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幹擾了美國大選,但中文網際網路上的信息汙染更嚴重

2021-01-08 網易財經

英國牛津詞典近日把post-truth選為3016年國際年度詞彙,並解釋因為受到英國脫歐公投及美國總統大選等事件影響,這個詞使用率比去年上升了2000%,根據《牛津詞典》的網頁顯示。post-truth多用來形容「情感比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

在Trump意外當選之後,Facebook被指責放任假消息的泛濫促成了這一結果,原本可以利用算法工具「降級或移除」假新聞的Facebook卻為了保持中立的形象而無所作為,放任內容工廠批量製造的假消息肆意流溢。如果說2008年歐巴馬上臺只是社交媒體初試啼聲的話,這一次Trump的逆勢而上則讓傳統媒體陷入了集體危機與反思。

如果說在Facebook上還是嚴肅媒體與小道消息同臺競爭的話。在新浪微博上,英國報姐、英國那些事兒、深度news等「二道販」主宰了國內的輿論風向,各種陰謀論、假消息仿佛美劇一樣輪番上演。因為吃瓜群眾懷著追看美劇、韓劇的心態來圍觀美國大選、樸槿惠傀儡風波,所以他們不用在乎真相如何、信息來源,把政治新聞、國際新聞當做明星出軌一樣的娛樂新聞來看,越是聳人聽聞、匪夷所思的標題越是能滿足他們「看熱鬧不怕事大」的隔岸觀火心態。各種假新聞一度佔據了上風而缺乏對衝,「撥亂反正」的人卻只能在評論中發一條條打不開的外文報導連結。

實際上,不僅是這次美國大選中國吃瓜群眾格外投入,上次英國脫歐中國網民的反應比我英國的朋友還要強烈。中國網民如此「胸懷世界」不只是要獲得「風景這邊獨好」的大國自信(正如一位吃瓜群眾所說的:感覺全世界都在風雨飄搖,安靜在家做吃瓜群眾真好),也不是為了準備明年考點,而是在借國外的時政新聞來滿足國內時政新聞無法滿足的「宮鬥戲癮」。是在國內娛樂化時政新聞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獲得一種「替代性滿足」。

一邊坐著小板凳吃瓜看選舉大戲,同時又不用承擔美國選民要在「真小人」和「偽君子」中選出一個的兩難(他們哪裡懂得這就是「自由的重負」呢)。而且,二道販們對大選新聞做了基於娛樂性的篩選與二次加工處理,剔除了嚴肅生硬的骨頭,只留下可以一口吞下然後四處散播的簡化版故事。

如果說Facebook上的假新聞可能造成了嚴重後果(影響了大選結果),那麼被嚴重汙染的中文社交媒體似乎未造成什麼後果,只是因為這些假消息並未轉化為行動(比如投票)然而霧霾沒有刀劍相催併不代表它沒有在你的身體上留下痕跡。霧霾入侵的是肺部,而信息霧霾入侵的是大腦(就是那個吃瓜群眾最愛勸別人也有一個的「好東西」)。

這種「娛樂化一切」,圍觀一切的心態使他們不願也不再具備分辨、處理嚴肅信息的能力。即使在涉及真正切身關己的集體議題時,也已經喪失了參與的能力。這兩天在社交網絡上熱傳的人大代表選舉「廢票」,正是這種時政娛樂化的後果之一。這不是一些人一廂情願認為的消極抵抗,只不過是頭埋沙坑的鴕鳥抖了兩下腿而已。

而在微信上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番風景。由於天然的封閉屬性,這裡不會像微博那樣輕而易舉地就被全站熱點席捲(更不存在各家粉絲勢在必爭的熱搜榜,也不會存在林丹出軌事件導致的瞬間評論刷爆伺服器的事件)。雖然有無數嗷嗷待填的微信公號蹲守微博、知乎等地坐等對網絡熱點做挖掘匯總,並千方百計蹭上自己的logo,然而這些處於信息食物鏈底端的不入流公號,並不是微信輿論生態的主流。只靠蹭熱點是無法支撐「10萬+流水線」的,因為熱點是不可持續、不可預知且蹭的姿勢不好把握。更何況能夠穿透微信不同的封閉朋友圈的全民熱點更不可能每天都有。

