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世界地圖會發現,各個國家輪廓奇形怪狀而且大小不一。
各自的地理條件也大不相同,除了面積大小不同外,有的臨海,有的是島國,有的是內陸,還有一種形式最奇特,就是國中國。
什麼是國中國呢?
就是指一個國家的領土,完全在另一個國家領土包圍之中的內陸國家,叫做國中國。當然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包圍中,或者有海岸線的不在此範圍內。
那麼世界上有幾個國中國呢?符合條件且公認有三個半,接下來就讓我們盤點下這幾個國中國。
第一個,聖馬利諾 ,歷史上是由一個信仰基督徒的石匠,為躲避羅馬帝國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跑到這裡建立。
聖馬利諾面積61平方公裡,人口3萬多人,領土完全在義大利境內,是歐洲第三小國。因為國小人少,又完全被義大利「包圍」,所以各方面對義大利的依賴較大。
聖馬利諾在歷史上與義大利也頗有淵源。
早在1860年時,義大利建國三傑之一的加裡波第在國家統一戰爭期間,曾經在聖馬利諾躲避敵人,並從聖馬利諾得到資金等支持,兩年後聖馬利諾與義大利籤署了友好條約。後來義大利幾乎統一整個亞平寧半島,聖馬利諾也被完全包圍起來。如果義大利此時吞併聖馬利諾是很輕鬆的,但加裡波底沒有忘恩,承認聖馬利諾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並一直保持到現代。
聖馬力經濟比較富裕,諾除了農業和工業以外,旅遊業和郵票發行是國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聖馬利諾歷史上最雄起的一次就是,二戰時同時與盟國、納粹宣戰——雖然被兩方視為打醬油的。
另外,這個國家距亞德裡亞海只有23公裡,也就是說差一點就成為臨海國家。
第二個,梵蒂岡城國。
政教合一的梵蒂岡也完全在義大利領土內,是在羅馬西北角一個內陸城邦國家。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宗座宮、聖彼得大殿、教宗避暑勝地以及梵蒂岡博物館,規模咋看咋像個國內的一個街道。
它的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裡,人口800多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小的國家。
但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袖珍型」的國家,它可是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所在地影響力很大,是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歷史上的梵蒂並不小,當年的這個教皇國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裡,後來被割地越來越小,最後縮小在不足一平方公裡的梵蒂岡城內。
這麼小的國家靠什麼「吃飯」呢?不用擔心哦,收入來自於旅遊、投資,宗教銀行盈利及信徒的捐贈。年GDP總量大約0.8億美元,雖然不多但人口少啊,人均GDP高達95000美元,是我國人均GDP的十倍。
第三個,賴索托。
被南非包圍,面積3萬平方公裡,人口220萬,比我國海南島還小,人口相當於一個縣區人口,但在幾個國中國中屬於大哥大級別。
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亮點。
賴索托的經濟差規模小,靠農牧業和服裝加工,糧食不能自給,其餘的還要靠國際援助。2018年經濟總量僅為28億美元,人均只有1300美元。
所以,對於賴索托,記住兩點。
一,國中國;二,貧窮。
第三個半,馬爾他騎士團國。
全稱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簡稱馬爾他騎士團國。
這個有點特殊了,因為它根本沒有國土。唯一的「落腳點」是位於羅馬的兩幢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羅馬孔多迪大街68號,另一個是一幢佔地1.2萬平方米的大廈馬爾他宮,還有一個是羅馬郊區阿文提諾山上的馬爾他部,騎士團居民只也有幾十人。在世界上屬於「準國家」。
因為世界上只有部分國家承認其國家地位,建交的也只有區區幾個國家,而且駐馬爾他騎士團大使還是駐梵蒂岡城國大使的兼職。
所以,這個準國家的國中國,只能算半個。
好了,世界上的三個半國中國盤點結束,是不是很有趣,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