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一:不夠自信。認為自己條件差,學不好,遇到困難就退縮,稍微難一點的曲子和技巧不敢去碰。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你不試怎麼知道你不行;再優秀的演奏家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能堅持,不放棄,咬定青山不放鬆,百折不撓;他們不是比我們更聰明,而是比我們更勤奮、更刻苦、更堅定、更自信。要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摒棄依賴思想;對書上說的、老師講的、絲友幫的要積極思考,認真消化,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二:自尊心太強。怕現眼,怕丟醜,怕被點評,別人只能說好,不能說差。「怕丟醜」是影響進步的大敵,學習演奏早晚要吹給別人聽,「醜媳婦總要見公婆」。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完善、修正的過程,眼前的「獻醜」是為了將來的「有面子」;別人的「幫教」都是用心血換來的寶貴經驗,要懷著感恩的心態欣然接受;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兒、問題是什麼,就無法提高進步。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三:急躁情緒。時不我待,想一口吃個胖子,幻想一年半載就可以吹得很好,不懂得循序漸進,違反學習規律;心神不定,學東西不紮實。葫蘆絲看似簡單,但又很深奧,投入畢生精力也難以窮盡其藝術魅力。飯要一口一口吃,要制定學習計劃,靜下心來,耐著性子,按部就班、踏踏實實地學,欲速則不達。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四:沒有恆心。想學又不下決心,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起來就練一會,想不起來就拉倒。要樹雄心、立大志,當不了演奏家,也要努力成為一名演奏高手。天天摸,慢慢磨,堅信「拉鋸就有鋸末」的道理,持之以恆的堅持,沒有捷徑可走,所謂「十年磨一劍、」、「鐵杵磨成針」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五:精力不集中。繽紛世界,好東西太多,面對五花八門的誘惑無所適從,什麼都想學,又什麼都不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學音樂本身就很難,學會一種樂器就難上加難;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努力把一種樂器學好學精,然後再觸類旁通地嘗試學習其它樂器。假如你把葫蘆絲吹的很好,再學習電吹管、簫之類的樂器就相對容易得多。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六:排他心理。故步自封,視野狹窄,只學一個老師、一種風格、一種流派;對其他老師、流派、作品心存牴觸,不屑一顧。學習葫蘆絲要胸懷大度,用開放的視野和包容的態度,吸取一切好的東西;不以人劃線,摒棄門戶之見,真理第一,藝術至上。口味單一肯定會營養不良;廣泛學習,多方面吸收,才能造就全面成熟的、高水平的葫蘆絲愛好者。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七:小勝即滿。自我感覺良好,學幾首曲子、教幾個學生就翹尾巴,甚至妒賢嫉能,不思進取。天外有天,能人背後有能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學習演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能者為師,虛心學習,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藝無止境,學習提高永遠在路上;在葫蘆絲藝術這所大學校裡,老老實實做一名永遠也不能畢業的小學生;什麼時候拒絕批評、聽不進不同意見,前進的腳步也就停止了。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八:自恃清高。性格孤僻,孤芳自賞,不合群,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不能與人為善。人不能不把自己「當回事」,也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我們是群居物種,融入一個個群體去生存發展是天性和本能;自恃清高,孤芳自賞不但葫蘆絲吹不好,而且肯定是孤獨寂寞、鬱鬱寡歡。人應該越活越明白,葫蘆絲是一件以大眾娛樂為主的民族樂器,學習葫蘆絲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為了廣交朋友,擴大自己的生活空間,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提高幸福指數;學習也需要一種氛圍,沒有氛圍,沒有平臺,很快就會感到興趣索然,時間一長就會慢慢放棄。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九:不能吃苦。學習當初憑著一時衝動,或者是從眾心理,看人家學自己也來湊熱鬧;學習一段時間後感覺越學越難,興趣逐漸淡化,慢慢沒有了當初的熱情;只喜歡吹曲,不喜歡練功,進步緩慢也影響學習興趣。學好學精任何一門技藝都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出色的成就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要拿出「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才能取得好成績。自己要學會「興趣保鮮」,多與人交流探討、多吹一些自己喜歡的曲子、利用各種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發個朋友圈等等,都是「興趣保鮮」的好方法。
學習葫蘆絲十種不良心態之十:粗枝大葉。滿足於能夠流暢、順溜地演奏,對細節精磨不夠,演奏效果平淡無奇;練習很刻苦,只知道使蠻勁,用心動腦不夠,汗水沒少流,但成效不大。葫蘆絲演奏對練習者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勤奮好學的精神,還要有嚴謹細緻的作風和聰慧通達的靈氣。對自己的演奏要有一種類似於「潔癖」的苛求,養成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好習慣,對每個音符負責;要多用心思考,以勤補拙,跟自己較勁,要有一種「曲不驚人死不休」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攀登葫蘆絲演奏藝術的高峰。
撰文:劉希廣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