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小故事:「鴕鳥心態」亦有可取之處

2020-12-04 那個不著調的蘇小辮兒

據說非洲鴕鳥遇到危險時,往往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的。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的消極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固然可笑、可悲,但笑完後再細想想,其實「鴕鳥心態」也不無可取之處。古人說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許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有辱自己的言語,如果看見、聽見了也沒有辦法,那就只能讓自己生悶氣,瞎操心,還不如不知道為好,索性就當一回「鴕鳥」,所謂「眼不見為淨」,就是這個道理。

眼不見,首先可以「心淨」,宋代大臣富弼第一次出使契丹時,路上接到家書,說女兒夭折,心中悲痛,卻無法回家,第二次出使契丹時,家書說夫人生了一個男孩,心裡非常高興,但也不能回家慶賀,以後他只要出使在外。收到家書一律不拆就燒掉,左右問其何意,他說:「徒亂人意。」也就是說,家書固然重要,但如果看了,平白又增添許多憂慮,還是不看為好。

呂蒙正,北宋人,剛調到朝廷做官,就有人在背後說他壞話,呂的部下替他不平,一定要去查個水落石出,他趕忙阻攔說:「如果知道了這個人是誰,我就會一輩子記住他的不是,那就可能會少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敵人,還是不知道的好。」

所以那些在我們面前撥弄他人是非的人,不管他是出於好意,還是別有用心,我們都要格外警惕,如果腦子裡裝了太多他人的不是的話,我們就不會有幾個朋友了,還是前賢說的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眼不見,還可以「手淨」。米芾,曾任校書郎、禮部員外郎,為官清廉,自律甚嚴,他又酷愛古人字畫,有人為託他辦事,特拿來一幅珍貴字畫相求,畫在他家裡放了三天,他連看都沒看,命僕人歸還,僕人不解:您至少也得打開看看呀。

米芾說:「不看,我還可以當它是贗品來自我安慰,如果一打開,讓我愛不釋手,忍不住要收下,那豈不是要壞我名聲了,還是不看的好。」米芾立志要做個好官,但他深知自己拒腐蝕的定力不夠,所以乾脆也當一回「鴕鳥」,眼不見就不動貪念。他的拒貪辦法實在不算高明,但卻不無作用。

京劇《打金枝》裡,唐代宗李豫,與自己的兒女親家、大功臣郭子儀拉家常時,有一句語重心長的經驗之談: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其實,也是說的眼不見為淨的意思,現實生活中那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消息靈通,無所不知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因為他們看了太多不該看的事,聽了太多不該知道的話,也操了太多不該操的心,結果「徒亂人意」,自尋煩惱。

