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幾年前,農村家家戶戶蝨子盛行,為啥現在「絕種」了?

2021-01-09 鄉村靈子

幾十年前,蝨子確實橫行霸道,沒有哪一家沒有蝨子的,也沒有哪一個人敢說,自己身上就沒有蝨子的,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能看見,當然農村人身上有蝨子的肯定是更多一些。等到八十年代末基本上就沒有蝨子了,但是也有例外。

老媽說,記得20年前她在一家鎖具廠上班時,她們周圍坐著一個長相很漂亮的工友,人不錯也挺善良,但是看著打扮的體體面面的,頭上卻能看到大蝨子跑來跑去,蝨子雖然說個頭很小很小,像小芝麻粒那麼大點兒,但是當它在頭上迅速的爬來爬去的時候,肉眼也是可以看見的,大家都躲著這位漂亮的女工友遠遠的,怕接觸多了蝨子跑自己身上。蝨子跟蟎蟲有點像,但是還不大一樣,雖然說都是細菌滋生,蝨子可見,而蟎蟲不可見。

蝨子都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為啥過去農村那麼多,而現在可以說基本上是絕種了。過去人們的頭上、棉襖縫裡、炕上,都能看到蝨子的身影,趴在身上吸血,在衣服縫裡發現之後,用手一擠就能擠破成一個小血點,怎麼都除不乾淨,沒有辦法啊,過去整體生活水平低,農村條件又差,成年到頭的只穿一套衣服,不怎麼洗頭、洗澡,也不怎麼講衛生。家裡只要有一個人身上有蝨子,那麼迅速就會跑到其他人身上,一家人就全都有了。

其實也不能怪過去的人都不講衛生,一家都生五六個孩子,家裡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天天得去生產隊幹活,幹完活回到家已經累癱在炕上,還得做飯拾掇衛生伺候孩子,誰還願意天天洗澡洗頭、換洗衣服,就想癱在炕上睡一覺。其實如果衣服上有蝨子,直接放到熱開水裡燙洗一下就可以了,但也懶得去洗去收拾。像現在,即使有的人不是天天洗澡,那也會頻繁的洗頭洗澡,換洗衣服。如此一來,蝨子的身影早就不見了。不用打藥,也不用消滅,自然而然的就絕種了。

