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人,吃動物脾臟真能補脾嗎?告訴你答案,別被蒙在鼓裡

2020-12-06 肝病科郭朋

接觸一些脾虛患者時,他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就是脾虛能不能吃動物脾臟,起到補脾的效果。關於這個問題,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

以形補形是中醫養生的一種方法,也是食療中的一個方法。最初源自於《黃帝內經》中的基礎理論,即取象比類。在古人看來,動物和人有著相似之處,皆是天下生靈,故而就有吃啥補啥的說法。

根據經驗來看,以形補形確實有一定的經驗基礎,這一點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其中談到「肝熱目赤,用豬肝一具」、「大便下血,用養血煮熟拌醋」、「偏正頭痛,以黃牛腦粘末」等。

以上這些都說明,以形補形是有依據的,並非是空穴來風。以豬血舉例,民間有吃豬血補血的說法,現在研究也證明,豬血中的鐵元素豐富,對缺鐵性貧血有預防和調理效果。

再回到脾虛的人能否吃脾臟的問題上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以形補形是否適用於所有的食材。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於有些食物以形補形是有效果的,但世上的食物數也數不清,不是每一種都能按照「以形補形」來養生。即便一些食材,有調理之效,也要兼顧實際情況。

比方說《本草綱目》記載:「心氣疼痛,以山羊屎七枚、油頭髮一團,共燒成灰,酒送服」,就連「羊屎、油頭髮」都有著功效,可真正選擇這種方法的人調理心氣疼痛的人,顯然是在少數。

動物脾臟也是如此,關於動物脾臟,在醫書中也確實有記載,李時珍說「豬脾主治脾胃虛熱」。很多人斷章取義,就此以為吃脾臟能補脾臟,卻忽略了後面還有一段文字。「同陳橘紅、人參、生薑、蔥白,陳米煮羹食之」,後面的陳皮、生薑、陳米等,才是真正健脾的食材,豬脾功效有限。

且配合這些食材,也只是起到清虛熱的效果,不是針對所有的脾虛。脾虛分為脾陰虛和脾陽虛,兩種調理方法是不一樣的,不能盲目用動物脾臟來調理脾虛。

其實動物脾臟不僅不能用於脾虛的調理,能否食用都是個疑問。藥王孫思邈就說過:「凡六畜脾,人一生莫食之」,李時珍也說「四季不食脾」。動物脾臟既然有一定作用,為什麼又說不能吃呢?

依然要從利弊分析,動物脾臟固然有一定的作用,缺點也是很明顯的,而且要遠大於其好處。現代研究表明,動物脾臟承擔著免疫系統的重任,其中存在著大量淋巴細胞,並承擔動物體內的血液過濾功能。

這兩種功能使得動物脾臟中存在的毒素遠遠超出了常人的想像,還會有一些病原體存在於動物脾臟內。經常食用動物脾臟的結果,就是將這些毒素攝入到人體內,其危害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想來古代的醫家,也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故而才不提倡吃動物脾臟。

總之,食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在養脾健脾上,還是要以運動為主。調理脾虛是個長期的過程,凡是堅持運動的人,脾基本不會虛。即使虛了,也能得到有效恢復。

