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滿天飛的蜻蜓去哪了,為何現在這麼少見?部分被端上餐桌

2020-12-04 科學結

蜻蜓,一種遍布世界的節肢動物門昆蟲,這種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作為益蟲而存在的生物,它從幼蟲開始都是自然界中各種害蟲的天敵。據不完全統計,一隻蜻蜓在幼蟲階段一年就能吃掉幾千隻蚊子的幼蟲,而蛻變成成蟲的蜻蜓,憑藉著高超的飛行技能,一個小時就能吃掉近1000隻的蚊子和大量的蒼蠅。

鏡頭下的蜻蜓

蜻蜓在我國的分布十分廣泛,只要不是在高原高寒冷地區,幾乎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以前蜻蜓滿天飛的景象現在似乎已經看不到了,那蜻蜓都去哪了呢,為何現在這麼少見?

以前在農村十分常見的蜻蜓

環境原因

蜻蜓一生可以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幼年時期的水蠆,第二階段才是我們看見的具有飛行能力的成年蜻蜓。而水蠆除了可以幫助人類消滅害蟲,它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那就是被用於監測環境,如果在某一水源地發現蜻蜓幼蟲水蠆,那就說明這裡的水質狀況良好,反之該水質或多或少都已經受到了汙染。

水蠆成熟,爬上枝頭蛻變成蜻蜓

根據這一特性,我們已經我想大家已經能明白蜻蜓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了,如今先不說城市本來就汙染嚴重的水源,就連農村地區由於大量農藥以及化肥的使用,這些都會對水質造成難以逆轉的危害,而這也大大縮小了蜻蜓幼蟲的生存範圍,從而導致種群數量的減少。

水蠆對水質的要求極高

再者,大量農藥的使用除了會直接給蜻蜓成蟲造成殺傷外,還會蜻蜓捕食帶有農藥的害蟲而造成間接殺傷,這也是蜻蜓減少的原因之一。另外,像酸雨的侵蝕、人工養殖動物的捕食以及乾旱都會造成蜻蜓數量的減少。

打農藥似乎已是現代農業的常規操作

食客管不住的嘴

以上因素似乎都是時代發展和科學進步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結果,但如今已經有部分蜻蜓被端上餐桌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新事物的興趣也愈加濃烈,以前只想著能一天吃上三頓白米飯就滿足了,現在人們的嘴巴卻是吃得越來越廣,越來越挑了。

食客越來越挑剔

而蜻蜓包括蜻蜓幼蟲這種平均蛋白質含量極高的生物(平均蛋白質含量超過了豬肉、雞蛋等食物),已逐漸成為不少地方的「山珍美味」,油炸蜻蜓幼蟲、油炸蜻蜓串、烤蜻蜓這些看似花樣百出的蜻蜓大餐,還成了不少路邊攤和小餐館的「招牌」。

街頭售賣蜻蜓幼蟲——水蠆

而一些人則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由於蜻蜓幼蟲對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所以人工養殖的存活率不高,這些人便直接把目光投向了野外捕撈,這對蜻蜓種群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被用於售賣獲利的蜻蜓幼蟲

裡面含有小雜魚以及小河蝦,這些蜻蜓幼蟲不像是人工養殖的

事實上,蜻蜓雖然富含蛋白質,可人類食用它對我們而言除了新鮮外也沒有多大的好處,本身油炸食品就不健康,就算補充了再多的蛋白質又如何,與其一次吃掉幾十上百隻油炸蜻蜓還不如吃一顆白水煮雞蛋來得健康。

油炸蜻蜓串
油炸蜻蜓幼蟲

想想以前就連不識字的農民朋友都會教導自家的小孩,不要去捉蜻蜓,它是益蟲,但如今這種益蟲卻成為人們的盤中餐……其實現在不只是蜻蜓的數量大不如從前,就連蝴蝶、青蛙和燕子這些在大多數人兒時裡面十分常見的生物,如今在不少地方似乎都已不常見。

農村一景

總的來說,不管我們未來科技會發展到什麼狀態,但這都不能成為我們汙染和破壞環境的藉口,畢竟只有「留得青山在,才會有材燒」!不知道各位小夥伴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交流。