這蝨子長的感覺跟盜墓筆記裡的大屍蟲似的,噁心又讓人憎惡,幸好我出生時蝨子基本就不看見了,不然真是難以忍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30年前的農村,幾乎人人都長「蝨子」,現在卻消失了?
    對於農村長大的小夥伴,應該都見過這樣的場景。老人或小孩坐在床上,拿著專門梳頭髮上的蝨子的篦子梳頭。一梳就是一大把。有的人甚至很還會把頭髮上的蝨子拿到嘴裡咬一口。但是現在,大家似乎很少會看見蝨子了。為什麼那時候蝨子這麼多,現在卻沒什麼蝨子了呢?這些蝨子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 為何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沒有了?蝨子是哪裡來的?
    為何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沒有在二三十年前,蝨子屬於非常常見的寄生蟲,它們一般會生存在頭髮中和內襯裡面,為何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沒有如今大多數的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衛生條件都變好了,每個人都非常的注重個人衛生了
  • 為何30年前農村很多人都有蝨子,現在怎麼沒有了?
    也就是說,蝨子最後活躍的年代差不多是三十年前,即上個世紀末。那麼,蝨子究竟是種什麼樣的生物呢?蝨子一般可以看作一種寄生昆蟲,靠吸食人和動物的血來維持生命。寄居在人身上的有好幾種,主要為頭蝨和衣蝨,這兩種是非常普遍的,顧名思義,頭蝨就是寄居在人的頭髮裡,通過頭皮吸食人血,而衣蝨主要生活在衣服的縫隙、褶皺處。
  • 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怎麼沒有了?蝨子是哪來的?
    現在頭蝨幾乎絕跡,我們正在享受社會進步打來的福利,但在幾百年前,歐洲即使皇室也無法杜絕蝨子的瘋狂蔓延,甚至互相抓蝨子成了一種社交禮儀!一隻雌性頭蝨產卵約300枚,從孵化到成蟲約23-30天,所以正常情況下,只要一隻,一年後滿頭都是蝨子!
  • 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怎麼沒有了?蝨子是哪來的?
    現在頭蝨幾乎絕跡,我們正在享受社會進步打來的福利,但在幾百年前,歐洲即使皇室也無法杜絕蝨子的瘋狂蔓延,甚至互相抓蝨子成了一種社交禮儀!頭蝨和蝨子的前世今生其實蝨子的種類很多,人體和哺乳類動物身上都有大量寄生,不過本文主要說寄生人體的三種,一般人體上寄生的蝨子有體蝨、頭蝨和陰蝨,很多朋友經歷的應該是頭蝨!
  • 30多年前農村常見的蝨子,為什麼後來沒有呢?
    危害人體的蝨子個頭不是很小,鄉村似歌的湖南雙峰叫它「蝨婆」,30多年前,鄉村似歌也飽受其害。每當身體騷癢的時候,趕快脫下內衣內褲找,當在衣縫或皺褶處找到它時,迅速用兩個拇指的指甲蓋一擠,蝨婆就會發出「叭」的清脆響聲,有時也把蝨婆放在嘴巴裡咬,現在回想起來,都有一種作嘔的感覺。
  • 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再過10年,知了猴會絕種嗎?
    因此每到夕陽西下,農村的樹林裡,小路上就人影憧憧,燈火閃閃,家家戶戶來不及吃飯就帶著手電筒,拎著塑料瓶知了猴去了。那麼知了猴為啥受到人們的青睞呢?除了它美味外,更主要的知了猴的營養價值十分的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具有散風宣肺、解熱定驚等功能,因此在民間知了猴也有「唐僧肉」的美稱。
  • 過去農村幾乎人人都有蝨子,現在怎麼沒有了?蝨子是哪裡來的?
    在過去,蝨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寄生蟲,很多小孩子頭上都會有蝨子,即使用了驅蟲藥,過了不久仍然會有蝨子誕生,那蝨子是怎樣憑空產生的呢?頭蝨的壽命大約是6周,其中蝨子卵在八天左右孵化,並立刻咬人吸血為生,等到2-3周後蝨子會通過三次蛻皮達到性成熟,然後交配。一般情況下,每個雌蝨每天可以產10枚卵,這些卵能夠緊緊地依附人的毛髮上。在農村裡,頭蝨比較常見的原因是因為它們寄生的動物很多,許多陸生哺乳動物也會被蝨子寄生。
  • 過去困擾農村人的蝨子,現在為什麼都沒有了?
    點我看【熱門搞笑視頻】讓您快樂每一天在過去幾乎每個農村人身上都會長一種小蟲子,這種小蟲子叫蝨子。蝨子是一種寄生性的昆蟲,對於寄生的環境的要求比較的專一。比如體蝨最適宜的溫度是在30到32℃之間,正好是人體的體表的溫度。最適宜的相對溼度為百分之10到百分之60。它們不喜歡潮溼和高溫的環境。
  • 40年前大多數農民身上有蝨子,為什麼現在沒有了?蝨子從哪裡來
    前言 蝨子小小的一隻,可是要是人的身上有,那可真是苦不堪言,在以前的農村,很多女孩的頭上就有蝨子,這種體外寄生蟲會吸血,不管是人還是動物身上它都能生存,往往隱藏在毛髮之中。
  • 為什麼幾十年前人身上大都有蝨子?而現在卻很少見了?