相關焦點

  • 脾虛不虛,看臉就知道,2個方法補脾祛溼,提高你的免疫力
    現實生活中,貌似很多人都比較關心腎虛,腎臟固然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忽略脾虛這一問題。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指的就是我們體內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營養運輸,需要脾和胃共同發揮作用,才能滋養全身。
  • 多半是「脾虛」引起的,脾虛百病起,要儘早補脾
    人體是恆溫動物,無論外界溫度是高是低,體溫會始終保持在36——37度左右。雖然體溫幾乎相同,但是不同的人對溫度和冷熱的感知不同,有些人對冷比較敏感,天氣稍微一冷,他們就可以很敏感地察覺到,天冷會讓他們感覺很難熬。有些人對熱比較敏感,天氣一熱,他們就受不了了,特別怕熱。
  • 脾虛怎麼補?推薦四味補脾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針對最易疲勞的人,這類人總覺得有氣無力,甚至說話多了都覺得累,下午症狀更明顯。他們的身材可能是消瘦的,而且是瘦的同時肌肉無力,面色也發黃或者偏白。這種人適合把「補中益氣丸」當保健藥吃,每天吃一次,可以堅持吃到虛弱症狀改善。「人參歸脾丸」也是針對脾虛的人,但這類人的表現主要是失眠。
  • 脾有病,人就廢一半!脾衰比腎虛更可怕,99%的人都不知道!
    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覺餓,但肚子是鼓的,吃胃腸藥不管用。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肝鬱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鬱結,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 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洩,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
  • 脾虛生百病,脾虛的人,到底要多喝水還是少喝水?吃什麼好?
    俗話說十人九脾,說的就是脾虛的人比較多,這裡的脾虛大多指的是中醫上的概念,是器官功能受損。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旦脾出現問題了,就會影響到多項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容易誘發各種疾病。很多人都存在脾虛的情況,但自己卻不自知,自測一下,若中招,建議你抓緊補脾。脾的運化功能失常了,體內的水溼就難以及時被代謝,但堆積在體內又無法被吸收,所以脾虛的人往往溼氣也比較重。
  • 放屁次數突然增多了,是脾壞了嗎?脾虛的人,有3個異常多注意
    對於放屁這件事其實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我們每個人幾乎每天都會或多或少地來幾下。但是如果你忽然之間放屁變多了,連著放屁,每天頻繁放屁,是在暗示身體遇到什麼問題。很多人放屁變多的時候一開始都不會太過在意,都會以為是吃多了或者是吃了什麼食物就會瘋狂放屁,直到後面一吃飯,剛吃一口就放屁,剛喝水就放屁,才注意到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哪裡出了問題。
  • 脾虛常見的5種表現,及時發現!發現一個也別忽視,抓緊補脾
    當脾臟健康受損時,就會導致身體出現很多異常表現,甚至還會形成諸多慢性疾病,因此一定要儘早進行調理,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脾虛都會有哪些症狀表現吧? 三、舌苔厚膩 脾虛的人會因為脾臟運化失調
  • 中醫為你辯證4種脾虛,讓你調理好脾虛問題
    中醫「五臟六腑」的概念中,「脾」是很重要的一個臟器,把脾臟補養好了,胃的消化功能也會增強,人體對於外部攝入飲食的營養的運化就會好,運化好了,身體的營養吸收就好,抵抗力,免疫力就會增強;另一方面,很多肺氣不足,虛勞咳嗽的情況,有時候光滋養補肺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通過補養脾臟,往往也有很大的改善效果
  • 脾胃虛弱,身體會露出「苗頭」,做好3件事,脾臟漸漸變強壯
    長輩經常用「心肝」來喊小輩,因為人的心和肝是非常重要的,藉此來表達對小輩的疼愛。但除了心肝,身體中還有其他器官也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俗話說「心肝脾肺腎」,脾排在了第三位,僅次於心和肝,可見脾的重要性。脾在人體裡屬於消化系統,它和胃腸道不一樣,胃腸道是「粗加工」,脾則是將胃腸道粗加工的食物殘渣再次「細加工」,運化提煉出營養物質供給全身各處,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所以一旦脾臟出現了問題,營養物質不能及時送到人體各處,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症狀和問題。
  • 腦梗半身不遂,也是脾虛!一張方子,補脾治腦梗,意義深遠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東垣十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看到本文題目,有些人或許又要問了:這個文老師,文章裡就喜歡寫脾虛的事兒。翻來覆去地寫。你看看,這腦梗、半身不遂,也被他安上「腦梗」的帽子了。 其實,這事兒別賴我。
