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蜻蜓和蝙蝠都很少見了?它們都去哪了?

2020-12-03 科學獵奇

相信許多小夥伴都已經發現了,近些年,蜻蜓真的是越來越少見了。記得小時候,尤其在夏季的雨後,街道上總是能夠看到成群的蜻蜓飛舞,不客氣的說,如果手速快,你甚至能夠徒手捉住一隻蜻蜓,可見其數量之多。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除了回不去的童年外,原本夏季隨處可見的蜻蜓也慢慢的沒了蹤跡。其實,不僅僅是蜻蜓,還有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原本也是在傍晚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的,但現在也很少見到了,它就是蝙蝠。那麼為什麼蜻蜓和蝙蝠會越來越少了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蜻蜓都「飛哪去了」?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蜻蜓

蜻蜓是昆蟲綱蜻蜓目下所有昆蟲的總稱,在蜻蜓目下有5個總科總計11個科接近5000種不同的種類的蜻蜓,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無論是寒帶還是熱帶亦或者是溫帶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

所有的蜻蜓的身體結構都是相似的,都有著佔據了頭部2/3以上面積的眼睛,兩對翅膀以及一個細長的腹。蜻蜓的眼睛佔頭部面積是所有昆蟲中最高的,這也就決定了蜻蜓有著很強的視覺能力。事實上蜻蜓頭部有著超過2萬隻眼睛,從結構上看,它的眼睛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一部分主要看整個環境,而下部分主要看細節,正是有著這樣的眼睛,蜻蜓的捕獵成功率才如此之高。

▲上圖為蜻蜓的頭部特寫

所有的蜻蜓都是肉食性的,它們主要以蒼蠅、蚊子等害蟲為食,是不折不扣的「益蟲」。在我國一共有超過300多種不同的蜻蜓,僅僅是常見的蜻蜓就有幾十種,下面列舉三種比較常見的:一種是身體呈紅色(雄性)或者黃色(雌性)的黃蜻蜓;一種是身體多呈淡藍色(雄性)或者白色(雌性)的藍面蜓;一種是身體背部呈藍黑色、腹部呈紅色(雄性)或者黃褐色(雌性)的霜白蜻蜓,其中以黃蜻蜓在我國的分布最廣,如下圖:

蜻蜓的發育一共分為三個階段:卵、幼蟲(水躉dun)、成蟲(蜻蜓),與許多昆蟲不同的是少了一個蛹的階段。我們經常聽說一個成語「蜻蜓點水」,其實就是交配完成後的雌性蜻蜓向水面上產卵的一個過程。

不同的蜻蜓的產卵地點的選擇也有一定區別,總的來說,蜻蜓喜歡把卵產在3個地方:靠近水的植物上、水中以及土壤中。不過將卵產在水中的蜻蜓,它們的卵在水中會沉入水底,當卵孵化後,幼蟲可以利用其腸道內的「腮」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幼蟲以水中的微生物為食,在水中幼蟲需要蛻8-15次皮才會爬上水中的植物,羽化成成蟲,這個過程大約要持續一個小時左右。雖然蜻蜓羽化的時間很短,但是整個的幼年期卻很長,一般都在1-2年之間,有些蜻蜓的幼年期甚至長達5年。

當蜻蜓成蟲後,口器就會變為大顎,非常適合捕獵獵物,群居的它們幾乎沒有天敵,它們甚至能夠單獨捕殺比自己體型大的昆蟲。

▲上圖為蜻蜓的幼蟲

數量如此多且天敵較少的蜻蜓都「去哪了」?

上面我們說過,蜻蜓的種類繁多,成蟲後天敵較少,而且食物充足(蚊子、蒼蠅數量多)。那麼,為什麼我們能看到蜻蜓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呢?原因有三個。

01 蜻蜓的獵物

蜻蜓的獵物幾乎囊括了所有比它體型小的且會飛的昆蟲。但是,隨著農藥的使用,許多危害農作物的昆蟲就會進食帶有農藥的農作物,而如果這樣的昆蟲被蜻蜓吃掉的話,蜻蜓也只有死路一條。

02 蜻蜓幼蟲之殤

上面我們說了,蜻蜓的幼蟲(水躉)在水中要帶至少1年的時間,所以,水躉對水是非常依賴的。一旦水出現了問題,水躉很容易就受到影響。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許多地方的水已經不再清澈,而這些汙染就足以殺死水躉。這是第二個原因。

03 捕魚

近些年,我們的河裡很少會有魚了,原因除了與水質有關係外,就是人為的捕撈了。以前,在河裡捉過魚的小夥伴肯定對水躉有影響,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生物。大量捕魚的人也是一樣的,收網時,會帶有大量的水躉,但是都是簡單的仍在了岸邊。扔在了岸邊的水躉,很難回到水裡。因為水躉在水中的移動方式是通過腹部噴水的反作用力移動的。

因此,這也是蜻蜓減少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小結:蜻蜓的減少歸根結底還是人類活動的原因,其中農藥、工業以及捕撈(並不是故意的)是主要的因素。所以,想要重新地看到漫天飛舞的蜻蜓,唯一的方式就是保護環境。

蝙蝠都去哪了?

