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到處都是的蜻蜓,現在到哪裡去了?

2021-02-22 知乎日報

題圖: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

夏天又來了,可是蜻蜓為什麼越來越少了?

知友:歐陽海龍(400+ 贊同,中國科學院大學水生生物學博士,知乎編輯推薦)

蜻蜓雖然尚算皮實,可適應不同環境,但也架不住人類活動的幹擾與侵害,尤其是近城市的郊區。

1. 棲息地破壞

蜻蜓對棲息地中的多種環境因子敏感,喬木隱蔽度、水體季節性、流速、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是挺水植物)等都會影響蜻蜓類群。人類活動對棲息地的破壞直接影響蜻蜓的生存與繁衍。

中國目前僅有的兩位蜻蜓博士之一、擁有 1500 餘種世界範圍內蜻蜓標本和上萬份藏品、曾在湖北神農架新發現 3 個古老的大型珍稀蜻蜓種的中科院水生所博士後張浩淼博士曾這樣告訴記者:

蜻蜓在城市中的絕跡是一種世界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蜻蜓的棲息地消失了,蜻蜓是一種水生昆蟲,它的幼年是生活在水裡的,城市建設導致城市裡的很多池塘、湖泊、溪流消失,棲息地被破壞了,沒有適合生活的水環境,蜻蜓自然就沒有了。

我在貴州有一個長期監測點,用來觀測一種巨型蜻蜓,我監測了 10 年,在這 10 年裡,我親眼目睹了這個物種怎樣從一個穩定種群到基本消失的全過程,主要原因就是人為幹擾,它所生存的環境在一年年地惡化,直到這裡被國家列為 5A 級景區,原始的溪流全被破壞了。

2. 環境汙染

已經有研究表明殺蟲劑濃度顯著影響蜻蜓稚蟲的生長發育。城市排汙造成的水體汙染和空氣汙染,更是直接影響蜻蜓賴以生存的環境。汙染一方面不適合蜻蜓生存,另一方面還可能導致其發生基因突變,二者都會導致蜻蜓數量和種類的減少。

3. 環境治理影響

法國曾在一項研究中,對因露天採礦而酸化的湖泊經人工添加石灰進行生態修復,發現發現未進行人工修復的湖泊其蜻蜓多樣性明顯高於進行了人工修復的湖泊,且其類群組成結構也優於後者。原因就是人工添加石灰導致水體透明度大為下降,明顯降低了湖泊的環境質量,影響了生物多樣性。

4. 氣候變化

英國 2004 年蜻蜓學會曾經分析了 1960-2004 年蜻蜓的物候觀測數據,發現每 10 年蜻蜓的初飛時間( 即每年春、夏季節羽化後開始飛翔的時間) 提前約 1. 5 d,或年平均溫度每提高 1 ℃ 初飛時間提前約 3 d。

研究證明蜻蜓對溫度變化敏感,其生物、行為學特徵變化與氣候溫度的變化明顯相關。

荷蘭蜻蜓學會 2008 年的研究結果與之一致。國內也有研究表明溫度過高時蜻蜓數量會有所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所帶來的溫度和溼度變化,對蜻蜓數量也會造成影響。