  • 脾虛的女人老得快 四種方法帶你馴服「脾」氣
    女性是非常容易發生脾虛的,很多人說在發生脾虛的時候女性朋友是特別容易衰老的,那麼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調理呢?那么女生在出現脾虛的時候會有哪些症狀的發生?哪些食療的方法也是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調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吃生蠔需要去掉內臟嗎?海邊人告訴你答案,別再吃錯了
    吃生蠔需要去掉內臟嗎?海邊人告訴你答案,別再吃錯了生蠔是我們大家都喜歡吃的一樣海鮮,吃起來特別的鮮美,不僅好吃它還有營養,內含豐富的蛋白質,鈣,鐵,鋅等成分,常吃生蠔可以提高免疫力,抑制衰老,還能恢復疲勞,平常的時候多吃點生蠔對我們還是有好處的。
  • 脾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虛可能導致這5個表現,早知早好
    脾臟其實是我們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它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中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對於脾臟的健康不是那麼重視。如果脾臟一旦出現了問題很有可能就會導致體內運化水溼障礙,導致體內溼氣加重。溼氣重可能會表現為這5個症狀,今天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白扁豆被稱為「脾之谷」,具有補脾、祛溼等功效
    扁豆衣能健脾、化溼,用於治療痢疾、腹瀉、腳氣、浮腫等;扁豆花能解暑化溼、和中健脾,用於治療夏傷暑溼、發熱、洩瀉、痢疾、赤白帶下、跌打傷腫等;扁豆葉能消暑利溼、解毒消腫,用於治療暑溼吐瀉、瘡癤腫毒、蛇蟲咬傷等症。
  • 脾虛的「根源」被找到,勸你及時避開,常吃它,脾胃或慢慢變強壯
    而且,一旦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時,也會有以下幾個異常表現,希望你別不在意。脾虛的人,身體多半有4個異象,若你沒有,恭喜,脾胃也許還不賴脂溢性脫髮。出現脾虛的情況,就會導致體內堆積大量的溼氣,也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吸收,從而導致食慾變差,即使吃得很少,也具有極強的飽腹感,勸你儘早就醫檢查,避免脾胃虛弱的問題加重,影響身體健康。齒痕舌。
  • 脾虛溼氣重,晨起一般有2個共性!戒3習,做4事,健脾祛溼更健康
    脾,為後天之本。出現脾虛的情況,很多人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這樣往往就會導致身體健康受損,也會影響水勢運轉,導致體內溼氣越來越重。經常熬夜,飲食不當,久坐不動,飲食不合理等等都會對脾臟造成巨大的傷害。脾主運化,運化障礙,代謝不好,就會增加患「富貴病」的風險。
  • 歸脾丸作用多,但吃對了才有效,4個注意事項,醫生講給你聽
    歸脾丸,對於想要健脾益氣的人來說,應該不陌生,它主要是由當歸、黃芪等中草藥製作而成的,能夠幫助脾臟補血益氣,使脾臟更加強健,適用於脾胃失調的人。有助於治療脾虛。脾虛的人經常會出現失眠、食慾下降等症狀,而歸脾丸中的黨參、黃芪等成分具有補脾益氣,生氣血的作用,根據劑量服用歸脾丸,能有助於改善脾虛的症狀,幫助脾臟恢復健康。
  • 人體脾虛有哪些表現?出現這7種,提醒你該養脾了
    脾臟是人體內的五臟之一,同時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因此脾虛會被稱為「百病之源頭」,而脾虛這個稱呼是中醫的一個專業術語,一般泛指由脾虛引發的脾臟功能障礙的病理症狀。那麼患者該如何自辨是否脾虛呢?看身體是否有以下七種症狀,如果有就說明你已經脾虛了。
  • 被譽「脾之果」,不僅補脾,還養血安神,不過補脾、傷脾一念之間
    比如在我們身邊就有一種養生之物非常的常見,它被譽為「脾之果」,補脾之功與人參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僅能補脾,還養血安神,卻不能多食,因為補脾、傷脾僅是一念之間。大棗用於養生的歷史比較早,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認為大棗是養生上品,並認為常吃大棗可以「安中養神,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可以「輕身長年」。《本草述鉤元》更是開始把大棗稱之為「脾之果」,因為大棗是生活中常見的植物果實,所以不論古籍還是現代的書籍都對它有很多的論述,並且十分詳細,就當下而言,用大棗養生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普及。一、使用大棗進行養生可以補脾。
  • 脾胃虛的人,夏天應該多喝水還是少喝水?分情況告訴你答案
    都說「十胃九病」,還有一種相對應的說法是十人九人脾虛。胃是機體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而脾臟在傳統中醫上認為,脾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虛弱,身體會出現多種不適感,如食慾下降、腹脹、精神狀態差、失眠等等,被認為「脾胃虛百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