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從老醒這幾天對網絡輿情的分析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人對於《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部片子是持不怎麼肯定的態度的。
常常在網絡中看到諸如什麼這部電影上映不到一半人走了一半呀,什麼電影放它的,我們在下面玩手機睡覺之類的現場直播式帖子,可見很多人都覺得這部片子乏味至極。
大家之所以覺得悶,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看不懂,我想,連老醒這種久經戰陣的人都看不懂,那麼絕大多數朋友看不懂也很正常。
「看不懂」雖然不是什麼罪過,但是確實是一件讓人垂頭喪氣的事情,特別是當你聽到有人居然對這部戲還抱有非常欣賞態度的時候:
居然有人覺得在電影院裡與《地球晚》對剛了三個小時,感覺很美!我的天,在我看來哦,這就像郭英森發現了引力波、王寶強和馬蓉復了婚一樣不可思議。
老醒後來又了解到,居然還有人對這部電影二刷三刷多次,有點抽菸上癮的味道。我這才明白一個真理——人與人之間真的是不同的。
那麼老醒就來鬥膽分析分析,這些二刷三刷該片的人,究竟是出於什麼心態。
第一種可能,這些人是患有強迫症的完美主義者。他們看一遍看不明白這部片子,於是便發揮不折不撓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地買票重看,想研究透徹該片的每一個細節。
對於這種人,老醒只想奉勸一句話,請牢記老祖宗的教誨「好讀書不求甚解」,有些東西真的不是努力就有用的,我覺得你有這時間,不如多花在買彩票上,萬一中了呢?
第二種可能,他們是真正偏好這一口。此話怎講,帶我娓娓道來。這些人不見得就真的看得懂,但是他們天生對刨根問底不在乎,他們就喜歡電影裡那種暈頭轉向的味道,他們從中能夠得到你我這些凡夫俗子得不到的享受。
可以用「倖存者偏差理論」來解釋這一種現象,即在一個龐大集群系統中,總有一兩個個例是超越常規的,無法避免。所以說,這些絕世奇才絕對有他們自己的理由,不過是你我不知道而已,就像我們無法理解有些人天生喜歡吃臭豆腐,有些人天生討厭吃黃瓜一樣。
但是,無論二刷三刷的人群屬於以上兩種情況的哪種,你都不得不承認他們所佔的比例是極少數,事實上這部片子作為文藝片,本來就只有小眾的需求,畢贛導演卻硬是以線上商業模式推出,還佔領了元旦檔這一黃金位置,所以才覺得有一種時空錯位感。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我們可以對某部影片的客觀情況進行陳述,但是最好不要做太過情緒化的結論,畢竟喜歡不喜歡都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感受,我們應該以一種包容的心態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