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跳蚤、頭蝨那幾乎是人人都有,春秋暖洋洋的太陽底下有人抓蝨子,也有人找頭蝨,忙得不亦樂乎。臭蟲倒不太多見,主要是它只有咬人的時候才來騷擾,吃飽了就走了!
但到了二十一世紀,似乎這一切都消失了,就像它們從來沒有出現過,現在誰家還會蝨子跳蚤的?那直接就是稀有動物了,只能去生物標本裡找它們長什麼樣了!
臭蟲和跳蚤和蝨子這種噁心的物種是怎麼消失的?
從人類誕生以來,蝨子和跳蚤就沒有離開過人類聚居區太遠,當然跳蚤寄生的還有其他種類的哺乳動物,但頭蝨一直都以人體為主,科學家還因此發現人類祖先和類人猿之間發生過一段不可描述的往事!
因為科學家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蝨子居然會同時寄生在人體身上,根據DNA分析的差異,科學家發現了大約是在120萬年前出現的分化,這表示人類祖先和類人猿有過肢體交流,所以雙方的寄生蟲都互通有無了!
頭蝨一般產卵在髮根,一粒粒白色的顆狀物很容易發現,就像某種植物的種子,還有體蝨和陰蝨,產卵習慣都類似,只是位置有些不一樣。跳蚤產卵一般在衣物、床單甚至地面上,只需要2-12天就能孵化!不過跳蚤和蝨子不一樣,它生長過程還要做繭,此後才會寄生到人體身上。
跳蚤如果沒有宿主出現,那麼它的蛹期可能會長達2年不死,頭蝨和體蝨以及陰蝨因為有人體熱量加持,所以它可以繼續肆虐,但頭蝨在冬季活動可能會稍稍降低一些。
一般這些主要和衛生習慣有關,比如勤洗頭,勤洗澡,家裡衣物被套經常曬洗,還有噴藥清理等等,因此在經濟發展以後,這些寄生蟲漸漸減少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消除這些寄生蟲並不難,難得是有條件來消除。
但在流浪漢身上或者一些邊遠山區還是會存在頭蝨或者跳蚤,如果不注意,去過這些地方後還可能被帶到家裡,不過一般像現代人曬洗的頻率和洗澡頻度,想要寄生是很難的。
臭蟲不是寄生蟲,為什麼也消失了?
體表的寄生蟲很容易解決,大不了理個光頭,或者將局部位置的毛髮清理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再換一身開水消毒過的衣服,和過去做個切割就是了!
臭蟲只是咬人的時候來一下,洗澡洗得再勤快也沒用啊,除非泡水裡!臭蟲確實要比蝨子更難處理,但臭蟲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更容易清理!
臭蟲是一種不完全變態昆蟲,也稱木蝨、壁蝨、或者床蝨等,聽這名字也知道它大部分時間都躲在縫隙裡。臭蟲有一對臭液腺,會分泌出難聞的液體,這也是臭蟲的來歷!它不會飛,僅保持了前翅革片的殘痕,晝伏縫隙中,夜出吸食恆溫動物的血液!
所以它不只是吸食人類的,還有鳥類或者其他哺乳類動物都可能會遭其毒手!臭蟲全世界約有74種,大部分還是寄生於鳥類和蝙蝠比較多,相對於蝨子和跳蚤,臭蟲的個體大多了,它的體長大約為4-5毫米,但厚度只有0.5毫米,所以它可以躲在很窄小的狹縫裡,很難將其徹底清除。
和人類接觸的個體是很難在人類身上寄生的,因為這個體型還是有點大了,在衣物纖維中無法藏匿,因此它們這是在吸食血液期間和人類有親密接觸,而且飽食需要6-9分鐘,如果不是睡的太死那是很容易發現的,而且一旦被發現之後,它們再無逃脫的可能!
另一個問題是,和早期的木結構房子不一樣,現代都是鋼筋水泥結構房子,而且加劇都是油漆後根本就沒有縫隙,臭蟲再無藏身之處,藏匿的區域和以前相比縮小了很多!
還有一個可能是各種洗護用品的使用,它們留下的氣味對人類來說是香氣撲鼻,但對於很多昆蟲卻並不是那麼友好,所以現代人家庭中唯一藏身之處,衣櫃再無藏身的可能!
另外就是樟腦丸的使用,儘管樟腦丸早在公元6世紀就被發現,但要普及的話,還真得改革開放以後,這是配合現代化結構的房屋所配套的,否則光有樟腦,滿房子木結構裂縫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唯一的藏身之處衣櫃有洗護用品的味道,還有樟腦的味道,臭蟲不喜歡呆在這裡,其他又無處可去,唯一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少。
不過據資料,近十幾年來北美和歐洲以及澳大利亞這些地區,臭蟲有重新發出現並爆發的趨勢,我國多地也有報告案例增多,有廣泛發生的可能,這有幾個可能,首先是原發地區都是木結構大量使用的地區,第二是現代社會各種旅遊增加導致臭蟲卵被攜帶各地的可能,當然只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就會很難擴散,但仍然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所以未來臭蟲重新爆發是存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