所以,要想穩定地產出10萬+,要想穿透不同人群朋友圈之間的「次元壁」,就要找到觸碰人群情緒點的東西,比如屁股尚未坐穩的中產階級的患得患失、比如大病致貧的恐慌對於養生的寧可信其靈(不花錢的生活小竅門同理),比如當代青年嚮往詩和遠方而腳下叮噹的精神寄託,比如社會壓力之下無可排解因而需要大劑量服用的心靈雞湯,而像新世相這樣的熱文製造者無非是抓住了目標群體的這些心理。

所以,朋友圈的問題並不是「信息汙染」而是「情緒汙染」,每一條分享之後都是或炫耀、或焦慮、或恐慌的某種情緒,就像我在《誰在炮製標題黨》中所說的:

在朋友圈,流動不息的是情緒的河流,公號文章也不過是這條河上的一艘艘小舟,出現在自拍和自嗨之間。

就像人們批評Facebook、Twitter促成了filter bubble的出現,人們只能看到自己樂於看到的消息(花剌子模信使),微信則促進了一種朋友圈輿論場,一種集體心照不宣構建的信息邊界,每個人分享信息時心中都有一個假定的受眾群體,不在受眾接受範圍之內的就會被自我審查過濾掉。這些被過濾的往往是小眾議題(LGBT、女權、政治、個人興趣)、負面情緒、私人感受。這種輿論場決定了朋友圈只能是反映你所在朋友圈的集體關切與集體情緒。

你在被這種集體情緒裹挾的同時,也在為這樣的集體情緒添薪加柴,沒有人是無辜的。當你的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以至於不堪其擾時,只要想到你也無法逃離不感興趣的辦公室八卦、親戚們的家長裡短,就可以心平氣和了。

而微信公號的評論篩選機制與讀者不互通機制,使得信息幾乎不可能自我糾正,只會自我強化。它只會成為意見相同者同聲相應之地(轉發就是出於認同),而不是不同意見者疑義相與析、真理越辯越明(不一定會越辯越明,但事物的不同面向會顯露出來)的地方。

如果說微博是「新聞娛樂化」的平臺,那麼微信就是一個「新聞日常化」的地方。在在兩個地方,嚴肅、客觀的新聞都沒什麼市場。傳統媒體已經棄甲倒戈,毫不保留地向新媒體傳播法則靠攏了,最後一道防線早就不攻自破。再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情緒的洪流在微信上的橫衝直撞了。