藍蜻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的蜻蜓和蝙蝠都很少見了?它們都去哪了?
    相信許多小夥伴都已經發現了,近些年,蜻蜓真的是越來越少見了。記得小時候,尤其在夏季的雨後,街道上總是能夠看到成群的蜻蜓飛舞,不客氣的說,如果手速快,你甚至能夠徒手捉住一隻蜻蜓,可見其數量之多。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除了回不去的童年外,原本夏季隨處可見的蜻蜓也慢慢的沒了蹤跡。
  • 以前夏天漫天飛舞的蜻蜓都去哪了?
    尤其是下雨前後,成群的蜻蜓幾乎在村子的大街上隨處可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蜻蜓很少能夠看到了呢?它們都去了哪裡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在產卵的季節,蜻蜓們會集中在小溪或者河流附近活動,它們或將卵產在水中,或產在水中的植物上(小部分的蜻蜓種類會將卵直接產在地上,或者是枯木中,這樣的蜻蜓孵化期都比較長,它們需要等待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
  • 農村幾種以前常見的動物,現在很少見了,你見過幾個?
    加上人們把森林變高樓變農田,把野生動物當成進補的美食,很多曾經在農村經常見到的動物,,在現在要麼很少見,要麼已經快走向滅絕的名單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那些以前農村成群,現在卻越來越少見的動物。1.黃鼠狼這種活動靈活的動物在以前的農村,是很常見的動物。經常偷吃農民伯伯家的家禽,讓農民伯伯很是討厭。不過這個動物,捉老鼠的功夫可是一流,又它們在的地方,老鼠也是很少見。
  • 如今的蜻蜓去哪了?原來多數進了人們的嘴
    說起蜻蜓,如果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還會記得,原先兒時在農村,每到秋高氣爽時,能經常看到蜻蜓漫天飛舞的場景。那時,很多農家孩子都曾有過拿著掃帚捕捉蜻蜓的經歷。然而現如今,這樣場景再也見不到了,因為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幾乎看不到蜻蜓了。因此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如今的蜻蜓都去哪了?
  • 瀋陽為啥少見蜻蜓飛? 蜻蜓博士為你揭秘
    「螞螂」也就是蜻蜓,曾幾何時,它們在城市低空成群「起舞」,街頭巷尾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可近年來,瀋陽似乎難覓它們的蹤影。蜻蜓都到哪裡去了?隨著人蚊大戰不斷升級,不少瀋陽市民心中充滿著疑問。7月3日,本報獨家專訪中國目前僅有的兩位蜻蜓博士之一、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後張浩淼。
  • 形似松果球的魚類,擁有「刀槍不入」的魚鱗,卻依舊被端上了餐桌
    即使如深藏劇毒的河豚,經過特殊的處理,也被人類端上了餐桌,滿身是刺的海膽稱為了不可多得的美味,除此之外,生活在海底種的一種魚類,即使它擁有「刀槍不入」的外殼,依舊是難逃人類的「魔爪」。形似松果球的魚類這種擁有堅硬外殼的魚類被稱為松果魚,是暖水性底層海魚,因為被大櫛鱗、形似松果球而得名,屬於脊索動物門松球魚科松球魚屬的一種。
  • 以前農村蜻蜓成群飛舞的場景越來越少見。原因之一可能你都想不到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蜻蜓和青蛙、螢火蟲一樣,都是兒時最熟悉不過的夥伴了。那會兒的田野中、小溪邊、坡地上到處都能見到蜻蜓的身影,它們為我們兒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小時候,每到這個時間段,總能在水邊空曠處看到一群群的蜻蜓在低飛,密密的,都能清楚地聽到蜻蜓振翅的聲音。這時候,我們最愛幹的事就是追著蜻蜓跑。蜻蜓之所以喜歡生活在水邊環境中,那是因為它需在水中產卵。蜻蜓的幼蟲是在水中發育成長的,我們平時所說的「蜻蜓點水」,就是蜻蜓正在把卵產在水中。
  • 集市上青蛙少了,成桶的這些幼蟲,難怪蜻蜓是越來越少
    小時候鳥語花香,小河流淌,小荷才露尖尖角,倒有蜻蜓露上頭。現在的鄉村河水乾涸,這樣的場景很少見了。尤其是蜻蜓發現越來越少,一天去趕集,才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就是這種昆蟲,問了一下他們才得知,這叫「水蠍子」,是蜻蜓羽化之前的幼蟲,看這些東西可以賣錢,這可是飯桌上的美味,含高蛋白。難怪蜻蜓是越來越少,幼蟲都被送上了餐桌,還沒來得及飛翔,就進入了人們的胃裡。相應的水裡的蚊子越來越多,蚊子的天敵沒了,所以就肆虐生長。
  • 以前農村蜻蜓成群飛舞的場景越來越少見。其中有個原因可能你怎麼...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蜻蜓和青蛙、螢火蟲一樣,都是兒時最熟悉不過的夥伴了。 那會兒的田野中、小溪邊、坡地上到處都能見到蜻蜓的身影,它們為我們兒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 最「倒黴」的國寶動物,數量超過的該國人口,結果被端上了餐桌
    提到國寶這個詞,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大熊貓了吧,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國寶,可以稱之為最「倒黴」的國寶了,因為它們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都已經超過了當地人口的數量,並且它們的命運也十分悲慘,被端上了餐桌,那麼是哪一個國寶呢?
