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反對英語的人」,很多其實是家長,特別是孩子還在初高中讀書的家長。因為網絡上面充斥的這種「英語無用論」,導致很多小孩子看了以後,不花時間在英語上面,這就讓這些孩子還沒出學校,就已經和社會上那些高收入高薪酬的崗位失之交臂了。
這些孩子根本就不明白自己數理化學得那麼好,可能會因為英語不行,在以後的競爭中處於下風。他們也不明白,在高中所學的所有科目中,能夠直接為他轉化成收入的技能,除了英語就是語文這兩門。
有很多孩子,如果肯每天從各個科目各挪10分鐘出來,在英語這個科目上投入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高考的成績可能就會提高三五十分,能夠去的大學可能就是985、211。
也有很多孩子,雖然考到了大學,結果突然發現考研的時候仍然要考英語,英語不好就算是總分第一也有可能被研究生導師直接刷掉。他們甚至不知道研究生考上以後,有些課程甚至要直接用英文來上課,有些教材是沒有中文翻譯的,是純英文的。
有些人到了工作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公司裡面月入五六萬,能夠被外派到國外去當經理的,都是外語好的。
有些人當了公務員以後,或者進入了央企之後才發現,當企業或者是組織有安排出國學習,不會外語的人,往往得不到什麼機會。
有些同學雖然考不上高中,但是初中畢業進入職業學院,讀的恰好是一門小語種。結果畢業以後若干年就和「外語那點事」成為了同事。然後突然發現「外語那點事」也沒那麼牛嘛,原來985畢業,和我們職專畢業,賺的錢不相上下。
有些外語那點事的高中同學,讀的學校的等級比「外語那點事」要高,學的是社會上最熱門的計算機專業。有一天卻發現和「外語那點事」的收入水平雖然是一樣的,可是每天6點起床,11點到家。而「外語那點事」已經不需要打卡坐班了。
本人認為勸別人不讀書那是一種罪過,告訴別人讀書無用,那更是一種罪過,因為人生可能只有那麼幾年可以奮鬥,錯過了機會,想要再重新反超,就要花很大的力氣,需要更大的機遇,難度也會大得多。特別是像「外語那點事」這樣來自於沒錢、沒背景、父母用沒文化的三無家庭的孩子,讀書幾乎就是唯一的上升機會。
不過遺憾的就是社會上像「外語那點事」這樣能夠告訴你學外語能夠做什麼,幹什麼事情能掙到錢,怎麼樣賺錢更輕鬆的自媒體帳號比較少。
這些都是本人的體會,以及個人經歷。本人相信確人讀書是一種行善積德,也覺得這麼做了以後,運氣都蠻好的。希望那些製造不好的言論,影響下一代成長的那些人,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