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湖捕魚季開幕 13000多斤魚出水

2021-01-13 魯中網

  魯中網·海報新聞4月24日訊(本網記者)4月24日早上6點,文昌湖畔籠罩在渺渺薄霧下,靜謐的湖色與周圍的遠山翠綠相映成輝。春夏之交,正是水暖魚肥之時,文昌湖省級旅遊度假區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捕魚季。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7點多,滿載萌山水庫今年第一網魚的捕漁船逐漸靠岸,肥碩的魚兒不斷躍出水面。船剛靠岸,岸上負責用網兜轉運魚的吊車已準備就緒,8位捕魚師傅站在齊腰的漁船內將魚撈至吊鉤下的大網內,再由吊車轉送至貨車水箱中。 

  「大豐收!這一網總共13000多斤,今天能捕五六萬斤吧!」捕魚隊長張德富來自臨沂費縣,今年54歲的他已經有30多年的打魚經驗,他說,水庫打魚一般分打樁、下網、趕魚、捕魚四個步驟。「從打樁下網到首日捕魚,大概用了一個多月,接下來還要持續五六天,今年的魚個頭都很大。」 

  據了解,萌山水庫內都是有「水中清道夫」雅稱的花鰱和白鰱。「萌山水庫已經有十六年左右的捕魚傳統,初夏時節是捕撈季,到了秋冬季,則要投放大量花鰱和白鰱魚苗,形成良性生態循環。」 

  萌山水庫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孫軍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文昌湖區的生態治理,水庫裡的水質越來越好,以吃水中浮遊生物為生的野生魚兒也越來越肥碩。人放天養,合理捕魚,合理投入的理念連年踐行。「下一步,我們計劃打造文昌湖萌山水庫品牌魚類,提高文昌湖花鰱和白鰱的美譽度,讓大家更認可,進一步提高綠色養魚的經濟效益。」 

   山巒起伏、碧波蕩漾、鳥語花香……近年來文昌湖區因其優美的生態環境而深受周邊區域百姓喜愛,綠水青山的生態效益開始逐漸顯現,治水、治氣、整地、造綠,文昌湖區正努力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生態高地、城市公園和旅遊度假勝地。 

本欄目所有稿件版權歸魯中網、魯中晨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如果您有好的新聞線索歡迎撥打魯中網新聞熱線0533-5355377,或關注魯中網小魯哥微信公眾平臺(lznewscn)發送。線索獎由矽元瓷器贊助,最低50元,上不封頂!矽元瓷器,「第一國窯」,走進中南海三十年!