反倒是那些不理閒事,不操閒心,眼耳閉塞,心無掛礙的人,生活得輕鬆愉快,幸福指數頗高,因為他們都多少有些「鴕鳥心態」,不去理會那些「徒亂人意」的事。

相關焦點

  • 成長思維:鴕鳥心態
    可悲之處是它與我們有些人類一樣,不懂得或者懶於去懂得一個並不深奧的哲理:奔跑的人生最安全。「鴕鳥心態」其實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或者不客氣地說,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問題的懦弱心理驅動之下的懦弱行為。這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遇到危險時,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
  • 鴕鳥心態
    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或「視而不見」。當一隻鴕鳥碰到一隻獅子時,鴕鳥會本能的逃跑,但是當被追的難以逃脫時,就會將頭埋進沙子裡,最後這隻鴕鳥的命運可想而知。不知道大家是否騎過鴕鳥,鴕鳥不喜歡被人騎,它是一種能以 60 公裡時速不斷地狂奔 3 小時都毫無倦怠的巨型危險鳥類。
  • 患了癌症,鴕鳥心態不可取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 鴕鳥是一種腿很長,奔跑很快的動物,然而鴕鳥在遭遇危險時,只會把頭埋入沙坑,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
  • 窮人思維之鴕鳥心態
    今天跟大家說一個非常典型的窮人思維——鴕鳥心態。獅子要把鴕鳥吃了,鴕鳥就把頭埋在沙子裡。以為什麼都看不到了,就會覺得很安全為什麼很多大企業每年都要花幾千萬的資金去做市場調研?我有個朋友在報社工作,我讓他趕緊辭職換一個工作。他卻告訴我:「他的領導認為傳統的報社行業永遠不會消亡。」這就是典型的鴕鳥心態,領導為什麼不把這20年來的財務報表在公司公開一下,讓大家一起討論分析一下趨勢怎麼樣。
  • 「鴕鳥心態」心理
    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 在工作中如何克服「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指的是鴕鳥一旦受驚嚇或發現敵情,總喜歡把頭埋進沙子裡,往往用來形容那些喜歡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的人。在我們的生產工作中,各種困難壓力隨時相伴,可能是由於人的惰性心理等因素在作怪,會像鴕鳥一樣採取迴避態度。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必須杜絕的,面對困難推諉拖延,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在工作中必須克服「鴕鳥心態」。
  • 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發布日期:2019-06-14 10:16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桐鄉新聞
  • 怎樣克服鴕鳥心態?
    什麼是「鴕鳥心態」?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不過有說法認為這其實是種誤解)。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如果不是把頭埋藏在草堆裡坐以待斃的話,是足以躲避猛獸攻擊的。「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是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鴕鳥心態在心理學又稱鴕鳥綜合症(Ostrich Syndrome,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Weiner提倡)。
  • 原創 如何改變「鴕鳥心態」
    當鴕鳥遇到傷害時,它起首將頭埋到土裡,對傷害視而不見,盼望以此來躲避。以是這種心態實在便是指當出現題目時,起首想的不是辦理題目標要領,而是選擇躲避,不敢重視題目標一種心態。厥後,生理學家將這種悲觀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是一種躲避實際的生理,不敢面臨題目標脆弱舉動。不知不覺養成的「鴕鳥心態」。
  • 幹部要不得「鴕鳥心態」
    有的領導幹部不敢抓不敢管,抱著「鴕鳥心態」,唯恐得罪人、丟選票。各級黨委要加強幹部日常管理,及時了解所管幹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抓早抓小,敦促領導幹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選自《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 何為「鴕鳥心態」?
  • 安全生產必須摒棄「鴕鳥心態」
    「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近期,我省連續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傷亡慘重,教訓慘痛。面對嚴峻複雜的安全生產形勢,我們必須深入落實安全責任、深查安全管理漏洞、深究隱患背後原因,舉一反三、亡羊補牢、擔責盡責,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 鴕鳥心態,讓我們無法正確面對問題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鴕鳥心態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面對著工作的壓力,生活瑣事的煩惱,感情上的痛苦,選擇的首先是逃避。和女朋友分手,傷心之餘,去酒吧買醉;工作上不順心,乾脆不去想它,沉醉於遊戲中再說;生活上遇到煩心事,看個郭德綱相聲,睡一覺忘了算了。
  • 老王說幣:炒幣要克服「鴕鳥心態」
    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不敢面對問題的儒弱行為。現實生活中具有「鴕鳥心態」的人比比皆是,幣圈中有「鴕鳥心態」的人也不少。
  • 輿論面前領導幹部切忌「鴕鳥心態」
    據媒體報導,有記者前往陝西旬陽縣水利局在地圖中查看調查「河道非法採砂」一事,該局下屬的河務局局長楊必領面對媒體,堅稱自己「不是河務局的」,並一再否認其身份。事後,旬陽縣水利局回應稱,楊必領目前正接受縣紀檢監察部門調查。 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進沙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為「鴕鳥心態」。
  • 疫情防控,「鴕鳥心態」要不得
    在本次疫情中,湖南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居全國前列,但治癒率卻位居全國之首,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取得這樣的成果,實屬不易,靠的正是無數黨員幹部和醫護人員毅然「逆行」,衝鋒在前,成為扛起大山的人。然而,卻有少數幹部,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產生了「鴕鳥心態」:有的戰前「喊話動員」鏗鏘有力,戰時卻「貪生怕死」擔心被感染,唯恐避之不及,嘴裡喊著「給我上」,身體卻躲在後方「指點江山」;有的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產生了畏戰、怯戰情緒,缺乏信心和決心,對戰疫能否打贏持懷疑態度;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害怕得罪人,對熟人裝聾作啞,對問題視而不見,對謠言置若罔聞,導致防控工作流於形式
  • 什麼是「鴕鳥心態」,為什麼大部分「大齡剩女」都具有?
    其實,大部分「大齡剩女」被剩下,都離不開一種心態——「鴕鳥心態」。鴕鳥那麼,什麼是「鴕鳥心態」呢?其實,她完全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這就是「鴕鳥心態」,總是想著逃避,哪怕自己有能力應對。其實,她們完全有能力在發現不合適的時候離開這個男人,卻因為害怕而不敢開始。
  • 向「鴕鳥心態」說不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開年,就該有一種「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狀態,一股「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氣神,決不能精神萎靡、庸懶無為,以「鴕鳥心態」消極避事。從我省的情況看,黨員幹部的精神狀態、工作作風總體上是好的。但也還有一些地方和單位「精神懈怠、庸懶無為」問題突出。
  • 「網際網路+」時代 實體服裝店別有鴕鳥心態
    「網際網路+」時代 實體服裝店別有鴕鳥心態 2015-05-28 08:41:24 來源:甘肅農民報     在眾多的市場調研中發現
  • 「三緘其口」是「鴕鳥心態」下的「怪胎」
    筆者認為,政府部門「三緘其口」是「鴕鳥心態」下的「怪胎」。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人們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或者已經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
  • 「體檢恐懼」的「鴕鳥心態」是健康大敵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6%的受訪青年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  青年人「體檢恐懼」,這類人群在思想觀念上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那就是害怕體檢出來會是壞結果,因為他們知道平時自己在糟蹋自己,加班加點,工作壓力大,生活沒有規律,平時有時間看手機,沒時間鍛鍊身體;有些人會默默在心裡告誡自己:別整天熬夜加班了、別天天吃垃圾食品了……但絕大多數時候,告誡都只能是告誡,做不做得到,自己「心裡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