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多年前,葉三虎和王雲鎖為了保護浙江的螢石礦,都和侵華日軍拼死抗爭,而今,這兩位耄耋老人和浙江其他代表一起前往北京。明天,他們將接受祖國和人民最高榮譽的檢閱。
浙江在線杭州9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胡昊 攝影/王堅穎 首席編輯/趙潔) 「世界螢石在中國浙江,浙江螢石在金華武義。」這句話是螢石業界的共識,浙江省螢石礦主要分布於遂昌、武義、常山一帶,武義還有「螢石之鄉」的稱號。
70多年前,在浙江盛產螢石的礦區,為了保護礦產資源,發生過不少抗擊日本侵略者盜採的故事,明天將在北京參加9·3大閱兵的10名浙江老人當中,支前模範王雲鎖和葉三虎的故事,都和保護螢石礦有關。
相關閱讀:
12歲像"潘冬子"一樣給前線送鹽 耄耋老人等待勝利日盛事
浙江姑娘求來母乳救活抗戰傷員 今年她受邀參加勝利大閱兵
葉三虎:給日軍幹活偷工減料 三次礦工暴動都倖免於難
葉三虎原姓盛,安徽蚌埠五河縣人。1941年,日軍打到他的家鄉,只有16歲的葉三虎被抓了勞工去修鐵路,沒過多久又被押到武義採螢石礦。「外面白天黑夜都不知道,都在洞裡面幹活。」
據史料記載,當時被日軍押到武義挖螢石礦的民工大約有900人,以外地人居多。螢石用途很廣,冰箱、空調裡的冷卻劑氟利昂,不粘鍋鍋底塗的那層氟化物,都要用到螢石。抗戰時日軍盜採螢石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用來製作氫氟酸,可以用來生產飛機和飛彈的推進劑;二是日本國內本身幾乎不出產這種礦石,也就缺少了生產玻璃、陶瓷、水泥等建材的工業原材料。
在礦下長時間工作,中國勞工的身體狀況很不好,葉三虎回憶,礦場四面都是鐵絲網,每到下午5點鐘,鐵絲網門就關了,根本不可能進出。因為年事已高,葉老的記憶只剩下碎片:「要是幹活不出力被日本人發現的話,就會挨打,有一丁點頂撞,就有可能被殺掉」。
葉三虎秘密參加了礦上的民兵組織,「我們工人只能在礦物上動腦筋,比如以次充好,減少礦物的純度」,看守的日軍並不是專業的地礦人員,很容易矇混過關。更多時候,葉三虎他們只能偷工減料以減少產量。
也有過暴力反抗。葉三虎參加過三次礦工暴動,「我們打死過幾個日本兵,但還是被鎮壓了」,暴動的組織者被日軍殘忍殺害,葉三虎因為不是組織者,最終倖免於難。
葉三虎走出礦場,重獲自由的時候,已是1945年日軍投降前夕了,他一直生活在武義,並改姓葉。現在,葉三虎的身體還不錯,就是聽力不太好。葉三虎沒去過北京,兒子葉武說,前幾年是準備去一趟的,「臨上車的時候,我爸就開始上吐下瀉,沒有去成,這次進京,算是圓了當年一個夢吧」。
王雲鎖:19歲參與地下黨工作 打鬼子燒炮樓保護螢石礦
葉三虎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和同伴們在礦裡進行抗爭的同時,礦外也有一群人為了保護螢石礦而戰鬥,王雲鎖就是其中一員。
王雲鎖是永康花街鎮王樣村人,出生於1920年,今年已經96歲高齡了。當年王雲鎖參加抗日,是姐夫帶上路的。姐夫叫顏金元,大革命時期就是共產黨員。1938年,顏金元和他的同志們在永康三十裡坑一帶建立基層黨組織,19歲的王雲鎖也參與了地下工作,並打通了永康武義一帶的地下黨聯絡網,「當年姐夫介紹我讀書,看《論政黨》《社會科學基礎教程》,還有《論持久戰》、《遊擊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小冊子,覺得自己的人生觀發生了變化」。
1942年,金華淪陷,日軍從外地拉來了一批像葉三虎這樣的勞工盜採武義的螢石礦,並在八字牆設了一個小分隊,三十裡坑正是敵人據點的前沿。王雲鎖他們的責任,就是騷擾打擊日軍,阻止他們盜採螢石礦。
八字牆屬於永康卉川鄉,鄉長柳維容的兒子柳時芳曾和王雲鎖在共事過,王雲鎖便和姐夫顏金元一起,說服了柳時芳,讓他動員父親交出鄉公所的十多支步槍和彈藥,成立了一支抗日遊擊隊。
王雲鎖印象最深的,是1943年3月17日,他和遊擊隊隊員帶著國民革命軍21師的一支部隊,分別割斷了八字牆周圍日軍炮臺和上茭道日軍營地之間的電話線,並在18日凌晨對八字牆炮臺的日軍發起進攻,消滅日偽軍20多人,摧毀彈藥庫一座,「打死的日軍裡面,還有個叫岡田的小隊長」。1945年,王雲鎖他們又燒掉了赤川村後山赤巖尖的炮臺,繳獲了步槍、手榴彈,以龍潭裡油麻山廟為據點成立抗日遊擊隊。此後,王雲鎖一直抗日直到日本宣布投降。
接到勝利日大閱兵的邀請後,和葉三虎一樣,王雲鎖老人也十分激動。明天,為螢石礦而戰的兩位金華老人,將與另外8名浙江抗戰代表進京參閱。8名老人分別是抗戰將領康明才(杭州)、英烈後代高碧英(杭州),以及支前模範高建平(臨安)、範仁秀(龍泉)、劉武斌(青田)、張志新(縉雲)、藍發英(遂昌)、鮑水娥(慶元)。來到北京已經10多天了,浙江老同志們的狀態一直不錯。王老他們還精神飽滿地參加了演練,他說自己經過天安門的時候,站在閱兵車裡是筆挺筆挺的。「那種心情,真的很複雜很激動,一句兩句話說不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