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鮮花夾道,屋後小橋流水,湖南的鄉鎮有多美?黨建構築同心圓...

2021-01-10 瀟湘晨報

如果你居住在城市裡,來到常德市漢壽縣聶家橋鄉,你會由衷羨慕這樣的鄉村生活:一條條筆直大道,不會讓開車的人感到顛簸,途徑林蔭,途經稻田,道路最後延伸至村裡,變成一條條小徑,包圍著農戶們的房屋,小徑兩邊是各色鮮花,農戶的房屋後面,一條小河,上有石橋。 近年來,聶家橋鄉黨委政府全力推動黨建工作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以「黨建+」模式引領鄉村治理,構築「同心圈」,凝心聚力,治理鄉村人居環境,效果明顯。2017年至2019年,聶家橋鄉連續三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優勝單位、得分連年排名全縣第一;2019年二季度、2020年一季度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十佳」鄉鎮;堤北社區、太子村、武峰村被市委市政府授牌為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武峰村被民政部評為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堤北社區黨總支被市委評為優秀黨組織。 黨建引領下的聶家橋鄉有多美?請隨記者一起探訪聶家橋鄉。

屋後就是小公園,「三格式」廁所排清水

在聶家橋鄉的太子村,小道兩旁,都種滿花草。羅家塘的荷葉正翠綠,塘邊是涼亭,周圍是花叢、草地。在太子村,記者發現,不少農戶在屋前屋後種植蔬菜都有講究,一畦畦菜地用紅磚齊整地圍住,像是花壇。

不過,要看一個農村環境怎樣,最關鍵的是看廁所。太子村黨總支書記全詩銀告訴記者:「經過『廁所革命』,太子村完成535戶村民的廁所整改,幾乎全村覆蓋。」記者來到在太子村一家農戶,在房屋和菜地之間,「三格式」化糞池,前兩個沉淪倉寫著「有害」字樣,第三個寫著「無害」。「第一格,農戶可以取農家肥,第二格是半清水,也可用於澆灌,第三格是無害清水,通過淨化池淨化後可以直接排放。」 全詩銀介紹道。通過過濾淨化後,廁所排放物就變成清水。 這個農戶家不遠處,是一條小河流,河流清澈。「這是我們廁所排出來的水。」 全詩銀自豪地說。 聶家橋鄉黨委書記解哲告訴記者,全鄉80%的農戶進行了「廁所革命」,配套了「三格式」或「四格式」化糞池,並開展了「化肥、牲畜肥、農藥零增長」行動。

如此高效的廁所革命和黨建分不開。為提升基層組織治理能力,鄉黨委抓住合鄉並村契機,新組建了8個村(社區)黨總支,調整充實了16個支部,為5個非公有制經濟體建立了黨支部,建立了鄉機關支部和老乾支部,形成「支部組織、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運行機制,並通過分數激勵、明確責任人、嚴格考評等方式 ,黨員隊伍有活力,群眾積極共建共享,鄉村面貌有了質的改變。 黨建工作也讓武峰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武峰村,長壽廊旁一池綠水,一口古井。一個老石磨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從農用工具變成了小公園一景。武峰村的「月亮灣」是村中小公園,傍晚時分最熱鬧,那是大媽們的廣場舞時間。

「我們爭取每個村至少都有一個『微公園。」解哲說。 為縱深推進人居環境治理,聶家橋鄉實施了全縣唯一的高效節水項目、對轄區河湖進行了綜合治理、生態護坡,硬化村組道路94公裡、硬化溝渠40.8公裡,清淤溝渠10公裡;投入300萬元綠化道路50公裡,亮化了8個居民點;打造秀美庭院1200戶;安裝攝像頭80個,實現監控全覆蓋;新建文化小廣場13處、民俗文化牆30處。三年來,聶家橋鄉累計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2000餘萬元。

