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大數據可視化技術

2020-10-27 聞數起舞


研究人員一致認為,視覺是我們的主要意識:我們感知,學習或處理的信息中有80-85%是通過視覺進行調節的。 當我們試圖理解和解釋數據時,或者當我們尋找數百或數千個變量之間的關係以確定它們的相對重要性時,情況就更是如此。 識別重要關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通過高級分析和易於理解的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幾乎應用於所有知識領域。 不同學科的科學家使用計算機技術對複雜事件建模並可視化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現象,例如天氣模式,醫療條件或數學關係。

數據可視化提供了一套重要的工具和技術,可用於定性理解。 基本技術如下圖:

線圖

線圖是最簡單的技術,用於繪製一個變量與另一個變量之間的關係或依存關係。 要繪製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簡單地調用plot函數。

條形圖

條形圖用於比較不同類別或組的數量。 類別的值通過條形圖表示,可以用垂直或水平條形圖配置,每個條形圖的長度或高度代表該值。

餅圖和甜甜圈圖

關於餅圖和甜甜圈圖的價值存在很多爭論。 通常,它們用於比較整體的各個部分,並且在組成部分有限以及包含文本和百分比來描述內容時最有效。 但是,它們可能難以解釋,因為人眼很難估計區域並比較視角。

直方圖

直方圖表示連續變量在給定間隔或時間段內的分布,是機器學習中最常用的數據可視化技術之一。 它通過將數據分成多個塊(稱為" bin")來繪製數據。 它用於檢查基礎頻率分布,離群值,偏斜度等。

散點圖

另一種常見的可視化技術是散布圖,散布圖是表示兩個數據項的聯合變化的二維圖。 每個標記(點,正方形和加號等符號)表示一個觀察值。 標記位置指示每個觀察值。 當您分配兩個以上的度量時,將生成一個散布圖矩陣,該矩陣是一系列散布圖,顯示分配給可視化的各對度量的所有可能配對。 散點圖用於檢查X和Y變量之間的關係或相關性。

可視化大數據

今天,組織每分鐘都會生成和收集數據。 由於必須考慮到信息的速度,大小和多樣性,因此生成的大量數據(稱為大數據)給可視化帶來了新的挑戰。 此類數據的數量,種類和速度要求組織從技術上離開其舒適區,以獲取有效決策所需的情報。 基於數據分析核心基礎的新的更複雜的可視化技術不僅考慮了基數,還考慮了此類數據的結構和來源。

非參數數據的內核密度估計

如果我們不了解數據的總體和底層分布,則將此類數據稱為非參數數據,並藉助代表隨機變量概率分布函數的內核密度函數將其可視化。 當數據的參數分布沒有太大意義,並且您希望避免對數據進行假設時,可以使用它。

大數據的盒須圖

帶須狀圖的裝箱圖顯示了大數據的分布,並且很容易看到異常值。 本質上,它是五個統計信息(最小值,下四分位數,中位數,上四分位數和最大值)的圖形顯示,總結了一組數據的分布。 較低的四分位數(第25個百分位數)由框的下邊緣表示,較高的四分位數(第75個百分位數)由框的上邊緣表示。 中位數(第50個百分位數)由中心線表示,該中心線將框分成多個部分。 極值由從盒子邊緣伸出的晶須表示。 箱形圖通常用於了解數據中的異常值。

非結構化數據的詞雲和網絡圖

大數據的多樣性帶來了挑戰,因為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需要新的可視化技術。 詞雲視覺表示一個詞在文本主體中的出現頻率及其在雲中的相對大小。 此技術用於非結構化數據,作為顯示高頻或低頻單詞的一種方式。

可以用於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的另一種可視化技術是網絡圖。 網絡圖將關係表示為節點(網絡內的各個參與者)和關係(關係在個人之間)。 它們被用於許多應用程式中,例如,用於分析社交網絡或繪製跨地理區域的產品銷售情況。

相關矩陣

相關矩陣可以通過結合大數據和快速響應時間來快速識別變量之間的關係。 基本上,相關矩陣是一個表,顯示變量之間的相關係數:表中的每個單元格代表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 相關矩陣被用作匯總數據的方式,被用作更高級分析的輸入,並且被用作高級分析的診斷。