相關焦點

  • 中文網際網路的信息汙染太嚴重了
    02我學英語是不是因為崇洋媚外想移民,不是因為英語可以讓我獲得更高的收入,也不是因為覺得會英語比不會的人更高級,甚至不是為了出國玩更方便。純粹是因為現在中文世界的信息汙染,實在太厲害了。其實全世界都存在信息汙染,但中文世界信息汙染嚴重的一大原因,是我們和世界不是連通的,事實上我們得到的信息是二手的,是經過一遍篩查再讓我們看到的。我們的網際網路如此,我們的電影如此,我們的書籍也是如此。比如說如果不會英語,你首先要面對的是中文網際網路中大批量的信息錯誤。
  • 美國人歷來從哪裡獲取大選信息?
    本文圖片均為 視覺中國圖美國總統選舉始於1792年,兩百餘年的美國大選史與新聞業的變革和信息傳播技術的迭代息息相關,因為民主制度的政黨意識形態和候選人的施政綱領同樣需要適當的媒介代理機制才能順利運作下去。往淺表了說,這關係到美國公民的政治熱情,反映在數字上是選民註冊率和投票率(turnout)。
  • 一文看懂Facebook、YouTube、Twitter備戰美國大選
    據報導,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俄羅斯人在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上發布各種真假難辨的消息,煽動美國選民的情緒。
  • ...Facebook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網際網路數據研究資訊...
    自Google+上線以來,一直佔據者很多科技頻道的頭條,很多人甚至到處的問人要Google+的邀請,甚至在ebay上有人還出售邀請碼的,價格不菲。而7月11日的一則報導則稱Google+首戰告捷 谷歌市值增加200億美元,那到底google+和facdebook的一些功能相比,各自優劣在哪裡呢?下面有一張來自 Technobombs.com的信息圖也許能讓你了解更多。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根據美國著名的民調機構Pew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數據顯示,在18-49歲的美國人中,76%的民眾表示網際網路是其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在更年輕的18-29歲的群體中,社交媒體是大部分人獲取新聞的最主要途徑。另一方面,技術的發展推動社交媒體成為美國政客與選民直接溝通的一個重要方式。
  • Facebook登陸中國市場 推出簡體中文版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外電報導,社交網站Facebook.com推出面向中國大陸網民的中文版本,期待在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市場與本地和海外競爭者分一塊蛋糕。  中國大陸的用戶輸入該網站的網址後,會跳轉到http://zh-cn.facebook.com,後者是簡體中文版本。
  • Facebook註冊「Facebook.我愛你」預示著什麼
    全球最大的中文域名註冊局黃道科技首個上線的個性化中文域名".我愛你"現已進入搶註期。據記者了解,在".我愛你"日升期期間,美國知名的社交網絡服務網站facebook率先搶註了"facebook.我愛你"和旗下品牌"instagram.我愛你"兩大域名。
  • 2020年美國大選最新消息 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
    以史為鑑,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  伴隨著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那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從一開始就很膠著。然而重新計票的結果更令人驚訝,小布希變成僅領先327票。  在此後一個月裡,兩黨總統候選人打了大小官司50多場,從地方法院、州法院、巡迴法院,一直打到聯邦最高法院,大選戰火四處蔓延。  12月12日,聯邦最高法院以5比4做出終局判決,小布希以領先戈爾537張普選票贏得佛州25張選舉人票,進而贏得2000年總統大選,前後爭執34天。
  • 美國大選跌宕起伏又一夜,更亂了!
    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已過去兩天,美國大選計票仍舊處於膠著階段,兩方支持者針鋒相對,多地出現更多示威活動。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的競選團隊表示,將加大法律力度質疑大選中競爭激烈的州的計票結果。
  • 「極化」的網際網路,消失的信息傳達
    知識的提取,即將原本的知識將其提取成為機器識別的內容;知識的融合和推理,也就是將提取的信息進行匹配和推理;最後則是知識的表達,即將推理的結果用可視化的形式進行展示。問題在於在這個過程之中,用於提取的知識在UGC時代下被嚴重汙染了。這不是中文網際網路獨有的現象(雖然百度在這件事上難辭其咎)。
  • 網際網路信息分發史:從雅虎到Facebook,30年演變的四大模式
    2網際網路信息分發的演化過程,實際上有些類似生物的演化過程,隨著網際網路用戶的增長和網絡上信息總量的增加,我們不斷需要更高效更先進的信息分發解決方案。 因此信號能夠不受幹擾的傳遞距離對我們能維繫多大的社會組織的效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為了最大程度的保存信號不受幹擾,儘可能遠距離的傳遞/獲取信息,我們人類發明了各種科技。而迄今為止,傳遞信息的最先進的科技工具是「網際網路」。
