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起源說:太陽比月球大400倍,為什麼看上去差不多大小?

2020-12-04 笑笑和爸爸

月球的半徑是1738公裡,距離地球384400千米;太陽的半徑是696300公裡,距離地球約1.5億千米。太陽比月球大400倍,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月亮和地球距離的400倍。

所以站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太陽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

是不是感覺有點不可思議,特別偶然?

偶然的事情很多,今天來看看月球是在怎麼樣偶然的情況下,來到地球「身旁」的。

月球的形成,科學界有很多說法,譬如同源說,俘獲說,分裂說以及撞擊說。現在主流說法還是撞擊說,這種說明也證據可以依靠。其他的說法,相對破綻比較大。

怎樣的撞擊產生了月球呢?

45億年前,太陽系還比較年輕,當時地球旁邊還沒有月球這個小兄弟,地球獨自繞著太陽轉。

當時的地球,也不像現在這樣是藍色的,而是一個充滿熔巖大火球,溫度非常高,沒有生命痕跡,地球自轉的速度也非常快,自轉一周只要8小時,不像現在的24個小時。

45億年前的地球,不像現在這麼安穩,祥和。

那時候的太陽系,像是在玩一場彈球遊戲,地球不停地受到小行星,彗星的騷擾和撞擊。

意外來的就是那麼快,一顆和火星(火星直徑是地球的53%)大小差不多的行星(科學家起名叫」忒伊亞「)直接照著地球就過來了,一頭撞了上去。

這倆大傢伙一親密接觸,那還了得,立刻熔巖四濺,一飛沖天。這個叫忒伊亞的小行星,直接被撞沒了。

大量的巖漿被撞擊到太空中,一部分以逃逸速度脫離了地球的引力,另外一部分熔巖圍繞著地球軌道運行。

這些被撞擊的熔巖和碎片,慢慢聚集在一起,變得越來越大,然後又吸引著軌道上的其他的液體熔巖,慢慢地就形成了前期的月球

就這樣,一輪火紅的月亮,慢慢的從地球的地平線上升起。

那時候的月亮,離地球只有2萬多公裡,不是現在的38萬公裡,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是現在月亮的15倍大,是不是有點」手可摘星辰「的感覺?

由於地月距離比現在近很多,月球對地球的引力是現在200倍以上。雖然當時地球上沒有海水,但是地球表層都是被巖漿包裹,對巖漿的」潮汐「引力,達到現在的3000倍以上。