    那麼,為什麼以前不管男女老少身上基本上都有蝨子,而現在卻很少見了呢?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以上是三種常見的蝨子共有的危害,除此之外,陰蝨由於其分布的位置比較特殊,所以它一定程度上能夠傳染性疾病。為什麼蝨子以前常見,現在缺少了?早在幾十年前,尤其是農村地區,蝨子幾乎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存在。
  • 以前農村人容易長蝨子,小小蝨子怎麼去除?有沒有去除蝨子的措施
    蝨子可能是很多農民朋友的童年記憶,那時候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生活環境也沒有現在這麼好,身上很容易就長蝨子。這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寄生蟲,依附於人的毛髮、全身甚至是下體,要抓蝨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大家是否也有過長蝨子的煩惱呢?
  • 人以前長蝨子, 現在怎麼沒有了?
    我是一名90後媽媽,從小就在農村長大,那時候家裡窮
  • 知青往事:捉蝨子
    原標題:《知青生活趣事五則》 作者:李小芹捉蝨子書載:蝨子,昆蟲綱,蝨目,寄生於人和哺乳動物的體表,吸食血液,並能傳播疾病。蝨子種類甚多,如人蝨(有頭蝨、體蝨)、牛蝨和馬蝨等。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有見過蝨子,我長蝨子的經歷也要追溯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
  • 童年窘事--捉蝨子
    有的還在篦齒上纏繞幾道白線勒緊,用這樣的篦梳刮蟣子,那些粘連在頭髮上的蟣子幾乎沒有遺漏的。那個時代,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人們普遍穿粗布家做衣裳,沒有內衣襯裡,不論是單層或夾層腰子(類似現在的背心)、汗衫、夾襖、棉褲緊貼皮膚,衣服皺褶或是接縫處便是蝨子的藏身之地,靠著吸食宿主血液滋生著生命、培育著蟲卵。
  • 記憶中的農村夏夜,總是螢火蟲成群,為啥現在幾乎絕跡了?
    農村裡面的螢火蟲為什麼現在沒看到呢? 準確的來說,螢火蟲越來越少了。 螢火蟲為什麼越來越少呢?其實都是有原因的,畢竟對於這個情況來看。確實這個螢火蟲越來越少。
  • 端午節是懸掛艾草的日子,為啥農村老人說艾草有兩不掛,為啥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端午節也是艾草的節日,這時候排上用場最大,使用最多的,莫過於是家家戶戶門口懸掛的艾草,關於門口懸掛艾草的民間傳說可謂是多多,大都是關於以下瘟神、以及五毒、邪氣等等具有很好的驅除作用,艾草味道清香,具有多的作用,一直是作為一種傳統的藥物被廣泛使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艾草,那麼為啥有的農村老人愛說:艾草有兩不掛呢,這有是啥意思呢?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的身上為何會有蝨子?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
    然而,那個時候許多人的身上會生蝨子,身上生了蝨子後,蝨子會把人身上咬的痒痒難受,有時候用手撓的破了皮,然後就疼得難受,那麼問題來了,那時候的蝨子到了如今,怎麼突然不見了。這是怎回一事呢?蝨子的歷史是非常久遠的,別小看蝨子這種生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恐龍時期。早在6500萬年前,恐龍作為大型動物之一,蝨子是寄生在恐龍身上的。
  • 為啥農村基本上全是水泥路?
    八十年代的農村掀起了一股修路熱,特別是針對於偏遠落後地區,很多優質農產品無法因為運輸的問題無法銷售出去,所以當時提倡的「要想富,先修路」的政策,讓很多農村都脫離了貧困,與外界加大了聯繫。我們當地農村直到2000年才修上一條水泥路,以前沒修水泥路的時候,在農村居住那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掛風滿大街的塵土飛揚,水泥路面不僅改善了農村的交通,也大大提升了農村的居住環境。在我們東北農村幾乎村村都修建的是水泥路,很少有修建柏油路的。
  • 蝨子的故事
    二十年的風風雨雨把她打磨成了老人,也磨消了年輕時的意志。之前的歲月裡,她把全身心精力都奉獻給了家庭和兒女,現在面對兒子——這一顆她生命裡的豐碩果實時,這個要求是真實的、樸素的,再也不是高大上,再也不是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虛無縹緲。生命的首要不就是以艱辛地勞動餵養自己的過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