數據可視化可能會成為任何演示文稿的寶貴補充,也是理解數據的最快途徑。 此外,可視化數據的過程既令人愉快又充滿挑戰。 但是,利用許多可用的技術,很容易最終使用錯誤的工具來呈現信息。 要選擇最合適的可視化技術,您需要了解數據,其類型和組成,您要傳達給觀眾的信息以及觀看者如何處理視覺信息。 有時,簡單的線圖可以節省使用高級大數據技術繪製數據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了解您的數據-它將為您打開其隱藏的值。

(本文翻譯自Sciforce的文章《Best Data and Big Data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參考:https://medium.com/sciforce/best-data-and-big-data-visualization-techniques-e07b897751dd)

相關焦點

  • 大數據可視化技術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可視化技術在廣泛應用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大數據可視化是一個面向應用的研究領域,本文重點從應用實踐的角度,討論在大數據背景下大數據可視化內涵、研究進展、相關技術與產品以及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
  • 數據可視化圖表的使用方式及最佳做法,你用對了嗎?
    編輯導語: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用到數據,如今為了更加方便的數據圖表,一些企業採用數據可視化圖表,製作數據可視化大屏;本文作者介紹了數據可視化圖表的使用方式以及最佳做法,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數據可視化技術的應用,行業優秀案例分享
    數據可視化並不是什麼新型技術,二十世紀50年代電子計算機圖形學的初期,就可以利用軟體建立出了第一批圖形圖表。伴隨著近幾年來大數據備受關注,網際網路端數據剖析產品盛行。企業歷經前些年IT系統基本建設後累積了很多數據,包含業務流程數據、客戶數據、以及他第三方數據。
  • 數據可視化AR,3D數據,會是什麼樣的?
    數據可視化在4.0智能化展示空間廣泛應用。以城市大腦為例,城市管理的繁複數據多維度直觀地顯示在大屏幕上,高效傳達信息,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試想一下,有這樣一種技術:交通、城管等多部門城市管理人員,藉助穿戴式AR,在一塊大屏幕上,可以互相不受幹擾地處理各自的數據,並且是通過3D的視角,數據各自存儲,實現協同辦公。
  • 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更多本來與「數字」無關或者關係不大的新聞報導領域,也因為數據採集技術的完善,逐漸採用了數據新聞的報導形式,進一步發展成可視化新聞涉及的領域。藉助「數據」這一基礎,可視化新聞在來源和表現形式上,都較傳統的以文字和單一的新聞圖片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新聞報導有較大差異。
  • 淺談數據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為圖形或者圖像在屏幕上顯示出來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當然這是最基本的理解,進一步來說,數據可視化毫無疑問是基於數據的,我們很幸運地處於這樣一個讓我們興奮的時代,數據科學讓我們越來越多地從數據中發現人類社會中的複雜行為模式,以數據為基礎的技術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但並非是數據本身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可用的知識。大數據已經改變了我們生活工作的方式,也對我們的思維模式帶來影響。
  • 海洋數據三維可視化
    海洋數據可視化平臺指通過海洋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實現海洋信息數據的可視化。海洋數據可視化是科學管理海洋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將無法直接查看的數據以直觀的圖形方式展示出來,提高海洋數據研究利用能力,能提髙數據訪問效率及安全性。
  • 數據可視化的一些思考丨從三個問題看數據可視化的商業前景
    數據可視化的本質,是將數據呈現,讓觀眾有視覺化思考能力,放在十年前,其實就是EXCEL與PPT的結合。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和人們對閱讀體驗的需求更新,越來越多的數據中控大屏、人機互動系統應運而生。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的市場嗎?不妨從以下三個問題,找出答案。
  • 實時大數據分析的應用_實時可視化大屏的製作
    實時大數據分析是指對規模巨大的數據進行分析,利用大數據技術高效的快速完成分析,達到近似實時的效果,更及時的反映數據的價值和意義。用戶可實時捕捉數據運行情況,如電商運營大屏等,幫助用戶實時決策,運營情況瞭然於胸。
  • 數據可視化的基本流程
