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前面的介紹,想必大家已經能區分莢蒾和繡球了。
接下來,我們來一起來了解今天的主角:
莢蒾。
我們常說的莢蒾是五福花科莢蒾屬植物的統稱,多為灌木和小喬木,花果兼具觀賞價值。
雖然很多人不識莢蒾,但莢蒾在我國的分布十分廣泛。我國是世界上莢蒾屬植物分布最多的國家,以西南為分布中心。在我國分布的96種莢蒾屬植物中,四川就有38種(據2019年呂文君等的統計)。
成都市植物園於2018年建成莢蒾園,總面積約14600平方米。園中共栽植了莢蒾40餘種1000餘株,是目前國內收集莢蒾屬植物最全的專類園之一。
莢蒾園中,有名揚天下的揚州瓊花,還有繡球莢蒾、蝴蝶莢蒾等等,
有關莢蒾屬部分物種的具體介紹,可以戳這裡「成植花事之初夏莢蒾--今日瓊花開未?」
莢蒾之間的差異較大,
它的花序就有多種變化,
有的同時具有可育花和不育花,例如瓊花、蝴蝶莢蒾、歐洲莢蒾等,
有的全由可育花組成,例如金佛山莢蒾、傘房莢蒾、珊瑚樹等,有的全由不育花組成,例如繡球莢蒾、雪球莢蒾等。
不育花指的是沒有繁殖能力的花,可育花指的是有繁殖能力的花,
不育花是美麗誘人的,而可育花則較之遜色很多。
同時具可育花和不育花的莢蒾,其不育花用於吸引傳粉者,盡最大努力幫助內部可育花繁殖產生下一代。
譬如蝴蝶莢蒾
內部的可育花有雌蕊和雄蕊,可以產生種子。
外部的不育花沒有雌蕊和雄蕊,不能產生種子,主要用於吸引傳粉者。
全由可育花組成的莢蒾,大多數採用了「花」海戰術,它們將較小的花朵湊在一起形成一個較大的花序增加面積,使花朵更加醒目,更能吸引傳粉者來幫助它們產生後代。
譬如花開如滿天繁星的金佛山莢蒾和宜昌莢蒾
全是不育花的莢蒾又怎樣「傳宗接代」呢?
其實全由不育花組成的物種,例如繡球莢蒾,一般是園藝種,它們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觀賞意義,但卻無法自主產生下一代。至於如何產生後代?人們通常採用「扦插」或者「嫁接」的方式對它們進行無性繁殖。所以,雖然它們註定「命裡無子」,卻照樣花滿世界。
你看那全由不育花組成的繡球莢蒾,
含苞待放時是嬌嫩的綠色;
開放時綠色漸淡至白;
全開後是「一蒂千花白玉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