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小夥伴都已經發現了,近些年,蜻蜓真的是越來越少見了。記得小時候,尤其在夏季的雨後,街道上總是能夠看到成群的蜻蜓飛舞,不客氣的說,如果手速快,你甚至能夠徒手捉住一隻蜻蜓,可見其數量之多。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除了回不去的童年外,原本夏季隨處可見的蜻蜓也慢慢的沒了蹤跡。其實,不僅僅是蜻蜓,還有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原本也是在傍晚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的,但現在也很少見到了,它就是蝙蝠。那麼為什麼蜻蜓和蝙蝠會越來越少了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蜻蜓都「飛哪去了」?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蜻蜓
蜻蜓是昆蟲綱蜻蜓目下所有昆蟲的總稱,在蜻蜓目下有5個總科總計11個科接近5000種不同的種類的蜻蜓,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無論是寒帶還是熱帶亦或者是溫帶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
所有的蜻蜓的身體結構都是相似的,都有著佔據了頭部2/3以上面積的眼睛,兩對翅膀以及一個細長的腹。蜻蜓的眼睛佔頭部面積是所有昆蟲中最高的,這也就決定了蜻蜓有著很強的視覺能力。事實上蜻蜓頭部有著超過2萬隻眼睛,從結構上看,它的眼睛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一部分主要看整個環境,而下部分主要看細節,正是有著這樣的眼睛,蜻蜓的捕獵成功率才如此之高。
所有的蜻蜓都是肉食性的,它們主要以蒼蠅、蚊子等害蟲為食,是不折不扣的「益蟲」。在我國一共有超過300多種不同的蜻蜓,僅僅是常見的蜻蜓就有幾十種,下面列舉三種比較常見的:一種是身體呈紅色(雄性)或者黃色(雌性)的黃蜻蜓;一種是身體多呈淡藍色(雄性)或者白色(雌性)的藍面蜓;一種是身體背部呈藍黑色、腹部呈紅色(雄性)或者黃褐色(雌性)的霜白蜻蜓,其中以黃蜻蜓在我國的分布最廣,如下圖:
蜻蜓的發育一共分為三個階段:卵、幼蟲(水躉dun)、成蟲(蜻蜓),與許多昆蟲不同的是少了一個蛹的階段。我們經常聽說一個成語「蜻蜓點水」,其實就是交配完成後的雌性蜻蜓向水面上產卵的一個過程。
不同的蜻蜓的產卵地點的選擇也有一定區別,總的來說,蜻蜓喜歡把卵產在3個地方:靠近水的植物上、水中以及土壤中。不過將卵產在水中的蜻蜓,它們的卵在水中會沉入水底,當卵孵化後,幼蟲可以利用其腸道內的「腮」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幼蟲以水中的微生物為食,在水中幼蟲需要蛻8-15次皮才會爬上水中的植物,羽化成成蟲,這個過程大約要持續一個小時左右。雖然蜻蜓羽化的時間很短,但是整個的幼年期卻很長,一般都在1-2年之間,有些蜻蜓的幼年期甚至長達5年。
當蜻蜓成蟲後,口器就會變為大顎,非常適合捕獵獵物,群居的它們幾乎沒有天敵,它們甚至能夠單獨捕殺比自己體型大的昆蟲。
數量如此多且天敵較少的蜻蜓都「去哪了」?
上面我們說過,蜻蜓的種類繁多,成蟲後天敵較少,而且食物充足(蚊子、蒼蠅數量多)。那麼,為什麼我們能看到蜻蜓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呢?原因有三個。
01 蜻蜓的獵物
蜻蜓的獵物幾乎囊括了所有比它體型小的且會飛的昆蟲。但是,隨著農藥的使用,許多危害農作物的昆蟲就會進食帶有農藥的農作物,而如果這樣的昆蟲被蜻蜓吃掉的話,蜻蜓也只有死路一條。
02 蜻蜓幼蟲之殤
上面我們說了,蜻蜓的幼蟲(水躉)在水中要帶至少1年的時間,所以,水躉對水是非常依賴的。一旦水出現了問題,水躉很容易就受到影響。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許多地方的水已經不再清澈,而這些汙染就足以殺死水躉。這是第二個原因。
03 捕魚
近些年,我們的河裡很少會有魚了,原因除了與水質有關係外,就是人為的捕撈了。以前,在河裡捉過魚的小夥伴肯定對水躉有影響,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生物。大量捕魚的人也是一樣的,收網時,會帶有大量的水躉,但是都是簡單的仍在了岸邊。扔在了岸邊的水躉,很難回到水裡。因為水躉在水中的移動方式是通過腹部噴水的反作用力移動的。
因此,這也是蜻蜓減少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小結:蜻蜓的減少歸根結底還是人類活動的原因,其中農藥、工業以及捕撈(並不是故意的)是主要的因素。所以,想要重新地看到漫天飛舞的蜻蜓,唯一的方式就是保護環境。
蝙蝠都去哪了?
蝙蝠和蜻蜓一樣,都是我們小時候常見的動物。蜻蜓的減少與人類的活動有關,那蝙蝠為什麼越來越少了呢?其實,與蜻蜓減少的原因也很相似。
第一,食物
全世界範圍內有900多種蝙蝠,其中接近700種是以會飛的昆蟲為食的。但是,在當下,在人類的居住地範圍內,昆蟲已經非常的少了,這是蝙蝠漸漸淡出我們視線的原因之一。其次,一些昆蟲被噴灑了殺蟲劑後被蝙蝠吃掉,也會造成一部分的蝙蝠死亡。
第二,棲息地
蝙蝠是種晝伏夜出的動物,在白天,它們是需要休息的。而蝙蝠休息的場所一般都是陰暗的洞穴、密林中的樹洞中。但是,我們放眼我們的周邊,哪裡還有什麼山洞、密林的存在了,到處都是一片曠野或者是建築物了。
因此,棲息地的破壞,也是蝙蝠減少的原因。
第三就是吃
在這次疫情之前,許多地方的人甚至以吃蝙蝠為榮,這導致了許多的市場上竟然會公開的售賣蝙蝠。但是,這些吃的人絲毫都不知道,蝙蝠向來就是多種病毒的宿主。同時蝙蝠也沒想到,自己堂堂的哺乳動物,進化成如此的模樣,並且擁有了會飛的能力和攜帶許多病毒安然無恙的能力,竟然還有人打它的主意。
總結
無論是蜻蜓還是蝙蝠的減少,都與人類的活動有著直接的關係,事實上,這兩種動物都是主要以害蟲為食的「益蟲」,它們很少會與人類有直接的接觸,但是,仍然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可見,保護生物、保護環境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