蜻蜓就像人類的親密「鄰居」,它的數量多少、是否健康,就代表著我們的生態環境是否健康。蜻蜓數量銳減的背後,其實是生態系統的衰退。

為了我們生存的環境,為了我們的孩子們依然能夠看到漂亮的蜻蜓,還是只能弱弱地呼籲一句:保護蜻蜓!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夏天到了,蚊子來了,小時候到處都是的蜻蜓呢?
    作為專吃蚊子一類小昆蟲的蜻蜓近幾年卻是越來越少見了。蜻蜓是專吃蚊子之類的小昆蟲的,而且蜻蜓和蚊子有著不解之緣。蜻蜓的幼蟲和蚊子的幼蟲都是生活在水裡的,小時候蜻蜓幼蟲就以蚊子幼蟲及其他的一些小生物為食,經過最少1-3年最多6-8年之後,蜻蜓羽化,就在空中飛舞追逐,以蚊子等小蟲子為食。
  • 為什麼現在的蜻蜓和蝙蝠都很少見了?它們都去哪了?
    相信許多小夥伴都已經發現了,近些年,蜻蜓真的是越來越少見了。記得小時候,尤其在夏季的雨後,街道上總是能夠看到成群的蜻蜓飛舞,不客氣的說,如果手速快,你甚至能夠徒手捉住一隻蜻蜓,可見其數量之多。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除了回不去的童年外,原本夏季隨處可見的蜻蜓也慢慢的沒了蹤跡。
  • 蜻蜓冬天到哪裡去了?
    ,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冬天到哪裡去了吧!
  • 以前夏天漫天飛舞的蜻蜓都去哪了?
    尤其是下雨前後,成群的蜻蜓幾乎在村子的大街上隨處可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蜻蜓很少能夠看到了呢?它們都去了哪裡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在差翅亞目下一共有13個不同的科,在我國最常見的蜻蜓就是蜻蜓科(又稱蜻科)和晏蜓科(又稱蜓科)下的成員。該亞目所有科成員都有著比較接近的身體構造,它們身體都比較的細長,有兩對翅膀,前翅明顯大於後翅,休息時,翅膀平放在身體的兩側,與身體幾乎垂直。值得一提的是,就算蜻蜓只剩下一對翅膀,它照樣可以飛行(小時候試驗過)。
  • 曾經「入侵」中國的水葫蘆,現在去哪裡了?網友:跟我們作對很慘
    導語:曾經「入侵」中國的水葫蘆,現在去哪裡了?相信很多人對於外來物種入侵沒有什麼感覺,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小龍蝦了,作為外來物種,小龍蝦曾經在以前河道裡面到處都是,破壞了物種平衡,但是隨著中國人對小龍蝦的「懲罰」,開始了大口的喝酒,大口的吃龍蝦,以至於小龍蝦吃到最後都需要養殖了,這連外國人都沒有想到。
  • 蜻蜓都去哪兒啦
    文\管道公司  曹吉祥    記得早些年,不管是農村,還是縣城,不管是田野,還是公園,平時有很多蜻蜓在身邊飛,尤其是暴雨來臨前,蜻蜓就像集會似的,黃的、綠的、紅的,五顏六色的蜻蜓成群結隊在低空盤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今年夏天京城環境改善雨水充沛 市民:蜻蜓好像小時候那麼多
    然而今夏年有市民發現,這裡的蜻蜓比起往年明顯多了。「看見這麼多蜻蜓,好像找回小時候北京夏天的感覺。」草地裡能聽見蟋蟀叫,但是比起小時候數量太少。」大杜說。環境好了蜻蜓也就多了起來「今年雨水大,空氣溼潤。」提起蜻蜓多起來的原因,多位市民瞬間就答出了這兩點。「空氣品質比起往年好了,而且現在水乾淨,住在護城河邊也聞不見臭味了。」菜戶營小花園裡的一位市民先生說。有市民回憶了附近環境的變化。
  • 兒時的蜻蜓(散文)
    記得小時候蜻蜓的種類是很多的,也叫不上學名,夥伴們中間口頭流傳著根據蜻蜓的形狀和顏色起的名字。身上青綠色的就叫做「老青」;身上有麻點的就叫做「老麻」。形體較大、尾巴一節黃一節黑的,我們叫它「黑鐵棍」;尾巴尖上有兩片突出的薄膜,停在那裡時會來回張動,我們叫它「咣咣鑔」。
  • 它在農村叫「蜻蜓眼」,果子酸溜溜,小時候常吃,多吃對眼睛好!
    它在農村叫「蜻蜓眼」,果子酸溜溜,小時候常吃,多吃對眼睛好!小時候家裡都比較窮,也沒有什麼東西可吃,我們就經常跑到山坡上尋找一種「小零食」,它是一種小野果,它在農村叫做「蜻蜓眼」,這種小果子酸溜溜的,小時候常吃,後來還聽老一輩人說多吃這種漿果還對眼睛好呢!也許還有很多朋友小時候吃過這種漿果,卻對它不怎麼了解,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吧!
  • 童年的藍蜻蜓丶麻蜥蜴丶蟈蟈蟲和紅天牛,你們究竟去了哪裡?
    又到夏天,沉寂了一個冬日的爬蟲們又開始蠢動。這當中除了打不死的小強蟑螂之外,還有什麼東西是我們念念不忘的呢?當布穀鳥的叫聲逾過黃淮,記憶中那多雨的天空總少不了捕食牛虻和蒼蠅的蜻蜓。那時的蜻蜓種類繁多,個體差異也非常之大。
  • 為什麼現在下雨天也少有蜻蜓了?因為人類欺騙了它們的感情
