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與企鵝各自生活在地球的兩極,一個是北極的霸主,一個是南極的象徵。在歷史長河中,它們從未在對方的地盤碰過面。可如果將企鵝遷徙到北極,或將北極熊運到南極,它們的命運將會如何?
化石完整地記錄了北極熊的演變過程,它是由距今六十多萬年前的古代棕熊進化而來。當時南極洲所在的岡瓦納大陸與北方的勞亞大陸距離遙遠,熊類無法到達。雖然南極和北極都非常寒冷,但南極是一片陸地,北極卻是一片海洋。相對海洋來說,陸地的升溫、降溫要快得多,所以南極遠比北極更寒冷。北極熊的生活離不開浮冰,它們每年都與海冰共進退,在浮冰上獵取海豹、海象等富含脂肪的動物。南極大陸雖然缺少這些食物,但南極周邊的海域常年有浮冰,並且有南極海狗、食蟹海豹、威德爾海豹等可供捕捉,還有大量的企鵝,這些都能成為北極熊的食物,有利於北極熊在南極生存。然而,北極熊還是無法在南極生活下來,因為更寒冷的氣候會直接影響它的冬眠時間。經過數十萬年的演變,北極熊已經適應了北極的環境,它們每年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冬眠,再由北極氣候和自身的生理狀態將其喚醒。要是突然來到南極,北極熊的冬眠時間必然會加長,長時間不進食會導致北極熊的死亡。再來說說企鵝,北極原本也是有企鵝的。早在16世紀,當地土著將大海雀稱為Pinguinus,就是企鵝的意思。19世紀,歐洲人來到南極,發現了如今的企鵝,因為兩個物種長相類似,就也將其稱為了企鵝。由於大海雀很快滅絕了,如今說起企鵝,就只剩下南極企鵝了。大海雀身高75釐米至85釐米,重約5千克,背面是黑色的,腹部則是白色的,這是它們在海洋中遊泳的保護色。雖然長相差不多,但企鵝和大海雀並沒有親屬關係,它們屬於兩個物種,類似的外貌是生活在相近環境下進化的結果。大海雀翼長15釐米,不會飛。因為無論在南極還是在北極,陸地生物資源都比較匱乏,而海洋擁有豐富的食物,為了生存,企鵝和大海雀放棄了飛翔,將自己進化成潛水健將。據記載,大海雀在水中遊泳的速度很快,可以任意改變行進方向,它們潛水的時間長達15分鐘,深度能到達近千米。生活在寒冷的環境裡,又要經常下水尋找食物,為了保暖,大海雀和企鵝都長有厚厚的脂肪層,所以它們看起來胖乎乎的,自然也就成了其他食肉動物的獵物。大海雀常年在海裡生活,只有在繁殖期才會回到岸上築巢,它主要的天敵是北極熊、虎鯨和其他大型食肉魚類,當然還有土著居民。在大自然及各種天敵的鬥爭中,大海雀始終保持著相當數量,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帶來了歐洲殖民者,他們瘋狂地獵殺大海雀,吃它們的肉,用它們的羽毛製作羽絨服和裝飾品,還把它們製成標本展出。不僅如此,殖民者還野蠻地破壞了大海雀的築巢地,於是大海雀很快就徹底滅絕了。如果企鵝遷徙至北極,沒有人類滅絕式的屠殺,應該能夠順利繁衍,相比殘酷的南極大陸,北極的生活應該更容易些。這對企鵝來說是一件好事,當然,這對北極熊來說也是好事,因為它們已經一百多年沒嘗過企鵝的味道了,這下它們又可以嘗嘗鮮了。
感謝辛苦原創,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若有不妥之處請聯繫我們0931—214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