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探討的是,許多學習者都帶著的一個問題: 在「英語系國家」留學,英文一定會變很好?或者,在「英語系國家」一定比在非英語系國家學英文來得快?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的回答是:不一定。
有許多學生去英語系國家留學,英文沒進步,但有一部份的人進步了,這是為什麼? 其實整個疑惑是在「英語系國家」這幾個字。
英文能力提升取決於「接觸量」
我要怎麼把英文學的流利?
「英語系國家」代表著「接觸英文的環境」,在所謂的「英語系國家=接觸到大量英文=進步」,因此許多人會直接認為「英語系國家=進步」,但是問題點在於第一段,在英語系國家不見得會大量接觸到英文;相對,在非英語系國家不見得不會大量接觸到英文。
隨著全球化,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城或是講中文的人(Chinese Speakers),我在美國留學的一年中,觀察到的不僅僅只在學校,甚至是在旅遊過程中,許多Chinese speakers只會跟Chinese speakers在一起聊天,而想當然是用中文,這樣就算他在英語系國家十年,他的英文也好不到哪去。
相對的,我們總是發現,歐洲人英文比較好,或許有一部份的歐洲人的確是這樣,今天舉的例子是丹麥人和荷蘭人,這兩個國家有他們自己的語言,分別是丹麥語和荷蘭語,但是這兩個國家的人普遍說著非常流利的英文,而且年輕人都說著幾乎零錯誤的英文。這些人並不是在英語系國家生活,那何以他們的英文普遍如此地道和流利?
原因就是:接觸量。他們跟世界各國的人往來密切,在這樣的狀況下,英文變成是最主流的溝通語言,在大量的接觸後,便自然流利了。
說到這裡,剛剛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已呼之欲出:
把英文學到流利的方法很簡單:大量接觸!
從電影、音樂、文章、新聞、生活、旅遊、國際交流、語言交換等等等中下手,給自己時間,大量的接觸,不要用那種很有壓力的接觸法,例如狂背單字書、狂翻譯 (除非你急著要考雅思託福),因為壓力是學習的阻礙,學英文需要時間,語言是幾千年來的文化累積,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學成的,給自己時間,設定短中長期目標,接著大量接觸,用對方法,自己和自己練,和外國人交流!
因此你不需要花到錢到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菲律賓,他們給你的概念就是你會大量地使用到英文,其實同樣的方式在國內也可以!
沒必要報名外教課,找個外國人多的酒吧和社交活動,盡情說吧!
也奉勸已經去到國外留遊學或打工度假的朋友,努力地開口跟別人說,語言是在錯誤中修正並進步的,唯有一直講才會進步!別辜負了環境給你的機會。
都學會了嗎?百度搜索「梗妹英文」,有更多有趣的英語學習視頻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