    撰文 七君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小時候(我說的是我小時候也是你小時候)下雨前後會有很多蜻蜓,但是現在城市裡蜻蜓比較少見,哪怕是下雨也帶不出幾隻。蜻蜓作為環境指示生物,在全世界的數量都在下降。圖片來源:wikipedia人類是靠眼睛找水,蜻蜓也差不多,但是它們依靠的是光的特殊性質:偏振光。光在傳播的時候,還有這樣和傳播方向垂直的振動——陽光相當於動圖左邊,是各種偏振光的大雜燴,沒有明顯的偏振。但是陽光照射到水面後的反射光往往是水平偏振光。
  • 蜻蜓FM:計劃在兩到三年內上市
    6月3日,網絡音頻平臺蜻蜓FM營運長肖軼在上海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說,蜻蜓FM目前已經在為上市做準備,計劃在兩到三年內上市。至於上市地點,他說會選擇理解蜻蜓FM商業結構和業務模型的股市,不過現在還沒最終確定。
  • 兒時的紅蜻蜓越來越少都去哪了?它們還會回來嗎
    還記得小時候每逢雨過天晴,美麗的紅蜻蜓就會風中起舞,年少的你會約上三幾個小夥伴去追逐、去打鬧、去嬉戲……可如今那種和諧的鄉村風景少之又少,甚至早已銷聲匿跡。因為我們共同追逐過的紅蜻蜓越來越少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喜歡的紅蜻蜓去哪了呢?
  • 以前滿天飛的蜻蜓去哪了,為何現在這麼少見?部分被端上餐桌
    蜻蜓,一種遍布世界的節肢動物門昆蟲,這種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作為益蟲而存在的生物,它從幼蟲開始都是自然界中各種害蟲的天敵。據不完全統計,一隻蜻蜓在幼蟲階段一年就能吃掉幾千隻蚊子的幼蟲,而蛻變成成蟲的蜻蜓,憑藉著高超的飛行技能,一個小時就能吃掉近1000隻的蚊子和大量的蒼蠅。
  • 以前農村蜻蜓成群飛舞的場景越來越少見。原因之一可能你都想不到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蜻蜓和青蛙、螢火蟲一樣,都是兒時最熟悉不過的夥伴了。那會兒的田野中、小溪邊、坡地上到處都能見到蜻蜓的身影,它們為我們兒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小時候,每到這個時間段,總能在水邊空曠處看到一群群的蜻蜓在低飛,密密的,都能清楚地聽到蜻蜓振翅的聲音。這時候,我們最愛幹的事就是追著蜻蜓跑。蜻蜓之所以喜歡生活在水邊環境中,那是因為它需在水中產卵。蜻蜓的幼蟲是在水中發育成長的,我們平時所說的「蜻蜓點水」,就是蜻蜓正在把卵產在水中。
  • 3億年前的蜻蜓和現在的鷹鷲那麼大,當時的地球有何不同?
    小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蜻蜓低飛,不風即雨」或者「蜻蜓高,曬得焦;蜻蜓低,雨迷迷」等等有關於蜻蜓的諺語。這或許是我們對於蜻蜓的第一印象,它們雖然體型不大,但卻有預測天氣的能力。當然了我們小時候也常喜歡將它們抓住,很是調皮的折斷它們的翅膀。
  • 美美文||寫字.柏蜻蜓
    就這麼一塊小地,都那麼多心思。種又挖,挖又種,好地都被我折騰貧瘠。 庸人自擾! 寫字初心是想寫,我是心思敏感,愛想七想八的人,大多數想法都挺有意思,不寫出來浪費。 寫到什麼時候呢?2021先寫一年。 取公眾號的名時,想起小時候暑假,在外婆家附近的柏樹中,捉蜻蜓。小時候我們管蜻蜓叫dingding。 表姐眼尖手快,她捉蜻蜓厲害。我小時候胖乎乎,憨憨笨笨,只能捉到憨笨的蜻蜓。蜻蜓有好多種,我忘了名字。越漂亮的越機靈越難捉。眼睛翅膀都有好多種顏色。 還有小蜻蜓,身體細瘦像一根針,兩邊也駕著四片翅膀。
  • 鄉村黃昏蚊子群裡「豪橫」的蜻蜓去哪兒啦?荷花前空留少年身影
    女兒順口答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看來南宋詩人楊萬裡《小池》裡的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800多年之久,早已成為經典,深入人心。女兒盯著水中剛剛露出水面的荷尖和荷包,反問道:怎麼沒看到蜻蜓立在上頭呢?蜻蜓去哪兒了?是啊,蜻蜓呢?我們曾經多麼熟悉的場景到哪兒去了呢?
  • 小時候是水中小霸王?長大後人類跟它學飛行?蜻蜓,你了解嗎?
    蜻蜓可以算是昆蟲界的王牌飛行員,那你知道蜻蜓小時候,還有水中小霸王之稱嗎?當然也有,比他大很多的肉食性水生動物都對它們構成威脅。emmm,這個時候他們其實也懂得認慫保平安的道理。好了,之前我們見識了蜻蜓的厲害,現在又發現蜻蜓的幼蟲這麼
  • 山上到處都是的植物,小時候用來燒火,如今做成籃子,一個賣幾百
    山上到處都是的植物,小時候用來燒火,如今做成籃子,一個賣幾百塊我們國家擁有廣袤的土地,經緯度跨越十分的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氣候覆雜多樣,適合各種植物的生長,因此我國也是個植物資源大國。每年在全國各地都生長在不計其數的野生植物,品種數以萬計,野生植物的數量更是多到難以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