    數據可視化不是簡單的視覺映射,而是一個以數據流向為主線的一個完整流程,主要包括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和變換、可視化映射、用戶交互和用戶感知。一個完整的可視化過程,可以看成數據流經過一系列處理模塊並得到轉化的過程,用戶通過可視化交互從可視化映射後的結果中獲取知識和靈感。
  • 大公司都是怎麼做數據可視化規範的
    本周,表哥嘗試翻譯了一篇3次凱度信息之美獲獎者——Amy Cesal 的文章《What are Data Visualization Style Guidelines》,一起看看她是如何看待數據可視化設計系統的吧!1、什麼是數據可視化設計系統?
  • 優秀的數據可視化,原來是這樣做的!
    大數據時代,數據驅動決策。處理不好龐大、複雜的數據,其價值將大打折扣。可以想像一本沒有圖片的教科書。沒有圖表、圖形或是帶有箭頭和標籤的插圖或流程圖,那麼這門學科將變得更加難以理解。人類天生就是視覺動物,而視覺效果對於分析數據、傳達實驗結果甚至做出驚人的發現至關重要。
  • 城市大屏數據可視化 - CSDN
    數據可視化大屏設計大多以藍色調為主,因為藍色比較容易營造大屏所追求的科技感,所以在眾多行業中運用最廣泛。例如公安系統、城市交通、科技公司、政企單位、製造業等眾多行業。但電商類大屏需要另一種與其他大多數行業不同的調性。
  • 為什麼可視化數據有一定的誤差值?
    早在18世紀,英國統計學家普萊費爾·蘭伯特就提出了統計信息可視化的理念,經過長期的發展,信息可視化技術到今天已經成為大數據展示的重要手段,信息可視化作為視覺信息轉換技術,以提高數據表現效果為目的,可以更直觀對大數據進行瀏覽與觀察
  • 分析零距離 數據可視化產品選型指南
    一方面,數據賦予可視化以意義;另一方面,可視化增加數據的靈性,兩者相輔相成,幫助企業從信息中提取知識、從知識中收穫價值。  維基百科對數據可視化的定義較為權威,它認為數據可視化是技術上較為高級的技術方法,而這些技術方法允許利用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以及用戶界面,通過表達、建模以及對立體、表面、屬性以及動畫的顯示,對數據加以可視化解釋。
  • 大數據時代的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有哪些.
    從某種程度上說,大數據是數據分析的前沿技術。簡言之,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數據技術。明白這一點至關重要,也正是這一點促使該技術具備走向眾多企業的潛力。  在解決了這些難題的同時,也意味著大數據開始向縱深方向發展。大數據可分成大數據技術、大數據工程、大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目前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應用。
  • 從數據可視化到交互式數據分析
    這篇文章,以及之前的演講,旨在更好地定義可視化在數據分析中的角色,並激發更多關於可視化領域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討論,遺憾的事,這件事情並沒有像其他事情那樣引人注目。但為什麼要專注於分析?它有什麼特別之處?我的理由是,數據分析是一項基礎的人類技術活動,它有可能幫助人們解決重要的社會和科學問題。更確切地說,我認為數據分析很重要。
  • 從睫毛膏到太空垃圾,2018年度最佳數據可視化作品都在這了!
    大數據文摘出品如今,數據和信息已經成為一種可以帶來絕妙視覺觀感的工具。曾經簡單的圖表和散點圖,現在已經成了數據藝術中複雜並且極具創造力的一部分,美到甚至可以用來作為牆飾。 為了致敬世界各地為數據可視化作出貢獻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們,我們收集了2018年最優秀的一批數據可視化作品。當然,其中也包含了一些2017年以及更早些的,因為它們真的賞心悅目,不容錯過。
  • 盤點55個最實用的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工具
    一款好的工具可以讓你事半功倍,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更需要強有力的工具通過使數據有意義的方式實現數據可視化,還有數據的可交互性;我們還需要跨學科的團隊,而不是單個數據科學家、設計師或數據分析員;我們更需要重新思考我們所知道的數據可視化,圖表和圖形還只能在一個或兩個維度上傳遞信息, 那麼他們怎樣才能與其他維度融合到一起深入挖掘大數據呢?
  • Excel是三維地圖可視化製作最佳選擇?
    隨著數據在當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下變的維度更廣,數量更大、結構越來越複雜,人們想要更加清晰,快速的認知和理解一份數據,傳統的二維平面圖表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三維可視化技術越結合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以及三維鏡像技術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虛擬化,通過對物體進行全方位的監控,構建基於現實的3D虛擬實境效果,讓數據展現更為直觀和容易理解,已經迅速成為信息數位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