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路線圖設計及驗證項目第一階段裡程碑交流會在天津召開。在英國繁榮基金的支持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聯合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本項研究。目前,本項目第一階段裡程碑任務已經完成。研究認為,車聯網融合發展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現階段還存在解決方案待研究、商業模式不明確、標準框架體系缺失、缺乏政策支撐等問題,需要各方合力,加強攻關,而這也是本項目未來工作的方向。
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副所長李立理介紹,車網融合發展從充電基礎設施層面看,有智能有序用電(V1G)和雙向智能充換電(V2G)兩種模式,其中,V1G不需要車輛和電網進行雙向能量互動,主要是信息的雙向互動,對電池的壽命要求不高,對電池壽命也不會造成實質影響,但與電網交互的電量和價值也比較小,是車聯網互動的初級版本。V2G則是雙向智能的充換電,與V1G最大的區別是雙向調控對電池壽命要求較高,同時與電網交互的數量也較高,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要實現V2G有幾個前提條件:電池壽命高於2000次;電網支持互動;建立交易和獲利機制;車輛支持雙向互動的應用機制。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未來2-3年內,中國主流電池企業的電池壽命達到3000次問題不大,下一步的關鍵是從配電網到設施的能否支持智能有序用電雙向互動和電價機制。李立理認為,目前,關於V2G的研究還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如何讓這一理念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推動這種模式落地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綜合分析油耗積分、購置稅、燃油稅三項政策對新能源乘用車的影響後預測,到2035年,新能源乘用車佔比將達到50%,銷量達到3300萬輛左右,而車聯網融合發展具有廣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基於此,有序推動有序充電、智能充放電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前,要讓車聯網融合發展效益得以發揮還必須解決政策管理、技術標準等多方面障礙。以車端為例,要想實現車聯網融合發展需要跨越長短存在前期研發成本高,車樁網系統與通信標準不統一、不完善,併網管理缺失等障礙。
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融合發展方面國內外都做了一些前瞻性探索。我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早在2019年就在國內開展了V2G的試點工作。寧德時代高級工程師左希陽介紹,寧德時代試點中測算的數據顯示,V2G在辦公場所固定車位的應用可以達到約1.44,是最佳的應用場所,在公共場所的投資回報率可以達到44.98%,在辦公櫃場所可以達到32%。而對於電池企業而言,要參與V2G首要任務是提供更長壽命的電池。
國網電動汽車能源事業部能源交易業務經理楊燁表示,目前V2G的研究還處於技術驗證階段,商業模式還未打通。而且,存在電網互動體系尚不成熟、互動接口缺乏統一標準影響互動能力,互動政策不足等問題。在商業化運營之前,還必須考慮電網安全問題。
交流會上,項目課題負責人、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斌就課題組第一裡程碑的研究成果做了總結,提出,希望通過本項目研究工作,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合理制定融合發展路線圖,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同時,促進中英兩國深入開展融合發展領域的交流合作。下一步,項目組成員將認真梳理、吸納各方意見,整合相關優勢資源,有序開展「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路線圖設計及驗證」下一裡程碑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