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數據驅動決策。處理不好龐大、複雜的數據,其價值將大打折扣。
可以想像一本沒有圖片的教科書。沒有圖表、圖形或是帶有箭頭和標籤的插圖或流程圖,那麼這門學科將變得更加難以理解。人類天生就是視覺動物,而視覺效果對於分析數據、傳達實驗結果甚至做出驚人的發現至關重要。
工作中我們可能會接觸到很多業務數據,需要在總結匯報中展示呈現,俗話說「字不如表,表不如圖」,那麼如何縮短數據與用戶的距離?讓用戶一眼Get到重點?讓老闆贊同你的匯報方案呢?
『《大西洋古抄本》是達文西的手稿集冊中最大的一部,共 12 卷,1119 張,年代分布為 1478 年到 1519 年。每個方塊代表一頁手稿,上面的顏色代表涉及的主題,包括幾何與代數、物理學與自然科學、工具和機器、建築與應用藝術和人文科學。點開每一個小方塊還可以看到每一頁上面達文西寫了什麼,涉及了 36 個小話題,包括了馬、食譜、繪畫、靈魂、童話故事、笑話等很多有意思的小話題。』
點擊播放 GIF 4.3M
是這樣的麼?
這樣炫酷的數據可視化,小編真的不會。開個玩笑,其實工作中我們並不需要作出很炫酷的視覺呈現,數據可視化主要旨在藉助於圖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傳達與溝通信息,有效地傳達思想概念,美學形式與功能需要齊頭並進,通過直觀地傳達關鍵的方面與特徵,從而實現對於相當稀疏而又複雜的數據集的深入洞察。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每一個選擇,最終都應落腳於讀者的體驗,而非圖表製作者個人。
你不得不注意的圖表製作小技巧
條形圖的基線必須從零開始
Y軸不從零開始,可以使數據看起來具有比實際存在的更大的差距。這使得可視化會誤導傳輸信息。條形圖的原理就是通過比較條塊的長度來比較值的大小。當基線被改變了,視覺效果也就扭曲了。
使用簡單易讀的字體
有些時候,排版可以提升視覺效果,增加額外的情感和洞察力。但數據可視化不包括在內。堅持使用簡單的無襯線字體(通常是Excel等程序中的默認字體)。無襯線字體即是那些文字邊緣沒有小腳的字體。字體選擇可以影響文本的易讀性,增強或減損預期的含義。因此,最好避免藝術字體並堅持使用更基本的常用字體。
條狀圖寬度適度
條形圖之間的間隔應該是1/2欄寬度。
使用2D圖形
雖然他們看起來很酷,但是3d形狀可以扭曲感知,因此扭曲數據。堅持2 次元,確保數據準確。
使用表格數字字體
表格間距賦予所有的數字相同的寬度,使它們排列時能彼此對齊,使比較更容易。大多數流行字體都內置了表格。不確定字體是否正確?就看小數點(或任何數字)是否對齊就行。
統一感
統一感使我們更容易接收信息:顏色,圖像,風格,來源……
連貫的設計將有效融入背景,使用戶能夠輕鬆處理信息。最佳可視化幫助觀眾快速得出數據所呈現的結論
不要過分熱衷於餅圖
展示多個區塊比例大小,所有區塊(圓弧)的加和等於 100%。但最好避免使用這個圖表,因為肉眼對面積大小不敏感。
折線圖中使用連貫的線條
虛線,虛線容易分散注意力。相反,使用實線和顏色,反而容易區分彼此的區別。
尊重部分所佔整體的比例
在人們多選的問題上就會出現比例的重疊,不同選項的百分比之和大於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不能直接把比例做成統計圖。相較於呈現數值,有些圖更著重於表現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面積、尺寸可視化
對同一類圖形(例如柱狀、圓環和蜘蛛圖等)的長度、高度或面積加以區別,來清晰的表達不同指標對應的指標值之間的對比。製作這類數據可視化圖形時,要用數學公式計算,來表達準確的尺度和比例。
使用大小來可視化值
大小可以幫助強調重要信息並添加上下文提示,使用大小來表示值配合地圖使用的效果也非常好。如果您的可視化中有多個大小相同的數據點,它們會混在一起,很難區分值。
使用相同細節