相關焦點

  • 放養50萬尾魚"吃"美文昌湖
    本報5月5日訊(見習記者  李超) 4日上午,以"魚水和諧、美麗淄博"為主題的淄博市春季生態放魚活動在文昌湖旅遊渡假區濱湖公園舉行,近萬名市民共投放鰱魚、鱅魚、錦鯉等魚類共計50萬尾。  據了解,漁業增殖放流是一項保護漁業資源、促進生態修復的生物工程。
  • 一夜間魚塘裡13000斤魚離奇死亡 竟是被人投了農藥
    杭州富陽的徐先生給我們打來電話說,他是一位養魚大戶,可是就在幾天前,他魚塘裡13000斤魚一夜之間全部離奇死亡,損失超過20萬元。他懷疑,魚的死亡並非偶然,是有人故意投毒。
  • 河南老鄉洪水中捕魚,捕獲「50斤肉食魚」,生態惡霸
    農村有句老話:「洪水來了好捕魚「。其實,對於各大水系的野生魚種群來說,洪水將魚群裹挾到各處,相當於提供了一種野生魚種群自然「交流」機會。然而,洪水也會把一些原本處於封閉水域的「生態惡霸」,帶到各地的江河裡,造成潛在的生態危害……河南駐馬店,老鄉捕魚時捕獲50斤「兇惡大魚」滿身堅硬的鱗甲、魚嘴尖長更有銳利的鋸齒,看起來兇猛又「蠻橫」——這還是一條魚嗎?
  • 農戶家挖出神秘魚泉,逢雨天有魚自來,80-100元/斤,一次賣魚可得十幾萬
    其實提到魚泉,顧名思義就是能湧出魚的泉水。不過這個泉不在野外,是在巫溪寧廠古鎮一個農戶的家裡。更有意思的是,當地一遇雷雨天氣,泉洞裡就會湧出上百斤魚,這不但吸引了很多遊客一探神奇,甚至還吸引來了中央電視臺的記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別著急,我們慢慢說。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一行來到了巫溪寧廠鎮工人街1號,巫溪神秘魚泉的所在地。在這裡,上遊新聞記者見到了魚泉的發現者和所有人李常權老人。
  • 巨網捕魚、魚王巡遊、中原第一鍋、萬人共享魚頭宴…直擊2018南灣湖開漁節盛況
    傳統古禮祭祀祈福儀式、巨網捕魚、魚王巡遊、中原第一鍋、萬人共享魚頭宴、水上飛人表演、抱魚比賽、渾水摸魚……在榕基軟體園杯第六屆南灣湖開漁節開幕式現場,豐富的漁事活動令親臨現場的遊客樂不可支。下午2時,伴隨著威風震撼的鑼鼓聲,榕基軟體園杯第六屆南灣湖開漁節盛大開幕。
  • 農村捕魚一次幾百斤,那場面比來了明星還要壯觀
    年關將至,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大魚大肉,但今年肉價上漲的很快,平均要三十多塊一斤,所以還是少吃肉多吃魚吧!畢竟農村魚塘比較多,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有塘的人家都會進行「清塘」,然後把搞上來的魚拿去市場賣。說到清塘,農村套路也多了,有的用拉網捕魚,有的直接抽水抓魚,只要到了那一天,那場面,比來了明星還要壯觀!
  • 窄窄一條人工河裡,撈起幾百斤魚,十幾斤一條,哪來的?
    然而在江蘇南通,窄窄的一條人工河,城市裡隨處可見,竟然有人在裡面捕魚——這裡面能有魚嗎? 原來,這條人工河屬於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這些撒網捕魚的人,是學校食堂工作人員。
  • 武漢禁捕後首次在長江放還魚 3違禁者電捕魚50餘斤被判放還十餘萬尾
    武漢禁捕後首次在長江放還魚 3違禁者電捕魚50餘斤被判放還十餘萬尾2020-12-01 08:37:27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記者 陳勇 通訊員 陳誠 徐彭鵬 瀏覽次數:2 次11月30日,法院、檢察院、公安、漁政等部門一起投放魚苗。
  • 賽裡木湖上破冰捕魚忙
    23日的賽裡木湖仍是千裡冰封,不過現在已是冬季破冰捕魚的最後階段。再過些日子,湖面即將解凍,一年中最重要的捕魚季也將開始,漁民就可以駕船捕魚了。「這是昨天中午下的網。今天我們就過來收網。」56歲的趙樹立說,「今天,預計我們可以收穫300多公斤魚!」據介紹,捕撈冰層下的魚,需要密切協作。
  • 今日大雪 「頭冰」出水!哈爾濱首屆採冰節開幕,冰城童話世界開建!
    今日大雪 「頭冰」出水!哈爾濱首屆採冰節開幕,冰城童話世界開建!二釧砸它個龍出水呀!三釧砸它個風雨順呀……」今日,農曆大雪松花江上響起採冰漢子們鏗鏘有力的號子聲哈爾濱首屆採冰節隆重開幕!江上採集到的冰塊,被送往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將製作成美輪美奐的冰雕景觀。
  • 二十斤的鯉魚、十幾斤的翹嘴魚「隨便撿」!石樑河關閘,魚困淺灘
