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效應:遇到難題就逃避(私信我【諮詢】 你可以跟我傾訴,我願意幫助你。~)
鴕鳥效應:遇到難題就逃避
05:00來自檸檬心理課堂
如果電視或電影中出現「人橫穿馬路,眼看著要被車撞,卻不躲不閃,直到被車撞飛」這樣的場景,往往會有很多人吐槽,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傻,這一點也不合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卻會做出比這更不能理解的反應,他們遇到危機或困難時會把自己埋藏起來,當這件事沒發生。
有一位檸友就是這樣:
他畢業論文從寫開題報告到後面正式寫論文,都是導師催著逼著他寫,他看到導師反饋他說寫得不行要重寫,心裡急得要命也害怕得要命。可他做了什麼事呢,他居然關了手機,然後沒日沒夜地在宿舍打遊戲,最後他因為畢業論文不合格延期畢業了。
這就是典型的鴕鳥心態,美國心理學家將這種遭遇危險或挫折時,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入沙坑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的逃避現象稱為鴕鳥效應。
這種現象真的很常見,就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來說:
很多國家明明已經知道這個病毒的傳染性有多強,但是他們卻採取「我不檢測就沒有」的態度來應對,有的國家甚至一開始每天就測幾百個人。而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疫情快速蔓延,情況愈發難以控制,無數人的生命因為這樣的鴕鳥心態而逝去,他們本有機會可以「早發現早治療」的。
以上舉得兩個例子,都可以看出來,鴕鳥心態只是一種掩耳盜鈴,它不會讓你的處境變得更好,相反如果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來應對,那只會使問題更複雜、更難處理。
那我們該如何改掉鴕鳥心態呢?
檸檬給大家兩個參考建議:
第一,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短暫的逃避時間。
遇到難題會恐慌會害怕,這是人的正常反應,雖然我們理智上知道自己應該要採取行動,但情感上卻會控制不住的想要逃跑。
你可以允許自己害怕,但是你要注意逃避的時間以及方式。
首先你不能逃避太長時間,尤其當情況緊急的時候,你可以根據問題的嚴重性或者緊迫性給自己設置一個合適的「鴕鳥時間」,比如:
那位檸友看到導師反饋,知道自己要重寫,但是現在提不起勁,那可以允許自己休息一晚上,跟自己說「我今晚就好好休息,什麼都不想,明天打起精神重新再寫」。
其次,逃避的方式也要注意,不能讓自己一味的沉浸在放縱玩樂之中,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跟身邊的人,尤其是能理解你、能幫助你的人聊一聊,這樣你不僅可以緩解那些焦慮和害怕的情緒,還能收穫有效建議。
第二,勇敢面對問題,並把問題細化。
當我們陷入恐慌時,很容易把難題擴大化,也就是我們自己會被自己的想像嚇到。
比如之前我表妹畢業找工作,她就很害怕,害怕得連簡歷都不敢投,她總是想像自己會被刷掉或者會被為難。我就讓她把自己的任務一步步細化,她要找個好工作,那就要做好簡歷,然後選擇合適的公司投簡歷,接著是準備筆試和面試,當她明確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一步步去實施時,就會發現事情沒她想的那麼難。
有句話叫做「萬事開頭難」,但是一旦你敢於開頭了,那接下來你的行動就會像滾車輪一樣,越來越快,越來越順。
本文由檸檬心理課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