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怎麼樣,主要表達的是什麼

2020-12-05 唯徵的夢想

《地球最後的夜晚》結構跟《路邊野餐》一樣,前半段是人物的經歷和困境,後半段的長鏡頭裡用人物經歷寫詩在夢裡跟困境和解。畢贛不是深刻的導演,他不關心世界,不探尋深刻。他只拍出一場夢,但可以走進一個人的夢裡這件事已經足夠美了,不是嗎? 看不懂的可以再多看幾遍,真的沒有很晦澀。如果看不懂就不再看了不再去理解了,真的挺可惜的。只是一部電影還好,世界上難懂的東西太多了,都不去看,真的很可惜。看不懂就說爛也太偏激了,說自己是就喜歡看爆米花電影的普通人這種話,自己說出來不會難過嘛。

雖然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這部電影一直宣傳的「一吻跨年」不是噱頭,我也一定會去看,但絕對絕對拒絕看零點那場,我對自己都沒信心,對湊熱鬧的大多數更沒信心。雖然大家都不是衝電影去的,但我希望借著這波成功的營銷,真的有人認真看完電影,然後喜歡上導演,喜歡他的調調,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不過說實話,電影最好名副其實,這種名副其實不是要求他電影質量一定多高,多麼驚天動地,票房多麼喜人,而是它的內容和實質一定要跟宣傳打的牌吻合。

也不是不提倡營銷和宣傳,但千萬千萬別過火以及不要太誇張,不要總想把本身並不是這部電影定位的受眾人群忽悠進電影院那樣的結果只能是千刀萬剮,這跟電影質量好壞是沒有關係的,而是宣發無原則地調高觀眾預期的惡果。我看這麼多院線電影我太知道走進電影院之前觀眾對某部片子的預期意味著什麼,你要給觀眾驚喜就容易爆,你要讓觀眾去看之前就抱著真有說的那麼好我倒要看看的心態,那你再牛逼都扛不住預期偏差給觀眾帶來的失望這種不是沒有例子的。

像侯孝賢的《聶隱娘》就是宣發策略主打武俠,對其文藝片屬性閉口不提。它是武俠嗎?是,但跟大眾意義上的武俠差很遠吧,結果不就是口碑兩極分化,你解釋說你攝影多麼牛,你畫面多麼美,有啥用啊?你這麼弱的故事屬性和娛樂屬性,當前大陸觀眾接受程度有多高你心裡沒點B數嗎?宣發靠營銷賺錢無可厚非,但也不是什麼錢都能賺,否則不就是吃相難看嗎?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我當然希望它被大眾喜歡,就像我看完《路邊野餐》幾年之後還是時常哼起《小茉莉》的調子一樣的喜歡但我同時不希望是我上面說的那種情況,否則會很痛心。

電影2D部分的靈魂是煙,所有人把煙抽到了極致,咬掉一截順嘴塞進去,每個人都有借火情節,吞吐煙霧,從塵土漫天的貴州取景拍一個現實與夢境交織的電影,用煙來轉換兩者,是聰明了。2D與3D之間,李鴻其把蘋果吃出了一個長鏡頭,眼淚鼻涕混做一團,夾雜著果肉一齊被嚼碎咽進肚子裡,之後的靈魂變成了蘋果。也是一個暗線。夢境從黃覺在色情影廳看電影開始,我嚇死了,細看一下這他媽居然是個長鏡頭。