  • 蜻蜓悲歌,一小時能吃掉840隻蚊子,但其幼蟲被撈上了餐桌!
    提起蜻蜓,很多人都有印象。小時候如果在鄉下看到大群的蜻蜓低空飛舞,就知道差不多要下雨了。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似乎我們長大後就很少再見過這玩意了。即使是回到了農村,好像也見不到什麼蜻蜓了。蜻蜓哪裡去了呢?
  • 蜻蜓都去哪兒啦
    文\管道公司  曹吉祥    記得早些年,不管是農村,還是縣城,不管是田野,還是公園,平時有很多蜻蜓在身邊飛,尤其是暴雨來臨前,蜻蜓就像集會似的,黃的、綠的、紅的,五顏六色的蜻蜓成群結隊在低空盤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這些常見原生魚,經常被端上餐桌,難道養在魚缸裡不美嗎?
    那麼,外國的食用魚就可以進入魚缸內成為了觀賞魚,我國的部分食用魚也完全可以,最典型的有如下幾種。寬鰭鱲、長鰭鱲、馬口魚三兄弟,原生魚缸裡的常客這三種我國的小型原生魚,也經常被端上我們的餐桌,它們在我國的分布也很廣,如果不去細分的話,人們常把它們稱之為桃花魚,其實馬口魚和前兩者還是有所區分的,這個在我以前的文章中也有過詳細的介紹。
  • 蜻蜓
    有的小朋友捉到蜻蜓並沒有害死他,只是把它放進蚊仗裡,感覺沒有蚊子的滋味,還看著蜻蜓的精神「表演。」還真是奇蹟啊!雖然這樣沒有蚊子,但是蜻蜓不會像以前一樣快樂,不再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而是靜靜的在蚊仗裡關著。並沒有因為這個而放矢信心,只是安靜的捕捉害蟲,為我們除掉害蟲,讓我們的生活在快樂之中。蜻蜓是最美麗的東西,也是我們人類除掉蚊子的好幫手!
  • 威海國際海水浴場大量蜻蜓神秘死亡
    蜻蜓屍體帶  20日上午,市民馬先生驚奇地發現,威海國際海水浴場沙灘上散布著長近千米、寬五六米的蜻蜓屍體帶。為何這麼多蜻蜓命喪沙灘?到現場附近遊玩的市民紛紛議論。  在海景廣場對面一帶的海水浴場沙灘上,記者發現,離海邊五六米寬的範圍內到處散落著大量死蜻蜓,而其他地方則十分少見。  在海邊遊泳的一位市民說,7月19日傍晚他還到過這裡,但未發現如此多的死蜻蜓,一夜之間蜻蜓屍體遍布沙灘有些蹊蹺。  那麼,導致大量蜻蜓同時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 1種黑色的「果」,被稱為「野海椒」,以前沒去注意,如今少見!
    今天說的這種植物有一種黑色圓圓的果子,在四川被被稱為「野海椒」或者「石海椒」,以前隨處可見,現在就見得比較少了,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吧!1種黑色的「果」,被稱為「野海椒」,以前沒去注意,如今少見龍葵其實,這種黑色的「果」,名字叫做龍葵,它的名字其實還有很多,各地叫法不一樣,比如天茄菜、谷奶子、野傘子、小苦菜等,如果你不認識這種植物
  • 這4大外來物種,已端上了吃貨的餐桌,如今還需要人工養殖
    導語:這4大外來物種,已端上了吃貨的餐桌,如今還需要人工養殖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外來物種,但是只要是能解決掉就不是啥大問題。但是這些物種進入中國之後,不僅沒有繼續泛濫,反而快被吃成了瀕危物種,因為吃貨們發現這些物種的味道不錯,加上數量多,自然就成了我們餐桌上的美味。被中國吃貨治的服服的,活生生的把自己玩脫了。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這4種入侵我國的物種,有的都不夠吃了還需要人工來養殖,簡直是太丟人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愚蠢的動物,吃掉自己的腦子變成植物,最後還被人類端上餐桌
    最愚蠢的動物,吃掉自己的腦子變成植物,最後還被人類端上餐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世界上竟然有一種最愚蠢的動物,它可以吃掉自己的腦子,然後變成植物,最後還被人類端上餐桌,這種最愚蠢的動物就是海鞘。海鞘是雌雄同體的,但是它是異體受精,據說海鞘的幼體具有脊椎動物的特徵,然而,幾小時後,它的身體前端就漸漸長出突起並吸附在其它物體上。
  • 小區中初遇「怪異」蜻蜓,讀者反應五花八門
    今天「撞大運」了,在小區裡竟然拍攝到了蜻蜓!而且是這麼怪異的蜻蜓:翅膀,透明的;四個角,黑色的……俺活到這個歲數,見過的蜻蜓不在少數。可這般模樣的,頭回見。作者:司馬小萌想像一下我的激動。可是看看今年,由於疫情,小區一天到晚消毒,而往年很少見的各種昆蟲,卻莫名其妙地多起來。也有人說,俺們小區之所以留不住蝴蝶蜻蜓蜜蜂,是因為它們都飛到隔壁: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快活去了。這種說法比較靠譜。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京人親切地管它叫「奧森」。花草遍地,綠樹成蔭。知道它有多大嗎?680公頃!
  • 這種日本人餐桌上的美食,在我國卻視為「野草」,一斤能賣上百元
    這種日本人餐桌上的美食,在中國卻被視為「野草」,一斤能賣上百元有時候一個物種的命運並不一定是永遠不能改變的,就好像一個人的命運一樣。這不過對於其他物種來說,命運的改變從來由不得它自己,得看他所處的客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