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營銷能算"忽悠"嗎?

2020-12-05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訊
《地球最後的夜晚》

在2018年12月31日「最後的夜晚」上映,並打出「一吻跨年」的營銷策略,且在抖音上投放廣告,吸引大量吃瓜群眾走進影院。影片預售高達1.6億元,首日票房高達2.64億元,無疑問地登頂當日票房榜冠軍。    

  然而

《地球最後的夜晚》

作為一部藝術電影,內容過於晦澀,不少觀眾感到被營銷欺騙,掀起輿論風波。影片次日票房跳水,元旦當天票房只有1130萬,跌幅接近96%,創造中國影史首次日票房最大跌幅。主要投資方華策影視股票更一度跌停,市值一日蒸發16億元。


  針對這一營銷爭議,與之相關的藝術電影營銷問題,以及被大眾忽略掉的電影本身優劣,時光網編輯部也展開一次議論。以下是來自小編們的亮點觀點——


F「宣傳方總不能直接跟觀眾說,電影很難懂吧。」


  這次的營銷本身不能稱之「卑劣」。營銷都是這樣,不存在暴露自己缺點的營銷方式。宣傳方總不能直接跟觀眾說,這個電影晦澀、難懂、門檻超級高。


  營銷中最大的錯,是把檔期選擇在了跨年夜,讓觀影氣氛是擰巴的。在大家準備歡樂的時候給了大家一個沉默的藝術教育,特別還有一家人來看的,就會引發大家的不滿。這一點上,算是忽悠了。畢竟抖音用戶和藝術片觀眾交集太小,在那個渠道用短視頻營銷,很容易忽悠到想到電影院看愛情喜劇跨年的觀眾。


  話說回來,對部分被「誤導」買票的觀眾,這或許是一個機會,給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們進入藝術片的世界(如果你有這個慧根)。就像導演畢贛此前自己說的,「從此他們的觀影經驗裡多了一部電影,可能很難理解」,但是「等他們的生命經驗發生改變以後」,會想起這部電影。


  也有編輯認為:這一事件,主要傷害的不是非目標觀眾,而是目標觀眾。尤其跨年夜那一天,大量非目標觀眾在影院裡睡覺、玩手機、中途退場,還有吵鬧的小孩子,影響了真正想看電影的觀眾。另外,現在主要的爭論偏離了電影本身,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去關注電影本身怎麼樣。


F「觀眾花錢消費,不滿意就罵,天經地義。」


  大家一直看商業片,就會對藝術電影失去鑑賞能力。商業片把所有信息推到你面前,生怕你看不懂。藝術電影的表達方式是非常規的,需要觀眾主動觀察、尋找、思考,而且通常看一遍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如果觀眾理解藝術電影的這個屬性,就不至於這麼憤怒了。