正是這種」潮汐「引力,月球離我們越來越遠。

不管是巖漿,還是海水,潮汐最高點還沒有回落,就被自轉的地球給拉著走了。

地球的自轉拉著潮汐的巖漿或海水,根據力的相對性,潮汐也會往反方向拉著地球,造成地球自轉速度變慢。

月球和地球之間引力的能量是恆定的,地球慢下來了,月球就會跳到能量更高、離地球更遠的軌道上,以達到能量平衡。

經過45億年,從當年的2萬公裡到現在的38萬公裡,從當年的一顆火球,到現在安靜的星星,月球從來沒有離開過,一直陪伴著地球,看著地球變化,發展,繁花似錦。

隨著人類的進步,科學的發展,會有越來越有力的證據,證明月球的起源,解密更多月球的秘密。

從我們看到月亮和太陽一般大小的偶然性說起,我們人類生活在宇宙最美好的時期,月亮也是我們密不可分的好夥伴。

相關焦點

  •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為什麼如此巧合?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為什麼如此巧合?
  • 太陽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一切是有人在安排?
    雖然我們知道這兩個天體在宇宙中的級別差距是非常大的,一個是恆星,一個是衛星,但是在我們人類的心目中,尤其是古時候,他們的地位是一樣的,我們都說吸取日月之精華,可見它們是一樣的神聖。然而不管怎麼說,它們的大小真是天壤之別。太陽是地球的130萬倍,也就是說,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而月亮有多大?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地球可以裝下49個月球。
  •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是巧合嗎?
    從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太陽面前,月球就如同大山面前的一塊石頭。可是就是體積差異如此巨大的兩顆天體,在地球上看上去,它們的大小卻沒有多大的差別。基於此,在過去的數千年裡,這兩顆本質差異巨大的天體幾乎擁有了相同的文化地位。
  • 為什麼太陽和月球看起來一樣大?角大小為你解答
    最簡單粗暴易於理解的說法就是,角大小是用於判斷天空中物體的維度大小的。正如先前所說,角分與角秒是用於測量角大小的,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這需要從角分與角秒本身說起。角分與角秒實際上代表的是其在圓周上的不同角度,一角秒的大小是1°的1/3600,由弧度制表示也就是180/∏,一角秒的大小大約是一角分的3600倍,也就是大約206,265角分。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是巧合嗎?
    作者 宇宙探索2018原標題: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是巧合嗎?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月兩大天體在人類文明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基本相當。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月兩大天體在人類文明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基本相當。
  • 月球之謎:來源神秘的天體?
    例如,月球背面的環形山密密麻麻,而正面卻平坦如鏡;環形山不論大小深淺都一樣;月球好像是中空的;月球不像一個自然天體,而更像一個人造天體 月球起源的爭議 科學家眼中月球的起源,仍不是最後的定論,只是一個科學的假設而已。到目前為止,關於月球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爭論的熱點。可是,100多年過去了,月球的起源依舊是解不開的謎團。
  • 如何僅憑一雙眼睛,就能算出月球的大小和距離?
    ——莎士比亞 測量月球的距離現在對我們來說真的輕而易舉,因為阿波羅11號任務期間,在月球上放置雷射反射裝置,通過雷射測距我們很輕易的就能知道月球平均軌道半徑為384,403千米,甚至還能測出來月球以每年3.8CM的速度遠離地球。所以月球是我們目前研究的最好、最詳細的地外天體。但是我們普通人沒有高端設備,可我們有月食!下面就來說說怎麼樣通過月食測月球的距離和大小?
  • 月球起源新說:火星大小天體正面撞擊地球而催生
    月球起源新說:火星大小天體正面撞擊地球而催生  【科技訊】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月球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但是根據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大約45.3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猛烈撞擊了地球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大2.5倍,為什麼月球還圍繞著地球轉?
    這是一個迷惑性非常強的話題,中間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太陽對月球的引力真的是地球對月球引力的2.5倍嗎?其二則是為什麼扳手腕地球輸了月球卻仍然沒有被太陽拉走?一、太陽對月球的引力確實比地球對月球的引力大嗎?
  • 如何測量月球與太陽的大小?
    因此,當我們看天空時,我們唯一能測量的就是角度大小和角度距離。如果你把整個天球分成360度,就像你把一個圓分成360度一樣,你可以討論物體的角度大小或者它們的角距離(在天球上把兩個物體分開的角度)。當我們計算太陽和月球的角度時,我們驚奇地發現了幾乎相同的結果:1/2度。(這只是一個巧合,對我們來說幸運的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得到完美的日食)。
  • 每天都能看見的月球,你對它的了解有多少?科普月球與地球的關係
    ,這就意味著它們有相同的起源,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有趣的是,「忒伊亞」這個名字應該是根據月球的名字取的,在古希臘神話中月神的名字叫做塞勒涅,而他的母親就是忒伊亞,預示著這顆行星應該是月球的母親。示意圖月球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看上去的大小和太陽差不多
  • 新研究挑戰月球起源說
    簡介:普遍認可的月球起源是忒伊亞撞擊地球分離出月球,月球也被認為不存在易揮發的碳元素,但研究發現月球表面有碳離子,或能推翻撞擊說。被廣泛認同的「大衝擊」理論認為,地球形成最初地殼後(即「原始地球」)跟一個火星大小的星體發生碰撞,大碰撞中飛出的殘骸匯集到環地軌道,月球便是由這次大碰撞所噴出的物質形成。 「大衝擊」假說在阿波羅登月計劃後得到進一步確立。
  • 月球起源說,或許外星人就藏在月球背面
    專家將月球的巖石樣本和太平洋洋底巖石進行了對比,發現兩者年齡差異相當大,由此否定了分裂說。同源說這一假設認為,原本位於同一個太陽星雲區域的星雲物質,經過旋轉和吸積,形成了地球和月球兩個天體。這一假說同樣被巖石對比分析說打破,主要原因在於地球和月球的平均化學成分差別很大。
  • 太陽比月亮大,為什麼我們眼睛看上去一樣大呢?
    具體而言,太陽69.6萬千米的半徑值,相當於地球半徑值的109倍,而月球的赤道直徑也才3476.2千米。太陽的體積相當於地球的130萬倍,而月球的體積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49。通過太陽、月球和地球在半徑和體積方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兩者之間的大小差距很大。那麼,為什麼太陽比月亮大很多倍,但我們眼裡的它們看著卻相差無幾呢?
  • 月球的起源,如果沒有月球地球將會怎麼樣?
    話題一:月球的起源關於月球的起源,其實有很多的假說,每個假說也都有它背後相應的依據,也都是見仁見智,1.分裂說分裂說認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它的自傳速度非常快,當時的自轉周期僅僅只有4個小時,速度是我們現在的6倍,而地球又是處於熔融狀態,於是在高速自轉的情況下,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體分離,經過冷凝後形成了現在的月球,而堅持這種假說的依據是,據說地球上的太平洋,就是當時地球分裂後所留下來的疤痕!2.
  • 月球的起源假說之四 —— 撞擊說(圖)
    ,地球早期受到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撞擊碎片最終形成了月球,這是根據撞擊成因說繪製的也月球形成示意圖。一百多年來,人們曾提出了多種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如著名的共振潮汐分裂說、同源說、浮獲說等,但這些關於月球起源的假說只能解釋部分觀測事實,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不斷有科學家另闢蹊徑,提出新的假說。其中,最新提出的撞擊成因說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它能解釋更多的觀測事實,是當前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說。
  • 月球是空心的,裡面居然住著外星人|月球空心說
    有關月球的起源有很多種假說,什麼分裂說 ,俘獲說,同源說,碰撞說,五花八門,每種假說都有他的相關依據,但也有也的局限性。,今天主要是跟大家講一講月球起源最神秘的一個假說,月球空心說。證據一:月球密度 地球的半徑是6371km,月球的半徑是1738km,差不多是地球半徑的1/4,如果月球的密度和地球是差不多的話,那根據計算,月球的質量應該是地球質量的1/64左右。但是科學家通過計算卻發現月球的質量只有地球質量的1/80。也就是說月球的密度要比地球的密度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