走出影院一看表,足足一個點,2D裡埋的所有線索伏筆全部浮現,所有曾經出現在黃覺生命裡的人盡數出現,演了一個新故事,這個夢裡,他再次與所有人相遇碰撞,遇見湯唯並再一次親吻,她在結尾前的化妝,給幼年白貓起名,紅頭髮的女人,火把與蜂蜜,桌球與卡車,燃燒許久的煙花。從畢贛把故事夾在貴州凱裡,就註定他是個天才。一部電影,無關情節演技,只要畫面夠美,就足夠任何需要。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支離破碎的故事,也是如夢般的電影!
    在2018到2019的跨年之夜,有一部電影成為了大家最大的期待,9:40開場,00:00散場,在電影結束的一瞬間,剛好觀眾們就迎來了2019年,非常詩意的電影名,具有儀式感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剛好契合了「2018最後的夜晚」,抖音、微博上的用戶還很浪漫的召集了一場「新年一吻」的活動。
  • "地球最後的夜晚"營銷能算"忽悠"嗎?
    時光網訊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2018年12月31日「最後的夜晚」上映,並打出「一吻跨年」的營銷策略,且在抖音上投放廣告,吸引大量吃瓜群眾走進影院。影片預售高達1.6億元,首日票房高達2.64億元,無疑問地登頂當日票房榜冠軍。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不好看」、但卻值得回味的作者電影
    相信很多人18年最後一部電影,或是19年第一部電影,就是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我發現我初二的妹妹居然也主動去看了這部電影,由此可見:「地球最後的夜晚」片名+60分鐘3D長鏡頭+懸疑愛情故事+一吻跨年的宣傳方案+1999年神秘事件+湯唯黃覺……等等元素,都讓這部電影既文藝、又商業。
  • 《地球最後的夜晚》回憶與現實穿插,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
    《地球最後的夜晚》回憶與現實穿插,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是一部回憶與現實穿插的電影,開頭插入懸念,男主在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女主。但是在回憶當中,男主其實找的是殺白貓的兇手。用了兩根線索當主線,實則是一個目的:找女主。
  • 《地球最後的夜晚》:想要看懂這部電影,只需要三個竅門
    作為2018年的最後一部電影,畢贛導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用一吻跨年的概念吸引了大量觀眾,一部藝術電影這麼賣座,這確實是今年中國電影的一次現象級事件,一提到藝術電影,很多人首先的感受就是悶,其次就是看不懂,一臉懵圈,根本不知道電影在講什麼。
  • 跨年夜刷屏朋友圈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你看懂了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我以為看的是愛情片,結果色情電影院大媽喊黃覺說來耍嘛。我以為看的是驚悚片,結果小孩跟黃覺在山洞裡打桌球?我以為看的是懸疑片,結果桌球拍轉了幾圈人就飛起來了?地球最後的夜晚整個影片都在做夢。所有人物都在念青春小說的臺詞。監獄的大媽說著方言講「回憶」;黃覺的旁白顯得不像個農民工;打桌球的小孩還像個大人;除了站街的中年女人,整個片子都在不搭當中緩慢遊移。
  • 《地球最後的夜晚》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電影,一個專門奪獎的電影
    地球最後的夜晚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電影,一個專門奪獎的電影12月31號萬眾矚目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開始了它的上映,面對著商業宣傳的這樣一部愛情片,但是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很好的效果,小編當時也不是知道抽什麼瘋了在跨年夜竟然去看這種電影,如果不是為了電影票錢我是絕對不會在裡面強硬的看完的。
  • 電影是認識當代社會的一種方式——以對《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討論...
    電影是認識當代社會的一種方式 ——以對《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討論為例 史曉林 王真 等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2卷第2期
  • 《地球最後的夜晚》:電影有萬種解讀,就看你是否接受另一種可能
    《地球最後的夜晚》大概是從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中的「一種關注大獎」提名開始,被大眾所關注的。大概很多觀眾認為,能在坎城被提名,一定是非常好看的電影。這裡的「好看」,是指一般商業電影的好看。但是,進了電影院,很多人睡著了。
  • 湯唯主演的2018年最後一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心動了嗎?
    大家好,我是小編娛樂叭快樂鴨,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由湯唯,黃覺,張艾嘉等人主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將於2018年12月31日全國上映,這部片名看似有點災難類型題材的影片,其官方聲明著實引起了我的興趣,一起來看看!
