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心態

2021-02-28 非著名英語教師-閆銘老師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或「視而不見」。

當一隻鴕鳥碰到一隻獅子時,鴕鳥會本能的逃跑,但是當被追的難以逃脫時,就會將頭埋進沙子裡,最後這隻鴕鳥的命運可想而知。不知道大家是否騎過鴕鳥,鴕鳥不喜歡被人騎,它是一種能以 60 公裡時速不斷地狂奔 3 小時都毫無倦怠的巨型危險鳥類。然而人們為了感受騎在大鳥身上的樂趣還是想出了辦法讓鴕鳥就犯,是啥辦法呢?用小袋子套住鴕鳥的整個頭部,這時的鴕鳥就如同頭埋進了沙子裡而安定了下來,乖乖就範,於是人就可以坐在它的身上。

     有許多人在碰到困難,碰到挫折,碰到棘手的問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碰到環境改變時,往往習慣性的如同鴕鳥一樣, 將頭埋進沙子裡,選擇逃避,眼不見為淨。結果呢!困難、挫折、問題、不如意、環境都不會因為你的逃避而有任何改變,甚至會變得更糟,難以收拾。年幼時不慎將花瓶或杯子摔破後,知道闖了大禍而用雙手把眼睛蒙起來,不敢再看已被打破的東西。孩童時期考試考壞了,將考卷藏起來,隱瞞甚至欺騙父母,結果沒事。碰到挫折困難,選擇睡覺逃避,以為 「 橋到船頭自然直 」 ,結果好象記住的都沒事(有事的都故意忘了)。由小成長到大,不知不覺養成了「鴕鳥心態 」 。

      鴕鳥的速度,可達時速 70-80 公裡(逃命時更快),獅子的時速可達 80 公裡,但是鴕鳥可以 70-80 之時速持續奔跑 30 分鐘,但獅子卻只能維持幾分種就累了。鴕鳥的前爪強壯而鋒利,必要時能把獅子殺死。可是鴕鳥往往忘了它自己的優點,選擇了逃避,也選擇了死亡。

     美國參議員吉姆史達戴爾在越戰時擔任美國海軍的飛行員,他的飛機被北越擊落,跳傘逃生卻被抓到,直接送入號稱『河內希爾頓』的戰俘營,飽受刑求虐待。吉姆勇於面對殘酷的戰俘生活,並以堅強的意志力領導營內許多美國戰俘度過難關,終於熬到越戰結束平安回家,得到全國人民的敬佩。
    當吉姆回想起那些沒有撐到最後的戰友,他哀痛的說:『他們太樂觀了,根本不願意面對現狀。他們總是告訴自己聖誕節前戰爭會結束,然後可以回家過節,落空之後繼續希望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可以回家,再度失望之後又期待感恩節可以離開。你知道嗎?我想那些人最後是死於一次次夢想落空的心碎。 


     樂觀是好習慣,但過度樂觀或忽視問題盲目樂觀,卻是失敗的根源。我們要有樂觀的態度,但也要有面對問題的勇氣.困難發生時,要馬上思索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那我該怎麼因應?要勇敢的面對問題,並作決定。一旦作成決定,馬上行動。

     欺騙的行為也是鴕鳥心態,說一個謊,得再說 10 個謊來圓謊。誠實,勇於認錯是勇者的行為,也是直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成功者敢於面對問題,面對困難,面對挫折,面對環境的改變,越挫越勇。失敗者選擇逃避,選擇當鴕鳥,這些就是少數的成功者與多數的失敗者在成就上為什麼天差地別。

     夥伴們,碰到困難,碰到挫折,碰到棘手的問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碰到環境改變時,放棄「鴕鳥心態」吧!將逆境用來激發潛力,養成面對問題的習慣,成功將指日可待。

中學生每日一題請掃描上方二維碼,每日定時推送

 