添加的細節(和數字)越多,大腦處理的時間就越長。想想你想要用你的數據傳達什麼,以及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使用基礎圖形
一個很好的經驗法則是,如果你不能高效理解,你的讀者或聽眾可能也難理解。因此,堅持使用基礎圖形:直方圖、條形圖、維恩圖、散點圖和線形圖。
視圖數量
將您的可視化中的視圖數量限制為三到四個。如果您添加太多視圖,大局會被詳細信息所淹沒。
關於圖表配色,你可以參考的5條準則
顏色深淺
通過顏色的深淺來表達指標值的強弱和大小,是數據可視化設計的常用方法,用戶一眼看上去便可整體的看出哪一部分指標的數據值更突出。
使用同一色系
顏色用得太花,會給數據增加不可承受之重,相反,設計師應該採用同一色系,或者類比色。
避免使用鮮豔的顏色
明亮鮮豔的顏色就像是把所有的字母都大寫想要強調一樣,你的聽眾感覺你在對他們大聲推銷。單調的顏色,反而能很好地用於數據可視化,因為它們可以讓你的讀者理解你的數據,而不至於被數據淹沒。
標籤使用不同顏色區分
在某些情況下,在一段時間或一系列的值中,我們可能測量了不同種類的物體。例如,假設我們測量 6 個月以來狗和貓的體重。在實驗結束時,我們想畫出每隻動物的體重,分別用藍色和紅色區分貓和狗。
顏色數量
不要在一張圖上使用6種以上的顏色。
建議:
使用具有高對比度的顏色
使用帶有圖案或紋理的顏色來傳達不同類型的信息
使用文本或圖標標記元素
標準的可視化圖表一定有注釋
解釋編碼
通過一定的形狀、顏色和幾何圖形的結合,將數據呈現出來。為了讓讀者能讀清楚,圖表設計者就要把這些圖形解碼回數據值。
軸標籤
這可能看起來沒有必要,或者不是很有幫助,但是你無法想像,如果你的圖表有點混亂,或者看到數據的人對此不是很熟悉,你會被問多少次 x/y 軸代表的是什麼。按照前面的兩個繪圖示例,如果要為軸設置特定名稱。
標題
如果我們要將數據呈現給第三方,另一個基本但關鍵的要點是使用標題,它和之前的軸標記非常相似。
重點元素做注釋
通常情況下,僅僅在圖表的左右兩側使用刻度本身並不是很清楚。在圖上標註值對於解釋圖表非常有用。
重要視圖位置
將最重要的視圖放置在頂部或左上角。眼睛通常會首先注意到該區域。
優秀的可視化圖表,遵守的6條原則
數據排序有序
數據類別按字母順序,大小順序,或價值進行排序,以一種合乎邏輯的和直觀的方式來引導讀者了解數據。
比較數據
比較是展示數據差異的好法子,但是如果你的讀者不容易看出差別的話,那麼你的比較就毫無意義。確保所有的數據都是呈現在讀者面前,選擇最合適的比較方法。
不可扭曲數據
確保所有可視化方式是準確的。例如,氣泡圖大小應該根據區域擴展,而不是直徑。
展示數據
讓讀者看到數據,這是可視化的重點。確保沒有數據丟失或被設計。例如,使用標準的面積圖時,可以添加透明度,確保讀者可以看到所有數據。
刪除變量
很多時候,太多的信息會影響讀者的注意,從可視化中刪除隱含信息是一個好主意,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我們不需要在軸中包含變量的名稱。
避免數據噪音
把不重要的東西減到最少或者去掉。這包括減弱或移除圖形線,改變軸線、圖形線的顏色,以及用淺灰色描繪電子表格行。使得「數據比率」可以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聽眾會更容易明白其中的數據情況。
良好的數據可視化應該通過使用圖形,清晰有效地傳達數據信息。最佳可視化使您可以輕鬆地一目了然地理解數據。他們將複雜的信息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分解,使目標受眾能夠理解並以此為基礎做出決策。
正如Edward R. Tufte指出的那樣,「設計的基本考驗是它有助於理解內容,而不是它的時尚性。」數據可視化尤其應該堅持這一理念。目標是通過設計增強數據,而不是引起對設計本身的關注。
各平臺同名「職坐標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