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八大心態——學習和歸零的心態

2021-01-21 柳木情殤

人之八大心態--學習和歸零的心態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虛榮心理,在一個工作或者說是一個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的時候都會又飄飄然的心情。既是對自我虛榮心的一種滿足,也是對自我肯定的一種回報。但是人終究還是需要自我的修養,和不斷地前行。虔誠的心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努力才美麗

二十一世紀唯一持久的競爭能力,就是勝於其他人的學習能力。我始終相信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改變才可以創業的時代。因為,學歷代表著我們每個人的過去,能力代表著我們每個人的現在,學習能力才能代表我們的未來。今天我們可以落後,但是不代表我們永遠落後。

學習豐富自己

現在想想當初大學畢業然後初入職場的樣子,我很慶幸我自己始終在不斷的學習,學習自己的所欠缺的職場知識,行業的專業知識,以及與人相處的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確實如此。如果你能看到他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便能夠使自己去虔心的去向他人學習。唯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使自己不斷地進步。

學習之中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宇宙,不論這個小宇宙如何都需要我們即時的去跟它補給能量。這幾年不能說自己經歷豐富,但是也算是經歷了大起大落。不過心中總還是會給自己一個心態,沒什麼大不了,只不過是重頭再來。其實這也是在說八大心態之中的歸零心態。

空杯心態

人總是有所特長,有所短板。在一個領域即使有所成就但是還是要有一個空杯心態,也就是歸零的心態,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從這座山到另外一座山,只能先下山,在上山。有時候過去成功的經驗可能只是我們未來失敗的原因。因為每個不同的行業都有自己行業不同的規則和規律。21世紀不是個單一的環境,這個環境同樣存在著優勝略汰,和多方面知識綜合的考驗。當一個人接觸到不同的事物的時候,一定要有一顆空杯的心態去向行業的精英和前輩學習。

空杯

我為什麼要空杯,就像是一個杯子裡面裝滿了水,如果不選擇空杯,怎麼還能裝進去新的水源呢?即使一個人再聰明,在一個行業裡再出色,那他也一定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如果總是覺得自己高高在上那就真的不應該了。因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的才華之處,別人能夠看得到,你的不足之處別人也心裡有數。

山外有山

讓自己變得簡單,也從心裡去看到他人得有點,好學,愛學,和保持一個空杯心態,給自己不斷地補充能量,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好的人。