  事件從側面說明,我們對電影文化的教育普及是不夠的。不過當然,觀眾對自己花錢消費的東西進行評判,是合理的,這是他們的權力,應該允許他們宣洩。


  其實這電影和王家衛

《東邪西毒》

有點像。兩部電影上映前,都讓觀眾有種錯誤的印象(前者讓人以為是愛情電影,後者讓人以為是傳統的武俠片)。但是兩部電影,本質上探討的都是情與愛的東西。


  當年

《東邪西毒》

上映的時候票房也很慘,與觀眾的預期不符。差不多這電影票房慘敗之後,香港武俠片一蹶不振好多年。

相關焦點

  •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怎麼樣,主要表達的是什麼
    《地球最後的夜晚》結構跟《路邊野餐》一樣,前半段是人物的經歷和困境,後半段的長鏡頭裡用人物經歷寫詩在夢裡跟困境和解。畢贛不是深刻的導演,他不關心世界,不探尋深刻。他只拍出一場夢,但可以走進一個人的夢裡這件事已經足夠美了,不是嗎? 看不懂的可以再多看幾遍,真的沒有很晦澀。
  • 2018最後一部爛片!10小時狂收1.7億,貓眼全差評,末日營銷完勝
    在2018年最後這天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10小時票房高達1.7億,穩居單日冠軍寶座。這部影片首日票房能夠如此火爆,靠的卻不是影片自身的質量,而是所謂的「末日」噱頭。這樣靠噱頭在首日大獲全勝的影片,像極了之前的《愛情公寓》,而《愛情公寓》後來的票房走出了斷崖式的暴跌曲線,相信這部影片也不會例外。為什麼這麼說呢?先來看看《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映後的觀眾評論吧。
  • 跨年夜刷屏朋友圈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你看懂了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我以為看的是愛情片,結果色情電影院大媽喊黃覺說來耍嘛。我以為看的是驚悚片,結果小孩跟黃覺在山洞裡打桌球?我以為看的是懸疑片,結果桌球拍轉了幾圈人就飛起來了?地球最後的夜晚整個影片都在做夢。所有人物都在念青春小說的臺詞。監獄的大媽說著方言講「回憶」;黃覺的旁白顯得不像個農民工;打桌球的小孩還像個大人;除了站街的中年女人,整個片子都在不搭當中緩慢遊移。
  • 《地球最後的夜晚》回憶與現實穿插,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
    《地球最後的夜晚》回憶與現實穿插,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是一部回憶與現實穿插的電影,開頭插入懸念,男主在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女主。但是在回憶當中,男主其實找的是殺白貓的兇手。用了兩根線索當主線,實則是一個目的:找女主。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支離破碎的故事,也是如夢般的電影!
    在2018到2019的跨年之夜,有一部電影成為了大家最大的期待,9:40開場,00:00散場,在電影結束的一瞬間,剛好觀眾們就迎來了2019年,非常詩意的電影名,具有儀式感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剛好契合了「2018最後的夜晚」,抖音、微博上的用戶還很浪漫的召集了一場「新年一吻」的活動。
  • 被全網罵慘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其實很好懂!
    作者|木木這兩天,爭議最大的電影莫過於「天才導演」畢贛的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了。提名第71屆坎城電影節 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提名第55屆臺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再加上「一吻跨年」的營銷噱頭,讓這部電影成為2018年最後一部,2019年第一部最值得關注的電影。
  • 一篇《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影評
    在看完《地球最後的夜晚》兩天後,我何時回憶起電影裡的場景,仍然會突然鼻酸。上一次這種體驗還是本科時期的拉片課上,播放我已經看過十幾次的《阿瑪柯德》,當小鎮春來,馬勃菌的種子隨風飄揚時,我也在第十幾次的落淚。我相信費裡尼有多愛裡米尼,畢贛就有多愛凱裡。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不好看」、但卻值得回味的作者電影
    相信很多人18年最後一部電影,或是19年第一部電影,就是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我發現我初二的妹妹居然也主動去看了這部電影,由此可見:「地球最後的夜晚」片名+60分鐘3D長鏡頭+懸疑愛情故事+一吻跨年的宣傳方案+1999年神秘事件+湯唯黃覺……等等元素,都讓這部電影既文藝、又商業。
  • 湯唯新片一票難求 「一吻跨年」背後是瘋狂營銷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一路上漲:預售票房是《路邊野餐》的10倍以上  《地球最後的夜晚》由畢贛執導,湯唯、黃覺、張艾嘉、李鴻其、陳永忠等明星主演,影片定檔2018年12月31日,也就是跨年夜當晚上映。
