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極力反對「取消英語」或者「將英語調整為副課」?大致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第一、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英語依然是世界通用語言
近年來,關於取消英語的呼聲此消彼長。觀點沒那麼偏執的人也建議將英語變為副課,要求逐漸降低英語在中考、高考等升學考試中的比重。
其實,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英語依然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世界性通用語言。不管是小語種地區,還是漢語地區,在國際交流方面,使用的語言仍然是英語。英語的地位就好比是普通話在國內的地位,我國語言派系複雜,隔座山就有不同語言。有了普通話之後,全國各族人民都能無障礙交流,這就是通用語言帶來的好處和便利。
試想,如果取消英語,或者將英語作為副課,包括中考、高考、考研在內的升學考試都將逐漸降低對英語水平的要求。長此以往,我國國民的英語水平將大幅度降低,進而導致國家整體英語水平降低。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體現在綜合國力上。試問,沒了與世界各國溝通交流的能力,又怎麼會有與世競爭的綜合國力呢?
第二、將英語變副課可能會重蹈「體美音」覆轍
許多人之所以極力反對取消英語,或者反對將英語調整為副課,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副課」的本質。
曾經,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等都是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的是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勞」綜合性人才。但是,隨著升學壓力的加大,隨著功利性教育的主導,大部分學校都將「體美音」這三門課程調整為了副課,有的甚至乾脆就取消了這三門課。基於這些「前車之鑑」,許多人擔心將英語變副課後可能會重蹈「體美音」覆轍。
第三、英語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前提
目前,不少科研成果和科研交流都集中在英語國家,他們會以世界通用語言將科研結論發表在各類權威雜誌和期刊上,以供世人共同學習和進步。筆者讀研學的地質學,其中涉及的課程有礦床學、礦物學、構造學、巖石學等。不管是哪門課程,其基礎理論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世界各國的科研成果,再經過翻譯成書成為教材。因此,搞科研,不懂英語是寸步難行的,英語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前提。
諸如地質學等自然科學的科研領域並不少,有些還是當代的熱門研究領域。試問,沒有較高的英語能力,又如何能夠在這些熱門科研領域做出成果呢?如果取消英語,或者將英語調整為副課,又有多少人會自發的為了科研而去學習英語呢?如此一來,我國的科研水平將會嚴重下降,最終導致國際競爭能力下降,這是每一個中國國民最不願意看到的。
如果哪一天我國真的取消了英語,或者將英語調整為了副課,必須有兩個大前提:其一、世界通用語言易主漢語,漢語成為了全球性語言;其二,在全球性的熱門科研領域中,我國的科研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科研成果具備世界權威性,並且我國的科研結果都以漢語的形式公開發表在全球權威雜誌上。
取消英語或將英語變為副課後,學生的學習壓力會小很多。但從長遠來看,英語非但不能取消,反而還要更加重視英語學習,重視國民英語素質的提高,這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