蝙蝠和蜻蜓一樣,都是我們小時候常見的動物。蜻蜓的減少與人類的活動有關,那蝙蝠為什麼越來越少了呢?其實,與蜻蜓減少的原因也很相似。

第一,食物

全世界範圍內有900多種蝙蝠,其中接近700種是以會飛的昆蟲為食的。但是,在當下,在人類的居住地範圍內,昆蟲已經非常的少了,這是蝙蝠漸漸淡出我們視線的原因之一。其次,一些昆蟲被噴灑了殺蟲劑後被蝙蝠吃掉,也會造成一部分的蝙蝠死亡。

第二,棲息地

蝙蝠是種晝伏夜出的動物,在白天,它們是需要休息的。而蝙蝠休息的場所一般都是陰暗的洞穴、密林中的樹洞中。但是,我們放眼我們的周邊,哪裡還有什麼山洞、密林的存在了,到處都是一片曠野或者是建築物了。

因此,棲息地的破壞,也是蝙蝠減少的原因。

第三就是吃

在這次疫情之前,許多地方的人甚至以吃蝙蝠為榮,這導致了許多的市場上竟然會公開的售賣蝙蝠。但是,這些吃的人絲毫都不知道,蝙蝠向來就是多種病毒的宿主。同時蝙蝠也沒想到,自己堂堂的哺乳動物,進化成如此的模樣,並且擁有了會飛的能力和攜帶許多病毒安然無恙的能力,竟然還有人打它的主意。

總結

無論是蜻蜓還是蝙蝠的減少,都與人類的活動有著直接的關係,事實上,這兩種動物都是主要以害蟲為食的「益蟲」,它們很少會與人類有直接的接觸,但是,仍然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可見,保護生物、保護環境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了。

