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G前景廣闊 起步艱難——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融合...

2021-01-09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

  2020年12月30日,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路線圖設計及驗證項目第一階段裡程碑交流會在天津召開。在英國繁榮基金的支持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聯合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本項研究。目前,本項目第一階段裡程碑任務已經完成。研究認為,車聯網融合發展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現階段還存在解決方案待研究、商業模式不明確、標準框架體系缺失、缺乏政策支撐等問題,需要各方合力,加強攻關,而這也是本項目未來工作的方向。

  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副所長李立理介紹,車網融合發展從充電基礎設施層面看,有智能有序用電(V1G)和雙向智能充換電(V2G)兩種模式,其中,V1G不需要車輛和電網進行雙向能量互動,主要是信息的雙向互動,對電池的壽命要求不高,對電池壽命也不會造成實質影響,但與電網交互的電量和價值也比較小,是車聯網互動的初級版本。V2G則是雙向智能的充換電,與V1G最大的區別是雙向調控對電池壽命要求較高,同時與電網交互的數量也較高,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要實現V2G有幾個前提條件:電池壽命高於2000次;電網支持互動;建立交易和獲利機制;車輛支持雙向互動的應用機制。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未來2-3年內,中國主流電池企業的電池壽命達到3000次問題不大,下一步的關鍵是從配電網到設施的能否支持智能有序用電雙向互動和電價機制。李立理認為,目前,關於V2G的研究還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如何讓這一理念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推動這種模式落地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綜合分析油耗積分、購置稅、燃油稅三項政策對新能源乘用車的影響後預測,到2035年,新能源乘用車佔比將達到50%,銷量達到3300萬輛左右,而車聯網融合發展具有廣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基於此,有序推動有序充電、智能充放電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前,要讓車聯網融合發展效益得以發揮還必須解決政策管理、技術標準等多方面障礙。以車端為例,要想實現車聯網融合發展需要跨越長短存在前期研發成本高,車樁網系統與通信標準不統一、不完善,併網管理缺失等障礙。

  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融合發展方面國內外都做了一些前瞻性探索。我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早在2019年就在國內開展了V2G的試點工作。寧德時代高級工程師左希陽介紹,寧德時代試點中測算的數據顯示,V2G在辦公場所固定車位的應用可以達到約1.44,是最佳的應用場所,在公共場所的投資回報率可以達到44.98%,在辦公櫃場所可以達到32%。而對於電池企業而言,要參與V2G首要任務是提供更長壽命的電池。

  國網電動汽車能源事業部能源交易業務經理楊燁表示,目前V2G的研究還處於技術驗證階段,商業模式還未打通。而且,存在電網互動體系尚不成熟、互動接口缺乏統一標準影響互動能力,互動政策不足等問題。在商業化運營之前,還必須考慮電網安全問題。

  交流會上,項目課題負責人、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斌就課題組第一裡程碑的研究成果做了總結,提出,希望通過本項目研究工作,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合理制定融合發展路線圖,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同時,促進中英兩國深入開展融合發展領域的交流合作。下一步,項目組成員將認真梳理、吸納各方意見,整合相關優勢資源,有序開展「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路線圖設計及驗證」下一裡程碑的研究工作。

