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蝨子這種生物比較陌生,可能都沒有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但截止到上個世紀末,它還是廣泛存在的一種生物,後來似乎是在一夜之間消失了,從此人們不再談蝨色變,也不必被蝨子折騰得心煩意亂甚至生出自卑的心理來。
最後一代廣泛接觸蝨子的應該是我們80後,90後可能有部分人也見過聽說過,但相對來說,沒有80後那麼普遍。也就是說,蝨子最後活躍的年代差不多是三十年前,即上個世紀末。
那麼,蝨子究竟是種什麼樣的生物呢?蝨子一般可以看作一種寄生昆蟲,靠吸食人和動物的血來維持生命。寄居在人身上的有好幾種,主要為頭蝨和衣蝨,這兩種是非常普遍的,顧名思義,頭蝨就是寄居在人的頭髮裡,通過頭皮吸食人血,而衣蝨主要生活在衣服的縫隙、褶皺處。
在這兩種蝨子中,又以頭蝨最讓人頭疼,畢竟它寄居在頭上,不僅能給人帶來痛苦,還能帶來心理上的自卑感,因為有時候外人是能夠看到的。蝨子的狀態有三種,它的卵就是我們常說的,蟣子是橢圓形的、白色的,成片出現在髮根,尤其是耳朵後面,紮起頭髮來很容易就能看到。
而蝨子的若蟲和成蟲雖然也有白色的,且體積相對大一點,但個數少,又在頭皮上,所以不容易被發現。但即便如此,有時候它在頭皮上爬的時候還是能被發現,更不用說自己能感覺到有東西在頭上爬了。
相信很多的80後,尤其是家在農村的,都和蝨子打過交道,四姑娘小時候也和蝨子打過交道,蝨子能夠傳染,所以在我們村裡,大部分人的頭上都有蝨子,有幾個蝨子在頭上實在不算是什麼大新聞,沒有長蝨子的才屬於少數人。
小學的時候,班裡的女生也大部分都長蝨子,除去個別家庭很富裕的,比較愛乾淨的沒有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有的。如果你在上課的時候,看到一個女生用手指頭在頭上摸來摸去,那一定不是在按摩,而是在尋找蝨子。
四姑娘反正有事沒事就用手指頭在頭上摸,經常會摸出一個蝨子來,然後放在桌子上或者直接在手裡,兩個指甲蓋一對,嘎嘣一響,一個小生命就沒有了,那聲音一度讓我著迷,還有蟣子的聲音。
的數量是遠多於蝨子的,而且是連在頭髮根上的,你要把它弄下來,就得捋著整根頭髮,甚至可能把頭髮給拔出來,即便是死了的也不會自己掉下來,而是一直和頭髮黏在一起,頑固的很。
通常,人們要想逮住蝨子,都是用那種來梳頭,也是梳子,只不過比現在的梳子要細密很多,很容易就將蝨子給梳下來,當然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長長就成了蝨子,又活躍在頭上,因此除根的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頭髮剃光,成了光頭,那些沒有了,蝨子也就不會生了。
當然,沒有的前提是你的愛衛生,常洗衣服和頭髮,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防住蝨子,因為這個東西會傳染,如果你接觸了有蝨子的人,還會再次長出蝨子來,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很不衛生,洗頭髮、洗澡這種事,一年也沒有幾次。
就比如說四姑娘的爺爺,他的頭髮短,頭上是沒有蝨子,但是衣服上有。四姑娘小時候經常見他坐在院子裡,手中拿著一件衣服,在那裡找蝨子,衣服上的蝨子比頭上的蝨子要肥一些。所以那個年代的農村,蝨子是平常的一種生物,也是很讓人厭惡的一種生物。
一旦長了蝨子,一會半會是不可能消失。因為整體的都不怎麼講究衛生,再說也沒有多少類似於洗衣液和洗髮水這類的東西,所以蝨子在上個世紀的農村存在的很普遍,後來四姑娘上初中的時候,還因為頭上有蝨子和比較自卑,但很快,在現在看來似乎是一夜之間,蝨子就沒有了。
這種沒有是大範圍的,並不是某個人、某幾個人頭上沒有蝨子了,而是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再長蝨子了,四姑娘還因為在頭上摸不出蝨子來好惆悵了一陣呢。
這種沒有很可能就是因為整體的衛生搞上來了,而且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洗衣液、洗髮水什麼的,都用了起來,整個的環境對蝨子不怎麼友好了,然後蝨子的溫床消失了,蝨子也就消失了。當然,這種消失並不是滅絕了。
蝨子這種生物進化的相當頑強,根據一些科學家的研究,蝨子的歷史是極為長久的,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有了蝨子,而且恐龍之所以脾氣暴躁,很可能和身上有蝨子有關係,蝨子還普遍存在於鳥類和哺乳動物身上。
可以說蝨子的進化歷史相當久遠,如此強悍的一個存在,在現如今難道真的滅絕了,並沒有。直到今日,在我們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蝨子這種生物的今天,還是有頭蝨病的,所謂頭蝨病,就是頭上長蝨子。
在今天的歐洲,這種病還是很多的,一些老人、兒童和流浪者的頭上,會有蝨子。2014年,英國《每日郵報》曾報導了一例非常嚴重的頭蝨病,一個小姑娘頭上長了密密麻麻的蝨子,她的母親每天給她用篦子梳下很多的蝨子,這種情況應該是極為嚴重的頭蝨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