「一碼不掃,何以掃天下」


正在瀏覽此文章



相關焦點

  • 「鴕鳥心態」心理
    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 怎樣克服鴕鳥心態?
    什麼是「鴕鳥心態」?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不過有說法認為這其實是種誤解)。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如果不是把頭埋藏在草堆裡坐以待斃的話,是足以躲避猛獸攻擊的。「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是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鴕鳥心態在心理學又稱鴕鳥綜合症(Ostrich Syndrome,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Weiner提倡)。
  • 幹部要不得「鴕鳥心態」
    有的領導幹部不敢抓不敢管,抱著「鴕鳥心態」,唯恐得罪人、丟選票。各級黨委要加強幹部日常管理,及時了解所管幹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抓早抓小,敦促領導幹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選自《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 何為「鴕鳥心態」?
  • 成長思維:鴕鳥心態
    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如果不是因這種「鴕鳥心態」作祟而把頭埋藏在沙裡或草堆裡坐以待斃的話,它是足以躲得過任何猛獸攻擊的。「鴕鳥心態」其實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或者不客氣地說,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問題的懦弱心理驅動之下的懦弱行為。這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遇到危險時,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
  • 原創 如何改變「鴕鳥心態」
    當鴕鳥遇到傷害時,它起首將頭埋到土裡,對傷害視而不見,盼望以此來躲避。以是這種心態實在便是指當出現題目時,起首想的不是辦理題目標要領,而是選擇躲避,不敢重視題目標一種心態。厥後,生理學家將這種悲觀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是一種躲避實際的生理,不敢面臨題目標脆弱舉動。不知不覺養成的「鴕鳥心態」。
  • 窮人思維之鴕鳥心態
    今天跟大家說一個非常典型的窮人思維——鴕鳥心態。獅子要把鴕鳥吃了,鴕鳥就把頭埋在沙子裡。以為什麼都看不到了,就會覺得很安全為什麼很多大企業每年都要花幾千萬的資金去做市場調研?這就是典型的鴕鳥心態,領導為什麼不把這20年來的財務報表在公司公開一下,讓大家一起討論分析一下趨勢怎麼樣。大家還記不記得曾經有個崗位叫打字員、還記不記得曾經火爆的BP機……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給大家的——拒絕鴕鳥心態,尊重客觀事實放棄主觀臆想。
  • 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發布日期:2019-06-14 10:16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桐鄉新聞
  • 心態小故事:「鴕鳥心態」亦有可取之處
    據說非洲鴕鳥遇到危險時,往往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的。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的消極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固然可笑、可悲,但笑完後再細想想,其實「鴕鳥心態」也不無可取之處。
  • 老王說幣:炒幣要克服「鴕鳥心態」
    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不敢面對問題的儒弱行為。現實生活中具有「鴕鳥心態」的人比比皆是,幣圈中有「鴕鳥心態」的人也不少。
  • 輿論面前領導幹部切忌「鴕鳥心態」
    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進沙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其實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
  • 在工作中如何克服「鴕鳥心態」
    > 在11月份的公司行政例會中,公司徐總呼籲德龍廣大幹部職工在工作中要杜絕「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指的是鴕鳥一旦受驚嚇或發現敵情,總喜歡把頭埋進沙子裡,往往用來形容那些喜歡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的人。在我們的生產工作中,各種困難壓力隨時相伴,可能是由於人的惰性心理等因素在作怪,會像鴕鳥一樣採取迴避態度。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必須杜絕的,面對困難推諉拖延,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在工作中必須克服「鴕鳥心態」。