相關焦點

  • 儲能技術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李建林、馬會萌、惠東指出,分布式發電能夠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節能減排,是集中式發電的有效補充,利用儲能系統的雙向功率能力和靈活調節特性可以提高系統對分布式電源的接納能力,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解讀|財政部解讀可再生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可獲哪些補貼?
    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的定義是什麼,享受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需要哪些條件?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是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通過從電價中徵收基金附加的形式籌集資金設立,支持電網企業收購光伏、風電、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政府性基金。
  • 歐陽明高:新能源汽車優勢針對可再生能源時代,純電動汽車2030迎爆發
    針對2019年新能源車市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12月23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媒體溝通會上總結出了四大現象:一、國內市場遭遇補貼退坡陣痛與全球車企轉型新能源大勢並存;二、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技術價值在全球越來越受重視;三、由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經濟性決定的市場前景已經非常明朗;四、新能源汽車推動新能源革命的戰略意義開始被認識
  • 能量轉換技術在智能電網的應用
    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成為當今國際上能量轉換技術的研究熱點,國外對該技術的研究開展較早,能源轉換領域的新型技術的研究進展較快。間歇式能源的控制運行技術的研究開展深入,成果顯著。我國現階段主要集中在開發大規模風電場的併網技術,長期來看大範圍光伏發電的可靠併網運行也將成為電網發展的方向。與國外相比,我國對能量轉換技術的研究才剛剛起步,相關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能量轉換技術在智能電網中應用的技術發展趨勢是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大規模間歇性電源與微網等併網運行。
  • 新能源車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成趨勢設施標準化建設要跟上
    「光儲充放」一體化設施集光伏發電、儲能、微網控制、電動汽車充電、用戶休息體驗於一體,將光伏發電、智能充電樁和電站建築結合,為用戶提供智能、高效、經濟、便捷的服務。 日前,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建設「光儲充放」(分布式光伏-儲能系統-充放電)多功能綜合一體站。
  • 大數據和智能電網的關係
    中投顧問發布的《「十三五」數據中國建設下智能電網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分析認為智能電網大數據結構複雜、種類繁多,具有分散性、多樣性和複雜性等特徵,這些特徵給大數據處理帶來極大的挑戰。智能電網大數據平臺是大數據挖掘的基礎,通過智能電網大數據平臺可實現智能電網全數據共享,為業務應用開發和運行提供支撐。
  • 雲南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達到世界一流
    從雲南電網公司獲悉,截至目前,雲南電網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繼續保持高位,全年預計達到89.9%,自"十三五"以來,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連續5年保持在90%左右,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雲南電力資源稟賦突出,水電經濟可開發容量約為9570萬千瓦,風能、太陽能也比較豐富,均居全國前列。
  • 可再生能源彌補高峰期電網效率缺陷
    《明天報》9月14日報導,專家表示可再生能源在約旦用電高峰期發揮著維持電網穩定的重要作用。高溫期間,傳統發電機組效率下降,而可再生能源機組,特別是太陽能,有助於減輕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發電機組負荷,彌補效率不足。
  •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和政策雙驅動創新階段
    它會涉及到能源動力、企業的研發製造,因此在產業規劃當中特別提出了要構建新的產業生態,推動產業的融合發展。」他說。特別是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清潔能源體系、信息通信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面向未來出行的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創新平臺,聯合攻關基礎、交叉關鍵技術,整體提升汽車產業和關聯產業融合創新的能力。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董梓童)太陽能發電成主要驅動力根據印度財政部的計劃,2020年擬為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撥款30億美元,同比增加8.1億美元ICRA認為,目前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僅維持緩慢發展態勢,不能忽視不利因素對產業的影響,產業發展前景也明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ICRA還預計,受項目招標規模下滑、併網較難、項目用地獲批難等影響,2020年印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不會出現明顯增長,總量或將和2019年持平,在8.5—9吉瓦左右。
  • 現階段新能源消納除「可再生能源+大電網」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替代?
    「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這個提法出現之前,實踐中新能源消納方式主要依靠的是大電網消納方式,即通過大電網覆蓋範圍內負荷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以及大量調節電源的隨調度指令調節,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和間歇性,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儲能技術通過電能存儲也能夠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問題,解決的方法更加直接和簡單。
  • 智能電網:區塊鏈助力綠色能源?
    智能城市的發展依賴於綠色能源。儘管可再生能源價格不斷下降,能源的可獲得性的問題仍難以解決。源自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為綠色能源提供新思路,助力智能電網建設,讓能源生產更接近消費者。區塊鏈能否成為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的明日之選?
  • 光伏新增9GW,風電11GW,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
    「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約22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630億元。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光伏、風電每年分別將有2GW與2.2GW的裝機空間。根據文件,將因地制宜推動平價示範基地項目,突出市場化、低成本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進一步加快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提高和建設成本降低,結合場址資源條件、電網消納和技術進步等綜合因素。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和政策雙驅動的...
    其次,汽車和能源雙向融合也成為大趨勢,要加強新能源汽車和電網的V2G的雙向互動。第三,要抓住我們的創新能力,來進行前瞻部署。以下為發言摘錄:尊敬的陳清泰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能夠參加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主論壇。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離我們還有多遠?
    談及可再生能源的長遠發展,時璟麗認為,「十四五」將是可再生能源進入後補貼的時代,同時也是可再生能源更多從應用模式、商業模式、體制機制上直接融入電力系統時期,更是為其後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打下重要基礎的關鍵階段。她提出要探索建立多元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
  • 如何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電力安全穩定運行
    電網優化配置能力在電網側,通過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等提升調度控制能力,創新調度模式,優化水火風光儲等多能源互補協調控制,綜合運用風光自然互補、水電梯級聯調、火電深度調峰、儲能削峰填谷,為新能源消納騰挪空間,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隨著技術的進步,電網公司有更多先進的技術手段,優化提升配置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 2020年中國智慧新能源產業鏈圖譜及市場投資前景深度分析(附圖表
    未來,中國將建成一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近零排放」的能源體系。 近年來,我國積極發展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已具有一定的規模成效。而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新能源的融合應用進一步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為新能源的推廣、應用帶來更強大的技術支撐。
  • 李創軍:力爭可再生資源在十四五期間成為能源增量主體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以「變革·創新·突破」為主題,集中展示分布式光伏、儲能、分散式風電、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工業園區綜合用能、氫能、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由中國貿促會、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於2019年11月7-9日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和無錫君來世尊酒店隆重舉行。
  • 新能源汽車再生能量回饋教學與研究
    隨著環境汙染與能源危機問題的日益嚴峻,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發的熱點。在城市工況下行駛的汽車大約有 1 /3 到1 /2 用於直接驅動車輛運行的能量被消耗在制動過程中。若能對這部分耗散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提高整車能量經濟性。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該文件提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  交通行業將從燃油車向電氣化轉型加速。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等。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過120萬輛,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