    然而在橫貫安徽、江蘇兩省的石樑河閘口,到處都是一二十斤的大鯉魚、翹嘴魚、淺淺的積水裡四處亂竄,隨手可「撿」……網友:華子拍攝在橫貫安徽、江蘇兩省的石樑河閘口,因為大閘關閉,成群大魚被困淺灘,有網友拍下這一幕罕見的「撿魚盛宴」……大壩關閘,成群大魚被困淺水石樑河為洪新河下遊左岸較大的一條支流,流經安徽、江蘇兩省,而因為前一陣子的強降雨天氣
  • 福建廈門市翔安漁民捕獲90多斤魔鬼魚 當天以一斤9元將魚賣出
    福建廈門市翔安漁民捕獲90多斤魔鬼魚 當天以一斤9元將魚賣出2017-12-01 08:5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廈門網        瀏覽量: 3411 次快來搭把手,這魚好大呀!」昨日10時許,翔安新店鎮劉五店兩漁民在同安灣附近海域用漁網捕到一條90多斤的魔鬼魚(也叫魟魚)。當天下午,這條魚就以每斤9元的價格被人買走了。  「我捕魚有一二十年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魟魚。」
  • 漁民捕獲90多斤魔鬼魚 當天以一斤9元將魚賣出
    快來搭把手,這魚好大呀!」昨日10時許,翔安新店鎮劉五店兩漁民在同安灣附近海域用漁網捕到一條90多斤的魔鬼魚(也叫魟魚)。當天下午,這條魚就以每斤9元的價格被人買走了。「我捕魚有一二十年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魟魚。」
  • 近海捕魚現狀:一網下去,水草多過魚蝦
    老朱捕魚的「傢伙」是最普通的拖網,網兩頭拴著兩條200米長的麻繩,在兩條麻繩的中間各栓有兩塊30來斤重的分水板,用來保持漁網在水下的平衡。  拋網、結繩,然後繼續駕船前行,老朱的動作一氣呵成,纏在船兩側木樁上的麻繩在漁網的牽引下一圈圈鬆動,沒入水中。   「現在這地方基本捕不到魚,這個季節主要靠撈點爬蝦賺錢。」
  • 「頭魚」是條重28.8斤的金色花鰱
    巨網捕魚的喜慶場景和鮮香四溢的魚湯飯,吸引了千餘名遊客趕來下渚湖賞美景、品鮮魚,領略冬捕魅力。德清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下渚湖魚湯飯歷史悠久,早在吳越時期,這裡的村民就以養魚、捕魚為生。歷代下來形成了趕魚、捕魚、吃魚湯飯的習俗。
  • 海釣玩家喜用的最大餌魚,釣千磅石斑和百斤鯊魚的必備餌魚
    而對於更大,更有挑戰性的千磅石斑和百斤鯊魚來說,那些小餌魚已經滿足不了它們了,就必須換更大更新鮮的餌魚,這樣一來海釣玩家喜用的最大餌魚就閃亮登場了。「藍點馬鮫」釣巨物的必備餌魚這種馬鮫魚做餌魚的話那可是要比一般餌魚大的多,通常馬鮫魚都能生長到60~80釐米左右,而大些的更是能突破一米,可能會有朋友覺得用這麼大的餌魚坐釣有點太大了吧,這個體型的餌魚要是在陸釣中都是難得一見的大魚了,然在海釣中卻要拿來做餌魚要是坐釣金槍,馬林這種大型魚類,確實用藍點馬鮫有些過大,但如果目標魚是千磅巨人石斑和百斤級鯊魚
  • 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近海無魚 捕魚或被逼向深海
    據了解,如今,該港內的近千艘大小漁船中有八成以上選擇暫不出海,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近海(離岸12到200海裡的經濟海域)無魚,出航成本大於產出,會賠錢。  「明天,我們就出海碰碰運氣去。不過聽前幾天出海返航的漁民講,現在出去捕魚收穫不多,賠得很慘。他們本來打算出海5天的,可是出海3天了才捕獲2000多斤狗光魚,而往常一天至少打上萬斤,於是提前返航了。
  • 這些魚王幾米長,幾百斤,活了不知多少年
    廣西70斤土鯰魚大概五月份的時候,廣西一位村民,在自家魚塘,捕獲一條1.6米長,70多斤的土鯰魚。今年3月份,湖北丹江口一條130斤的巨型青魚王,被漁民捕撈出水,引發無數人圍觀。不過,有網友認為,青魚生長速度驚人,加上水庫可能會投放餌料,因此一百多斤的青魚,可能只需十年不到,即可長成。有養殖經驗的朋友,你們同意這種觀點嗎?
  • 翔安漁民捕獲90多斤魔鬼魚 (圖)
    快來搭把手,這魚好大呀!」昨日10時許,翔安新店鎮劉五店兩漁民在同安灣附近海域用漁網捕到一條90多斤的魔鬼魚(也叫魟魚)。當天下午,這條魚就以每斤9元的價格被人買走了。­  「我捕魚有一二十年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魟魚。」
  • 十幾萬斤的魚,咋說沒了就沒了?養殖戶眼睜睜看著卻說「惹不起」
    導讀:十幾萬斤的魚,咋說沒了就沒了?養殖戶眼睜睜看著卻說「惹不起」 養殖業一直以來都是村民發家致富之路,村民依靠養殖業,將產品銷往國內外,在自己創造著利潤的同時,也為市場源源不斷的供應著優質、新鮮的產品。在一些水域諸多的地區,魚類養殖更是一種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