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分子影像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啟動

2021-01-20 MEMS

近日,浙大分子影像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啟動會在杭州舉行,實現浙江大學該領域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突破。


腦損傷是一類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神經系統疾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基於循證醫學的臨床治療指南指出,缺血性腦梗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靜脈溶栓和血管內血栓切除術。然而受到時間窗限制,大多數缺血性腦梗患者只能接受藥物和康復治療,而且不能從根本上挽救已缺血壞死的腦實質細胞,因此臨床上迫切需要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


針對這一重大需求和挑戰性問題,由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張宏教授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PET分子影像在體評價缺血性腦梗再生修復的機制研究》,以PET分子影像技術為基礎,計劃通過建立移植人源神經幹細胞與幹細胞生存微環境互調作用的在體、無創、可視化評價體系,從整體上闡明、揭示微環境影響移植人源神經幹細胞生物學行為、動態遷移變化及功能整合修復的規律和機制,未來將極大地推動人源神經幹細胞治療研究的臨床轉化。


浙江大學副校長周天華在出席啟動會時表示,人類與疫病的鬥爭,既是防疫戰也是科技戰。作為醫藥健康衛生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要把握歷史機遇,勇擔時代使命。期待科研團隊進一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發揮浙大在學科交叉方面的突出優勢,緊密結合各附屬醫院資源,鍛造成為引領醫工信融合的典範,為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提供浙大方案。


針對PET分子影像檢查,隨著其在早期篩查、診斷、評價、解析疾病和生命過程中的廣泛應用,PET分子影像探針的安全性也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高度關注。


張宏教授領銜的另一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放射性分子影像探針多功能集成快速在線質控系統的研製》就創新性地引入微流控分析技術。「我們計劃建立針對分析原理迥異的各種檢測指標的在線分析方法,研製PET分子影像探針多功能集成快速在線質控系統。」他說。


諮詢專家組組長、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柴之芳院士評價說,分子影像領域同時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十分難得。「這體現出張宏團隊長期以來的研究積累,期待他們在構建一系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分子影像技術和醫療儀器系統的同時,培育一批交叉複合型專業人才。」


相關焦點

  • 浙大分子影像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啟動
    近日,浙大分子影像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啟動會在杭州舉行,實現浙江大學該領域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突破。腦損傷是一類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神經系統疾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山西醫科大學特種醫學學科同時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
    2020年,山西醫科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工作實現了一系列突破。其中特種醫學山西省重點學科同時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特種醫學學科帶頭人、分子影像精準診療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李思進教授主持的《核磁光電一體化實時同步腦成像設備研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直接經費837.8萬元,這是我校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領域大數據的知識圖譜構建」啟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領域大數據的知識圖譜構建」啟動會舉行 2019-02-25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 語音播報   2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西北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重點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劉良教授申請的「陸殼超深俯衝作用發生的條件及其引發的殼幔相互作用分配模式」獲得重點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301萬元,是西北大學「十三五」獲批的第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陸殼超深俯衝作用發生的條件及其引發的殼幔相互作用」重點項目由西北大學劉良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開展。
  • 山東大學2011年獲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山東大學2011年獲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2011-09-15 14:48:00    作者:張玉生   來源:山東大學   關鍵詞:
  • 大連醫科大學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王琪教授牽頭、與北京大學微納米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瑋教授聯合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腫瘤轉移可視化研究的自體循環腫瘤細胞『捕獲-標記-回輸一體化』設備」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立項,直接經費580萬元。這是大連醫科大學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也是遼寧省醫學院校首次獲批該類型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查詢 201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經放榜
    2017年3月1日至3月20日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項目申請190840項,經初步審查和覆審後共受理187135項。依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管理辦法,經專家評審和委務會議審批,決定資助面上項目18136項、重點項目667項、重大項目2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0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7523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99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42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017項、部分聯合基金項目(NSAF聯合基金、天文聯合基金、民航聯合研究基金和鋼鐵聯合研究基金
  • 快訊丨西湖大學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取得新突破
    8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8年度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作為西湖大學的前身及籌建依託主體,此次共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8項,立項11項,資助率達到39.29%,較2017年有大幅度提升。其中,面上項目5項,何睿華、唐鴻雲、呂久安、鄭厚峰、蔡尚5人獲得資助;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項,肖建平、黃晶、陶亮、賈潔敏、馬麗佳、劉東立6人獲得資助。
  • 多個項目由院士牽頭,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立項情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支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和研究骨幹,共同圍繞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合作開展創新研究,培養和造就在國際科學前沿佔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體。國家創新群體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研究團隊在研究領域的整體實力。
  • 西北大學「十三五」獲批第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重點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劉良教授申請的「陸殼超深俯衝作用發生的條件及其引發的殼幔相互作用分配模式」>獲得重點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301萬元,是西北大學「十三五」獲批的第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啟動
    央廣網上海1月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今天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復旦大學召開。不久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獲批立項。該項目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鳴元共同為科學中心揭牌,張人禾為科學中心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何鳴元及委員頒發聘書。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院士匯報了項目的基本情況及具體實施方案。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
    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領導、上海市科委相關領導、復旦大學校領導及各級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和主要研究人員、項目特邀專家等共60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本次會議。
  • 浙大管院16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立項率42.1%
    9月18日,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浙江大學管理學院16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其中,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項,面上項目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項,專項項目1項。
  • 王英偉教授團隊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間的評審結果,我院麻醉科主任王英偉教授領銜的《全麻藥誘導新生動物神經細胞選擇性凋亡的機制及對嬰幼兒認知功能影響的臨床多中心研究》課題申請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王英偉教授的團隊長期致力於全麻和鎮痛機制以及全麻藥神經毒性的研究。
  •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項目一覽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73個項目,其中有58個項目已結束申報。2020年7月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合作局發布《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指南》。
  • 上海市首個獲批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
    上海首個獲批的科學基金基礎項目終於落地。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同時透露,未來國家基金委將重點加強兩大計劃。據悉,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於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該項目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上海市首個獲批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
    上海首個獲批的科學基金基礎項目終於落地。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同時透露,未來國家基金委將重點加強兩大計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型非常規超導材料的探索和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型非常規超導材料的探索和機理研究」啟動會召開 3月12日,由我校陳仙輝教授任項目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型非常規超導材料的探索和機理研究
  •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項目一覽(截至7月20日)
    7月2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合作研究與交流項目指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76個項目,其中有61個項目已結束申報。
  • 中科大附一院首次牽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合肥在線訊(吳麗敏 記者 李磊)日前,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公布。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生殖與遺傳分院院長史慶華教授擔任負責人的「減數分裂重組調控的分子機制」項目獲批。該項目是該院首次牽頭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也是近年來安徽醫療領域承擔的最重大的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