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
伴隨著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那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從一開始就很膠著。兩個主要參選人是彼時任得州州長的共和黨小布希,以及任美國副總統的民主黨戈爾。2000年11月7日美國大選初步開票結果是戈爾贏得267張總統選舉人票,小布希贏得246張總統選舉人票,兩人都沒有達到270張選舉人票的當選門檻。佛羅裡達州的25張總統選舉人票歸誰成為了關鍵。
11月8日,佛州最終計票結果顯示小布希以2,909,135票領先於戈爾的2,907,351票,近6000萬張選票差距僅有1784票,差距不足0.5%,自動激活重新計票。然而重新計票的結果更令人驚訝,小布希變成僅領先327票。
在此後一個月裡,兩黨總統候選人打了大小官司50多場,從地方法院、州法院、巡迴法院,一直打到聯邦最高法院,大選戰火四處蔓延。
12月12日,聯邦最高法院以5比4做出終局判決,小布希以領先戈爾537張普選票贏得佛州25張選舉人票,進而贏得2000年總統大選,前後爭執34天。
一個多月的美國大選之混亂也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不安,進而放大了投資者的風險厭惡情緒。本來2000年3月10日這周納斯達克網際網路泡沫就已經在5132點見頂,而到2000年11月下旬最低已經跌到2754點,跌幅達到46%。2000年12月中旬又開始第二輪下跌,最終跌到2002年10月中旬的1108點,整個熊市持續了31個月,跌幅達78%。對標普500來說,美國大選爭執期間正好對應於頂部右側,更是匪夷所思。
回到今年的大選,儘管美國總統選舉人票確定為拜登以306票,超過規定票數270票36票的差距贏得選舉,但是至今現任美國總統川普仍在致力於扭轉局面。儘管川普政府和拜登的過渡團隊已經開始了權力過渡程序,但是川普團隊仍然在全美提起46次訴訟。最新消息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駁回了德克薩斯州旨在推翻賓夕法尼亞等州選舉結果的訴訟,而數千名川普支持者在聯邦最高法院外舉行示威遊行。
2020年11月26日,拒絕接受敗選結果的川普做出了讓步,表示如果選舉人團最終投票選出拜登,他就會離開白宮。12月14日,選舉人團開會投票選舉下一任美國總統和副總統。12月23日,選舉人票送達國會。2021年1月6日,將會進行國會認證投票,202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就職典禮。
兩黨候選人對結果勝負爭執不下,在時間跨度上已經超過了2000年的大選。我們除了要看到疫苗帶來的經濟復甦曙光之外,更應該思考美國經濟是否有二次見底的可能性。
事實上,自12月2日開始,美國每日新增病例已經常態性維持20萬例以上。而且,美國美國粗鋼產量同比跌幅開始擴大,零售消費同比增長開始掉頭往下,傳統周期性行業未來堪憂。
雖然新興產業影響較小,且佔據美股成分股很高的比重,但是過去9個月它們的巨大漲升幅度大大提高了美股估值水平,而估值水平的提升幾乎全部由無風險收益率R_f貢獻。超低的R_f對應超高的PE值,這種場景是過去30年未曾出現的。對於投資者來說,總是需要做資產配置的,而美國固定收益類資產的吸引力實在太低了,大家只好咬咬牙往高估值的權益類資產投注。
在美國經濟如此之差的背景下,美股屢創新高的原因是美聯儲的持續大放水,而不能簡單理解為是科技權重股的帶動。大放水的貨幣政策是否能抵消經濟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呢?資本市場的漲跌,短期看人氣,中期看貨幣,長期還得看經濟。