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238名貧困人口脫貧

黨建是聶家橋鄉改善人均環境的絕招,更是脫貧的關鍵。村裡的環境美了,老百姓走在路上心情美;而要讓老百姓走進家中也樂呵呵,還要靠脫貧致富。堤北社區,是聶家橋鄉脫貧攻堅的典型。堤北社區地處聶家橋鄉境南,是由原來的堤北村和中牛村合併而成。全社區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238人,已實現脫貧57戶232人,未脫貧僅3戶6人。

堤北社區是常德市委組織部的扶貧聯繫點。

2019年4月,市派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堤北社區,在市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在市縣後盾單位、援建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堤北社區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導向,堅持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圍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把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的全過程、全方位,不斷完善「黨建+」模式,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充分體現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經過一年的努力,堤北社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堤北社區獲得「常德市先進黨組織」「常德市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

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走訪慰問貧困戶

市駐派工作隊隊長楊祺鈞和記者講了一個故事。村裡有一個90歲高齡的老支書,名叫朱九破。朱九破家附近就有兩戶貧困戶。貧困戶朱清海因為身體原因致貧,朱九破便自己聯繫資源,介紹朱清海的兒子兒媳外出打工,時不時地登門,給朱清海加油鼓勁,去年朱清海做了手術,家裡條件好了,精神也好了起來。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朱德富,朱九破便指導朱德富兩口子發展庭院經濟,種蔬菜、養土雞,並牽線搭橋,介紹兩家口子將勞動成果銷往村裡的扶貧車間,朱德富一家的生活也好了起來。

「目前我們社區有86名黨員,通過動員黨員參與社區工作,一名社區幹部帶領小組黨員劃段包幹,社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楊祺鈞說。 通過以黨建引領,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堤北社區依託聖迪服裝、達誠教育拓展基地、竹木交易市場、愛心超市等,為社區28名貧困群眾提供了合適的崗位。在聖迪扶貧車間成立黨支部,設立了「黨員先鋒崗」和「扶貧就業崗」,以優先貧困人員、每月薪酬3000-7000元的優惠條件,使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有了產業支撐,貧困群眾自食其力、改變貧困現狀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提升。

「文明實踐+扶貧基地」 助力脫貧

2020年以來,漢壽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扶貧幫困、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的重要抓手來打造。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大力整合資源,打造各類文明實踐基地,這又給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下,聶家橋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縣駐村扶貧工作隊通過多方組織協調,整合常德市聖迪服裝有限公司原有生產線,在聖迪服飾位於堤北社區的「扶貧車間」掛牌成立了「文明實踐+扶貧基地」文明實踐基地。走進「扶貧車間」,一排排鋥亮的大型編織機正歡快地運行著,佔地1800平米的廠房寬敞明亮,100多臺縫紉機整齊排列,幾十名貧困戶工人正在忙碌。 邱東陽是一名貧困戶,一家三口人,僅他一名勞動力。「去年五月開始來扶貧車間打工,一個月能賺4000元,管理完善,工資準時,我很滿足!」

截至目前,扶貧車間共招收了1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近就業,既實現了貧困戶就業增收,迅速脫貧,也讓他們能兼顧家庭,為群眾解決了鄰近就業增收和照顧家庭的雙重目標。

