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地學專家的研究資料表明,無論從經緯度座標、地形,還是 降水量、乾濕度的地理分布來看,甘肅省蘭州市都處於我國大陸名符 其實的自然環境中心位置。
蘭州作為我國的地理中心,早已廣為人知。早在民國初年,偉大 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就認識到這一點,曾經設想在蘭州建都。此 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一些地學專家反覆論證確認蘭州為我國 的地理中心。蘭州市位於北緯36度與東經104度的經緯座標點上,如 果以此點為圓心、我國任一周邊上的點長為半徑劃一個圓圈,大致可 將我國的大陸部分內切於其中,其圓心的具體位置在距蘭州城東南10 公裡左右的榆中縣境內桑園峽與定遠鎮之間。另外,通過對我國版圖 大比例直線距離和經緯度座標的計算,也確定出我國的地理中心在上 述同一地方。因此,不少地學專家提出在這裡建立「國家中心公園」 或「國心塔」的建議。
我國的大地形明顯地可分為三級大臺階:以珠穆朗瑪峰(海拔高 度8,848米)為最高峰的一系列高大山系和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 至5,200米),被稱為高級臺階。崑崙山和祁連山以北,橫斷山脈以 東,包括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以及其間的許多盆地為主 的地區,平均海拔約為1,000米至2,000米,被稱為中級臺階。沿大 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線以東,地勢再次下降,由海拔1, 000米降低到幾十米至幾米,自北而南分布有東北平原、遼東半島、 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江南丘陵山區、珠江三角洲平原等,這 個地區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被稱為低級臺階。蘭州正好位於中級 臺階上,是呈階梯狀分布的這三大地形過渡的中心。
蘭州至榆中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約為320毫米至400毫米。我國年平 均降水量總的地理分布大致是自東向西、由南向北逐漸減少的,全國 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平均值約為650毫米,蘭州年平均降水量約為全 國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平均值的一半。另據研究資料,如果按蘭州地理 座標作45度分角線,向東南—西北和東北—西南方向的降水極點延伸, 就可發現蘭州東北和西北方向的乾燥極點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蘭州至 榆中之間的1/8,約50毫米左右;而蘭州西南和東南方向的溼潤極點 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蘭州至榆中之間的8倍,約3,100毫米左右。這 些研究結果說明,蘭州市地處於我國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過渡地帶中 間,是全國中值降水量中心。
我國常常採用氣候學家張寶的乾燥度來表徵各地氣候的乾濕程 度。從我國乾燥度的地理分布狀況來看,從東南向西北氣候乾濕區的 變化,依次為溼潤區、半溼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和特乾旱區,相 對應的自然景觀分別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蘭 州恰好位於我國半乾旱氣候區的中心,自然景觀為草原,從這裡向東 南方向延伸,溼潤度遞增,氣候越變越溼潤,越過秦嶺、淮河一線, 就到達我國最溼潤的地區;向其西北方向延伸,乾燥度遞增,氣候越 變越乾旱,到達戈壁沙漠地區,氣候變得特別乾旱。我國氣候乾濕狀 況的這種地理變化表明,蘭州亦是全國的中值乾濕度中心。 (來源於1999年6月7日《中國氣象報》作者:陳昌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