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指責那些「反對英語的人」,是什麼心態?

2021-01-08 騰訊網

指責「反對英語的人」,很多其實是家長,特別是孩子還在初高中讀書的家長。因為網絡上面充斥的這種「英語無用論」,導致很多小孩子看了以後,不花時間在英語上面,這就讓這些孩子還沒出學校,就已經和社會上那些高收入高薪酬的崗位失之交臂了。

這些孩子根本就不明白自己數理化學得那麼好,可能會因為英語不行,在以後的競爭中處於下風。他們也不明白,在高中所學的所有科目中,能夠直接為他轉化成收入的技能,除了英語就是語文這兩門。

有很多孩子,如果肯每天從各個科目各挪10分鐘出來,在英語這個科目上投入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高考的成績可能就會提高三五十分,能夠去的大學可能就是985、211。

也有很多孩子,雖然考到了大學,結果突然發現考研的時候仍然要考英語,英語不好就算是總分第一也有可能被研究生導師直接刷掉。他們甚至不知道研究生考上以後,有些課程甚至要直接用英文來上課,有些教材是沒有中文翻譯的,是純英文的。

有些人到了工作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公司裡面月入五六萬,能夠被外派到國外去當經理的,都是外語好的。

有些人當了公務員以後,或者進入了央企之後才發現,當企業或者是組織有安排出國學習,不會外語的人,往往得不到什麼機會。

有些同學雖然考不上高中,但是初中畢業進入職業學院,讀的恰好是一門小語種。結果畢業以後若干年就和「外語那點事」成為了同事。然後突然發現「外語那點事」也沒那麼牛嘛,原來985畢業,和我們職專畢業,賺的錢不相上下。

有些外語那點事的高中同學,讀的學校的等級比「外語那點事」要高,學的是社會上最熱門的計算機專業。有一天卻發現和「外語那點事」的收入水平雖然是一樣的,可是每天6點起床,11點到家。而「外語那點事」已經不需要打卡坐班了。

本人認為勸別人不讀書那是一種罪過,告訴別人讀書無用,那更是一種罪過,因為人生可能只有那麼幾年可以奮鬥,錯過了機會,想要再重新反超,就要花很大的力氣,需要更大的機遇,難度也會大得多。特別是像「外語那點事」這樣來自於沒錢、沒背景、父母用沒文化的三無家庭的孩子,讀書幾乎就是唯一的上升機會。

不過遺憾的就是社會上像「外語那點事」這樣能夠告訴你學外語能夠做什麼,幹什麼事情能掙到錢,怎麼樣賺錢更輕鬆的自媒體帳號比較少。

這些都是本人的體會,以及個人經歷。本人相信確人讀書是一種行善積德,也覺得這麼做了以後,運氣都蠻好的。希望那些製造不好的言論,影響下一代成長的那些人,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