瀟湘晨報記者 李姝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黨建引領共繪發展「同心圓」
    近年來,在廉江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石角鎮先行先試,善作善成,攜手茂名平定鎮、廣西古城鎮積極探索三鎮合作發展,取得初步成效,成為粵桂邊黨建聯盟的樣板。今年,三鎮又把「朋友圈」擴大至廣西陸川縣清湖鎮和博白縣文地鎮,打造邊界黨建聯盟,共同破解邊界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等難題,共繪發展「同心圓」。
  • 蘇州一條保存完整的古街,800年歷史沉澱,小橋流水人家
    文/不二姑娘人人都說蘇州風景美如畫,甚至把蘇州和杭州在一起比較,尤其是那句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將蘇州和杭州比作人間天堂,蘇杭就是江南水鄉的標誌性景點,充滿著代表性。有些老人售賣著桂花糕,有些老人叫賣著肉月餅,路邊小攤的大碗茶散發著陣陣清香。遊客們一看到這些美食,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毫不忌諱地在路邊大吃特吃。在老街上,還有許多百年老建築,這些建築清一色的黑瓦、花窗、白牆,每一棟建築的牆面上都攀爬著一串植物,為古老的建築增添了一分靈動。
  • 小橋流水「邂逅」星辰大海
    在徐楊看來,現在的孩子們有太多的渠道獲取關於航天的科普,而在這個被太空飛行器環繞的深空氛圍中,孩子們更能體會「敬畏」的情感,從而對未知和生命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激發出人類本能的探索欲望。「目前,人類走得最遠的探測器就是『旅行者1號』。」徐楊經常會問孩子們,外太空這麼黑、這麼冷,人類為何還要探索外太空呢?
  • 東西協作 | 中山永善攜手畫出扶貧「同心圓」!
    東西協作 | 中山永善攜手畫出扶貧「同心圓」!>昭通永善縣緊扣「產業對接、就業對接、智力對接」,建立「1+8」扶貧協作部門聯動機制,努力探索先富幫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徑、新方式,畫出東西部扶貧協作最大「同心圓」。
  • 基層黨組織怎樣畫好引領飛機質量安全的「同心圓」?
    「飛機的質量安全是業務部門、質量適航部門的事,跟我們黨建有什麼關係?」「黨組織、黨支部書記去抓質量安全,是不是越界了、超綱了?」距離中國商飛公司黨委印發《關於黨建引領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開展黨建引領質量安全,已經快一年了。
  • 杜家毫:尋求最大公約數 畫出最美同心圓
    杜家毫走訪各民主黨派省委和省工商聯機關 尋求最大公約數 畫出最美同心圓 共建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華聲在線9月13日訊(記者 賀佳 周帙恆)今天上午,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分別來到各民主黨派省委和省工商聯機關
  • ps如何繪製(畫)同心圓
    ps一直是大家喜歡的圖片處理軟體,當然了,它也確實能夠滿足生活工作中我們和客戶對基本圖形操作的需求,現在,就讓小編我來分享一下如何使用PS畫幾個同心圓。首先給大家看一下效果圖怎麼做到的呢??接下來,我們在圖中的界面,然後可以在自定義形狀中找到同心圓的形狀。有的版本不一樣可能沒有同心圓工具,不過沒關係,請看下面的方法2。4.再然後,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設置一下自定義形狀的屬性。這裡是最重要的一點,大家一定要知道,是路徑還是形狀?有無填充色?
  • 川陝甘三省交界處毗鄰鄉鎮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基層治理、產業規劃...
    原標題:川陝甘三省交界處毗鄰鄉鎮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基層治理、產業規劃結對共建,協同發展路更寬(聚焦基層黨建)核心閱讀為加強基層黨建、推動協同發展,四川省青川縣姚渡鎮與陝西省寧強縣青木川鎮、甘肅省文縣碧口鎮等毗鄰鄉鎮探索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各領域各業態共建共創、共治共助、共贏共享,鄉鎮合作更順暢、群眾辦事更便利、發展聯動更緊密。
  • 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房屋前有老墳的話住千年都沒問題,但有很大水坑的話要早點搬家。 屋後水坑埋隱患,早點搬家是妙照 提前水坑大家腦海中會浮現出小橋流水人家的常見
