剖面圖像。

總結: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在月球的探測活動都取得了非常豐碩的科學成果,有許多要歸功於辛勤忙碌的「玉兔」月球車。

科學家們在月球車上搭載了許多科學探測儀器,其中的探月雷達為我們「解剖」月球、了解月表下面的情況提供了豐富的數據。

雷達波是一種電磁波,它既可以探測天空中的飛機火箭,也可以通過反射地下的信號來分析月表以下的信息。有了這一利器,我們便不需要大費周章地挖地三尺去看底下有什麼,還能夠使科學研究更有效率。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迎來第23月晝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0月11日11時56分和10月10日18時57分成功自主喚醒,迎來第23月晝工作期。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度過647個地球日。
  • 「玉兔號」月球車
    「玉兔號」月球車中國玉兔號,中國首輛月球車的官方名稱,2013年11月26日上午9時,國防科工局新聞發布會宣布,肩負「落月」重擔的「嫦娥三號」任務,運載火箭和探測器已轉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現場。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定名為「玉兔號」。
  • 嫦娥四號迎第24月晝
    昨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介紹,基於探測點全景相機拼接影像、數字正射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將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駛,目標為玄武巖方向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接近月午時,「玉兔二號」月球車計劃進行至少1次全景相機環拍,同時,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測月雷達也將開展探測。
  • 在月球休息了很久的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月球車進入第21月晝工作
    >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8月13日14時54分和8月12日20時34分結束月夜休眠,要準備進入到下一輪的工作時間啦。「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兩器工況正常、通信正常、各工作指標正常、能量平衡,將會繼續在月球背面完成預定科學探測任務。
  • 中國嫦娥四號著陸器和 「玉兔二號」月球車迎來第 23 月晝
    IT之家10月11日消息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隨著太陽光再次鋪灑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 「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自主喚醒,迎來第 23 月晝工作期(著陸器於 10 月 11 日 11 時 56 分喚醒,月球車於 10 月 10 日 18 時 57 分喚醒)。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度過 647 個地球日。
  • 中國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迎來第 23 月晝
    IT之家10月11日消息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隨著太陽光再次鋪灑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 「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自主喚醒,迎來第 23 月晝工作期(著陸器於 10 月 11 日 11 時 56 分喚醒,月球車於 10 月 10 日 18 時 57 分喚醒)。
  •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自主喚醒 進入第22月晝工作期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自主喚醒 進入第22月晝工作期中國探月工程2020-09-12 11:19今天,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18天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受光照自主喚醒,分別於9月12日5時15分和9月11日11時54分,迎來第22月晝工作期。
  • 玉兔號月球車探測器:靈活高效進行月面巡視探測
    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月面軟著陸後,其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成功實現了分離,接著進行互相拍照,以及各自的探測工作,其中玉兔號用於在月面進行巡視探測。玉兔號月球車攜帶了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4臺科學探測儀器進行巡視探測。
  •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進入第22月晝工作期
    本文轉自【人民網】;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今天,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18天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受光照自主喚醒,分別於9月12日5時15分和9月11日11時54分,迎來第22月晝工作期。
  •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進入第22月晝工作期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今天(12日),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18天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受光照自主喚醒,分別於9月12日5時15分和9月11日11時54分,迎來第22月晝工作期。 基於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
  •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自主喚醒,進入第22月晝工作期
    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9月12日消息,今天,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18天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受光照自主喚醒,分別於9月12日5時15分和9月11日11時54分,迎來第22月晝工作期。
  •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定名「玉兔」
    65萬網友力薦「玉兔」我國第一輛月球車叫什麼名字?在26日發布會上,今天終於有了答案。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名稱是:「玉兔號」。為使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名稱,能夠充分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9月25日開始組織了全球徵名活動。
  • 玉兔號月球車 這次真的晚安了
    7月31晚上,看到了一條十分傷感的微博,月球車玉兔寶寶跟我們告別了,這一次,它真的要和我們說晚安了。當晚,@月球車玉兔 發了一條悲傷的告別微博和大家說晚安,引發了眾多網友淚奔。網友表白玉兔:星辰大海,我們終會再見。嫦娥三號著陸器目前狀態良好,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嫦娥三號的首要任務就是帶著月球車安全著陸在月球,之後它攜帶的四臺科學設備,在落月點開始科研工作,巡視器也就是我們說的玉兔號月球車,則主要承擔著月表的巡視工作。
  •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自主喚醒,進入第22月晝工作期
    來源:中國探月工程今天,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18天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受光照自主喚醒,分別於9月12日5時15分和9月11日11時54分,迎來第22月晝工作期。基於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2月晝期間將向玄武巖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駛。
  • 在月球的第17「天」: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順利喚醒
    【來源:快科技】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安睡」了一個月夜後,分別於4月17日13時24分、4月16日20時57分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7月晝的工作期。截至目前,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已經在月球背面順利度過了473個地球日,玉兔二號也將繼續向規劃目標點前進,開啟新一輪的探索旅程。
  • 「勞模」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都市快報
    小兔兒乖乖 從此後拜拜 2013年12月2日,一隻中國製造的「玉兔」偎在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的懷抱裡,從西南腹地的西昌啟程,「闖」進了月宮,在月球上踩出了第一個腳印。它就是「玉兔號」月球車。 在宇宙中孤獨鬥爭了972天後,7月31日,它在微博上最後一次跟大家道晚安。
  • 嫦娥四號月球車命名「玉兔二號」,全球徵名活動中萬裡挑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揭曉,月球車命名為「玉兔二號」。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組合體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月球車「玉兔」到底發現了什麼?
    左圖是玉兔號月球車,右圖是嫦娥三號著陸器為什麼落在雨海?要了解月球車玉兔的科學任務,先得從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說起,那就是——玉兔號為什麼要去探測月球雨海的東北部?嫦娥三號的著陸位置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並不是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的。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刷新記錄: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
    8月26日,據@中國探月工程 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並對600天來的科學成果進行了歸納。據悉,截止8月25日,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在今天突破600天,也早就打破前蘇聯月球車1號保持了長達49年的歷史記錄(3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