相關焦點

  • 有很多人反對進化論,那些反對進化論的人,有什麼證據呢?
    很多人反對進化,那些反對進化論的人,有什麼證據呢?文/濤聲依舊有很多人反對進化論,那些反對進化論的人,有什麼證據呢?很多人一直以來對於人類的起源都是非常的感興趣,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其實早在很久之前科學家們就已經開始研究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是對於人類起源的最好詮釋,但是從達爾文進化論出現到現在一直都有人反對這種言論,這些反對進化論的人往往對於進化論的意見都是非常大的,那麼他們具體來說有著什麼樣的表現呢?下面讓小編給大傢伙具體的介紹一下。
  • 那些因賭博而負債纍纍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
    那麼這些因賭負債纍纍的人到底屬於什麼類型的人,是什麼心態呢?一、土豪型(無所謂心態,所以沒有防範)這類型的人,一般經濟條件很好,簡單說就是不缺錢花屬於土豪型。因對自己的經濟數字沒有慨念,從而被引導上當騙!一般被朋友、熟人引導。
  • 那些二刷、三刷《地球最後的夜晚》的人,究竟是什麼心態
    至少從老醒這幾天對網絡輿情的分析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人對於《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部片子是持不怎麼肯定的態度的。常常在網絡中看到諸如什麼這部電影上映不到一半人走了一半呀,什麼電影放它的,我們在下面玩手機睡覺之類的現場直播式帖子,可見很多人都覺得這部片子乏味至極。
  • 從庫茲韋爾被扒皮看中國人科學心態
    指數增長威力可怕,它可以讓那些遙不可及的事情變得真實起來。在三十年前年PC剛剛誕生時,即便最樂觀的科技評論者,也難以想像PC能夠如此迅速地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但事實上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PC的大規模普及已然發生,更便攜的智慧型手機和iPad更是幾乎人手一隻。庫茲韋爾預測網際網路的帶寬進化速度,當時看起來也是荒誕不羈,但事實上也基本實現了。
  • 「取消英語」或「將英語調整為副課」,為什麼很多人極力反對?
    為什麼很多人極力反對「取消英語」或者「將英語調整為副課」?大致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第一、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英語依然是世界通用語言 近年來,關於取消英語的呼聲此消彼長。
  • 為什麼會有人反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那些民科,很多連連微積分都沒學過,更別提微分幾何了。相對論的公式擺在他們面前都看不懂,還否定相對論,否定個毛啊。 民科的一個特點是臉皮厚,怎麼批都無所謂。 另外一個特點是偏執,自說自話,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你說的再多,再正確,他都聽不進去的。說得不好聽一點,這是病,得治。 第三個特點是受迫害妄想症。因為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凡是反對他的,都是在打壓他。
  • 那些給別人戴綠帽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11 19:47:42 來源: 北宮靈犀 舉報   喜歡給別人戴綠帽子的人時常有
  • 學習英語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但是由於這個話題,英語學習並沒有降溫。然而,關於英語學習必要性的討論從未停止過。有些人支持廢除英語,但也有人反對。2019年4月,江蘇正式發布了新的高考計劃。作為江蘇省第三次全面改革高考省份,根據教育部的部署,新的高考計劃將於2021年正式實施。
  • 江西中考改革方案出爐,有人直言:最該降低分數的是英語
    江西中考改革方案出爐,有人直言:最該降低分數的是英語!俄羅斯「高考」時外語將不再是必考學科,網友:別人家的高考!近年來,各種教育改革措施相繼出爐,各說各的理,而對學生們影響最大仍是高考和中考的改革。雖說現在也在大力提素質教育,但考試成績仍是升學的硬實力。
  • 鍾南山院士的「瘋狂英語」太棒了!他們都說英語。你喜歡英語嗎
    對英語來說,說話使人「愛」和「恨」。學英語有用嗎?讓我們看看除了那些正在學英語的學生之外,生活中還有誰會說英語和使用英語。學狂飆英語的人要用,聽他們的「狂飆英語」就是「牛!。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廣州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全程用英語交流。他估計新的冠狀病毒疫情將在2月份達到高峰,可能在4月份之前結束。他說:「目前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很多未知,我們不知道病毒為何有大的傳染性,這是最大的問題」,有網友留言:鍾院士一路講英語嗎?A: 是的,超級牛!一個80多歲的老人,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讓那些一個字也不會說的年輕人臉紅!
  • 美先後指責中俄發動網絡攻擊,被網絡安全公司揭穿:美國...
    「火眼」對《紐約時報》表示,這起特大黑客攻擊波及包括美國政府機構在內的250個網絡目標,但華盛頓的安全系統並沒有及時發現,因為它起源於美國境內——儘管人們可能會認為這一消息會給那些試圖將焦點轉移到「俄羅斯應對入侵事件負責」的人潑冷水。 報導稱,對於「太陽風」黑客攻擊事件的最新進展,西方媒體機構基本上保持沉默,或許會尷尬地將自己無法保護客戶數據的責任歸咎於外國。
  • 廁所裡「有人」的英語怎麼說?
    廁所裡「有人」,用英語怎麼說?我們學習英語的方法有多種,但是,「最低端」,「」最簡陋」的一種,就是「用」中文的方法:「學」英語時「用」中文,包括理解,包括記憶,包括「口語」表達。「學」英語時卻「用」中文,體現不出你「使用」英語的能力,也讓你失去了「說」和「用」英語的機會。
  • 那些年我們在英語角講英文
    學英語,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人的一種潮流。 風靡一時的英語角 英語角最火爆時,甚至有外省市的年輕人專程趕來,在人民公園荷花池旁,用英語一聊就是一下午。希望通過學習英語改變命運,很多當年在這裡講英文練口語的人,後來有的也出國了。
  • 為什麼北大清華容易被人批評和指責?留學不歸的指責是怎麼回事?
    一方面,北清學生「留學不歸」這個問題,雖然有各種誇大的版本,但基本事實是成立的,這就使得輿情的基礎是在的,很多人」噴「北清,並非毫無道理,所以很多網友加入指責北清的行列,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今年的自媒體作者們比較艱難,」噴「北清可以獲得不少流量,這是現實動力,所以指責北清的文章連篇累牘,輿情也是此起彼伏。
  • 如何理性對待「中式英語」?
    對於中式英語的使用問題,國人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贊成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國際英語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變化的真實寫照,應給以寬容和肯定;另一種是反對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一些人對英語使用不熟悉而造成不合乎英語習慣的一種表現,應受到指責和排斥。據網絡媒體統計,贊成使用中式英語的網友有七成,而反對使用中式英語的網友只有三成。
  • 法國伊澤爾省數百人組人鏈示威 反對水電站私營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據法國「歐洲時報」4月9日援引法新社報導,法國當地時間4月8日,數百人在伊澤爾省一個水壩附近連接成一條人鏈示威,抗議政府2018年起擬將法國一部分水電站開放競爭的私營化計劃。報導指出,此次示威抗議行動由法共發起。
  • 人之八大心態——學習和歸零的心態
    人之八大心態--學習和歸零的心態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虛榮心理,在一個工作或者說是一個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的時候都會又飄飄然的心情。既是對自我虛榮心的一種滿足,也是對自我肯定的一種回報。但是人終究還是需要自我的修養,和不斷地前行。虔誠的心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 心態小故事:「鴕鳥心態」亦有可取之處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的消極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固然可笑、可悲,但笑完後再細想想,其實「鴕鳥心態」也不無可取之處。古人說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許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有辱自己的言語,如果看見、聽見了也沒有辦法,那就只能讓自己生悶氣,瞎操心,還不如不知道為好,索性就當一回「鴕鳥」,所謂「眼不見為淨」,就是這個道理。
  • 英語把中國的偏科天才趕盡殺絕,其中就有中國的賈伯斯
    有些人思維能力強,記憶能力差,這類人通常英語學不好,卻適合科研開發;有些人思維能力差,但記憶能力強,這類人英語通常很好,但卻是書呆子,不適合搞科研;也有些人兩者兼備,現在能脫穎而出的通常是這類人,還有那些書呆子。
  • 試用這五個英語句型來形容人是「鐵公雞」
    在漢語中,一說到「吝嗇鬼」、「守財奴」、「鐵公雞」等詞,人們可能會想到那些花錢格外小氣,到了該花錢時卻捨不得花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