相關焦點

  • 以前夏天漫天飛舞的蜻蜓都去哪了?
    尤其是下雨前後,成群的蜻蜓幾乎在村子的大街上隨處可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蜻蜓很少能夠看到了呢?它們都去了哪裡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在差翅亞目下一共有13個不同的科,在我國最常見的蜻蜓就是蜻蜓科(又稱蜻科)和晏蜓科(又稱蜓科)下的成員。該亞目所有科成員都有著比較接近的身體構造,它們身體都比較的細長,有兩對翅膀,前翅明顯大於後翅,休息時,翅膀平放在身體的兩側,與身體幾乎垂直。值得一提的是,就算蜻蜓只剩下一對翅膀,它照樣可以飛行(小時候試驗過)。
  • 以前滿天飛的蜻蜓去哪了,為何現在這麼少見?部分被端上餐桌
    蜻蜓,一種遍布世界的節肢動物門昆蟲,這種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作為益蟲而存在的生物,它從幼蟲開始都是自然界中各種害蟲的天敵。據不完全統計,一隻蜻蜓在幼蟲階段一年就能吃掉幾千隻蚊子的幼蟲,而蛻變成成蟲的蜻蜓,憑藉著高超的飛行技能,一個小時就能吃掉近1000隻的蚊子和大量的蒼蠅。
  • 蜻蜓都去哪兒啦
    因此有諺語,「蜻蜓飛得低,不颳風就下雨」、「蜻蜓低處飛,出門帶蓑衣」。而且諺語就像天氣預報似的很準,很多農民以此規律進行農作物管理和安排出行。    對於下雨前蜻蜓為什麼要低空飛,有的說是下雨前,空氣溼度大,蒼蠅、蚊子等小蟲的翅膀沾上了水分,由於増加了重量而不能高飛。蜻蜓為了捕捉這些小昆蟲,就會貼近地面,低飛盤旋,容易捉到這些害蟲。
  • 兒時的紅蜻蜓越來越少都去哪了?它們還會回來嗎
    還記得小時候每逢雨過天晴,美麗的紅蜻蜓就會風中起舞,年少的你會約上三幾個小夥伴去追逐、去打鬧、去嬉戲……可如今那種和諧的鄉村風景少之又少,甚至早已銷聲匿跡。因為我們共同追逐過的紅蜻蜓越來越少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喜歡的紅蜻蜓去哪了呢?
  • 瀋陽為啥少見蜻蜓飛? 蜻蜓博士為你揭秘
    「螞螂」也就是蜻蜓,曾幾何時,它們在城市低空成群「起舞」,街頭巷尾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可近年來,瀋陽似乎難覓它們的蹤影。蜻蜓都到哪裡去了?隨著人蚊大戰不斷升級,不少瀋陽市民心中充滿著疑問。7月3日,本報獨家專訪中國目前僅有的兩位蜻蜓博士之一、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後張浩淼。
  • 為什麼現在下雨天也少有蜻蜓了?因為人類欺騙了它們的感情
    撰文 七君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小時候(我說的是我小時候也是你小時候)下雨前後會有很多蜻蜓,但是現在城市裡蜻蜓比較少見,哪怕是下雨也帶不出幾隻。蜻蜓作為環境指示生物,在全世界的數量都在下降。棲息地的減少和汙染固然是導致蜻蜓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但另一大因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那就是玻璃窗、馬路和汽車。蜻蜓的童年是在水裡度過的,它們的爹媽也是在水上高難度比愛心生baby的,所以它們最中意的就是水景房。呂宋灰蜻(Orthetrum luzonicum)比愛心。
  • 小時候到處都是的蜻蜓,現在到哪裡去了?
    題圖: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夏天又來了,可是蜻蜓為什麼越來越少了?中國目前僅有的兩位蜻蜓博士之一、擁有 1500 餘種世界範圍內蜻蜓標本和上萬份藏品、曾在湖北神農架新發現 3 個古老的大型珍稀蜻蜓種的中科院水生所博士後張浩淼博士曾這樣告訴記者:蜻蜓在城市中的絕跡是一種世界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蜻蜓的棲息地消失了,蜻蜓是一種水生昆蟲,它的幼年是生活在水裡的,城市建設導致城市裡的很多池塘、湖泊、溪流消失,棲息地被破壞了,沒有適合生活的水環境,蜻蜓自然就沒有了
  • 40年前家家戶戶都有臭蟲跳蚤,現在怎麼沒了,它們都是去哪了?
    記憶中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跳蚤、頭蝨那幾乎是人人都有,春秋暖洋洋的太陽底下有人抓蝨子,也有人找頭蝨,忙得不亦樂乎。臭蟲倒不太多見,主要是它只有咬人的時候才來騷擾,吃飽了就走了!但到了二十一世紀,似乎這一切都消失了,就像它們從來沒有出現過,現在誰家還會蝨子跳蚤的?那直接就是稀有動物了,只能去生物標本裡找它們長什麼樣了!
  • 為什麼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
    正如題目說的那樣,"農村除了各種鳥,現在越來越多外,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卻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事實上,任何動物的生存與發展,都與它們的生物圈,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這些動物生存的生物圈內,食物,天敵,生存環境,氣候條件等,越適合於它們的生存與發展,那麼它們肯定就會越來越多。反之它們就會越來越少。當然,這些物種的現狀,其形成的原因,事實上跟我們人類的活動,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先說說鳥為什麼現在多了吧。在過,有一段時間,我們能看見的各種鳥類也很稀少。當時是由於鳥類的食物,以及其生存的環境不利等原因造成的。
  • 為什麼蜻蜓越來越少,幾乎看不到了?真正的罪魁禍首已經找到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剋的。它們互相依存,也互相克制,生活中的一切難題到最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不論多麼慘烈的弱肉強食,自然界的一切生靈都會得到平衡繁衍,看似雜亂無章,但又非常有規律的周而復始的進行著。這就是「自然法則」。