  • 銀元上,為什麼會有一圈圈的同心圓?
    玩銀元的小夥伴可能都看到過,有時候,銀元地章上會出現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譬如這兩枚大頭輔幣。這是在制模過程中,鋼模胚體施工較粗糙所造成的結果。幣模在壓印前是將鋼棒切削成尖圓錐棒形狀,再上機器以二原模壓出;由於車削成尖圓錐體時是分階段加工,若第二次精加工時車出的圓錐表面粗糙不光滑,成形後的幣模會留下凹痕,因此壓製出的硬幣地章表面就會出現凸起的同心圓。幾張照片是自鋼棒至模具完成情況,圖稍小不容易看清楚,但依稀能看到一點。即使是近代,造幣廠想節約成本,都會儘量減少工序。
  • 婺源的美麗景色,兩個同音不同字的山村,哪個是「小橋流水人家」
    ——李坑村「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一首《天淨沙秋思》的半句詩,襯託出一個中國最美的古村落,它就是李坑村。李坑村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境內,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他始建於北宋年間,村中多是由李姓的人組成。村中的李姓有家譜,他的家譜的老祖,顯示的是唐代。
  • 湘潭市供銷社:黨建領航,跑出供銷改革「加速度」
    黨建領航,繪出凝心聚力「同心圓」2020年,在全市供銷系統內開展「紅心獻給黨,共築供銷情」系列活動,先後舉辦「傾聽供銷故事,弘揚扁擔精神」「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見證改革成就,凝聚奮進力量」「樹好供銷先進典型,譜寫供銷精彩華章」和主題作品徵集等5大活動,歷時4個月,極大地增強了幹部職工的獲得感。
  • 重慶清涼鄉鎮(街道)名單公布,石柱這14個鄉鎮邀你暢享21°C的夏日
    (街道)其中,石柱14個鄉鎮榜上有名清涼鄉鎮清涼鄉鎮是市氣象局利用全市各鄉鎮(街道)氣象站盛夏的逐日平均氣溫和相對溼度資料,採用通用的經驗公式計算表徵人體感受的舒適度指數,最終選出的,這100個鄉鎮7、8月份平均氣溫大多在22℃左右,相對溼度在70%~80%之間。
  • 湖南氣象保障長沙防汛:強降水實況警報精細到鄉鎮「能救命」
    據湖南省氣候中心統計,6月湖南省平均降雨量破歷史極值,比1998年還多54毫米,居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位。尤其是從6月22日開始的這輪強降雨,雨量大、歷時長、範圍廣,導致河流水位上漲快、洪水峰高量大。
  • 「大同區鄉鎮改革進行時第三期」統一選派村級黨建專職副書記已全部駐村到崗
    我區全面啟動村級黨建專職副書記選派工作本臺推出系列報導「鄉鎮綜合管理改革進行時」。今天為您播出第三期:我區統一選派村級黨建專職副書記已全部駐村到崗。畫面中的這個人叫秦好巖,她是我區首批下派的村級黨建專職副書記。為了能夠更好地熟悉和適應村裡的工作。秦好巖在第一時間就來到大同鎮一村報導。每天她都是第一個來到村委會熟悉業務。
  • 紅書包託起大學夢 同心圓圈起兩地情
    原來,9月17日,閘弄口街道、凱旋街道聯合江幹區慈善總會開展了一場「凱旋啟航·閘們同心·慈善圓夢」區域化黨建共建活動。 兩個街道的6家「同心圓」單位與黔東南州滾馬鄉和恩施市崔家壩鎮籤約,分別與6位來自恩施市和黔東南州的貧困大學新生結成了幫扶對子,通過江幹區慈善總會為每人每年提供5000元紅色助學基金,幫助這些貧困學子完成四年大學生涯。
  • 城陽公安分局城陽派出所黨支部:黨建聯盟固堡壘,平安先鋒「新樣本」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玉凡  從社區到企業,從白天到黑夜,從現實到網絡……城陽派出所以黨建為抓手,構築了一道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  城陽派出所積極樹立「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帶隊建」工作理念,以深入開展「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為契機,加強政治學習「四項舉措」,建立問題整治「四個機制」,豐富黨建聯盟
  • 撒哈拉沙漠有隻「巨眼」,呈同心圓結構,疑是亞特蘭蒂斯遺址
    通過科學家們的分析,亞特蘭蒂斯文明遺址很有可能在大西洋以及非洲大陸北部、歐洲大陸西部附近,藉助於人造衛星和太空飛船,人們希望能夠在這些區域找到更多的證據。據悉,一次偶然的觀察讓返航的太空人發現撒哈拉大沙漠中擁有一隻巨大的「眼睛」,它無比深邃,更像一個具有同心圓結構的地質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