  • Facebook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前悄然暫停政治群組推薦
    據外媒報導,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Facebook悄然停止了推薦人們加入處理政治或社會問題的在線群組。在周三的參議院聽證會上,Facebook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順便提到了這一舉措,Facebook發言人向BuzzFeed新聞證實了這一點。該公司拒絕透露具體何時實施這一改變,也拒絕透露何時結束。
  • 為何說Facebook的「社區市場」在中國火不起來?
    再次是優化非匹配用戶的接觸和數據挖掘的需要,利用Facebook潛在的龐大目標用戶數據,向用戶推送更加符合需求的產品,創建一種基於精準計算與興趣匹配的購物信息流。這對於企業與商家而言,則是針對目標用戶群體推送廣告與商品的極具價值的數據,使得廣告更有效,從而使得facebook的廣告價值進一步提升,也可以將這些重要信息授權給企業使用。
  • 美國大選,預測市場大顯身手
    加密資產衍生品交易所FTX推出了2020美國大選合約交易板塊,有數據披露,該版塊近期交易量激增,為其帶來上百萬美元收入。 去中心化預測市場也在這輪大選期間大顯身手。The Block 發布報告稱,近日預測應用Augur平臺未平倉合約突破400萬美元。
  • 美國大選核查|國土安全部給選票添加了同位素防偽標誌?假!
    美國大選核查|國土安全部給選票添加了同位素防偽標誌?假!,中文微信群中流傳截圖,截圖指稱民主黨選票造假,同時稱川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聯合國土安全局設了一個局,對大選採取了一系列的防範措施,其中包括:秘密地對由國土安全局統一印製的選票添加了無放射性的同位素防偽標誌,坐等假選票出現,然後一網打盡。
  • 美談|國會山陷落,川普認輸,2020美國大選終於畫上句號
    從泰安路走到人民廣場沿途所見美談· 第27期約7500字沒想到,2020美國大選的文章能讓我寫到第三篇。但這一百三十年以來元素最豐富的美國大選也伴隨著一件想不到的大事而意外得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川普輸掉了普選,輸掉了絕大部分官司,輸掉了選舉人票,洩露了自己的電話錄音,輸掉了輔選的參議員補選,最後把自己可能東山再起的政治資本也輸得乾乾淨淨。
  • 美國大選落幕,這所學校竟成為最大贏家……
    2020年度選秀大賽——美國大選在全球的矚目下終於畫上了句點。美國東部時間 7 日晚 8 時,拜登以當選總統身份向全國發表講話,他說道:「現在,是時候治癒美國了。」雖然大選已落幕,但熱度依然遲遲未散。賓大興奮地報導:「美國前副總統、賓夕法尼亞大學(Penn)前總統實務教授拜登(Joe Biden)贏得了 2020 年總統大選,擊敗了共和黨現任總統、1968 年沃頓商學院畢業生唐納·川普(Donald Trump)。」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美國大選誰勝出了?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宣布,拜登(Joe Biden)在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後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拜登在競選活動中重點關注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並承諾將團結這個嚴重分歧的國家。此次大選兩位候選人的得票數都創出紀錄。  美聯社在稱拜登拿下賓州後宣布他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
  • 評論丨全世界都在「圍觀」這件事 給「最醜陋」美國大選再添變數?
    白宮:相信FBI並非有意影響大選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宣布重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郵件門」調查後,科米的舉動引發外界質疑,甚至有人稱他的行為是幹預美國大選。希拉蕊要求公開信息,方便見招拆招。同時,民主黨對FBI做法表示強烈質疑,指責身為共和黨人的科米執意重啟調查是別有用心,試圖將這一舉動定義為共和黨幹擾選舉來為自己開脫。另外,民主黨盡力穩住陣腳,避免調查重啟打亂原有部署。
  • 【2020年美國大選】當大選遭遇「三重門」:新冠疫情、種族歧視...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新冠疫情政治化、種族歧視系統化、黨派政治兩極化這三大美國政治社會新老問題纏繞交織,為大選塗上難以拭去的底色。    「疫情到底多嚴重,難道我們無權知曉」  「我們在一條非常艱難的軌道上……方向錯誤。」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成員、被輿論稱為美國「抗疫隊長」的安東尼·福奇幾天前憂心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