  • 蜻蜓老祖宗為什麼如此彪悍
    「巨無霸」是否由氧含量促成 為什麼蜻蜓的老祖宗長得如此彪悍?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猜測,也許是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在它們的興亡中起了關鍵作用。 鄭大燃說:「因為古生代晚期(距今3億年前後)大量高大的植物開始出現,形成分布廣泛的森林,所以造成地球氧含量增多。」
  • 夏天到了,蚊子來了,小時候到處都是的蜻蜓呢?
    近年來注重改善農村的環境衛生,但是蚊子和蒼蠅還是隨處可見。作為專吃蚊子一類小昆蟲的蜻蜓近幾年卻是越來越少見了。蜻蜓是專吃蚊子之類的小昆蟲的,而且蜻蜓和蚊子有著不解之緣。蜻蜓的幼蟲和蚊子的幼蟲都是生活在水裡的,小時候蜻蜓幼蟲就以蚊子幼蟲及其他的一些小生物為食,經過最少1-3年最多6-8年之後,蜻蜓羽化,就在空中飛舞追逐,以蚊子等小蟲子為食。
  • 農村幾種以前常見的動物,現在很少見了,你見過幾個?
    隨著農村高樓的建起,城市不斷向農村土地擴展,農村的山與田都變得越來越少。加上人們把森林變高樓變農田,把野生動物當成進補的美食,很多曾經在農村經常見到的動物,,在現在要麼很少見,要麼已經快走向滅絕的名單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那些以前農村成群,現在卻越來越少見的動物。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北京的恭王府曾是清朝重臣和珅的住宅,府中到處都裝飾著蝙蝠(Chiroptera)圖案,據說數量多達1萬。不過,和大人用這麼多蝙蝠圖案進行裝飾並不是覺得蝙蝠模樣可愛,而是因為蝙蝠的「蝠」和福氣的「福」同音,民間認為蝙蝠是福氣的象徵。對於出身貧寒卻能平步青雲位極人臣的和珅來說,他的大半生都被福星所眷顧,「福」字對他來說格外珍貴。那有著萬隻蝙蝠圖案的府邸也被人稱為「萬福 之地」。
  • 為什麼幾十年前人身上大都有蝨子?而現在卻很少見了?
    相信大多數的70、80後對蝨子都不陌生,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小時候更是沒少受蝨子的困擾。記得小時候,我媽就經常拿一把細齒梳子幫我姐梳頭,在梳頭的過程中總是能夠梳下一些黑色的小東西來,用指甲蓋一掐,伴隨著「咯嘣」一聲,會有一些血留在指甲蓋上。從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了這個小東西叫蝨子,它們是專門吸食人血生存的。
  • 為什麼石炭紀的巨型蜻蜓有1米長,現在的蜻蜓卻那麼小?
    石炭紀時期出現過非常多的巨型昆蟲,除了巨脈蜻蜓外,還有千足蟲和巨大的蠍子,因此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其中一種名為「巨脈蜻蜓」的昆蟲,體型不僅達到了0.95米,還成為了當時的天空霸主,要知道在現在,蜻蜓別說成為天空霸主了,就連體型都縮小了很多。那麼,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近1米的巨型蜻蜓呢?
  • 地球上的蜻蜓為什麼越來越少?它們被人類無意間騙去送死
    而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人們見到它們的機會越來越少,這並不是因為人們遠離了鄉村,是蜻蜓總體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甚至還有走向滅絕的風險。一方面,環境汙染問題和棲息地減少的問題是導致蜻蜓數量減少的關鍵;另一方面,人類的建築也對蜻蜓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 新冠病毒和澳洲山火,蝙蝠都扮演著邪惡的角色,人類能消滅它們嗎
    同時,專家組在研究病毒的傳染路徑時發現它很可能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都來自蝙蝠,然後通過中間寄主傳播到人類身上。在新冠病毒天然寄主是蝙蝠的信息出現之後,網絡上出現了大量關於蝙蝠的信息,可見通過這次疫情蝙蝠再次成為了人類關注的重點。很多網友表示,既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大量病毒,而且存在著傳播給人類的危險,為什麼不將它們趕盡殺絕呢?
  • 伊波拉捲土重來,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另外, 它們也是唯一演化出具備真正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翼手目又分為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大蝙蝠亞目的成員主要是狐蝠(Pteropus)等。它們體型較大,展翼長度最大可達 1.5~1.7 米,以水果和花蜜為食,不用冬眠,視覺、嗅覺比較發達,沒有回聲定位系統。
  • 以前農村蜻蜓成群飛舞的場景越來越少見。原因之一可能你都想不到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蜻蜓和青蛙、螢火蟲一樣,都是兒時最熟悉不過的夥伴了。那會兒的田野中、小溪邊、坡地上到處都能見到蜻蜓的身影,它們為我們兒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而且蜻蜓和青蛙一樣,它們捕食蒼蠅、蚊子、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會禍害農作物的害蟲,是莊稼的守護者,農民的好幫手。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們從小就知道,它是一種益蟲。蜻蜓通常生活在水流平緩、水質好、水量大的水邊,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是在夏季的大雨前後和傍晚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