  • 一篇《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影評
    在看完《地球最後的夜晚》兩天後,我何時回憶起電影裡的場景,仍然會突然鼻酸。上一次這種體驗還是本科時期的拉片課上,播放我已經看過十幾次的《阿瑪柯德》,當小鎮春來,馬勃菌的種子隨風飄揚時,我也在第十幾次的落淚。我相信費裡尼有多愛裡米尼,畢贛就有多愛凱裡。
  • 去掉複雜的電影技術,《地球最後的夜晚》講了一個尋人的故事
    《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是2018年最後一個誤會。為什麼說是誤會?因為:《地球最後的夜晚》並不是愛情片,也不是災難片,很多想看愛情片「一吻跨年」或者中國版《2012》的觀眾要失望了。但是,這部電影並非沒有故事,去掉複雜的隱喻、隱晦的符號、裝X的電影藝術,是一個有關尋找的、悲傷的故事。
  • 《地球最後的夜晚》:用「載入電影史的長鏡頭」,完成畢贛的電影野心
    畢贛(左二)帶領演員黃覺(右二)、李鴻其(左一)、陳永忠(右一)走上了電影在坎城的首映禮紅毯。    當地時間15日早,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坎城亮相。一路漫步的黃覺來到一家昏暗老舊的戲院,陷坐沙發、戴上3D眼鏡———那段逗笑觀眾的「本片非3D電影,請觀眾在觀影時自尋正確時機佩戴」的溫馨提示,所說的「正確時機」就是此時,片名《地球最後的夜晚》才終於姍姍來遲。
  •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一部大多數人看不懂的電影貢獻的三個話題
    但《地球上最後的夜晚》打破了這一貫的傳統,在新年的第一天裡,貓眼和淘票票上的觀眾評分,僅有3.4分,創下這兩大票務平臺最低評分。那麼這種判斷應該是什麼?如果拋開時代進步、文化變遷、技術發展等因素,固定在評判電影好壞的客觀準則該是什麼?也許這個問題要做一下變體,畢竟電影是導演等人的創作,就如小說是作者的創作一般。在客觀上,難以衡量藝術性的高低,但是技術性是可以衡量的。但作品沒有技術性,只有創作者有。
  • 《地球最後的夜晚》跟隨著湯唯,在最漫長的夜晚做最迷人的夢
    沒錯,我只pick將於12月31日公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原因很簡單,第一因為主演湯唯,第二因為電影一個小時的3D長鏡頭。單憑這兩個賣點,就將大眾審美與迷影情懷一網打盡,足以讓該片成為跨年首選。《地球最後的夜晚》,她帶著致命的美麗回到大家的眼前,她在這部電影裡就是最迷人的夢,讓我這顆沉寂的心又躁動了起來。羅紘武(黃覺飾)因父親離世再次回到貴州。12年前,好友白貓(李鴻其飾)被殺,羅紘武在追查兇手左宏元(陳永忠飾)的過程中,被兇手的情人萬綺雯(湯唯飾)所利用。
  • 地球最後的夜晚綠皮書和手錶指的是什麼 構成一個輪迴
    ­  在《地球最後的夜晚》中,有許多標誌性的東西,漏水的房子、野柚子、手錶、綠皮書,當把羅紘武的現實和夢境重合之後,這些東西都有了意義,整場電影構成了一個莫比烏斯,也是一個輪迴。­  先來說綠皮書,在羅紘武在父親的遺物中發現了母親的照片,根據背後的地址他找到了萬綺雯的好友邰肇玫,根據邰肇玫的解釋,羅紘武發現原來這張照片曾經在萬綺雯的手上。
  • 愛情,也許不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打開方式
    《地球最後的夜晚》(以下簡稱《地球》)也是如此,已經有敏感的影評人發現了影片是畢贛「戀母情結」的體現,電影真正的主角不是黃覺、湯唯,而是導演畢贛在通過晦澀的方式,來講述一個男孩與拋棄他的母親和解的故事。
  •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2億,結果貓眼評分低至冰點,比豆瓣還低3分
    《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主演:湯唯 / 黃覺 / 張艾嘉 / 李鴻其 / 陳永忠豆瓣:7.5分並非我故意潑冷水。這種頗有現象級意味的奇觀,既是意外之外的意外,也是意外之內的意外。今年5月,《地球最後的夜晚》首發預告,便開始直撓我的好奇心。
  • 被全網罵慘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其實很好懂!
    作者|木木這兩天,爭議最大的電影莫過於「天才導演」畢贛的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了。首先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電影講了什麼。而電影的後半段,也就是長鏡頭拍攝的3D部分——是虛構的,是羅紘武的夢境。在羅紘武的夢中,空間變得狹窄起來,場景主要集中在隧道和監獄(現實中是一個廢棄的工廠)。
  • 從《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中讀懂導演畢贛
    其中2015年的洛迦諾獎得主《路邊野餐》和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可能是你從未見過的。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涉及到時間的浮躁和記憶的變幻莫測,這種矛盾是畢贛作品的核心。《路邊野餐》的中文名最初是根據費爾南多·佩索阿的《惶然錄》命名的,而《地球最後的夜晚》則來自智利小說家博拉尼奧的同名短篇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