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在學習上「開竅」(中)
二、我的初中時代
小學階段整整六年,我的定位基本就是非重點小學的中等水平。重點中學是進不去了,只能上一個普通的初中。十二三歲的年紀,女生已經開始分化了,學得好的一直在拔尖,不好的就慢慢墊底了;而男生,強的恆強,弱的恆弱,幾乎沒什麼改變。
而我卻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改變。由於我動手能力比較強,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就較強,所以對物理學非常感興趣,竟然還當了個物理課代表。嘗到甜頭的我,在學習上有了一定的改觀,但仍沒有能夠改變全局。我的數理化生學得相對較好,而語英政史地較弱,也就是出現了明顯的文理偏科,我就是搞不懂整天的背來背去有什麼用。
英語學科成為了我的終生遺憾。那個年代是從初中開始學外語的,初一開學,我對英語還是很感興趣的,整天幻想著可以說兩種語言,還是很興奮。但是沒過兩個月,就被一盆涼水澆了個透心涼。我們的英語老師不知什麼原因不來上課了,年級組請了個50多歲的語文老師來代課。
我已經記不起來他的教學水平和口語發音如何了,只記得我頓時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以至於現在,除了幾千個英語單詞的積累,對英語語法體系完全是混亂的。而與之相對的,物理學科,雖然物理老師在我初三的時候懷孕生小孩,不來教課了,但我的物理成績依然堅挺,這就是興趣的力量。所以綜合起來,我的排名還是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是普通中學的中等水平。
面臨中考,父母該想的辦法都想了,上了補習班,喝了蜂王精(據說有助於腦力提升),但基礎在這,成績沒有太多的改觀。填報志願,父母跟我商量,現在的這個成績最好也就是上個普通高中,上高中的目的是考大學,普通高中考上好大學概率又不高,最終的結果也不一定好。
當年,除了上高中還有幾種選擇:中專,職高和技校。技校就是技術學校,一般為各類工業企業為子弟開辦的學習相關技術的學校;職高就是職業高中,學習財會、酒店服務等技能;中專是中等專業學校,與高等專業學校的大專屬於一種類型,等級較低。職高、技校一般學制為三年,也有兩年畢業的,中專因為專業性較強,學制為四年,前兩年開設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後兩年為專業課,優質中專的分數線比普通高中還要高。
經過分析後,父母覺得以目前的水平,考重點中學幾無可能,但又不能排除意外,所以第一志願報一所重點高中。接下來,第二志願與其報一個普通高中,還不如報四年制的優質中專。後面的志願隨便填填,志願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中考成績不出所料,我與重點高中無緣,但可以調劑到普通高中。但是服從調劑還是選擇第二志願呢?父母做我的思想工作,上普通高中不一定能考上大學,到時候選擇的機會就少,而上中專,選擇喜歡的專業我也能學得下去,還可以與已經上了五年制醫科大學的兄長一起畢業、工作、掙錢。這麼一分析,我也來了興趣,就上中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