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或「視而不見」。
當一隻鴕鳥碰到一隻獅子時,鴕鳥會本能的逃跑,但是當被追的難以逃脫時,就會將頭埋進沙子裡,最後這隻鴕鳥的命運可想而知。不知道大家是否騎過鴕鳥,鴕鳥不喜歡被人騎,它是一種能以 60 公裡時速不斷地狂奔 3 小時都毫無倦怠的巨型危險鳥類。然而人們為了感受騎在大鳥身上的樂趣還是想出了辦法讓鴕鳥就犯,是啥辦法呢?用小袋子套住鴕鳥的整個頭部,這時的鴕鳥就如同頭埋進了沙子裡而安定了下來,乖乖就範,於是人就可以坐在它的身上。
有許多人在碰到困難,碰到挫折,碰到棘手的問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碰到環境改變時,往往習慣性的如同鴕鳥一樣, 將頭埋進沙子裡,選擇逃避,眼不見為淨。結果呢!困難、挫折、問題、不如意、環境都不會因為你的逃避而有任何改變,甚至會變得更糟,難以收拾。年幼時不慎將花瓶或杯子摔破後,知道闖了大禍而用雙手把眼睛蒙起來,不敢再看已被打破的東西。孩童時期考試考壞了,將考卷藏起來,隱瞞甚至欺騙父母,結果沒事。碰到挫折困難,選擇睡覺逃避,以為 「 橋到船頭自然直 」 ,結果好象記住的都沒事(有事的都故意忘了)。由小成長到大,不知不覺養成了「鴕鳥心態 」 。
鴕鳥的速度,可達時速 70-80 公裡(逃命時更快),獅子的時速可達 80 公裡,但是鴕鳥可以 70-80 之時速持續奔跑 30 分鐘,但獅子卻只能維持幾分種就累了。鴕鳥的前爪強壯而鋒利,必要時能把獅子殺死。可是鴕鳥往往忘了它自己的優點,選擇了逃避,也選擇了死亡。
美國參議員吉姆史達戴爾在越戰時擔任美國海軍的飛行員,他的飛機被北越擊落,跳傘逃生卻被抓到,直接送入號稱『河內希爾頓』的戰俘營,飽受刑求虐待。吉姆勇於面對殘酷的戰俘生活,並以堅強的意志力領導營內許多美國戰俘度過難關,終於熬到越戰結束平安回家,得到全國人民的敬佩。
當吉姆回想起那些沒有撐到最後的戰友,他哀痛的說:『他們太樂觀了,根本不願意面對現狀。他們總是告訴自己聖誕節前戰爭會結束,然後可以回家過節,落空之後繼續希望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可以回家,再度失望之後又期待感恩節可以離開。你知道嗎?我想那些人最後是死於一次次夢想落空的心碎。
樂觀是好習慣,但過度樂觀或忽視問題盲目樂觀,卻是失敗的根源。我們要有樂觀的態度,但也要有面對問題的勇氣.困難發生時,要馬上思索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那我該怎麼因應?要勇敢的面對問題,並作決定。一旦作成決定,馬上行動。
欺騙的行為也是鴕鳥心態,說一個謊,得再說 10 個謊來圓謊。誠實,勇於認錯是勇者的行為,也是直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成功者敢於面對問題,面對困難,面對挫折,面對環境的改變,越挫越勇。失敗者選擇逃避,選擇當鴕鳥,這些就是少數的成功者與多數的失敗者在成就上為什麼天差地別。
夥伴們,碰到困難,碰到挫折,碰到棘手的問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碰到環境改變時,放棄「鴕鳥心態」吧!將逆境用來激發潛力,養成面對問題的習慣,成功將指日可待。
中學生每日一題請掃描上方二維碼,每日定時推送
「一碼不掃,何以掃天下」
正在瀏覽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