  • 安全生產必須摒棄「鴕鳥心態」
    面對嚴峻複雜的安全生產形勢,我們必須深入落實安全責任、深查安全管理漏洞、深究隱患背後原因,舉一反三、亡羊補牢、擔責盡責,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生產單位從停工停產,到復工復產,再到搶工期趕進度保目標,安全生產面臨空前挑戰。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牢牢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把防範風險一以貫之落實到安全生產工作全過程,把安全責任壓緊壓實到每個環節。
  • 鴕鳥心態,讓我們無法正確面對問題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鴕鳥心態我朋友這種屬於典型的鴕鳥心態,明明看到了危機,卻選擇逃避。可是他們卻自認為在為將來做準備,這樣鴕鳥心態比較隱性,但危害甚至比什麼都不做更可怕。這種的逃避就像鴕鳥在說「我已經讓危險在我眼前消失了」一樣。用所謂的自我努力麻痺、感動自己,浪費了時間,還迷惑自身。
  • 「三緘其口」是「鴕鳥心態」下的「怪胎」
    筆者認為,政府部門「三緘其口」是「鴕鳥心態」下的「怪胎」。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人們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或者已經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
  • 遇事逃避原來是鴕鳥效應,教你如何改掉鴕鳥心態
    鴕鳥效應:遇到難題就逃避(私信我【諮詢】 你可以跟我傾訴,我願意幫助你。這就是典型的鴕鳥心態,美國心理學家將這種遭遇危險或挫折時,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入沙坑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的逃避現象稱為鴕鳥效應。而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疫情快速蔓延,情況愈發難以控制,無數人的生命因為這樣的鴕鳥心態而逝去,他們本有機會可以「早發現早治療」的。以上舉得兩個例子,都可以看出來,鴕鳥心態只是一種掩耳盜鈴,它不會讓你的處境變得更好,相反如果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來應對,那只會使問題更複雜、更難處理。
  • 疫情防控,「鴕鳥心態」要不得
    然而,卻有少數幹部,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產生了「鴕鳥心態」:有的戰前「喊話動員」鏗鏘有力,戰時卻「貪生怕死」擔心被感染,唯恐避之不及,嘴裡喊著「給我上」,身體卻躲在後方「指點江山」;有的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產生了畏戰、怯戰情緒,缺乏信心和決心,對戰疫能否打贏持懷疑態度;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害怕得罪人,對熟人裝聾作啞,對問題視而不見,對謠言置若罔聞,導致防控工作流於形式
  • 向「鴕鳥心態」說不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開年,就該有一種「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狀態,一股「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氣神,決不能精神萎靡、庸懶無為,以「鴕鳥心態」消極避事。從我省的情況看,黨員幹部的精神狀態、工作作風總體上是好的。但也還有一些地方和單位「精神懈怠、庸懶無為」問題突出。
  • 常說鴕鳥心態,鴕鳥是因為害怕才一頭扎進土裡?並非如此
    1.描述人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當說起某人把頭埋在沙子裡,意思是在說這個人無視明顯的事實或拒絕接受建議,希望簡單地否認問題的存在就能讓問題消失。這其實就是常說的鴕鳥心態。把頭埋進土裡什麼是鴕鳥心態?在我國成語裡,掩耳盜鈴也是鴕鳥心態描述相同含義的詞語。事實上,心理學研究已經指出,大多數人在面對外部環境強大的壓力時,更傾向於選擇迴避,即使他們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願意去認真思考對策,最終導致問題複雜化,無法解決。這種行為非常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一頭扎進沙子裡的狀態。
  • 什麼是「鴕鳥心態」,為什麼大部分「大齡剩女」都具有?
    其實,大部分「大齡剩女」被剩下,都離不開一種心態——「鴕鳥心態」。鴕鳥那麼,什麼是「鴕鳥心態」呢?這就是「鴕鳥心態」,總是想著逃避,哪怕自己有能力應對。鴕鳥心態這就是典型的「鴕鳥心態」,大部分「大齡剩女」都不同程度擁有。
  • 無法正確面對問題 鴕鳥心態會毀掉你
    遇到危險時,鴕鳥會將頭埋在草堆裡,這樣它會認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會躲避危險。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01 越來越多人用「鴕鳥心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