相關焦點

  • 學習葫蘆絲的十種不良心態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五:精力不集中。繽紛世界,好東西太多,面對五花八門的誘惑無所適從,什麼都想學,又什麼都不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學音樂本身就很難,學會一種樂器就難上加難;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努力把一種樂器學好學精,然後再觸類旁通地嘗試學習其它樂器。
  • 扶溝縣白潭鎮:以歸零心態戰脫貧收官
    他笑著告訴記者,「脫貧了更得好好幹,這才對得起國家的好政策和幹部們的幫助。」50來歲的吳根成本是村裡又名的困難戶,妻子因殘疾喪失勞動能力,自己又沒法外出打工,一家人日子緊緊巴巴。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低保救助、殘疾補貼等扶貧政策疊加落實,讓他看到了生活希望。2018年,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他利用扶貧小額貸款建了1個鋼架拱棚,當年收入1萬多元,多年緊鎖的雙眉舒展開來。
  • 心態小故事:「鴕鳥心態」亦有可取之處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的消極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固然可笑、可悲,但笑完後再細想想,其實「鴕鳥心態」也不無可取之處。古人說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許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有辱自己的言語,如果看見、聽見了也沒有辦法,那就只能讓自己生悶氣,瞎操心,還不如不知道為好,索性就當一回「鴕鳥」,所謂「眼不見為淨」,就是這個道理。
  • 比黃金貴的是心態
    趙自力又到高考時,家長和老師囑咐考生最多的不再是熬夜苦讀,而是不斷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因為此時,好的心態比黃金還要寶貴。我是1996年參加高考的,我們班上一位把全校第一名佔據了三年的同學,卻因壓力太大,高考失利。究其原因,不是實力不強,而是心態不夠好。
  • 「鴕鳥心態」心理
    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 原創 如何改變「鴕鳥心態」
    以是這種心態實在便是指當出現題目時,起首想的不是辦理題目標要領,而是選擇躲避,不敢重視題目標一種心態。厥後,生理學家將這種悲觀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是一種躲避實際的生理,不敢面臨題目標脆弱舉動。不知不覺養成的「鴕鳥心態」。
  • 窮人思維之鴕鳥心態
    今天跟大家說一個非常典型的窮人思維——鴕鳥心態。獅子要把鴕鳥吃了,鴕鳥就把頭埋在沙子裡。以為什麼都看不到了,就會覺得很安全為什麼很多大企業每年都要花幾千萬的資金去做市場調研?這就是典型的鴕鳥心態,領導為什麼不把這20年來的財務報表在公司公開一下,讓大家一起討論分析一下趨勢怎麼樣。大家還記不記得曾經有個崗位叫打字員、還記不記得曾經火爆的BP機……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給大家的——拒絕鴕鳥心態,尊重客觀事實放棄主觀臆想。
  • 飼養孔雀魚的心態
    其實,我覺得,養魚就是養心、靜心,養魚需要良好的耐心和精力,要養好孔雀魚,最重要的就是心態。那飼養孔雀魚需要怎樣的心態呢?老狼總結了八個字:愛好、欣賞、尊重、學習。1、愛好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養孔雀魚也是如此,有興趣才能願意花時間去飼養,才會想去學習怎麼樣將孔雀魚養好,才會認真對待每一條小魚。
  • 簡單快樂心態的精闢句子,句句接地氣,人氣超高!
    要是愛錯了人,那就分開吧。既然可以重新選擇,就要把握機會,一生就這麼長,你要快樂一點。 六、人活的是一種心境,人生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如果每天只看到失去多少就不會快樂,那些看到擁有多少的人會感到幸福。
  • 鴕鳥心態
    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或「視而不見」。當一隻鴕鳥碰到一隻獅子時,鴕鳥會本能的逃跑,但是當被追的難以逃脫時,就會將頭埋進沙子裡,最後這隻鴕鳥的命運可想而知。不知道大家是否騎過鴕鳥,鴕鳥不喜歡被人騎,它是一種能以 60 公裡時速不斷地狂奔 3 小時都毫無倦怠的巨型危險鳥類。然而人們為了感受騎在大鳥身上的樂趣還是想出了辦法讓鴕鳥就犯,是啥辦法呢?
  • 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是「硬核」力量
    公共性的社會大事件,是檢驗和透視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一個重要窗口。在突襲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一方面,抗擊疫情的過程就是淬鍊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熔爐;另一方面,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也是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更是推動戰「疫」積極向好態勢不斷拓展的精神之盾。疫情防控,既是大戰,也是大考。
  • 人與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心態的不同
    人與人最大的不同,不在於聰明愚笨,也不在於富貴貧賤,而在於人的心態不同。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擁有的絕對公平的東西,那就是時間,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從來沒有誰比誰多,也沒有誰比誰少。
  • 你的心態,關乎於你的快樂
    新人員的學習能力很強,銷售產品知識一上手就會,交際能力強得直接半月時間就能與公司上下打成一片,小程看到新人員能「自力更生」得如些厲害,心裡也挺佩服的,可直到發生一件事後,佩服變成了怨恨。之前他們銷售的客戶各不相同,兩人也從未因此發生過衝突。
  • 中澳摩擦意味著一次心態的轉折
    或許你沒意識到,中澳的這次摩擦將完成一次歷史性的轉折,中西心態將實現逆轉。澳大利亞可以代表西方典型的對華態度,那就是一種貌似禮賢下士的心態。而中國自近代以來對西方就是一種仰視和學習的姿態。所以,當實力發生逆轉,而且差距還越拉越大時,以往的心態就失去了基礎,平衡被打破。禮賢下士者當然以上士自居,但當上士失去了仰仗的資本,變得越來越多要依靠下士時,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焦躁而多疑,總感覺自己失去了尊嚴。這哪是什麼尊嚴,說白了,就是放不下架子。只要架子一天不放下,那就是一天的累贅和負擔,久而久之就一定會生出事端。所以中澳的這次摩擦是一種必然。
  • 成長思維:鴕鳥心態
    可悲之處是它與我們有些人類一樣,不懂得或者懶於去懂得一個並不深奧的哲理:奔跑的人生最安全。「鴕鳥心態」其實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或者不客氣地說,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問題的懦弱心理驅動之下的懦弱行為。這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遇到危險時,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
  • 你有受害者心態嗎?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人員並不把經歷創傷與具有受害心態等同起來。他們指出,受害者心態可以在沒有經歷過嚴重創傷或傷害的情況下發展。反之亦然,經歷過嚴重的創傷或受害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個人會養成受害者心態。然而,受害者心態和受害行為有相似的心理過程和結果。另外,專家確定的受害心態的四個特徵是處於個人層面上的(研究結果出自對以色列猶太人的樣本研究)。
  • 人生無完美,讓心歸零
    有些人雖然富可敵國,卻活得很累;而有些人一貧如洗,但是活得自在。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心中有沒有裝著心事。其實生活中的人和事,錯過了就錯過了,與其念念不忘,不如讓心歸零。所以,心上無事就是不被生活中的瑣事所累,在忙忙碌碌中還能保持平和的心態,讓心歸零,心靈自由,心無牽掛。
  • 人前做「孫子」很憋屈?馮侖「孫子心態」告訴你,做「孫子」挺好
    這樣一位地產大亨在很多人眼中早就到了隨時當「大爺」,無需再裝「孫子」的境界了。然而事實上,這位很多人眼中的成功者,根據自己的商場經歷、人生閱歷提出了「孫子心態」這一處世方法。何為「孫子心態」?馮侖是這樣定義的:所謂「孫子心態」,就是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低,給別人面子,保持一種謙恭、謙虛的態度。擁有「孫子心態」,善於低頭求人,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這同「大丈夫能屈能伸」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把握「孫子心態」呢?
  • 受害者心態——愛彼嘉心理和您說
    所謂受害者心態是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種種事情,都會認為是別人背後別有用心,是想要對她強取豪奪,鯨吞蠶食。即使這些事可能在一般人看來是很正常的。有這種心態的人,會加入自我實現的預言(開始心裏面可能只是出現一個讓你擔心的負面想法,但如果這個想法被不斷循環播放,人們就會有一個傾向——刻意的去尋找一些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從而實現自己是受害者的預言),腦袋裡這麼思考,自然而然就會吸引類似的事情來到身旁,也會真的有比一般人多出很多的陷阱,引誘她掉進去。
  • 鴕鳥心態,讓我們無法正確面對問題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面對著工作的壓力,生活瑣事的煩惱,感情上的痛苦,選擇的首先是逃避。和女朋友分手,傷心之餘,去酒吧買醉;工作上不順心,乾脆不去想它,沉醉於遊戲中再說;生活上遇到煩心事,看個郭德綱相聲,睡一覺忘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