  • 湯唯主演的2018年最後一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心動了嗎?
    由湯唯,黃覺,張艾嘉等人主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將於2018年12月31日全國上映,這部片名看似有點災難類型題材的影片,其官方聲明著實引起了我的興趣,一起來看看!此聲明一出,果然一批帶有藝術情懷的年輕人們,紛紛在網上發聲:2018跨年夜,要和喜歡的人一起去看《地球最後的夜晚》。
  • 《地球最後的夜晚》跟隨著湯唯,在最漫長的夜晚做最迷人的夢
    沒錯,我只pick將於12月31日公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原因很簡單,第一因為主演湯唯,第二因為電影一個小時的3D長鏡頭。單憑這兩個賣點,就將大眾審美與迷影情懷一網打盡,足以讓該片成為跨年首選。《地球最後的夜晚》,她帶著致命的美麗回到大家的眼前,她在這部電影裡就是最迷人的夢,讓我這顆沉寂的心又躁動了起來。羅紘武(黃覺飾)因父親離世再次回到貴州。12年前,好友白貓(李鴻其飾)被殺,羅紘武在追查兇手左宏元(陳永忠飾)的過程中,被兇手的情人萬綺雯(湯唯飾)所利用。
  • 愛情,也許不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打開方式
    《地球最後的夜晚》(以下簡稱《地球》)也是如此,已經有敏感的影評人發現了影片是畢贛「戀母情結」的體現,電影真正的主角不是黃覺、湯唯,而是導演畢贛在通過晦澀的方式,來講述一個男孩與拋棄他的母親和解的故事。
  • 《地球最後的夜晚》口碑崩了,靠標題黨誤導宣傳是有意為之嗎?
    畢贛導演的大作《地球最後的夜晚》在2018年12月31號凌晨首映,在之前的宣發過程中,售票可謂是十分火爆,拿下了1.2億的預售票房,這可是國產文藝片的一個標杆式的記錄。但是才一夜剛過,這個電影的口碑就徹底崩盤了,實在是太快了。有的網友表示看了10分鐘就睡著了,醒了以後發現電影還沒放完。
  • 忽悠,接著忽悠!
    上午高電位把血液中的垃圾清理掉,下午通過光能排出來。只需要在跟儀器連通的坐墊上坐一坐就能解毒排毒,清理血液中的垃圾,看來這種電場治療儀還真是神奇。電場治療儀能治十幾種病?忽悠!說了半天,這個能把人全身用電包圍起來的治療儀到底能治什麼病呢?
  • 地球最後的夜晚羅紘武母親是誰 為什麼媽媽的樣子是白貓
    ­  在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中,羅紘武在夢中遇到了正在與情人私奔的媽媽,但是觀眾們卻發現羅紘武母親卻是白貓媽媽的形象,她們兩人有什麼關係嗎?其實影片中有一句話已經點出。­  最後白貓媽媽問羅紘武如果是他的母親染頭髮的話,會染成什麼顏色,羅紘武脫口而出是紅色。紅色是奔放、熱情、灑脫、烈火以及拋棄家庭勇於追夢的母親。­  在羅紘武的夢中,他跟著母親繞過崎嶇小路重新回到和小白貓分別的地方,他的母親有一頭火紅的頭髮,擎著一個燃燒的火把,但卻是白貓媽媽的樣子。
  • 《地球最後的夜晚》:用「載入電影史的長鏡頭」,完成畢贛的電影野心
    當地時間15日早,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坎城亮相。這部被選片人福茂形容為「繼承了侯孝賢和大衛·林奇風格」的藝術電影,不負眾望收穫大面積好評。那段長達60分鐘的3D長鏡頭成為了大家討論畢贛的核心話題,甚至有點兒除此之外的評論都是「政治不正確」或偏題的意思。充裕的資金也讓畢贛構築的這場「如夢之夢」,比他的處女作《路邊野餐》要來得更加大膽瘋狂、極致精美。
  •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2億,結果貓眼評分低至冰點,比豆瓣還低3分
    《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主演:湯唯 / 黃覺 / 張艾嘉 / 李鴻其 / 陳永忠豆瓣:7.5分並非我故意潑冷水。這種頗有現象級意味的奇觀,既是意外之外的意外,也是意外之內的意外。今年5月,《地球最後的夜晚》首發預告,便開始直撓我的好奇心。
  • 《地球最後的夜晚》:想要看懂這部電影,只需要三個竅門
    作為2018年的最後一部電影,畢贛導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用一吻跨年的概念吸引了大量觀眾,一部藝術電影這麼賣座,這確實是今年中國電影的一次現象級事件,一提到藝術電影,很多人首先的感受就是悶,其次就是看不懂,一臉懵圈,根本不知道電影在講什麼。
  • 《地球最後的夜晚》:電影有萬種解讀,就看你是否接受另一種可能
    《地球最後的夜晚》大概是從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中的「一種關注大獎」提名開始,被大眾所關注的。大概很多觀眾認為,能在坎城被提名,一定是非常好看的電影。這裡的「好看」,是指一般商業電影的好看。但是,進了電影院,很多人睡著了。
  • 用多證據看進化論的忽悠
    美國一博士後生物學家講,一個蛋白質形成機率需一百億年不一定形成,如果加上形成細胞的機率是百億年的多少次方,再形成更高細胞組織又是多少次方,以此類推,大家算算宇宙形成多少年?與科學教瞎扯出的進化論年譜相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